硫氧化还原蛋白在胰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来源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kxj5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硫氧化还原蛋白在胰腺癌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分别采用RT-PCR和Western印迹检测胰腺癌及癌旁组织中硫氧化还原蛋白的mRNA和蛋白表达量.结果 RT-PCR结果 显示硫氧化还原蛋白mRNA在胰腺癌组织中过表达(RI=0.80±0.08),在癌旁组织中低表达(RI=0.39±0.15);Western印迹结果 同样提示硫氧化还原蛋白在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PrI=0.81±0.10)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rI=0.30±0.11),两者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结合临床资料分析,发现胰腺癌组织中硫氧化还原蛋白表达量与性别、病变部位和组织分化程度无关(P>0.05),而与肿瘤TNM分期密切相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硫氧化还原蛋白在缺氧和氧化应激环境下促进肿瘤细胞存活和胰腺癌的进展,在胰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介导作用。

其他文献
暴发性(Fulminant)胰腺炎一词是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被业界接受以后有些作者的描述,此外还有"早期重症胰腺炎"等提法,原意为强调SAP中少数病人的临床表现和病理生理转归的迅猛程度以及临床救治的紧迫、复杂和难度.
期刊
目的 通过CPS对TACE治疗中晚期肝癌的观察,了解CPS对TACE疗效的评价作用,并进一步指导TACE的治疗.方法 利用CPS对行TACE治疗的47例中晚期肝癌病人进行造影,观察肿瘤组织血供情况,了解肿瘤组织内部有无残留血供和遗漏病灶.结果 CPS结果提示:(1)单次TACE治疗病例中,病灶血供完全消失病例明显高于多次TACE治疗的病例(P<0.01),分别为17.39%、8.33%;肿瘤病灶遗
近年来,一些大城市的胆囊结石发病率逐步增加,过去常见的肝内胆管结石已明显减少.但多数地区的肝内胆管结石发病率仍较高,占胆石病的16.1%,而在西南及沿海地区可高达30%~40%,台湾地区竟高达50%[1-3].由此可见肝内胆管结石尚不是"消失中的疾病",仍然是我国肝胆系统常见疾病之一.肝内胆管结石不仅常见,而且其治疗至今依然十分棘手。
期刊
肝脏具有很强的合成、储存、分泌及代谢能力.在临床工作中即使切除正常肝脏一半以上,也仅引起短暂的肝功能检查指标的变化,因正常肝脏有很强的储备功能及再生能力.然而,在我国需作肝切除或其它肝脏手术的病人,多合并有肝硬化和(或)慢性肝炎,使肝脏储备能力受损,易发生术后肝功能衰竭及死亡.因此,术前如何正确评价肝功能的储备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近年来各种评估肝脏储备功能的方法愈来愈多,下面笔者对各种实验方法作一
期刊
腔镜下胆总管探查术(LCBDE)自1991年首次报道后[1],现已成为腔镜治疗胆总管结石的常用方法.为了避免胆道探查后T管引流长期带管的不便及减少相关并发症,近年来出现了逆行经肝穿刺胆道引流[2]、顺行胆肠支架引流[3,4]以及不放置任何胆道引流的胆总管切口一期缝合[5]。
期刊
笔者于1992年3月至2006年11月对胆总管扩张疑有病变的1207例病人行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LCDE),取得较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期刊
COX-2 mRNA和蛋白在HCC中呈普遍的高表达.COX-2可通过其抗凋亡、细胞周期阻滞、促进肿瘤细胞生长和肿瘤新生血管生成在HCC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作用.COX-2是防治HCC的重要分子靶点,大量的体内外实验证实NSAIDs能通过多种机制抑制HCC细胞的生长。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如果误切变异的肝动脉,可引起所供应区域的肝梗死、肝功能异常,甚至肝脓肿,影响病人的康复.该文总结华山医院胰腺癌诊治中心相关病例如下.
期刊
病人,男,63岁.因间断右上腹隐痛3个月,右上腹包块10d于2006年2月22日入院.既往无胆绞痛等胆囊结石、胆囊炎病史.查体:体温36.1℃,一般情况可。
期刊
目的 探讨胰液中K-ras基因突变和p16基因启动子区5′CpG岛甲基化联合检测在胰腺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采用ERCP下放置鼻胰管收集胰液,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PCR-RFLP)法检测胰液中K-ras基因12密码子点突变,PCR-MSP法检测胰液中p16基因甲基化状态.结果 所有胰液标本均成功抽提出DNA,30例胰腺疾病病人胰液标本同时进行了K-ras基因突变和p16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