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史说汉字》献疑

来源 :汉字文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url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前不久在重要时段播放了科教片《史说汉字》,《中国电视报》最近分两期用巨大篇幅作了详细报道。看得出来,这是中央电视台十分重视的节目。这与十八年前播出《神奇的汉字》时的情况全然不同。当时中央电视台登出了节目预告,准备播出,但临到播出时却发生突变,中央电视台取消原计划,改由河北电视台播出。过后不久,某单位就组织专家座谈会,对该片大肆批判,说该片在鼓吹“大汉字主义”“大汉族主义”“文化沙文主义”,罪不容诛。多亏《汉字文化》杂志和有些专家仗义执言,多亏党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好政策,才使作者避免了一场灾难。现在的情况就大不相同了,笔者怀着巨大的希望来观看《史说汉字》的播出。
  果然不让人们失望,开宗明义,该片就庄严宣告:“世界大多数古文字都湮没于历史,甚至曾被人们遗忘了十几个世纪,而东方的汉字却伴随历史的风云激荡,一脉相承,勾勒出清晰的发展脉络。是什么赋予了汉字强大的生命力?”
  作者还告诉人们:“汉字博大精深、历久弥新,它与中华文明一脉相承,血脉相连,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绵延的笔画书写五千年的文明兴衰,汉字是一个超时空、生生不息的文化精灵,它将占地球五分之一的人们,用同一种符号连接在了一起,它独有的魅力将会继续影响着世界。”
  这些观点与百年来认为汉字难学、难认、难记、难用,汉字妨碍教育的普及、妨碍中外交流的汉字落后论相反,对汉字给以积极评价。这很让人鼓舞。
  《史说汉字》用了很长的篇幅向人们介绍了与汉字起源可能有关的考古发现,用大量珍贵的例证介绍了甲骨文、金文、篆文、隶书、楷书的基础知识,并对书法艺术作了介绍。这些介绍语言通畅、图文并茂,对一般观众了解汉字的历史是十分有利的。这是该片的精彩之处和价值所在。虽然这些都是考古学界、文字学界、书法学界多数学者的共识,介绍这些知识很难说有什么“新的角度”,但对一般观众来说,已经是难得的学习资料了。
  不过,看了该片之后,笔者还是感到有几点疑虑,愿提出来供作者参考。
  《史说汉字》虽然肯定“汉字博大精深、历久弥新”,“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是一个超时空、生生不息的文化精灵”,“它独有的魅力将会继续影响着世界”,但对这些论断却不加论证,让人感到语焉不详。“汉字博大精深 ”表现在哪里?汉字“历久弥新”的根源在哪里?汉字为什么会“是一个超越时空、生生不息的文化精灵”?汉字“独有的魅力”究竟是什么?它为什么“将会继续影响着世界”?这些本来都是极有科学价值的命题,也是人们急需知道的问题,却没有了下文。该片作者访问了十来个专家谈汉字,却没请一个专家深入探讨这些问题,实在让人奇怪。是觉得这些问题不重要,还是对这些问题有不同认识?此乃疑点一。
  该片用了较长的篇幅介绍清末的切音字运动、汉字简化运动和新中国成立后的汉字改革,却一句不提汉字信息处理、国家语言文字法的制定和施行。这不能不让人心存疑虑。人们知道,无论是清末的切音字运动、五四时期的汉字革命,还是新中国成立后的汉字改革,虽然提倡者们的动机都是好的,都是爱国的,但都是在照搬西方语言文字理论。例如他们普遍认为,中国落后挨打,原因是中国教育不普及;中国教育不普及,工农大众文盲率高,原因是汉字难学。这就把旧中国贫穷落后的原因,主要或部分的归到了汉字头上。这与生活常识相矛盾。人们会问,汉代和唐代用的不也是汉字吗?为什么那时的中国却很强大呢?旧中国工农文盲率高,是汉字难得他们学不会,还是他们没有受教育的权利?这是不言自明的道理。他们还认为,汉字所以难学,原因是汉字保留了表意体制,数量大、笔画多、结构复杂;而表音文字只有几十个字母,拼写规则也只有几条,人们只要会说,就能会写。所以,中国要想富强,必须废除汉字,走拼音化道路。他们没有考虑汉语方言多分歧严重、同音词和同音语素多的特点,不认识汉语的特点要求汉字有跨越方言、在字形上区别同音词和同音语素的功能,这是拼音文字所不具备的,只有保留意音体制和方块形体的汉字才具备。他们只承认表音文字的优点,而没有看到既表意又表音的汉字恰恰与汉语相适应。所以,不管他们的方案提了多少种,不管他们为推行自己的主张作出了多大努力,不管支持他们的组织和个人多么有权威,拼音文字就是不能得到全国人民的认可,汉字就是打而不倒,不但打不倒,反而越来越显示出顽强的生命力和巨大的优越性。不管他们承认不承认,这却是百年来活生生的事实。骇人听闻的“汉字不灭,中国必亡”的警告,不管出自什么伟人之口,终归被事实彻底否定。因为谁都可以看到,经过百年来的考验,汉字不仅没有灭,反而获得了法定地位;中国不但没有亡,反而越来越强大。可是在这种事实面前,《史说汉字》不但不去总结他们的经验教训,却用大量篇幅去肯定他们的业绩,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难道废除汉字的主张不是对汉字的根本否定吗?肯定他们的业绩,难道不是对发展汉字开倒车吗?此乃疑点二。
  也许有人会说,推行简化汉字和制定汉语拼音方案,不是汉字改革给我们留下的宝贵遗产吗?是的,这两项的确是汉字改革给我们留下的遗产,因此我们不能全盘否定它,而必须给以科学的评价。不过,应当实事求是地承认,推行简化汉字和制定汉语拼音方案,不是他们的初衷,而废除汉字、实行拼音文字才是他们的最终目标。这是铁的事实,谁都不能否认,也不该否认。把汉字改革当前的任务,确定为推广普通话、简化汉字、制定和推行汉语拼音方案,搁置关于汉字前途的争论,是我们敬爱的周恩来总理根据多数代表的意见,力排文改专家们立即实行拼音文字的错误意见之后作出的英明决定。1958年2月11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正式批准通过了《汉语拼音方案》,但那是在删除了“文字”的意见之后,才提交大会讨论的。特别值得指出的是,在《汉语拼音方案》之前,1913年制定的《注音字母》,1918年改名为《注音符号》,由当时的教育部公布,使用了20年,现在通行的《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还保留它的地位;1928年颁布了注音符号第二式即国语罗马字,1931年又制定了北方话拉丁化新文字。《汉语拼音方案》比前两者有了一些改进,有许多优点,应该给以肯定;但对前三者绝口不提,似乎从未存在过,这公平吗?这是实事求是的态度吗?简化汉字的确是新中国文字改革工作的第一项成果,但其中也有失当之处,二简的出台和一简的个别字的调整,过多的同音归并造成的混乱,就是证明。时至今日,人们对汉字简化仍然还有不少批评意见。这些情况,《史说汉字》的作者难道不知道吗?如果明明知道却偏要置之不理,这是什么道理呢?此乃疑点三。
  对切音字运动、汉字改革作了不恰当的肯定,而对汉字信息处理获得巨大成功、国家语言文字法的制定和施行,却只字未提。两相对比,让人实在无法理解。汉字信息处理获得成功,使汉字在信息时代获得了强大的生命力,为激光照排奠定了技术基础,否则汉字真有可能会面临灭顶之灾,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将面临很大的困难。笔者以为,汉字信息处理获得成功的意义,远比汉字历史上任何一次变革都要大,并在国际上赢得了世人的尊敬。对这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事重视不足或根本不认识,仍然是让人无法理解的。国家语言文字法的制定和施行,不仅使汉字第一次获得了法定地位,而且对汉字的规范化将会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史说汉字》对它们只字不提,是由于不认识它们的重要性,还是由于对它心存异议?此乃疑点四。
  为《史说汉字》提出四点疑问,并不是想否认它的价值,而是认为它存在重要缺点。冒昧提出,意在和作者讨论,并与广大观众交换意见,以促进汉字研究取得新进展,改进对汉字的宣传。
  
   (通讯地址:100089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作者为教授)
其他文献
【摘要】《机械基础》是机械类专业基础课,为了让学生学习好该课程,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探索出一些适合《机械基础》课程特点及高职学生的教学方式,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机械基础;兴趣;教学  一、实地教学  在《机械基础》教学中,一开始接触的就是各种传动机构。当介绍链传动时,我就带学生到车棚,让学生观察自行车摩托车链传动传动情况;当介绍带传动、齿轮传动时,就把学生带到学校车间,让学生观察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