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凡是学习声乐的人,都想找到一个正确的唱歌方法。但是迄今为止,我们都不能用具体的、形象的语言或文字来描述出,那怎样唱歌才是最正确的?没有定义性的解释,大家能做到的也只是根据自己对声乐的理解和感受,再利用各种的比喻手法形容出自己对演唱的理解。
关键词:呼吸;吐字;声区要求;共鸣
声乐是一门抽象并且相当深奥的学问。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解,不管是在演唱方面还是在教学方面,都有自己独特的体会和方法。在众多的演唱方法和技巧方面,还是存在很多共同点的,例如:呼吸,吐字,声区统一,共鸣统一,还有腰部的要求等。那么,现在我们就一起来逐一分析吧。
一:咬字吐字
平时的练声应该是对“吐字”的最完美的诠释了。正确的发声要与正确的咬字、吐字相结合。通过字、声结合的练习来提高唇、齿、舌的灵活运动能力,使之更完美而生动地表现歌曲和情感和内容。下巴在吐字中对吐字有很重要的作用,举例来说:在发"a"元音的时候,如果下巴张的太小,就变成了类似“e”的元音了,再小的话就变成了“i”元音了。各种元音的发音都来源于自然,就像在发“a”母音的时候,很多人会故意的修饰一下a母音,想要追求一下头腔共鸣声音嘹亮的感觉,所以以至于太过用力,反而使得声音完全倒塌了,发出来的声音很吓人!另外,“唱歌要有激情”,a 母音最有激情,唱的时候要找“啃西瓜”的感觉。说ia、iei、iyo的口型一样的,不能有任何变化。“唱歌要自己会享受‘美’”。声音保持在上牙齿,想着“人中”,用“人中”咬字唱歌。唱歌时肩膀要放松,感受往下的力量。低音、高音都不要唱辅助,点一下就行。所以,唱歌的时候声音吐字要尽量保持自然,歌唱要在自然的状态下进行,这样的唱歌状态才是最好的。
二:呼吸
呼吸是人体的一种生理机能,懂得如何控制好呼吸,是完美演唱一首歌曲的基础,那么,究竟怎样呼吸才是正确的呢?怎样呼吸才能使得演唱歌曲得高分呢?我认为这要分两点来分析:
(1)理解歌唱中呼吸的含义。人体的呼吸系统就像个橡皮囊,当挤出空气后松开力量,它自己就会反弹回原状。那么在歌唱当中,自然就不需要人为的过多的去注重吸气了。唱歌的时候,气息要从腰上开始走,腰部往外扩张,气息自然就可以往外呼出,不用故意的吸气,太注意吸气,反而会使发出来的声音变得僵硬,甚至有时候故意吸一大口气,唱到高音或者是唱到最后时,反而没有气了。还有一点,唱歌最忌讳的就是提气。提气是不会吸气的一种表现,当你吸一口气的时候,使劲提气,这样只会使得声音被夹在胸腔和脖子上,这样不但会导致唱歌时气息不足,反而会导致“气疲力尽”,而且会越唱声音越卡。气息要流动起来,不要僵,吸好之后在保持的基础上流动。另外,呼吸要稳。保持呼吸平稳才能完美的处理好一首歌曲、一部作品,使得演唱时不会出差错。呼吸稳了,气息才会稳,最后声音才会稳,表达才会完美。
《歌唱学》(沈湘歌唱学体系研究 人民音乐出版社)中提到过,建议同学们要用自己的精神和气魄去配合呼吸。书中提到A:面容放松,带有神采。B:眼睛要充满朝气。C:身体竖立,却非僵硬,要有立体感。D:面容、大脑、腔肺、腹腔互为配合。再配合呼吸去演绎,就会把平时觉得难的曲目很轻松的演唱出来。
三:声区要求
说到声区的要求,我想具体来谈的是,“换声点”的问题,换声点对于很多同学来说,都是一个不容易克服的困难。想要保证声音从低音完美的过渡到一个高音,要保持歌唱的位置不变真的是不容易,因为会有很多人会提醒自己,马上到高音了,准备把声音“拔”上去。这样做的结果往往都是会使得唱出来的高音很难听,甚至有时候还会破音。完美的诠释好“换声点”是正确歌唱的一种很好的方法。不管是高音还是低音,每个声音都要保持震动。共鸣的比例、真假声的比例都不同,是由正确的方法,在人体自然的状态下来完成的。尽量找打哈欠的感觉。使得声音在自然的情况下,找到正确的发音位置和放法,自然地唱出来就行。
四:共鸣的统一
共鸣大体上可以分为:头腔共鸣、胸腔共鸣和鼻腔共鸣。
在“哼鸣”练习中我们已经讲了找共鸣位置最好的办法就是体会“哼鸣”感觉,歌唱对声音的要求是:用圆润、流畅、光彩和有穿透力的声音,即产生了共鸣的声音唱出动听的歌曲。头腔共鸣是人体内部最高位置的共鸣,它能把整个声区的声音统一到高位置上,让声音产生出色彩和穿透力。为了让学习者找到头腔共鸣,应在明确“大小半圆”的概念、关系及运动规律后,再进行口腔肌肉训练和吐字训练,只有这样才能让声音更完美。
胸腔共鸣,是在唱歌或练声的时候,在使气息往下走的同时,保持胸腔震动,就像是在胸腔中放了一根管一样,声音就在这根管子里面震动。不能随便换位置。提气或者是卡了,胸腔震动一般都会消失。而鼻腔共鸣,则是保持鼻翼两侧,还有鼻子下面人中的位置震动,这样声音才会稳,能够找到真正的唱歌的感觉。
以上我们可以领悟到,在歌唱发声的过程中,呼吸、共鸣、吐字、缺一不可,它们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演唱的方法有很多,每個人的演唱方法都不同,所以对声音演唱的心得体会也不同,我们要取长补短,多加练习,按照要求,多思考,多感受,一定会在声乐演唱方面更上一层楼的!
参考文献:
[1]沈湘,沈湘歌唱学体系研究[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
作者简介:张龙梅(1989.5-),女,汉族,籍贯:山东省莱州市城港路,毕业学校:鲁东大学,单位:莱州市三山岛学校,学历:本科,职称:二级教师,研究方向:中学音乐。
关键词:呼吸;吐字;声区要求;共鸣
声乐是一门抽象并且相当深奥的学问。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解,不管是在演唱方面还是在教学方面,都有自己独特的体会和方法。在众多的演唱方法和技巧方面,还是存在很多共同点的,例如:呼吸,吐字,声区统一,共鸣统一,还有腰部的要求等。那么,现在我们就一起来逐一分析吧。
一:咬字吐字
平时的练声应该是对“吐字”的最完美的诠释了。正确的发声要与正确的咬字、吐字相结合。通过字、声结合的练习来提高唇、齿、舌的灵活运动能力,使之更完美而生动地表现歌曲和情感和内容。下巴在吐字中对吐字有很重要的作用,举例来说:在发"a"元音的时候,如果下巴张的太小,就变成了类似“e”的元音了,再小的话就变成了“i”元音了。各种元音的发音都来源于自然,就像在发“a”母音的时候,很多人会故意的修饰一下a母音,想要追求一下头腔共鸣声音嘹亮的感觉,所以以至于太过用力,反而使得声音完全倒塌了,发出来的声音很吓人!另外,“唱歌要有激情”,a 母音最有激情,唱的时候要找“啃西瓜”的感觉。说ia、iei、iyo的口型一样的,不能有任何变化。“唱歌要自己会享受‘美’”。声音保持在上牙齿,想着“人中”,用“人中”咬字唱歌。唱歌时肩膀要放松,感受往下的力量。低音、高音都不要唱辅助,点一下就行。所以,唱歌的时候声音吐字要尽量保持自然,歌唱要在自然的状态下进行,这样的唱歌状态才是最好的。
二:呼吸
呼吸是人体的一种生理机能,懂得如何控制好呼吸,是完美演唱一首歌曲的基础,那么,究竟怎样呼吸才是正确的呢?怎样呼吸才能使得演唱歌曲得高分呢?我认为这要分两点来分析:
(1)理解歌唱中呼吸的含义。人体的呼吸系统就像个橡皮囊,当挤出空气后松开力量,它自己就会反弹回原状。那么在歌唱当中,自然就不需要人为的过多的去注重吸气了。唱歌的时候,气息要从腰上开始走,腰部往外扩张,气息自然就可以往外呼出,不用故意的吸气,太注意吸气,反而会使发出来的声音变得僵硬,甚至有时候故意吸一大口气,唱到高音或者是唱到最后时,反而没有气了。还有一点,唱歌最忌讳的就是提气。提气是不会吸气的一种表现,当你吸一口气的时候,使劲提气,这样只会使得声音被夹在胸腔和脖子上,这样不但会导致唱歌时气息不足,反而会导致“气疲力尽”,而且会越唱声音越卡。气息要流动起来,不要僵,吸好之后在保持的基础上流动。另外,呼吸要稳。保持呼吸平稳才能完美的处理好一首歌曲、一部作品,使得演唱时不会出差错。呼吸稳了,气息才会稳,最后声音才会稳,表达才会完美。
《歌唱学》(沈湘歌唱学体系研究 人民音乐出版社)中提到过,建议同学们要用自己的精神和气魄去配合呼吸。书中提到A:面容放松,带有神采。B:眼睛要充满朝气。C:身体竖立,却非僵硬,要有立体感。D:面容、大脑、腔肺、腹腔互为配合。再配合呼吸去演绎,就会把平时觉得难的曲目很轻松的演唱出来。
三:声区要求
说到声区的要求,我想具体来谈的是,“换声点”的问题,换声点对于很多同学来说,都是一个不容易克服的困难。想要保证声音从低音完美的过渡到一个高音,要保持歌唱的位置不变真的是不容易,因为会有很多人会提醒自己,马上到高音了,准备把声音“拔”上去。这样做的结果往往都是会使得唱出来的高音很难听,甚至有时候还会破音。完美的诠释好“换声点”是正确歌唱的一种很好的方法。不管是高音还是低音,每个声音都要保持震动。共鸣的比例、真假声的比例都不同,是由正确的方法,在人体自然的状态下来完成的。尽量找打哈欠的感觉。使得声音在自然的情况下,找到正确的发音位置和放法,自然地唱出来就行。
四:共鸣的统一
共鸣大体上可以分为:头腔共鸣、胸腔共鸣和鼻腔共鸣。
在“哼鸣”练习中我们已经讲了找共鸣位置最好的办法就是体会“哼鸣”感觉,歌唱对声音的要求是:用圆润、流畅、光彩和有穿透力的声音,即产生了共鸣的声音唱出动听的歌曲。头腔共鸣是人体内部最高位置的共鸣,它能把整个声区的声音统一到高位置上,让声音产生出色彩和穿透力。为了让学习者找到头腔共鸣,应在明确“大小半圆”的概念、关系及运动规律后,再进行口腔肌肉训练和吐字训练,只有这样才能让声音更完美。
胸腔共鸣,是在唱歌或练声的时候,在使气息往下走的同时,保持胸腔震动,就像是在胸腔中放了一根管一样,声音就在这根管子里面震动。不能随便换位置。提气或者是卡了,胸腔震动一般都会消失。而鼻腔共鸣,则是保持鼻翼两侧,还有鼻子下面人中的位置震动,这样声音才会稳,能够找到真正的唱歌的感觉。
以上我们可以领悟到,在歌唱发声的过程中,呼吸、共鸣、吐字、缺一不可,它们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演唱的方法有很多,每個人的演唱方法都不同,所以对声音演唱的心得体会也不同,我们要取长补短,多加练习,按照要求,多思考,多感受,一定会在声乐演唱方面更上一层楼的!
参考文献:
[1]沈湘,沈湘歌唱学体系研究[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
作者简介:张龙梅(1989.5-),女,汉族,籍贯:山东省莱州市城港路,毕业学校:鲁东大学,单位:莱州市三山岛学校,学历:本科,职称:二级教师,研究方向:中学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