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唤文体作文训练的回归

来源 :陕西教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06021410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些年的课改,链接到高三备考,在作文复习这一板块和同事的感觉一样,始终纠结,学生到底怎么了,为什么上了这么多年学,作文越写越四不像了。
  作文文体概念不清,这是学生的问题吗?回想近三届高中作文训练,我们不是被旧材料作文牵着鼻子走,就是让话题作文带着兜圈子。现在的新材料作文虽然既考查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又在文体上不做限制让学生自由发挥。但放开了手脚的学生大多数却不约而同的选择了议论文的写作,而事实上不是所有的学生都适合写议论文,那么为什么都朝一条道上走呢?我询问了学生,一是因为这些年好多高考满分作文都倾向于这种文体,二是上了高中以后我们的专门的文体作文训练已经没有了,还有教材课文的编排与写作训练的文体概念并不相匹配。学生在这种大环境下,也就在迷茫中遗忘,在盲从中失却。在高三的复习备考中,这一问题得不到重视,学生的写作水平则会不进反退。
  再溯源到20年前,刚刚从教时,高中还处在使用小课本的年代,那时高一阅读与写作侧重的文体是复杂记叙文(这种体系和小学初中的简单记叙文很好链接了起来)与散文(它的基础是记叙文),高二高三分别侧重的文体是议论文以及小说。所以那会读与写的目标纯粹明确,训练线条清晰集中,三年训练下来,学生的基本功反倒扎实,高考作文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与擅长,选择不同的文体去写作,感性的学生可以选择记叙文、散文甚至是小说,理性的学生可以选择议论文的写作,可谓是各得其所,异彩纷呈。那时尤其到了高三,学生的作文已趋向于个性风格的显露,我经常把他们的优秀作文打印出来整理成册。至今看来,还值得回味。
  如此反思过后,我在想不管我们怎么课改,不能亦步亦趋,丢了根本。今年的高考作文复习,我回归了文体训练的复习,本学期共写了四次大作文,我制订了一个训练计划,记叙文、散文各一次,议论文两次。具体设计如下:
  1.(复杂)记叙文,要求以叙述描写为主,兼有议论抒情。
  方法:分析我的一篇下水作文《一件小事》,请学生列提纲并进行仿写。
  2.(写景抒情、写人叙事、议论或哲理)散文,要求多种表达方式的有机结合,并体现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
  方法:分析我的一篇下水作文《记录“收藏”》,请学生赏析并进行仿写。
  3.议论文训练一,要求以议论为主,凸显议论文的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主要运用摆事实讲道理的论证方法。
  方法:阅读并剖析了经典议论文吴晗的《谈骨气》并仿写其结构形式,给出选题自由选择写作。
  选题为:
  (1)在这个手机、网络普及化的年代,你如何认识其一对中学生的影响? 请自拟题目。
  (2)命题作文:我之“酷”观 (今日对手、选择、面子)
  我看“作弊”(“时尚”、“偶像”、“明星”)
  4.议论文训练二,要求写一篇评论式议论文,至少有两个分论点以及两种论证方法,分析有理并且能够深入。
  选题为:
  (1)节俭不是小气
  (2)过程就是结果
  (3)高考不是人生的全部
  (4)“为富”未必“不仁”
  (5)“近墨者”未必“黑”
  (6)拥有“8”,能发吗?
  前两种文体训练其实是在让学生找回自己的作文记忆,我以自己的下水作文作为引导,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学生在训练中发现了作文的天地其实很开阔,只是自己一叶障目走入误区。后面两次议论文训练的主要目的在于规范此种文体的写作,培养学生对社会焦点热点问题的关注意识,同时提升学生的思想高度。从四次作文的训练效果来看,我找到了曾经美好的教学感受。
  作者单位 西安中学
  责任编辑 张晓楠
其他文献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儿童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必须贴近儿童的生活,反映儿童的需要,让他们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  一、带领学生走进生活,提高教学实效性  儿童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感受、认知、体验和感悟,他们对生活过程体验的越充分、越细腻,感悟的就会越到位、越深刻。《品德与社会》课应当以社会为背景,以学生生
期刊
《百家讲坛》本是大家熟悉和喜欢的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开播的讲座式栏目,也是中央电视台第十套节目的品牌栏目。而我所说的“百家讲坛”则是我在班级管理工作中总结运用的一种手段和办法。“百家”其实就是我们班那一群活泼可爱的学生,讲坛是我为同学们提供的在班级展示个人优势、互相促进学习的一个平台,即平时我们老师的那三尺讲台。近年来在班级管理工作中,我通过组织开展“百家讲坛”活动,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班主任是一
期刊
在小教组的组织安排下,我们有幸听了两节美术课,一节是李老师的《闹花灯》,一节是王老师的《有特点的人脸》。让我耳目一新,收获颇丰。  “在欣赏中学习”是我对王老师的《有特点的人脸》的评价。王老师从开课揭题中国画,到简介中国画家贺荣敏,到欣赏《闹春节》的画面,到出示人物画像《齐白石》等,都是在欣赏中导入了新课,然后通过观察,将人的面部特征进行初步研究,并通过人脸的写生训练,使学生在了解整体的基础上,进
期刊
新课程改革正开展得如火如荼,给教师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同时也为教师提供了发展的机遇。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在发生着明显的变化,师生平等、教学民主已成风气,师生互动、平等参与的课堂局面已开始形成。带着对新课改的美好憧憬,几年来,我在教学过程中也进行了大胆地实践,现将自己的一些点滴拙见与大家进行交流。  一、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培养,激活课堂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授业无趣
期刊
基于我近年来一直担任语文教学工作,积累了一些经验,在语文教学中形成了一套基本的教学模式,具体环节如下:  一、 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教师在导课前,要按照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三维”的课程标准,向学生出示或说明这堂课三维的学习目标:知识目标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三维的目标不是三个目标,而是三个维度,三个方面,要尽量具体,具有可操作性。只有做到了这些方面,会对导课带来极大的兴
期刊
创新是素质教育的核心问题,如何改革数学教学方法,促使小学生创新学习,并发展创新思维,形成创新意识,增强实践能力是我们全体小学教师当前研究的重要课题。“自学研讨式”的教学方法正是一种创新教学方法。在我的教学实践中,我一直坚持此方法的尝试与探索,收到了良好效果。这里,我就我的教学实践谈几点粗浅体会。  一、 实施“自学研讨式”的教学方法,首先要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鲁迅说:“没有兴趣的学习
期刊
现行的中学人教版英语教材图文并茂,大量的图片给学生提供了使用语言的情境,使语言与生活实际情境紧密的联系在了一起,使学生易于掌握并充分刺激了学生学英语的欲望。因此,我在教学的过程中,充分凭借教材,根据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立足于学生未来的语言学习,加以合理地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以此来激活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学英语的兴趣,扩展知识面,增强跨文化交际的意识。  一 、用教学新法扩展内容激活教材,
期刊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曾说过:“当你把学校学的东西全部忘掉后,剩下的就是教育。”这样的真知灼见让我们的耳目为之一新。爱翁语重心长的感慨中所“忘掉的”是什么呢?是那些无用的、少慢差废的东西,也就是失败的教育。“剩下的”又是什么呢?是源于生活、融于生活,不断探究来的有用的东西,也就是成功的教育。这同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极力倡导的“我们的实际生活即是我们全部的课程”有异曲同工之妙。反观当前农村小学
期刊
一、信任学生,多方鼓励  当代作家冯骥才说过:“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在医院里,常常会见到这样的情景:许多小孩看到护士拿起针头,就会哭闹,家长或护士亲切地安慰,孩子就停止哭闹,顺从地打针。其实,此时的安慰就会给孩子带来信任与鼓励。在课堂上,我常常发现一些同学欲言又止时,就面带微笑,用期盼的目光望着他,或对他说:“别害怕,请把你想到的告诉老师和同学,你会说好的。”于是,学生就大胆地站起来说。在
期刊
《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提出:幼儿园应“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社区教育资源,扩大幼儿学习和生活的空间”,应“因地制宜,就地取材,自制玩具和教具。” 所以,只有充分挖掘乡土的优越资源,才能最大限度发挥幼儿潜能,为优化幼儿素质教育、推进园本特色建设作出积极的贡献。  一、树立正确的办园思想,打造园本特色  发展特色的目的是在于提高办园质量,而不是迎合某些社会舆论或家长心态,立足于提高办园质量的特色,才会具有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