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北京时间3月11日13时46分,日本本州岛东北部宫城县以东海域发生9级特大地震,强震本身和强震引起的海啸导致日本遇难和失踪的人数达2.5万之多,未来这一数字还会增加。前一天,3月10日12时58分,中国云南盈江也发生5.8级地震,造成25人死亡、250余人受伤。
一前一后的两次地震再次提出了人类抗震的一些问题。这些问题有些看起来似老生常谈,但本质上却历久弥新。而另一些问题则是新挑战。老问题包括地震的预警或预报、房屋的抗震性能以及地震时的自救和救援等;新挑战包括,濒临海洋的国家如何应对和减轻强震产生的海啸所导致的巨大损害,地震频发国家和地区应否发展核电站,如果发展该怎样确保避免核灾难。
地震异地预警成为可能
地震能否预报,世界主流科学界持否定态度。但是,日本地震学界认为可以预警。这次宫城地震日本也做到了预警。根据宫城市民和中国留学生的叙述,在宫城县的警报声响起之后,房屋才开始激烈摇动。这说明,当地的预警在先,地震在后,尽管这种预警只有短短的几秒或十几秒钟。不仅如此,日本的新闻媒体介入地震预警和救援的动作也非常迅速。在有震感之后十几秒,所有频道全变成新闻频道,报道地震新闻,而且主持人发出的是下一个预警,现在地震了,马上有海啸,请赶紧去高处避难!
日本的地震预警不同于预报,是一种“紧急地震速报系统”。原理是,地震发生后会在时间上产生不同破坏力的地震波。地震发生时,一般是破坏力较小但速度较快的地震波(简称P波)先活动,接着才会产生破坏力大但速度慢的地震波(简称S波)。两种震波之间存在几秒到几十秒的时间差。地震监控人员可以利用这个时间差,使用仪器探测出P波后,迅速发出预警。在S波来临之前,人们可以得到几秒到十几秒的宝贵逃生时间。
这种预警在2008年6月14日的日本东北部岩手县和宫城县等地发生里氏7.2级地震中已得到验证。当时,日本当局宣称,他们的地震预警系统提前10秒做了预报,并且在日本部分区域实现了由电视等媒体发布的地震预警。现在,已经确认这次地震也是由预警系统观测到达的地震波后提前15秒左右发出预警,使公众有时间关闭燃气并寻找相对安全的地点避难。
对此,中国地震局局长陈建民也认为日本的预警是异地预警,震动源向外传播,地震波传播需要时间,甲地已经发生地震后向人们预警在多少秒之后地震(波)能传到乙地,这种预警只能提前10多秒。尽管地震还不能预报和预测,但是,日本的地震预警值得各国,尤其是中国学习。哪怕只有几秒的预警时间,也可以让人提前逃避,从而挽救更多人的生命。
陈建民同时表示,中国也在考虑建立预警系统,项目已经报到国家发改委,并进入评估过程,“十二五”期间要在有条件的地区试点。而中国科学院院士、地球物理学家陈运泰认为,国际上对于地震预测确实存在不同看法,但普遍承认,地震长期预测还是有可行的办法,中期预测也有成功的例子,争论的焦点是短(期)临(震)预测。他建议,“十二五”规划草案中应该强化地震预测工作。
房屋抗震是保护生命的铁律
房屋抗震是保护人们生命和减少损伤的另一个重要条件,这次中日两国的地震同样显示了这个问题的重要。由于日本多发地震,日本《建筑基准法》规定,日本的高层建筑必须能够抵御里氏7级以上的强烈地震。而对于中小学之类的建筑,更是要求抗震达到10级,因而被称为最好的避难所。
这次的宫城地震,房屋几乎无一座倒塌,无论是在宫城还是东京的中国留学生都体验到日本房屋的抗震性能极强,甚至室内课桌的桌脚都是固定的。
与之相比,中国盈江仅发生5.8级地震,却造成25人死亡、250余人受伤,明显反映出房屋的抗震性能较差。盈江县城各处都有房屋倒塌,拉勐寨等地的房屋几乎全部倒塌,造成的伤害最大。这些地方的房屋几乎全是空心混凝土砖砌成的简易房屋。调查发现,超过50%的受难者都是死在空心砖房或空心砖墙之下。这说明,简易房屋的抗震性最差,造成的伤亡也最大。有鉴于此,盈江政府已经明确,灾后的房屋重建杜绝使用空心砖,而且房屋建筑必须按统一的抗震标准建造。
房屋不抗震的另一个惨痛教训让人们记忆犹新。2003年12月26日伊朗古城巴姆遭受地震,当时只有6.6级的地震却造成了约5万人死亡。这一惨痛悲剧的原因很简单,因为当地绝大多数房屋使用的是不抗震的土砖结构。因此,汲取教训,在地震好发地区修建抗震7级以上的房屋应当是一种法律规定的强制性要求。
地震来了躲哪里?
地震发生时的科学自救和救援是挽救生命减轻伤害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在这次日本的宫城地震中也体现了出来。例如,日本很多人随身都带了一个急救包,里面有应急食品药品、工具和收音机,以便能自救,包括及时听到抗震的消息。同时,日本的自救知识也非常普及,例如,发生地震时往哪里躲。很多人都知道,如果在家里或室内来不及跑出去,可以躲在厕所里。为什么?因为地震时逃到面积小、柱子支撑多的空间最安全。
但是,这次日本地震也出现了自救和救援认知和方式的不同。有学校的老师让学生躲在书桌下,也有公寓的保安让居民往桌子下躲。但是,这早就被救援专家视为错误。美国国际救援小组首席救援者、也是灾难部经理道格
一前一后的两次地震再次提出了人类抗震的一些问题。这些问题有些看起来似老生常谈,但本质上却历久弥新。而另一些问题则是新挑战。老问题包括地震的预警或预报、房屋的抗震性能以及地震时的自救和救援等;新挑战包括,濒临海洋的国家如何应对和减轻强震产生的海啸所导致的巨大损害,地震频发国家和地区应否发展核电站,如果发展该怎样确保避免核灾难。
地震异地预警成为可能
地震能否预报,世界主流科学界持否定态度。但是,日本地震学界认为可以预警。这次宫城地震日本也做到了预警。根据宫城市民和中国留学生的叙述,在宫城县的警报声响起之后,房屋才开始激烈摇动。这说明,当地的预警在先,地震在后,尽管这种预警只有短短的几秒或十几秒钟。不仅如此,日本的新闻媒体介入地震预警和救援的动作也非常迅速。在有震感之后十几秒,所有频道全变成新闻频道,报道地震新闻,而且主持人发出的是下一个预警,现在地震了,马上有海啸,请赶紧去高处避难!
日本的地震预警不同于预报,是一种“紧急地震速报系统”。原理是,地震发生后会在时间上产生不同破坏力的地震波。地震发生时,一般是破坏力较小但速度较快的地震波(简称P波)先活动,接着才会产生破坏力大但速度慢的地震波(简称S波)。两种震波之间存在几秒到几十秒的时间差。地震监控人员可以利用这个时间差,使用仪器探测出P波后,迅速发出预警。在S波来临之前,人们可以得到几秒到十几秒的宝贵逃生时间。
这种预警在2008年6月14日的日本东北部岩手县和宫城县等地发生里氏7.2级地震中已得到验证。当时,日本当局宣称,他们的地震预警系统提前10秒做了预报,并且在日本部分区域实现了由电视等媒体发布的地震预警。现在,已经确认这次地震也是由预警系统观测到达的地震波后提前15秒左右发出预警,使公众有时间关闭燃气并寻找相对安全的地点避难。
对此,中国地震局局长陈建民也认为日本的预警是异地预警,震动源向外传播,地震波传播需要时间,甲地已经发生地震后向人们预警在多少秒之后地震(波)能传到乙地,这种预警只能提前10多秒。尽管地震还不能预报和预测,但是,日本的地震预警值得各国,尤其是中国学习。哪怕只有几秒的预警时间,也可以让人提前逃避,从而挽救更多人的生命。
陈建民同时表示,中国也在考虑建立预警系统,项目已经报到国家发改委,并进入评估过程,“十二五”期间要在有条件的地区试点。而中国科学院院士、地球物理学家陈运泰认为,国际上对于地震预测确实存在不同看法,但普遍承认,地震长期预测还是有可行的办法,中期预测也有成功的例子,争论的焦点是短(期)临(震)预测。他建议,“十二五”规划草案中应该强化地震预测工作。
房屋抗震是保护生命的铁律
房屋抗震是保护人们生命和减少损伤的另一个重要条件,这次中日两国的地震同样显示了这个问题的重要。由于日本多发地震,日本《建筑基准法》规定,日本的高层建筑必须能够抵御里氏7级以上的强烈地震。而对于中小学之类的建筑,更是要求抗震达到10级,因而被称为最好的避难所。
这次的宫城地震,房屋几乎无一座倒塌,无论是在宫城还是东京的中国留学生都体验到日本房屋的抗震性能极强,甚至室内课桌的桌脚都是固定的。
与之相比,中国盈江仅发生5.8级地震,却造成25人死亡、250余人受伤,明显反映出房屋的抗震性能较差。盈江县城各处都有房屋倒塌,拉勐寨等地的房屋几乎全部倒塌,造成的伤害最大。这些地方的房屋几乎全是空心混凝土砖砌成的简易房屋。调查发现,超过50%的受难者都是死在空心砖房或空心砖墙之下。这说明,简易房屋的抗震性最差,造成的伤亡也最大。有鉴于此,盈江政府已经明确,灾后的房屋重建杜绝使用空心砖,而且房屋建筑必须按统一的抗震标准建造。
房屋不抗震的另一个惨痛教训让人们记忆犹新。2003年12月26日伊朗古城巴姆遭受地震,当时只有6.6级的地震却造成了约5万人死亡。这一惨痛悲剧的原因很简单,因为当地绝大多数房屋使用的是不抗震的土砖结构。因此,汲取教训,在地震好发地区修建抗震7级以上的房屋应当是一种法律规定的强制性要求。
地震来了躲哪里?
地震发生时的科学自救和救援是挽救生命减轻伤害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在这次日本的宫城地震中也体现了出来。例如,日本很多人随身都带了一个急救包,里面有应急食品药品、工具和收音机,以便能自救,包括及时听到抗震的消息。同时,日本的自救知识也非常普及,例如,发生地震时往哪里躲。很多人都知道,如果在家里或室内来不及跑出去,可以躲在厕所里。为什么?因为地震时逃到面积小、柱子支撑多的空间最安全。
但是,这次日本地震也出现了自救和救援认知和方式的不同。有学校的老师让学生躲在书桌下,也有公寓的保安让居民往桌子下躲。但是,这早就被救援专家视为错误。美国国际救援小组首席救援者、也是灾难部经理道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