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饮相思”,是目前云南最大的集团化冷饮企业,在昆明妇孺皆知。没人统计过近10年来有多少人光顾过“一饮相思”,但可以肯定这不会是一个小数目。“一饮相思”现在昆明拥有10多家分店,还有一家酒店(丽江)。从最初的一个个体小店发展到现在规模宏大的集团化经营企业,只用了短短数年时间,这是一个令人惊异的发展速度。是谁有如此能耐将一个个体小店发展得如今天这般宏大呢?
“一饮相思”名满江湖,而它的老板刘新平却一向低调,给人印象甚至显得有点神秘。刘新平几次推却记者的采访。她先是说没什么好说的,又说这段时间特别忙,甚至推说家里有事走不开。但心诚则灵,记者经多次联络终于采访到她。
当一身职业套装、充满女人味的刘新平出现在记者眼前时,记者发现眼前之人竟是出乎意料的年轻。虽然刘新平的一举一动都透着一股子职业化的味道,但同时却也表露出一种只有昆明女人才会有的大性情—真实、率性。让人想到她不随便接受媒体采访,也许是对自己的一种保护。
开张着火
我儿时就有一个冰淇淋梦。以前我家住武成路一带,离“东风冷饮店”很近。几乎每个周末,爸妈都要带我去百货大楼绕一圈,回来时就会路过“东风冷饮店”。我特别喜欢吃那里的冰淇淋,可那时候家境不太好,一星期能吃上一次已经是很奢侈的了。我曾经梦想过,要做一个永远不会化的冰淇淋,用一根线拴着,想吃就拉过来吃。
这只是最初的一个小小的愿望。我因为喜欢冰淇淋,接触起冷饮这些东西自然就更用心些。为学做冰淇淋,我曾专门跑到北京、上海等地方去拜师学艺。在我所喜爱的行业里为之奋斗,我感到是一种难得的幸福,我会用心去做我所喜爱的事业。一个人只有当她的事业成功了,她的一生才不会有所憾。为了我所喜爱的事业,我会一心一意去为之奋斗。我相信,只要我用诚心去感动上帝,上帝就会忠爱于我。
我以前是做服装的,从事冷饮业其实很偶然。高中毕业后我就开始创业了,先在白塔路和五一路开了两家服装店,那时是1989年,我19岁。我的一个服装店旁边紧邻一家西米店,店主是个女的,有空时我常去她店里坐坐,与老板娘聊聊天。有一天在与老板娘闲聊时,我突发奇想:“自己何不也开一家冷饮店呢?”我这个人是个急性子,当时说干就干。1993年我开了第一家“一饮相思”店,也开始了织造我儿时的梦。当时果汁、西米这些东西只能在大宾馆里见到,大街上的酒吧也不多,总是给人很昂贵、很隐讳的感觉,年轻人一般不敢到那些地方去消费。另外,我那时正在谈恋爱,总觉得除了电影院,昆明就没什么可去的地方了。当看到电影里外国人在露天或者很漂亮的酒吧里喝酒聊天的情景时,我也很希望昆明能有这么一个既休闲又不贵的地方,让年轻人聚到一起谈谈恋爱,玩一玩。还有一个最让我想开冷饮店的原因是,昆明的水果那么便宜,气候又好,晚上大家一起在马路旁边坐一坐,喝些饮料和刚由新鲜水果榨取的果汁,一定是件很浪漫、很惬意的事。
当时我不太懂得经营,直到冷饮店开起来的那一天我都还在想:怎么办呀,我什么都不会,惨啦惨啦!但是没办法,不会也得逼着自己上呀,管它呢,是亏是赚,反正还年轻,总是值得拼一把的。家人为此还给我取了个诨名,叫“闷胆大”,因为我做事认死理,一旦要做,就不会太多地去考虑结果。
在年轻人的印象里,“一饮相思”最大的特色就是各种鲜榨的果汁。可是,一开始我什么都不会做,后来买了不少做冰淇淋的书,又专门跑到以前常去的那家“东风冷饮店”拜师学艺,才慢慢开窍入了门。那时候我常泡在“东风冷饮店”里,希望找一个能搭搭腔的师傅,跟他学几招,但是呆了一个星期也没人搭理我。有一天,一个带眼镜的年轻师傅坐在冷饮店门口卖重油蛋糕。不知为什么,我对他的第一印象就特别好,觉得他能够帮助我。朋友劝我说:“你看他那么年轻,肯定什么都不会!”可我就是不信,单车都推到人行道上了,又跑回去厚着脸皮向他请教。他先是冷冰冰地拒绝了我,后来经不住我的软磨硬缠,终于答应了帮我。我当时真是兴奋极了。以后我每天都要把这位年轻的师傅请到我的店子里来坐上一坐。他一天天教会我怎么煮糖水,怎么做冰沙,怎么选料……后来,我做的“玫瑰冰淇淋”吸引了好多客人。这位年轻师傅姓马,我一直都很感激他,现在也特别想找到他,可惜一直没能联系上。说到煮西米,那就更不容易了,我起码煮废过几十锅。起初,我认为西米和米一样,要洗洗才会干净,每次我都先用冷水淘一遍,洗得国防剧院门口的窨井都要被我堵起来了,还是煮不成功。后来,多亏一个在酒店工作的朋友指点,我才知道西米原来是不能洗的,而且要用开水煮,要不就会弄成一锅粥。
我的经验是冷饮店提供怎样的服务,一定要掌握顾客的消费心理和当时的消费观念,对时机的把握要非常敏锐和准确。如果提供的服务太超前,顾客就可能在经济上接受不了;如果太滞后,顾客又嫌老土、落后而不屑一顾。喝冷饮,像任何消费一样,都有时尚。商家提供最好服务中的一项,就是要把握时尚,满足顾客的需要。“一饮相思”以前是不卖茶的,但现在卖了,因为现在喝茶又成了时尚。商家也不能总是被动地跟着消费者的口味转,如有可能,商家必须引导消费者更新消费观念。“一饮相思”就是在大多数人还不会喝啤酒不习惯喝啤酒的情况下,在昆明最早卖啤酒的,这对改变消费者的观念很有意义。
我这个店名“一饮相思”其实也是有来头的。我没有仔细想过名字吉利不吉利这些问题,只是觉得我是卖饮料的,如果能让人一喝就老想着这个店,或者是让来这儿认识的人,互相之间能有一种相思的感觉就好了,于是张口就取了“一饮相思”这个名字。刚把这个名字挂出去的那几天,人们的回头率几乎是百分之百。大家都觉得这个名字好古怪,有人说它“有名无姓”,也有人说它不像个店名。但我就是喜欢它!许多到过“一饮相思”的年轻人都说,“一饮相思”这个名字是浪漫的,而我的事业是美丽的。“一饮相思”给许多昆明年轻人留下了浪漫而美好的回忆,有一阵,我在昆明几乎成了年轻人的偶像,他们说我和我的“一饮相思”给他们提供了一个休闲的好去处。
冷饮店开张那天,起初什么人都没有,我放货的小阁楼还起了一把火。我很慌,认为太不吉利了。朋友安慰我说,这是生意要“火”的象征。到了晚上7点,我也不晓得突然之间从哪儿来了那么多人,店堂爆满,太出乎我的意料了。开张的头一个月里我一直处于一种极度亢奋的状态。原本想每天能卖个一两百块钱,我就很满足了,没想到营业额一直在往上涨,才24平米的一个小店,每天能有上千元的收益,我从没想到会有如此丰厚的回报。
生意本能
头一把火烧得很旺,后来的“一饮相思”也确实做到了让人一饮相思。
国防路的那个店一直很热闹,有些人甚至晚上从城郊八公里、马街等地骑车赶过来,这让我特别感动。于是我想,如果能在不同的地方多开几个店,就不至于让这些客人跑那么远了,当然也有多赚钱的目的。起初并没有想到要搞连锁,当开起第二家分店时,就逐步有这个意识了。现在我已经建立了很完善的仓储、配送中心。在486、586电脑还卖16000多块时,我就把它们运用到了管理上。我的店面中数昆都“音乐广场”最火爆,连中央电视台都在那儿拍过片子,那里好像特别能反映昆明年轻人的一种夜生活方式。偶尔,我会坐到昆都“一饮相思”的一个阁楼里,静静地看着来来往往的年轻人,回想自己年轻时,总是每天在不停地工作,很难有机会像他们这样听听音乐、喝喝啤酒……在昆都发生过很多令人感动的故事。曾有一个大学刚毕业的小伙子,在拿到第一笔工资时,把他的女朋友带到了昆都“一饮相思”,他们一天之内吃遍了酒水单上的300多个品种,只为了弥补长久以来因为没钱而不敢进来的遗憾。
现在的昆都已是昆明的黄金地段,但当初昆都商场的生意一点都不好,那里不是商业区,而是居住区,离闹市很远。在那开店,我从来没刻意地去挑选过,只是凭个人的感觉。当时我考虑昆都离国防路特别近,从那里分流一些坐不下的客人过来,问题应该不大。1996年我的店开到那里后,旁边恰巧刚刚开张了一家“大明星太空城”,没多久一家保龄球馆也迁了过来。我们三家分别是昆明当时最大的冷饮店、迪斯科舞厅和保龄球馆,很快就把昆都变成了一块娱乐业风水宝地。
为商之道
根据我十几年从商的经验,开一两家店时,可能光凭创业者的一种本能或者说是感觉就行了。可是,当生意越做越大时,就得靠一种规范的制度来支撑。随着生意扩大,我越来越感到管理上的压力。我不断地买书来看,看了许多管理方面的书,还看了不少介绍麦当劳的书。我现在觉得,一个人真正想在某一行业做深做细,就一定要自觉地去补充很多知识,不能像刚开始创业时那样凭着感觉走。我现在正在云南大学读MBA,我希望能够弥补自己在知识结构上的缺陷。
我想“一饮相思”能做到现在这个地步,跟我独特的用人标准也有一点关系。我不太看重一个人的学历和经历,而更看重我对一个人的直觉。性格决定人生,我对一个人的性格很关注,真诚的人我最喜欢,现代社会太势利,要想找到一个真正值得信任的人很难。我的用人之道是,心好的人才能用。另外,不论是在工作上还是在生活上,有一帮真心朋友的相助太重要了。做生意还要注意处理好人际关系,尤其是接触面很广的饮食、娱乐业,在这些行业,一个人为人处世很重要。做人要善良,得饶人处且饶人。在我的店铺里,偶有顾客跑单的现象,我都是一再叮嘱员工不能得理不饶人。
创立一块牌子不容易,要很好地保护它。即使有一天我退居二线,由别人来经营,我仍然希望“一饮相思”这个品牌能开上一百年,甚至更长。这就是我为什么提出“一饮相思,百年相知”的原因。为此,我还专门设立了“品牌总监”的职位。
“一饮相思”寄托了我一份很深的感情。这些年来,我为“一饮相思”付出了太多太多。我总觉得一个人能够做一件自己想做的事情不容易,而要把它做好就更不容易了。在这一点上,我觉得自己是比较幸运的。
现在,“泥吧”、“水吧”、“走吧”……一大堆“吧”在昆明纷纷涌现,昆明的“吧”文化这些年上了很大的台阶,竞争环境变了,压力肯定也更大了。一个经营者要顺应潮流,应时而变。以前我把我所有的店都定位为冷饮店,现在人们希望消费环境多样化,我对一些店的定位,包括食品种类都重新做了调整,增设了西餐厅、茶餐厅、中式茶楼等等,以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
“随意”精神
昆明的“吧”文化和外地有许多差异,我去过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成都的酒吧,那些城市的休闲方式与昆明不一样,跟我这种更是截然不同。比如,我感觉北京有很多人去酒吧为的是寻找(发展)机会,并且外地人去的比例不小。不像昆明,人们去酒吧真的就只是为了放松、休闲。北京的酒吧文化氛围很浓,但我始终找不到一种放松、舒畅的感觉。
“一饮相思”与台湾的“仙踪林”有一些异曲同工的地方,不同之处在于我的性格。我是一个比较大大咧咧、不太拘泥于小节的人,所以希望在自己的店堂里营造的也是一种轻松随意、贴近生活的氛围。反正是来休闲嘛,在我的店堂里声音大点儿甚至是脱了鞋子都没多大关系,生活本来就太累了,何必时时刻刻都要在意别人看你的眼光呢。
眼下我正准备到上海等地开分店,各项准备工作都已做得差不多了。但是有一个问题,就是很多新鲜果汁只有加防腐剂才能有一定的保质期。但加防腐剂,新鲜果汁的品质又不能得到保证。既想原汁原味又想保持新鲜,太难了。我现在正在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
很多人认为我是一个成功人士,但我自己认为成功的意义是多方位的,每个人对成功都会有不同的认识。对我来说,做到身心的健康快乐,并且能把快乐或多或少地带给他人就是最大的成功。作为一个从事休闲业的老板,我很喜欢轻松随意的生活,平常没事时就看看书,偶尔出去玩一玩、拍拍照。我工作太忙,业余时间很少,闲下来时偶尔也会打打牌。我还会抽烟、喝酒,但都没有瘾。另外,我喜欢旅游,以前我每年都要出去走走,一方面开阔眼界,一方面散散心。我还特别爱逛商店和酒吧,每到一个城市总要拉上朋友到这些地方去逛逛,尤其是那些新开的,富有新意的商店。生活中其实是有很多美好的东西的,我认为一个人不能把所有的精力和兴趣都花在生意和赚钱上。
“一饮相思”名满江湖,而它的老板刘新平却一向低调,给人印象甚至显得有点神秘。刘新平几次推却记者的采访。她先是说没什么好说的,又说这段时间特别忙,甚至推说家里有事走不开。但心诚则灵,记者经多次联络终于采访到她。
当一身职业套装、充满女人味的刘新平出现在记者眼前时,记者发现眼前之人竟是出乎意料的年轻。虽然刘新平的一举一动都透着一股子职业化的味道,但同时却也表露出一种只有昆明女人才会有的大性情—真实、率性。让人想到她不随便接受媒体采访,也许是对自己的一种保护。
开张着火
我儿时就有一个冰淇淋梦。以前我家住武成路一带,离“东风冷饮店”很近。几乎每个周末,爸妈都要带我去百货大楼绕一圈,回来时就会路过“东风冷饮店”。我特别喜欢吃那里的冰淇淋,可那时候家境不太好,一星期能吃上一次已经是很奢侈的了。我曾经梦想过,要做一个永远不会化的冰淇淋,用一根线拴着,想吃就拉过来吃。
这只是最初的一个小小的愿望。我因为喜欢冰淇淋,接触起冷饮这些东西自然就更用心些。为学做冰淇淋,我曾专门跑到北京、上海等地方去拜师学艺。在我所喜爱的行业里为之奋斗,我感到是一种难得的幸福,我会用心去做我所喜爱的事业。一个人只有当她的事业成功了,她的一生才不会有所憾。为了我所喜爱的事业,我会一心一意去为之奋斗。我相信,只要我用诚心去感动上帝,上帝就会忠爱于我。
我以前是做服装的,从事冷饮业其实很偶然。高中毕业后我就开始创业了,先在白塔路和五一路开了两家服装店,那时是1989年,我19岁。我的一个服装店旁边紧邻一家西米店,店主是个女的,有空时我常去她店里坐坐,与老板娘聊聊天。有一天在与老板娘闲聊时,我突发奇想:“自己何不也开一家冷饮店呢?”我这个人是个急性子,当时说干就干。1993年我开了第一家“一饮相思”店,也开始了织造我儿时的梦。当时果汁、西米这些东西只能在大宾馆里见到,大街上的酒吧也不多,总是给人很昂贵、很隐讳的感觉,年轻人一般不敢到那些地方去消费。另外,我那时正在谈恋爱,总觉得除了电影院,昆明就没什么可去的地方了。当看到电影里外国人在露天或者很漂亮的酒吧里喝酒聊天的情景时,我也很希望昆明能有这么一个既休闲又不贵的地方,让年轻人聚到一起谈谈恋爱,玩一玩。还有一个最让我想开冷饮店的原因是,昆明的水果那么便宜,气候又好,晚上大家一起在马路旁边坐一坐,喝些饮料和刚由新鲜水果榨取的果汁,一定是件很浪漫、很惬意的事。
当时我不太懂得经营,直到冷饮店开起来的那一天我都还在想:怎么办呀,我什么都不会,惨啦惨啦!但是没办法,不会也得逼着自己上呀,管它呢,是亏是赚,反正还年轻,总是值得拼一把的。家人为此还给我取了个诨名,叫“闷胆大”,因为我做事认死理,一旦要做,就不会太多地去考虑结果。
在年轻人的印象里,“一饮相思”最大的特色就是各种鲜榨的果汁。可是,一开始我什么都不会做,后来买了不少做冰淇淋的书,又专门跑到以前常去的那家“东风冷饮店”拜师学艺,才慢慢开窍入了门。那时候我常泡在“东风冷饮店”里,希望找一个能搭搭腔的师傅,跟他学几招,但是呆了一个星期也没人搭理我。有一天,一个带眼镜的年轻师傅坐在冷饮店门口卖重油蛋糕。不知为什么,我对他的第一印象就特别好,觉得他能够帮助我。朋友劝我说:“你看他那么年轻,肯定什么都不会!”可我就是不信,单车都推到人行道上了,又跑回去厚着脸皮向他请教。他先是冷冰冰地拒绝了我,后来经不住我的软磨硬缠,终于答应了帮我。我当时真是兴奋极了。以后我每天都要把这位年轻的师傅请到我的店子里来坐上一坐。他一天天教会我怎么煮糖水,怎么做冰沙,怎么选料……后来,我做的“玫瑰冰淇淋”吸引了好多客人。这位年轻师傅姓马,我一直都很感激他,现在也特别想找到他,可惜一直没能联系上。说到煮西米,那就更不容易了,我起码煮废过几十锅。起初,我认为西米和米一样,要洗洗才会干净,每次我都先用冷水淘一遍,洗得国防剧院门口的窨井都要被我堵起来了,还是煮不成功。后来,多亏一个在酒店工作的朋友指点,我才知道西米原来是不能洗的,而且要用开水煮,要不就会弄成一锅粥。
我的经验是冷饮店提供怎样的服务,一定要掌握顾客的消费心理和当时的消费观念,对时机的把握要非常敏锐和准确。如果提供的服务太超前,顾客就可能在经济上接受不了;如果太滞后,顾客又嫌老土、落后而不屑一顾。喝冷饮,像任何消费一样,都有时尚。商家提供最好服务中的一项,就是要把握时尚,满足顾客的需要。“一饮相思”以前是不卖茶的,但现在卖了,因为现在喝茶又成了时尚。商家也不能总是被动地跟着消费者的口味转,如有可能,商家必须引导消费者更新消费观念。“一饮相思”就是在大多数人还不会喝啤酒不习惯喝啤酒的情况下,在昆明最早卖啤酒的,这对改变消费者的观念很有意义。
我这个店名“一饮相思”其实也是有来头的。我没有仔细想过名字吉利不吉利这些问题,只是觉得我是卖饮料的,如果能让人一喝就老想着这个店,或者是让来这儿认识的人,互相之间能有一种相思的感觉就好了,于是张口就取了“一饮相思”这个名字。刚把这个名字挂出去的那几天,人们的回头率几乎是百分之百。大家都觉得这个名字好古怪,有人说它“有名无姓”,也有人说它不像个店名。但我就是喜欢它!许多到过“一饮相思”的年轻人都说,“一饮相思”这个名字是浪漫的,而我的事业是美丽的。“一饮相思”给许多昆明年轻人留下了浪漫而美好的回忆,有一阵,我在昆明几乎成了年轻人的偶像,他们说我和我的“一饮相思”给他们提供了一个休闲的好去处。
冷饮店开张那天,起初什么人都没有,我放货的小阁楼还起了一把火。我很慌,认为太不吉利了。朋友安慰我说,这是生意要“火”的象征。到了晚上7点,我也不晓得突然之间从哪儿来了那么多人,店堂爆满,太出乎我的意料了。开张的头一个月里我一直处于一种极度亢奋的状态。原本想每天能卖个一两百块钱,我就很满足了,没想到营业额一直在往上涨,才24平米的一个小店,每天能有上千元的收益,我从没想到会有如此丰厚的回报。
生意本能
头一把火烧得很旺,后来的“一饮相思”也确实做到了让人一饮相思。
国防路的那个店一直很热闹,有些人甚至晚上从城郊八公里、马街等地骑车赶过来,这让我特别感动。于是我想,如果能在不同的地方多开几个店,就不至于让这些客人跑那么远了,当然也有多赚钱的目的。起初并没有想到要搞连锁,当开起第二家分店时,就逐步有这个意识了。现在我已经建立了很完善的仓储、配送中心。在486、586电脑还卖16000多块时,我就把它们运用到了管理上。我的店面中数昆都“音乐广场”最火爆,连中央电视台都在那儿拍过片子,那里好像特别能反映昆明年轻人的一种夜生活方式。偶尔,我会坐到昆都“一饮相思”的一个阁楼里,静静地看着来来往往的年轻人,回想自己年轻时,总是每天在不停地工作,很难有机会像他们这样听听音乐、喝喝啤酒……在昆都发生过很多令人感动的故事。曾有一个大学刚毕业的小伙子,在拿到第一笔工资时,把他的女朋友带到了昆都“一饮相思”,他们一天之内吃遍了酒水单上的300多个品种,只为了弥补长久以来因为没钱而不敢进来的遗憾。
现在的昆都已是昆明的黄金地段,但当初昆都商场的生意一点都不好,那里不是商业区,而是居住区,离闹市很远。在那开店,我从来没刻意地去挑选过,只是凭个人的感觉。当时我考虑昆都离国防路特别近,从那里分流一些坐不下的客人过来,问题应该不大。1996年我的店开到那里后,旁边恰巧刚刚开张了一家“大明星太空城”,没多久一家保龄球馆也迁了过来。我们三家分别是昆明当时最大的冷饮店、迪斯科舞厅和保龄球馆,很快就把昆都变成了一块娱乐业风水宝地。
为商之道
根据我十几年从商的经验,开一两家店时,可能光凭创业者的一种本能或者说是感觉就行了。可是,当生意越做越大时,就得靠一种规范的制度来支撑。随着生意扩大,我越来越感到管理上的压力。我不断地买书来看,看了许多管理方面的书,还看了不少介绍麦当劳的书。我现在觉得,一个人真正想在某一行业做深做细,就一定要自觉地去补充很多知识,不能像刚开始创业时那样凭着感觉走。我现在正在云南大学读MBA,我希望能够弥补自己在知识结构上的缺陷。
我想“一饮相思”能做到现在这个地步,跟我独特的用人标准也有一点关系。我不太看重一个人的学历和经历,而更看重我对一个人的直觉。性格决定人生,我对一个人的性格很关注,真诚的人我最喜欢,现代社会太势利,要想找到一个真正值得信任的人很难。我的用人之道是,心好的人才能用。另外,不论是在工作上还是在生活上,有一帮真心朋友的相助太重要了。做生意还要注意处理好人际关系,尤其是接触面很广的饮食、娱乐业,在这些行业,一个人为人处世很重要。做人要善良,得饶人处且饶人。在我的店铺里,偶有顾客跑单的现象,我都是一再叮嘱员工不能得理不饶人。
创立一块牌子不容易,要很好地保护它。即使有一天我退居二线,由别人来经营,我仍然希望“一饮相思”这个品牌能开上一百年,甚至更长。这就是我为什么提出“一饮相思,百年相知”的原因。为此,我还专门设立了“品牌总监”的职位。
“一饮相思”寄托了我一份很深的感情。这些年来,我为“一饮相思”付出了太多太多。我总觉得一个人能够做一件自己想做的事情不容易,而要把它做好就更不容易了。在这一点上,我觉得自己是比较幸运的。
现在,“泥吧”、“水吧”、“走吧”……一大堆“吧”在昆明纷纷涌现,昆明的“吧”文化这些年上了很大的台阶,竞争环境变了,压力肯定也更大了。一个经营者要顺应潮流,应时而变。以前我把我所有的店都定位为冷饮店,现在人们希望消费环境多样化,我对一些店的定位,包括食品种类都重新做了调整,增设了西餐厅、茶餐厅、中式茶楼等等,以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
“随意”精神
昆明的“吧”文化和外地有许多差异,我去过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成都的酒吧,那些城市的休闲方式与昆明不一样,跟我这种更是截然不同。比如,我感觉北京有很多人去酒吧为的是寻找(发展)机会,并且外地人去的比例不小。不像昆明,人们去酒吧真的就只是为了放松、休闲。北京的酒吧文化氛围很浓,但我始终找不到一种放松、舒畅的感觉。
“一饮相思”与台湾的“仙踪林”有一些异曲同工的地方,不同之处在于我的性格。我是一个比较大大咧咧、不太拘泥于小节的人,所以希望在自己的店堂里营造的也是一种轻松随意、贴近生活的氛围。反正是来休闲嘛,在我的店堂里声音大点儿甚至是脱了鞋子都没多大关系,生活本来就太累了,何必时时刻刻都要在意别人看你的眼光呢。
眼下我正准备到上海等地开分店,各项准备工作都已做得差不多了。但是有一个问题,就是很多新鲜果汁只有加防腐剂才能有一定的保质期。但加防腐剂,新鲜果汁的品质又不能得到保证。既想原汁原味又想保持新鲜,太难了。我现在正在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
很多人认为我是一个成功人士,但我自己认为成功的意义是多方位的,每个人对成功都会有不同的认识。对我来说,做到身心的健康快乐,并且能把快乐或多或少地带给他人就是最大的成功。作为一个从事休闲业的老板,我很喜欢轻松随意的生活,平常没事时就看看书,偶尔出去玩一玩、拍拍照。我工作太忙,业余时间很少,闲下来时偶尔也会打打牌。我还会抽烟、喝酒,但都没有瘾。另外,我喜欢旅游,以前我每年都要出去走走,一方面开阔眼界,一方面散散心。我还特别爱逛商店和酒吧,每到一个城市总要拉上朋友到这些地方去逛逛,尤其是那些新开的,富有新意的商店。生活中其实是有很多美好的东西的,我认为一个人不能把所有的精力和兴趣都花在生意和赚钱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