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法国电影《第八日》是一部以弱智者乔治为主人公的影片。与传统的以智障者为题材的影片不同的是,该片将乔治作为独立的个体,用其单纯的眼光来重新审视这个世界。读懂生活的是乔治,引领朋友去学会生活的也是乔治,此种观点颠覆了传统社会观念中的英雄。同时,影片在手法上打破了时空的界限,将电影所能体现的虚拟时空呈现于观众面前,进一步加强了影片的后现代意味,
[关键词]后现代社会 边缘人物 英雄 时空 虚拟
近年,中外影坛陆续出现了一些讲述智障者故事的影片。中国导演谢晋的影片《启明星》(1992年)讲述了一位单身的父亲带着智障的儿子艰难度日。当父亲得知自己患了癌症,并有了寻死的冲动时,以街道办事处干事为代表的社会给予这对父子以深切的关怀,最终父亲望着儿子含笑离开人间。岑范导演的电影《梦非梦》(1993年)则讲述了一位事业上如日中天的单身母亲和智障女儿相依为命,鲜花和掌声掩盖不了这位母亲在家的忧伤。最终,当母亲用自己的歌声唤回神志不清、即将跳楼的女儿时,血浓于水的亲情得到升华。
美国导演巴里·莱文森1988年推出影片《雨人》。因不满父亲遗产的分配,弟弟查理从精神病院接出了患有严重自闭症的哥哥雷蒙。在此后的相处过程中,雷蒙本身并没有改变,但却让查理体会到了人的感情和手足亲情。1994年,美国派拉蒙影片公司出品了经典影片《阿甘正传》。“以一个被政党世界视为弱者的低能儿阿甘为主人公。贯穿起美国近代史上的政治事件,使战后几十年的美国历史变成一部阿甘个人的成长日记”。
1996年。法国导演雅各·范·多梅尔的影片《第八日》问世。这同样是一部以弱智者为主人公的影片,也是后现代电影给人以深触心灵的一次感动。
一、后现代社会中的愚人与智者
在后现代思想家的笔下,“‘后现代社会’是信息和科学技术膨胀泛滥的新时代。在这种社会中,靠高科技力量符号化、讯息化、复制化的人为文化因素越来越压倒自然因素。”不过这部影片所选择的主人公乔治是一个弱智者,由于先天性疾病。母亲对他从小极尽呵护。由此,他并未受到外界社会过多影响,反而拥有正常成年人很难再拥有的视角,看任何东西都持着孩童般纯粹而又新奇的角度。影片一开始就为我们作了这方面的展示,用乔治缓缓而又带有稚气的旁白,重新定义了《圣经》中上帝七天创造的万物。从第一个镜头中耀眼夺目的太阳开始,到渐渐下移展现的浓厚阴霾的云层、闪电、雨水、树木、摆动的秋千和起波澜的海洋,影片给人以非凡的灵动之感。
“起初,什么也没有,只能听见音乐。
第一天,神造出了太阳,发出耀眼的光芒。然后,神造出了大地……
第五天,神造出了青草,当你割它时,他会哭泣,你要柔声哄他。如果你触摸到树,你就变成了树。如果你闭上眼睛,你就变成了蚂蚁……
星期天,神休息了。那是第七天。”
这像诗一样的独白是全片的精髓,影片结尾处,同样的话语,叙述者却由乔治换成了影片的另一个主人公哈利。而在一开始,他对人生却并没有这样的心境和态度。
哈利是一个大公司的职员,在交织着物质与欲望的社会环境中,他是成功的。工作中的他始终都在神采飞扬地为大家讲解着接待客户时的言谈举止、礼仪技巧与成功千丝万缕的联系。可在他光彩表面的背后,却充斥着内心的孤独与空虚。和妻子离异。看不到自己的两个女儿,回家后常常是独自黯然神伤地坐在空旷的房间里发呆。每天早晨伴随固定的闹钟声而起,上班前对着镜子挤出的一个灿烂的笑容和一句对自己的鼓励却只是让这种苍白弥漫到了全身。在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社会背景下生活的啥利其实已迷失在了生活中,他并不幸福,但却要用一张排满工作的时刻表来掩饰自己的空虚。这种错位让他身心疲惫。在这个时候,他遇见了出走的乔治。
二、边缘人物的主体凸现
显而易见的是,国内反应智障者的两部影片《启明星》和《梦非梦》采用的是传统的观念及叙事手法,将智障者放在弱势群体中,他们是需要被关怀与保护的对象。不求对社会有功,只求作为一个生命,能获得安稳的容身之地。在《启明星》中,父亲去世之前,街道办事处的干事以及学校的老师已代表社会向孩子伸出了援助的手,观众可以想象到其未来会是在众人的关爱下过上至少不愁温饱的生活。
而《雨人》、《第八日》和《阿甘正传》中的智障主人公却都是父亲缺失的独立个体,影片中尽情彰显的是他们各自的本色。其中,《阿甘正传》和《第八日》最为接近,同样从一个弱智者的眼光来审视世界。不过。《阿甘正传》的导演罗伯特·泽米克斯是在用一个旁观者的视角纪录这个怀有单纯稚子之心者的一生,在影像和叙事上巧妙地运用拼贴手法,经过高科技手段不露痕迹的篡改。串连起了整个美国的近代史。从而使得整部影片颇有些四两拨千斤的精妙。相比较而言,《第八日》则更像一首涓涓细流般的抒情诗,它并没有多大的野心,仅仅描述了两个人之间的质朴感情,可真诚却在无数平凡的点滴中呼之欲出。
当不堪忍受的哈利决定抛弃乔治,把他独自留在了十字路口时,乔治对哈利的感情显现得单纯真挚之余,更不乏执著,执着到了手上举着哈利给他坐车的钱站在瓢泼大雨中一动不动,面对开到跟前的公车置若罔闻。当乔治和哈利在雨中紧紧的抱在一起,当乔治在雨中哭叫着大喊“哈利回来了”的时候,他用自己纯净世界中认可友谊的方式打动了哈利,相信也打动了银幕前的每一位观众。福科在《疯癫与文明——理性时代的疯癫史》中指出“当有理性、有智慧的人仅仅感受到片断的、从而越发令人气馁的种种知识形象时,愚人则拥有完整无缺的知识领域。”人类的文明化进程。正是人的天然本性逐渐萎缩退化的过程。文明人用现实社会的各种规范(政治的、经济的、道德的)束缚了自己的手脚甚至思想,而所谓的愚者因为脱离这些秩序,故能毫无顾忌地自由抒发自己的感情,更容易展现出世界的本真。智障者并非弱者,人性中简单却又弥足珍贵的情感不加掩饰地在他们身上闪烁,引领文明社会中自认为有着正常思维但又过于精明的我们深思。
哈利由此从心底认可了这位朋友。同时,观众也随同哈利的眼光,开始发现乔治身上的可贵之处,他的直接、单纯、快乐和执着。哈利在乔治对母亲执著寻找的影响下,毅然跑到前妻家去见自己的女儿,歇斯底里直到他们回来。他在本来严肃的公司会议上放肆大笑。叱责自己之前还眉飞色舞宣扬的行为规则。他逐渐撕破文明社会给予的罩在身上的面具,正视真正的自己,开始追求对他来说真正宝贵的东西。而这一切,都是一个弱智者,一个看似非正常的人教给他的。如果说《阿甘正传》是一个智障者的英雄神化,那么《第八日》则是一个智障者的普通人生,他不是传奇,但却在日常生活的点滴中, 让大众学会读解生活的意义。通常情境下我们所认为的社会边缘人物在此时顺理成章地占据了精神的主体地位。
三、穿梭于时空的自由影像
法国哲学家雅克·德里达提出了“延异”(dffference,也叫“分延”、“异延”)一词。“延异”其实蕴涵了两层意思“一是(空间上的)分开、分化(dlffer),再是(时间上的)延搁、延宕(defer)。”也就是说。“延异”的“延”蕴涵了时间性,而“延异”的“异”又指代了空间性,两者的融合就达到了时空的统一。所以在这可以借用“延异”一词来意指电影时空的统一性。
后现代文化语境异化并离析了事物间原来的逻辑结构和因果关系,使得后现代主义电影的时空观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杰姆逊对后现代语境下时空观做过以下阐释’“我用时间的空间化把这两组特征(表面与断裂)联系起来。时间成了永远的现时。因此是空间性的。我们与过去的关系也变成空间性了……在后现代的这种新空间里,我们丧失了给自己定位的能力,丧失了从认识上描绘这个空间的能力,对此我做的最后诊断是后现代新空间中的存在困惑。这种文化是一种无中心的,不能被形象化的文化,在这种文化中,人们不能给自己定位。这就是结论。”受此影响,电影时空也发生了变异,线性的时间被消解了,稳固的空间也被打破了。电影提供给观众的是一个虚拟的世界,电影中的时空则是一个虚拟的时空。
在影片《第八日》中,乔治日夜思念的母亲以及他所喜欢的电视中的歌唱家打破了生死及距离的隔绝,随时出现在乔治身边。在昏暗的旅馆里,哈利和乔治都进入了梦乡。但随后乔治慢慢坐了起来,电视里传出的歌声吸引了他。最有趣的是歌唱家变成了小老鼠,在墙角边立起了身子,高声吟唱起电视中的歌曲。房间里沉默不语的东西都有了生命,和乔治一起在房间里开怀大笑。他看到了已故的母亲坐在他对面。亲切和蔼的看着他,“我很想你,妈妈……”
人与动物之间的随意转换,生与死界限的任意穿梭,甚至童话里梦幻般的场景在电影中亦栩栩如生。则是后现代电影借助高科技手段淋漓尽致谱写的一出生活浪漫曲。而更自由随意的表达、更充满乐趣的场景也是观众所更乐于接受的。
四、结语
“从1979年到1989年的十年间,后现代以其创造性和批判性相结合的精神,不仅在人文社会科学各学科中迅速传布。而且也渗透到社会文化生活的各个领域。”“在西方社会和文化发展史上,这可以说是启蒙运动之后最深刻的一次精神革命、思想革命和生活革命。”
现代主义改变的是一种既定的等级和权威,而后现代主义则是反权威主义的,反对思想权利话语,反对所谓“专家理论”的权威性,提倡开放的民主氛围和文化共享。
影片《第八日》不但从形式上打破了传统的叙事模式,充分运用电影手段营造虚拟的时空场景,更真切地表达了主人公特殊的心理感受,生动地勾勒出一个弱智者的心理空间。更触动人心的是,读懂生活的是乔治,引领朋友去学会生活的也是乔治,此种观点颠覆了传统社会观念中的英雄。从《雨人》、《阿甘正传》到《第八日》,后现代社会的英雄逐渐浮出水面。他不是古希腊神话中的普罗米修斯,为人类送来生存的火种。亦非战火纷飞中舍生取义的战将,更非和平时代的知识精英。他只是作为来到世间的一个生命,单纯地去依恋母亲,去感受自然,去拥抱生活。
尽管影片结局,乔治的巧克力不似阿甘那般,粒粒充满了对生活的希望。但比《阿甘正传》更显真挚的是,在正常的社会秩序中,他依旧是不协调的音符。即便生活在他的眼中依旧美好,为了不成为朋友的负担,吃完那一盒足以让他过敏致死的巧克力,他纵身从高楼跃下,含着微笑,去天国寻找妈妈。
[关键词]后现代社会 边缘人物 英雄 时空 虚拟
近年,中外影坛陆续出现了一些讲述智障者故事的影片。中国导演谢晋的影片《启明星》(1992年)讲述了一位单身的父亲带着智障的儿子艰难度日。当父亲得知自己患了癌症,并有了寻死的冲动时,以街道办事处干事为代表的社会给予这对父子以深切的关怀,最终父亲望着儿子含笑离开人间。岑范导演的电影《梦非梦》(1993年)则讲述了一位事业上如日中天的单身母亲和智障女儿相依为命,鲜花和掌声掩盖不了这位母亲在家的忧伤。最终,当母亲用自己的歌声唤回神志不清、即将跳楼的女儿时,血浓于水的亲情得到升华。
美国导演巴里·莱文森1988年推出影片《雨人》。因不满父亲遗产的分配,弟弟查理从精神病院接出了患有严重自闭症的哥哥雷蒙。在此后的相处过程中,雷蒙本身并没有改变,但却让查理体会到了人的感情和手足亲情。1994年,美国派拉蒙影片公司出品了经典影片《阿甘正传》。“以一个被政党世界视为弱者的低能儿阿甘为主人公。贯穿起美国近代史上的政治事件,使战后几十年的美国历史变成一部阿甘个人的成长日记”。
1996年。法国导演雅各·范·多梅尔的影片《第八日》问世。这同样是一部以弱智者为主人公的影片,也是后现代电影给人以深触心灵的一次感动。
一、后现代社会中的愚人与智者
在后现代思想家的笔下,“‘后现代社会’是信息和科学技术膨胀泛滥的新时代。在这种社会中,靠高科技力量符号化、讯息化、复制化的人为文化因素越来越压倒自然因素。”不过这部影片所选择的主人公乔治是一个弱智者,由于先天性疾病。母亲对他从小极尽呵护。由此,他并未受到外界社会过多影响,反而拥有正常成年人很难再拥有的视角,看任何东西都持着孩童般纯粹而又新奇的角度。影片一开始就为我们作了这方面的展示,用乔治缓缓而又带有稚气的旁白,重新定义了《圣经》中上帝七天创造的万物。从第一个镜头中耀眼夺目的太阳开始,到渐渐下移展现的浓厚阴霾的云层、闪电、雨水、树木、摆动的秋千和起波澜的海洋,影片给人以非凡的灵动之感。
“起初,什么也没有,只能听见音乐。
第一天,神造出了太阳,发出耀眼的光芒。然后,神造出了大地……
第五天,神造出了青草,当你割它时,他会哭泣,你要柔声哄他。如果你触摸到树,你就变成了树。如果你闭上眼睛,你就变成了蚂蚁……
星期天,神休息了。那是第七天。”
这像诗一样的独白是全片的精髓,影片结尾处,同样的话语,叙述者却由乔治换成了影片的另一个主人公哈利。而在一开始,他对人生却并没有这样的心境和态度。
哈利是一个大公司的职员,在交织着物质与欲望的社会环境中,他是成功的。工作中的他始终都在神采飞扬地为大家讲解着接待客户时的言谈举止、礼仪技巧与成功千丝万缕的联系。可在他光彩表面的背后,却充斥着内心的孤独与空虚。和妻子离异。看不到自己的两个女儿,回家后常常是独自黯然神伤地坐在空旷的房间里发呆。每天早晨伴随固定的闹钟声而起,上班前对着镜子挤出的一个灿烂的笑容和一句对自己的鼓励却只是让这种苍白弥漫到了全身。在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社会背景下生活的啥利其实已迷失在了生活中,他并不幸福,但却要用一张排满工作的时刻表来掩饰自己的空虚。这种错位让他身心疲惫。在这个时候,他遇见了出走的乔治。
二、边缘人物的主体凸现
显而易见的是,国内反应智障者的两部影片《启明星》和《梦非梦》采用的是传统的观念及叙事手法,将智障者放在弱势群体中,他们是需要被关怀与保护的对象。不求对社会有功,只求作为一个生命,能获得安稳的容身之地。在《启明星》中,父亲去世之前,街道办事处的干事以及学校的老师已代表社会向孩子伸出了援助的手,观众可以想象到其未来会是在众人的关爱下过上至少不愁温饱的生活。
而《雨人》、《第八日》和《阿甘正传》中的智障主人公却都是父亲缺失的独立个体,影片中尽情彰显的是他们各自的本色。其中,《阿甘正传》和《第八日》最为接近,同样从一个弱智者的眼光来审视世界。不过。《阿甘正传》的导演罗伯特·泽米克斯是在用一个旁观者的视角纪录这个怀有单纯稚子之心者的一生,在影像和叙事上巧妙地运用拼贴手法,经过高科技手段不露痕迹的篡改。串连起了整个美国的近代史。从而使得整部影片颇有些四两拨千斤的精妙。相比较而言,《第八日》则更像一首涓涓细流般的抒情诗,它并没有多大的野心,仅仅描述了两个人之间的质朴感情,可真诚却在无数平凡的点滴中呼之欲出。
当不堪忍受的哈利决定抛弃乔治,把他独自留在了十字路口时,乔治对哈利的感情显现得单纯真挚之余,更不乏执著,执着到了手上举着哈利给他坐车的钱站在瓢泼大雨中一动不动,面对开到跟前的公车置若罔闻。当乔治和哈利在雨中紧紧的抱在一起,当乔治在雨中哭叫着大喊“哈利回来了”的时候,他用自己纯净世界中认可友谊的方式打动了哈利,相信也打动了银幕前的每一位观众。福科在《疯癫与文明——理性时代的疯癫史》中指出“当有理性、有智慧的人仅仅感受到片断的、从而越发令人气馁的种种知识形象时,愚人则拥有完整无缺的知识领域。”人类的文明化进程。正是人的天然本性逐渐萎缩退化的过程。文明人用现实社会的各种规范(政治的、经济的、道德的)束缚了自己的手脚甚至思想,而所谓的愚者因为脱离这些秩序,故能毫无顾忌地自由抒发自己的感情,更容易展现出世界的本真。智障者并非弱者,人性中简单却又弥足珍贵的情感不加掩饰地在他们身上闪烁,引领文明社会中自认为有着正常思维但又过于精明的我们深思。
哈利由此从心底认可了这位朋友。同时,观众也随同哈利的眼光,开始发现乔治身上的可贵之处,他的直接、单纯、快乐和执着。哈利在乔治对母亲执著寻找的影响下,毅然跑到前妻家去见自己的女儿,歇斯底里直到他们回来。他在本来严肃的公司会议上放肆大笑。叱责自己之前还眉飞色舞宣扬的行为规则。他逐渐撕破文明社会给予的罩在身上的面具,正视真正的自己,开始追求对他来说真正宝贵的东西。而这一切,都是一个弱智者,一个看似非正常的人教给他的。如果说《阿甘正传》是一个智障者的英雄神化,那么《第八日》则是一个智障者的普通人生,他不是传奇,但却在日常生活的点滴中, 让大众学会读解生活的意义。通常情境下我们所认为的社会边缘人物在此时顺理成章地占据了精神的主体地位。
三、穿梭于时空的自由影像
法国哲学家雅克·德里达提出了“延异”(dffference,也叫“分延”、“异延”)一词。“延异”其实蕴涵了两层意思“一是(空间上的)分开、分化(dlffer),再是(时间上的)延搁、延宕(defer)。”也就是说。“延异”的“延”蕴涵了时间性,而“延异”的“异”又指代了空间性,两者的融合就达到了时空的统一。所以在这可以借用“延异”一词来意指电影时空的统一性。
后现代文化语境异化并离析了事物间原来的逻辑结构和因果关系,使得后现代主义电影的时空观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杰姆逊对后现代语境下时空观做过以下阐释’“我用时间的空间化把这两组特征(表面与断裂)联系起来。时间成了永远的现时。因此是空间性的。我们与过去的关系也变成空间性了……在后现代的这种新空间里,我们丧失了给自己定位的能力,丧失了从认识上描绘这个空间的能力,对此我做的最后诊断是后现代新空间中的存在困惑。这种文化是一种无中心的,不能被形象化的文化,在这种文化中,人们不能给自己定位。这就是结论。”受此影响,电影时空也发生了变异,线性的时间被消解了,稳固的空间也被打破了。电影提供给观众的是一个虚拟的世界,电影中的时空则是一个虚拟的时空。
在影片《第八日》中,乔治日夜思念的母亲以及他所喜欢的电视中的歌唱家打破了生死及距离的隔绝,随时出现在乔治身边。在昏暗的旅馆里,哈利和乔治都进入了梦乡。但随后乔治慢慢坐了起来,电视里传出的歌声吸引了他。最有趣的是歌唱家变成了小老鼠,在墙角边立起了身子,高声吟唱起电视中的歌曲。房间里沉默不语的东西都有了生命,和乔治一起在房间里开怀大笑。他看到了已故的母亲坐在他对面。亲切和蔼的看着他,“我很想你,妈妈……”
人与动物之间的随意转换,生与死界限的任意穿梭,甚至童话里梦幻般的场景在电影中亦栩栩如生。则是后现代电影借助高科技手段淋漓尽致谱写的一出生活浪漫曲。而更自由随意的表达、更充满乐趣的场景也是观众所更乐于接受的。
四、结语
“从1979年到1989年的十年间,后现代以其创造性和批判性相结合的精神,不仅在人文社会科学各学科中迅速传布。而且也渗透到社会文化生活的各个领域。”“在西方社会和文化发展史上,这可以说是启蒙运动之后最深刻的一次精神革命、思想革命和生活革命。”
现代主义改变的是一种既定的等级和权威,而后现代主义则是反权威主义的,反对思想权利话语,反对所谓“专家理论”的权威性,提倡开放的民主氛围和文化共享。
影片《第八日》不但从形式上打破了传统的叙事模式,充分运用电影手段营造虚拟的时空场景,更真切地表达了主人公特殊的心理感受,生动地勾勒出一个弱智者的心理空间。更触动人心的是,读懂生活的是乔治,引领朋友去学会生活的也是乔治,此种观点颠覆了传统社会观念中的英雄。从《雨人》、《阿甘正传》到《第八日》,后现代社会的英雄逐渐浮出水面。他不是古希腊神话中的普罗米修斯,为人类送来生存的火种。亦非战火纷飞中舍生取义的战将,更非和平时代的知识精英。他只是作为来到世间的一个生命,单纯地去依恋母亲,去感受自然,去拥抱生活。
尽管影片结局,乔治的巧克力不似阿甘那般,粒粒充满了对生活的希望。但比《阿甘正传》更显真挚的是,在正常的社会秩序中,他依旧是不协调的音符。即便生活在他的眼中依旧美好,为了不成为朋友的负担,吃完那一盒足以让他过敏致死的巧克力,他纵身从高楼跃下,含着微笑,去天国寻找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