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客“客到烹茶,旅舍权当东道;灯悬待月,邮亭远映胥江”。150多年前作此联时的横塘驿站对旅客而言,到底是温暖的还是孤独的?今天,从彩云桥顶眺望留存的驿亭,立在京杭大运河与胥江的交汇处,与一旁大运河上往来的大货船相比,单薄而渺小。从屋瓦上卸下的垂兽来看,即便风化得厉害,有的没了鼻子,也看得出当年是精心修缮。
驿站虽小级别不低
这座驿站的身份不简单,它原本是一座水路驿站。中国自唐朝开始邮驿设遍全国,分陆驿、水驿及水陆兼办三种,作为传递官府文書以及往来官吏中途歇宿的地方。横塘驿站是江南运河沿线仅存的古邮驿遗迹。1990年,邮电部曾发行“姑苏驿小型张”,主角正是这座横塘驿站。
现存驿站是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建的,歇山卷棚式,长方形平面,南北向。六架梁木结构,砖墙,前后辟门,左右开窗,窗下置石条长凳。四隅立花岗石方柱承檐桁。1963年被列为市文物保护单位,1982年被定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2012 年列入苏州市政府《大运河苏州段遗产保护规划》古代运河设施和管理机构类遗产。
“隔壁相邻”还有座彩云桥,原本跨彩云港,以长堤与驿亭相连,据地方志记载,原桥孔下有纤道,两端桥堍循道路转弯。桥是明洪武中姚贵捐千金建起来的,到嘉靖末坍塌,后在万历纪元、民国16年均重建过,1982年被列为市文物保护单位。1991年12月,因大运河改道拓宽,桥被就近迁建于胥江上,又在两端增建了引桥,长度也增长了一些。
70年修缮小史
横塘驿站的历史或许可以追溯得更远。“始建于宋代,”据主持横塘驿站修缮工程的苏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更新置业有限公司相关人员介绍,“‘清代同治年间’应该已是重建或大修。”但建国后的修缮是有记录可查的。地方志记载,此前驿站修缮过3次。1955年苏州市文管会调查市郊文物古迹时发现了此亭,已残破不堪,几近倾圮。1961年10月至1962年2月进行大修,拨正梁柱,更新朽木,修复屋顶、墙壁、地坪。1980年再度修缮。1993年又垫高台基,落架大修,以与拓宽后的大运河驳岸高度相适应。
此前,因驿站所处潮气大,常年风吹雨淋,它的屋面、脊饰、望砖、椽子、封檐板、大木构架、小木构件及石碑、墙体、地面、阶条石等均损坏严重。因而,2020年的此次修缮将尽可能地精细、彻底,重点对建筑木构件进行修缮加固和归安,同时处理驿站所面临的病虫害治理、汛期防护治理、排水系统整治、安全防护系统整治、管理设施及制度、环境整治等问题。
2019年以来,姑苏区古城保护委员会持续推进修缮工作,后由姑苏区政府分管领导召开专题会议。修缮工程一期包括驿亭主体的修缮,同时完善防汛设施及环境梳理。二期扩大至彩云桥及以东等剩余范围的环境整治。后期,将根据周边地块开发进展情况会再组织专题研究。
相关人员表示,驿亭主体本身占地面积仅40余平方,但整个项目连同周围景观、绿植等达到390平方,“后期,横塘驿站很有可能开放作为运河健身步道的一处景点。”
“最小干预”的文物修缮
横塘驿站既然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就必须遵循一套严格的审批报备程序。修缮设计中,就本着“最大限度利用原有材料、保存原有构件、使用原工艺,尽可能多地保存历史信息、保持文物建筑的真实性、完整性”的原则;修缮过程中,承认建筑风格的多样性、传统工艺的地域性和营造手法的独特性,注重保留与继承传统工艺做法。
前文提到,驿亭为歇山卷棚式,上有山花。此次修缮工程开始后,又从屋顶拆下四只垂兽,风化严重。山花、垂兽的修复,就交由泥瓦工、泥塑工修复完成。“垂兽制作,尤其考验手艺。即便在苏州,能承揽这活的高手也不多。此次我们约请的这位师傅,手艺太好,档期太满,我们约了很久。”
修缮工程坚持“最小干预”原则,着重解决危害文物建筑安全的隐患,对于保存较好、相对安全与稳定的建筑部分尽量维持原状。但原本经审批确定的修复方案会遭遇状况。比如木梁、木柱拆卸下来后,发现损坏超出预期,已不可再利用,那就不得不更换新梁、新柱了。
类似的文物修缮工程,困难在哪里?工程方说,倒不在工艺上。像横塘驿站这样的工程,周围空旷,空间有余裕,近来一些传统民居或文物保护单位修缮,因位于古城的街区内部,大梁木柱要运进现场可着实费了一番功夫。
驿站虽小级别不低
这座驿站的身份不简单,它原本是一座水路驿站。中国自唐朝开始邮驿设遍全国,分陆驿、水驿及水陆兼办三种,作为传递官府文書以及往来官吏中途歇宿的地方。横塘驿站是江南运河沿线仅存的古邮驿遗迹。1990年,邮电部曾发行“姑苏驿小型张”,主角正是这座横塘驿站。
现存驿站是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建的,歇山卷棚式,长方形平面,南北向。六架梁木结构,砖墙,前后辟门,左右开窗,窗下置石条长凳。四隅立花岗石方柱承檐桁。1963年被列为市文物保护单位,1982年被定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2012 年列入苏州市政府《大运河苏州段遗产保护规划》古代运河设施和管理机构类遗产。
“隔壁相邻”还有座彩云桥,原本跨彩云港,以长堤与驿亭相连,据地方志记载,原桥孔下有纤道,两端桥堍循道路转弯。桥是明洪武中姚贵捐千金建起来的,到嘉靖末坍塌,后在万历纪元、民国16年均重建过,1982年被列为市文物保护单位。1991年12月,因大运河改道拓宽,桥被就近迁建于胥江上,又在两端增建了引桥,长度也增长了一些。
70年修缮小史
横塘驿站的历史或许可以追溯得更远。“始建于宋代,”据主持横塘驿站修缮工程的苏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更新置业有限公司相关人员介绍,“‘清代同治年间’应该已是重建或大修。”但建国后的修缮是有记录可查的。地方志记载,此前驿站修缮过3次。1955年苏州市文管会调查市郊文物古迹时发现了此亭,已残破不堪,几近倾圮。1961年10月至1962年2月进行大修,拨正梁柱,更新朽木,修复屋顶、墙壁、地坪。1980年再度修缮。1993年又垫高台基,落架大修,以与拓宽后的大运河驳岸高度相适应。
此前,因驿站所处潮气大,常年风吹雨淋,它的屋面、脊饰、望砖、椽子、封檐板、大木构架、小木构件及石碑、墙体、地面、阶条石等均损坏严重。因而,2020年的此次修缮将尽可能地精细、彻底,重点对建筑木构件进行修缮加固和归安,同时处理驿站所面临的病虫害治理、汛期防护治理、排水系统整治、安全防护系统整治、管理设施及制度、环境整治等问题。
2019年以来,姑苏区古城保护委员会持续推进修缮工作,后由姑苏区政府分管领导召开专题会议。修缮工程一期包括驿亭主体的修缮,同时完善防汛设施及环境梳理。二期扩大至彩云桥及以东等剩余范围的环境整治。后期,将根据周边地块开发进展情况会再组织专题研究。
相关人员表示,驿亭主体本身占地面积仅40余平方,但整个项目连同周围景观、绿植等达到390平方,“后期,横塘驿站很有可能开放作为运河健身步道的一处景点。”
“最小干预”的文物修缮
横塘驿站既然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就必须遵循一套严格的审批报备程序。修缮设计中,就本着“最大限度利用原有材料、保存原有构件、使用原工艺,尽可能多地保存历史信息、保持文物建筑的真实性、完整性”的原则;修缮过程中,承认建筑风格的多样性、传统工艺的地域性和营造手法的独特性,注重保留与继承传统工艺做法。
前文提到,驿亭为歇山卷棚式,上有山花。此次修缮工程开始后,又从屋顶拆下四只垂兽,风化严重。山花、垂兽的修复,就交由泥瓦工、泥塑工修复完成。“垂兽制作,尤其考验手艺。即便在苏州,能承揽这活的高手也不多。此次我们约请的这位师傅,手艺太好,档期太满,我们约了很久。”
修缮工程坚持“最小干预”原则,着重解决危害文物建筑安全的隐患,对于保存较好、相对安全与稳定的建筑部分尽量维持原状。但原本经审批确定的修复方案会遭遇状况。比如木梁、木柱拆卸下来后,发现损坏超出预期,已不可再利用,那就不得不更换新梁、新柱了。
类似的文物修缮工程,困难在哪里?工程方说,倒不在工艺上。像横塘驿站这样的工程,周围空旷,空间有余裕,近来一些传统民居或文物保护单位修缮,因位于古城的街区内部,大梁木柱要运进现场可着实费了一番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