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对农村中小学生进行文明礼仪教育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当前农村中小学生文明礼仪方面还存在很大的欠缺,主要是意识不足、行为举止不够文明等,需要通过营造氛围和加强宣传、文明礼仪教育纳入校本课程、加强学生文明礼仪教育养成习惯的培养、建立文明礼仪教育的评价机制四个方面入手,进行文明礼仪教育。小学生的文明礼仪关系到其未来的成长空间,因此,有必要掌握学生的文明礼仪教育,这是时代的需要,是提高全民族素质的需要,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
【关键词】文明行为习惯 农村小学生 养成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9-0226-01
引言
小学生是一个关乎国家和社会将来的重要群体,提高小学生的文明礼仪素养是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任务,是社会建设的呼唤,国家富强的需要。小学生首先要懂得如何礼貌待人,如何与人和谐相处,关心集体关心社会,健全身心。由于现在的小学生文明礼仪意识淡薄,自我认识不够深入;学校教育对礼仪教育又不够重视,更没有长久性、完善性的德育机制;家庭教育、社区教育在培养小学生文明礼仪方面也未能做到资源有效整合,这三方面的原因致使我国小学文明礼仪教育的现状令人担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文明礼仪”教育是道德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他们进行礼仪教育是社会的需要。对提高学生素质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营造氛围,加强宣传
使用墙壁,走廊,文明礼貌用语。使用黑板、宣传栏、手抄报名人、礼仪展示板、民族团结和历史礼仪。利用国旗演讲和校园广播来宣传校园里助人为乐、拾金不昧等好人好事。加强文明礼仪的宣传。
二、文明礼仪教育纳入校本课程
校本课程的文明礼仪,包括学校、家庭、社交礼仪、文明礼仪三字经、民谣、著名故事、历史故事,为教师提供文明礼仪课堂教学材料的先手。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体地位,对学生进行礼仪教育。积极开展以文明礼仪为主题的主题班会的教学讨论,继续与学校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包括国家教育等内容,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三、加强学生文明礼仪教育养成习惯的培养
曾经有一份报道:1978年,75位诺贝尔奖得主在巴黎会面。人们非常尊重诺贝尔奖得主。一位记者问其中一位:“在你的生活中,你认为最重要的东西是什么大学和哪一所实验室获取的呢?”这位白发苍苍的诺贝尔获奖者平静地回答:“在幼儿园。”记者非常吃惊地问:“为什么在幼儿园里?”您认为在幼儿园里学到了什么?这位诺贝尔奖获得者笑着回答:“在幼儿园,我学到了很多。”例如,将自己的一半分给合作伙伴;不是他们自己的事情不去做;需要整理的东西;饭前洗手;午饭后休息;做错误的事情来表达歉意;学会多思考,多观察自然。我想我所学到的都是这些。所有在场的人都称赞这位诺贝尔奖得主的反应。事实上,大多数科学家认为他们一生中所学到的最重要的东西。这是老师教他们的好习惯。不难看出习惯的重要性。教育家叶圣陶也指出:“教育的动机是什么?”简单地说,培养好习惯。养成良好的习惯,对于成年人来说,可以通过有意识的自我控制和努力来实现,但是对于孩子来说,自控能力和能力都很低,这取决于外部世界的力量,主要是通过教育和训练来达到目的。习惯是一种惯性,也是一种节能。养成好习惯的人有很大的势能。因此,养成小学生的好习惯是保证礼仪教育成功的关键。
四、建立文明礼仪教育的评价机制
开展学生文明评价工作,开展各类文明课堂评价,鼓励文明礼仪工作的实施。学校进一步制定了“文明礼仪评价”规则,通过问卷调查、现场测试、电话面试等方式进行抽查。以学生的行为和习惯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重点评价内容,进行了定量评价,并将结果纳入班主任、任课教师以及班级的管理考核中,表扬和奖励优秀成绩的教师、学生和班级。
五、学校、家庭、社区言行育人,阵地育人
集体是孩子们成长的温床。学校、家庭和社区都是孩子成长离不开的大集体。小学生年龄小,模仿性极强,效仿大人的行为是自身成长路上的一部分。教师是学生的良师益友,是学生为人处世的楷模,教师为人师表能引领文明礼仪。家长举手投足间从点点滴滴的事情上对子女进行文明礼仪的影响,要更多地采用正面引导。社区是孩子成长的较大环境,要重视社区管理规范大人的言行举止对小学生的影响。学校内要加强督导,完善评价将文明礼仪与教师业绩挂钩,完善校园文明礼仪主阵地,校园警示语、楼梯上的警示语,花园里警示语、图书室、心理咨询室都要充分发挥好作用。家庭是孩子最初受到教育的课堂,重视家庭环境的整体和谐,不硬性打骂、强行管制,与孩子平等交流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表现为孩子创设宽松的家庭氛围。利用好社区宣传栏,组织社区聯谊活动为子女的成长保驾护航。
六、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社区教育多沟通,互结合
各方协作,形成合力。通过召开家长会和家长访谈等方式,取得家长的支持与配合,充分利用广大家长群体中的教育工作者、法律工作者和执法工作人员的职业优势,成立家长文明礼仪小组,定期举办家长文明礼仪小组培训,让他们在每学期定期召开家长会上现身引导带动。教师及时家访了解问题生的实际情况,及时利用微信等手段与家长沟通情况,这些都提高文明礼仪教育的实效。如我学校编写了“致家长的一封信”,注重与学生家长紧密联系,强调互访,要求互励,切实能在班级进行文明礼仪教育的同时,力求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有研究者指出:“凡人类社会皆有礼。”各有关部分与社区合作,组织家庭文明礼仪专题讲座,通过社区主管人员将教育送进家家户户,让家庭成员明确在教育孩子健康成长中的权利和义务。
七、结语
总之,文明礼仪是精神文明的重要内容。它是一个人的道德品质的外在表现。它是衡量一个人受教育程度的标准。文明礼仪的培养,不仅是个体道德、素质和人格形成的基础教育,也是整个民族道德素质的提高、民族精神的振兴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基础。在小学阶段,学生有着很强的可塑性,进行文明礼仪教育也会收到最佳的效果。农村的教育环境特殊,我们要结合农村小学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实施文明教育,帮助学生形成文明行为习惯,使他们获得全面、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瑾.农村小学生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之探究[J].学周刊,2018(06):145-146.
[2]杨明,杜成永,韩敏.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中学生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的实践研究[J].教育科学论坛,2017(16):72-76.
[3]周丽珍.农村小学学生八礼四仪实施现状分析及改进策略[J].才智,2016(03):88-89.
【关键词】文明行为习惯 农村小学生 养成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9-0226-01
引言
小学生是一个关乎国家和社会将来的重要群体,提高小学生的文明礼仪素养是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任务,是社会建设的呼唤,国家富强的需要。小学生首先要懂得如何礼貌待人,如何与人和谐相处,关心集体关心社会,健全身心。由于现在的小学生文明礼仪意识淡薄,自我认识不够深入;学校教育对礼仪教育又不够重视,更没有长久性、完善性的德育机制;家庭教育、社区教育在培养小学生文明礼仪方面也未能做到资源有效整合,这三方面的原因致使我国小学文明礼仪教育的现状令人担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文明礼仪”教育是道德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他们进行礼仪教育是社会的需要。对提高学生素质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营造氛围,加强宣传
使用墙壁,走廊,文明礼貌用语。使用黑板、宣传栏、手抄报名人、礼仪展示板、民族团结和历史礼仪。利用国旗演讲和校园广播来宣传校园里助人为乐、拾金不昧等好人好事。加强文明礼仪的宣传。
二、文明礼仪教育纳入校本课程
校本课程的文明礼仪,包括学校、家庭、社交礼仪、文明礼仪三字经、民谣、著名故事、历史故事,为教师提供文明礼仪课堂教学材料的先手。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体地位,对学生进行礼仪教育。积极开展以文明礼仪为主题的主题班会的教学讨论,继续与学校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包括国家教育等内容,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三、加强学生文明礼仪教育养成习惯的培养
曾经有一份报道:1978年,75位诺贝尔奖得主在巴黎会面。人们非常尊重诺贝尔奖得主。一位记者问其中一位:“在你的生活中,你认为最重要的东西是什么大学和哪一所实验室获取的呢?”这位白发苍苍的诺贝尔获奖者平静地回答:“在幼儿园。”记者非常吃惊地问:“为什么在幼儿园里?”您认为在幼儿园里学到了什么?这位诺贝尔奖获得者笑着回答:“在幼儿园,我学到了很多。”例如,将自己的一半分给合作伙伴;不是他们自己的事情不去做;需要整理的东西;饭前洗手;午饭后休息;做错误的事情来表达歉意;学会多思考,多观察自然。我想我所学到的都是这些。所有在场的人都称赞这位诺贝尔奖得主的反应。事实上,大多数科学家认为他们一生中所学到的最重要的东西。这是老师教他们的好习惯。不难看出习惯的重要性。教育家叶圣陶也指出:“教育的动机是什么?”简单地说,培养好习惯。养成良好的习惯,对于成年人来说,可以通过有意识的自我控制和努力来实现,但是对于孩子来说,自控能力和能力都很低,这取决于外部世界的力量,主要是通过教育和训练来达到目的。习惯是一种惯性,也是一种节能。养成好习惯的人有很大的势能。因此,养成小学生的好习惯是保证礼仪教育成功的关键。
四、建立文明礼仪教育的评价机制
开展学生文明评价工作,开展各类文明课堂评价,鼓励文明礼仪工作的实施。学校进一步制定了“文明礼仪评价”规则,通过问卷调查、现场测试、电话面试等方式进行抽查。以学生的行为和习惯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重点评价内容,进行了定量评价,并将结果纳入班主任、任课教师以及班级的管理考核中,表扬和奖励优秀成绩的教师、学生和班级。
五、学校、家庭、社区言行育人,阵地育人
集体是孩子们成长的温床。学校、家庭和社区都是孩子成长离不开的大集体。小学生年龄小,模仿性极强,效仿大人的行为是自身成长路上的一部分。教师是学生的良师益友,是学生为人处世的楷模,教师为人师表能引领文明礼仪。家长举手投足间从点点滴滴的事情上对子女进行文明礼仪的影响,要更多地采用正面引导。社区是孩子成长的较大环境,要重视社区管理规范大人的言行举止对小学生的影响。学校内要加强督导,完善评价将文明礼仪与教师业绩挂钩,完善校园文明礼仪主阵地,校园警示语、楼梯上的警示语,花园里警示语、图书室、心理咨询室都要充分发挥好作用。家庭是孩子最初受到教育的课堂,重视家庭环境的整体和谐,不硬性打骂、强行管制,与孩子平等交流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表现为孩子创设宽松的家庭氛围。利用好社区宣传栏,组织社区聯谊活动为子女的成长保驾护航。
六、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社区教育多沟通,互结合
各方协作,形成合力。通过召开家长会和家长访谈等方式,取得家长的支持与配合,充分利用广大家长群体中的教育工作者、法律工作者和执法工作人员的职业优势,成立家长文明礼仪小组,定期举办家长文明礼仪小组培训,让他们在每学期定期召开家长会上现身引导带动。教师及时家访了解问题生的实际情况,及时利用微信等手段与家长沟通情况,这些都提高文明礼仪教育的实效。如我学校编写了“致家长的一封信”,注重与学生家长紧密联系,强调互访,要求互励,切实能在班级进行文明礼仪教育的同时,力求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有研究者指出:“凡人类社会皆有礼。”各有关部分与社区合作,组织家庭文明礼仪专题讲座,通过社区主管人员将教育送进家家户户,让家庭成员明确在教育孩子健康成长中的权利和义务。
七、结语
总之,文明礼仪是精神文明的重要内容。它是一个人的道德品质的外在表现。它是衡量一个人受教育程度的标准。文明礼仪的培养,不仅是个体道德、素质和人格形成的基础教育,也是整个民族道德素质的提高、民族精神的振兴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基础。在小学阶段,学生有着很强的可塑性,进行文明礼仪教育也会收到最佳的效果。农村的教育环境特殊,我们要结合农村小学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实施文明教育,帮助学生形成文明行为习惯,使他们获得全面、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瑾.农村小学生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之探究[J].学周刊,2018(06):145-146.
[2]杨明,杜成永,韩敏.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中学生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的实践研究[J].教育科学论坛,2017(16):72-76.
[3]周丽珍.农村小学学生八礼四仪实施现状分析及改进策略[J].才智,2016(03):8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