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里关于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是“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语,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識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一、创设情境,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一切学习的原动力,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其中之一就是为学生创设各种情境:如问题情境、实物情境、音乐情境等,让学生乐学。在语文课堂中运用多媒体创设各种情境,能够引起学生兴趣,形成强烈的参与意识,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其实教材的每篇课文都是一个情境,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理解和运用都是在一个个情境中进行的。就看教师如何去利用这个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快乐地学习,离开情境的语文教学是枯燥乏味的。通过创设教学情境,初步感知课文意境,心通其情,意会其理,使学生的审美情感由然而生,有关的心理活动随之活跃。如在《老人与海鸥》这篇课文的导入中,我运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一幅幅“一群海鸥在老人遗像前排成两行以及海鸥们围着老人遗像盘旋翻飞”感人场面,引导学生思考:海鸥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表现?一下子,学生们立刻展开了讨论,有的说:“是因为海鸥们十多年来都受到老人在翠湖边的喂养”,有的说“是因为海鸥们要感恩”,还有的说“是因为海鸥们舍不得老人”。听了学生们的发言以及他们脸上那伤心的表情,我知道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被激发起来了,他们是多么想知道老人十多年来是怎样坚持喂养、照顾海鸥们的,海鸥们又怎样对老人感恩的,带着疑问,学生们很快就进入到学习的状态之中。
二、课堂教学结构,引导自主学习
《小学语文课程新标准》课程的基本理念提出“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爱主动、爱自由是儿童的天性。既然儿童期是孩子张扬个性的时期,我们应当为学生创造属于他们自己的空间,让他们主动、自由地发挥自己的潜能。鼓励学生主动参与。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我经常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与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这样不仅增强了学生的胆量和自我表现意识,而且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活跃了学生的思维。例如,教学《东方之珠》这一课时,在学生初读课文的基础上,我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了香港的一些旅游景点,并配上一些简单的旁白,接着问孩子们:“去香港旅游,你最想去哪儿?”学生兴趣盎然,争相说出自己的选择。有的说我想去浅水湾,因为浅水湾这一段写得最美;有的说海洋公园这一段写得最美,所以我想去海洋公园……这时,我又鼓励孩子们组合在一起,他们从课文中找出描写自己想去的那个地方的内容来学习。通过细读课文,互相讨论,查阅有关资料等,最后再进行现场演说,人人争做小导游,把自己所学的介绍给大家,大家越学越带劲,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
三、借助多媒体,培养语感,提高语文素养
语感是一种语言修养,是在长期规范的言语训练中养成的一种带有浓重经验色彩的比较直接、迅速的感悟,领会语言的能力。是语文的基本素养。我们地处粤北山区,属于粤方言区,本地诸多因素和以往传统教学思想、教学观念和方法制约了学生语感的发展,学生阅读和写作中的思维常常与他们的语言表达脱节;对语言的感悟能力不是很好,不能敏捷准确地理解语言,时常出现读不通、读不准的现象,更有其者,一句话反复读了好几遍,仍不明白句子的意思。《语文新课标》也指出,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由此可见,培养学生的语感是十分重要的。现代科学技术日益发达,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越来越普遍。在培养学生语感这一领域里也发挥着其独特的重要作用。
由于现代信息技术教学丰富多彩的声音、形象、色彩等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图文结合,形象直观,学生容易理解和把握,这就促进了课堂活动质量的提高。合理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学培养学生的语感,对丰富学生的知识、开拓学生的视野、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都有非常好的效果。
四、激发想象,培养创造性思维
爱恩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总是有限的,想象力可以概括世界上的一切。”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有利于打破学生的思维定势,开启学生质量资源和创造性思维,我们可以通过网络资源为学生创造有利条件,让他们乐于展开想象的翅膀,任意翱翔。例如在教学《火烧云》这一课时,学习课文四至六自然段火烧云形状变化时,要求学生理解课文描写的天空中出现了“马”“狗”“狮子”后,要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天空中还可以出现什么,是怎样变化的?”开始学生说不出个所以然,只是简单地说出像小猴子、像小狗等。此刻,我适时地利用多媒体把从网上下载的形态各异火烧云的图片在打屏幕上播放,五彩缤纷的图片一下子吸引了学生的视线,讨论声不绝于耳,最后学生可以这样描绘火烧云——“看!小猫和小狗在唱歌,它们唱得多欢啊,高兴得脸都红了……”“这座连绵起伏的山镶了金边,太阳正躲在里面美美地睡觉呢!”……这样的想象既发展了学生的智力,又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五、扩大课堂教学的信息传递,提高教学效果
在我们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大量的作品是小学生凭自己的知识水平、经历所无法了解的,我们应重视文章写作背景的讲解,尽量贴近学生的生活,使学生深入理解文章、全面把握人物形象和主旨思想,为学好语文奠定了第一块基石。为了使学生更好的理解文本作者的创作意图,我比较经常利用多媒体将学生不熟悉的作者、背景资料搬上课堂,扩大课堂教学的信息传递,提高教学效果。如在教学《虎门销烟》这一课时,我并没有布置学生先自由读文再质疑、释疑,因为这一篇文章记叙的是1839年6月3日林则徐将从外国商人那里收缴来的近两万箱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的壮观场面,要让学生了解这一壮举大长了中国人民的志气,灭了外国侵略者的威风。学习这篇课文,历史背景介绍得不清楚,四年级的学生是没有办法理解这一教学重难点的。于是我利用互联网强大的搜索功能,把搜集到的鸦片战争大概是怎样一回事放在平台播放给学生看,学生边看我在旁边适时作讲解。之后,让学生自由谈谈对鸦片战争的了解,我随机进行点拨、小结。学生对课文的写作背景有了更全面的了解,更能体会到虎门销烟是壮举,激发他们热爱祖国的感情,学生在理解了课文的主旨思想,在朗读时,个个慷慨激昂,感情非常投入,真正读懂了“这一壮举大长了中国人民的志气,灭了外国侵略者的威风。”
语文学科是一门具有人文性、开放性特征的学科,一堂好的语文课能够让学生在知识上获得收益,在情感上得到熏陶,在语言运用能力上得到提升。教材不是我们惟一的课程资源,信息技术的发展给我们的教学带了新的发展机遇,我们可以在教学过程的各个阶段有计划、有目的地合理使用,发挥多媒体的直观、新颖、有效的优势,就会让我们的教学插上腾飞的翅膀,使它更好地为我们的教学服务。
一、创设情境,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一切学习的原动力,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其中之一就是为学生创设各种情境:如问题情境、实物情境、音乐情境等,让学生乐学。在语文课堂中运用多媒体创设各种情境,能够引起学生兴趣,形成强烈的参与意识,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其实教材的每篇课文都是一个情境,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理解和运用都是在一个个情境中进行的。就看教师如何去利用这个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快乐地学习,离开情境的语文教学是枯燥乏味的。通过创设教学情境,初步感知课文意境,心通其情,意会其理,使学生的审美情感由然而生,有关的心理活动随之活跃。如在《老人与海鸥》这篇课文的导入中,我运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一幅幅“一群海鸥在老人遗像前排成两行以及海鸥们围着老人遗像盘旋翻飞”感人场面,引导学生思考:海鸥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表现?一下子,学生们立刻展开了讨论,有的说:“是因为海鸥们十多年来都受到老人在翠湖边的喂养”,有的说“是因为海鸥们要感恩”,还有的说“是因为海鸥们舍不得老人”。听了学生们的发言以及他们脸上那伤心的表情,我知道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被激发起来了,他们是多么想知道老人十多年来是怎样坚持喂养、照顾海鸥们的,海鸥们又怎样对老人感恩的,带着疑问,学生们很快就进入到学习的状态之中。
二、课堂教学结构,引导自主学习
《小学语文课程新标准》课程的基本理念提出“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爱主动、爱自由是儿童的天性。既然儿童期是孩子张扬个性的时期,我们应当为学生创造属于他们自己的空间,让他们主动、自由地发挥自己的潜能。鼓励学生主动参与。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我经常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与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这样不仅增强了学生的胆量和自我表现意识,而且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活跃了学生的思维。例如,教学《东方之珠》这一课时,在学生初读课文的基础上,我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了香港的一些旅游景点,并配上一些简单的旁白,接着问孩子们:“去香港旅游,你最想去哪儿?”学生兴趣盎然,争相说出自己的选择。有的说我想去浅水湾,因为浅水湾这一段写得最美;有的说海洋公园这一段写得最美,所以我想去海洋公园……这时,我又鼓励孩子们组合在一起,他们从课文中找出描写自己想去的那个地方的内容来学习。通过细读课文,互相讨论,查阅有关资料等,最后再进行现场演说,人人争做小导游,把自己所学的介绍给大家,大家越学越带劲,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
三、借助多媒体,培养语感,提高语文素养
语感是一种语言修养,是在长期规范的言语训练中养成的一种带有浓重经验色彩的比较直接、迅速的感悟,领会语言的能力。是语文的基本素养。我们地处粤北山区,属于粤方言区,本地诸多因素和以往传统教学思想、教学观念和方法制约了学生语感的发展,学生阅读和写作中的思维常常与他们的语言表达脱节;对语言的感悟能力不是很好,不能敏捷准确地理解语言,时常出现读不通、读不准的现象,更有其者,一句话反复读了好几遍,仍不明白句子的意思。《语文新课标》也指出,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由此可见,培养学生的语感是十分重要的。现代科学技术日益发达,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越来越普遍。在培养学生语感这一领域里也发挥着其独特的重要作用。
由于现代信息技术教学丰富多彩的声音、形象、色彩等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图文结合,形象直观,学生容易理解和把握,这就促进了课堂活动质量的提高。合理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学培养学生的语感,对丰富学生的知识、开拓学生的视野、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都有非常好的效果。
四、激发想象,培养创造性思维
爱恩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总是有限的,想象力可以概括世界上的一切。”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有利于打破学生的思维定势,开启学生质量资源和创造性思维,我们可以通过网络资源为学生创造有利条件,让他们乐于展开想象的翅膀,任意翱翔。例如在教学《火烧云》这一课时,学习课文四至六自然段火烧云形状变化时,要求学生理解课文描写的天空中出现了“马”“狗”“狮子”后,要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天空中还可以出现什么,是怎样变化的?”开始学生说不出个所以然,只是简单地说出像小猴子、像小狗等。此刻,我适时地利用多媒体把从网上下载的形态各异火烧云的图片在打屏幕上播放,五彩缤纷的图片一下子吸引了学生的视线,讨论声不绝于耳,最后学生可以这样描绘火烧云——“看!小猫和小狗在唱歌,它们唱得多欢啊,高兴得脸都红了……”“这座连绵起伏的山镶了金边,太阳正躲在里面美美地睡觉呢!”……这样的想象既发展了学生的智力,又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五、扩大课堂教学的信息传递,提高教学效果
在我们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大量的作品是小学生凭自己的知识水平、经历所无法了解的,我们应重视文章写作背景的讲解,尽量贴近学生的生活,使学生深入理解文章、全面把握人物形象和主旨思想,为学好语文奠定了第一块基石。为了使学生更好的理解文本作者的创作意图,我比较经常利用多媒体将学生不熟悉的作者、背景资料搬上课堂,扩大课堂教学的信息传递,提高教学效果。如在教学《虎门销烟》这一课时,我并没有布置学生先自由读文再质疑、释疑,因为这一篇文章记叙的是1839年6月3日林则徐将从外国商人那里收缴来的近两万箱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的壮观场面,要让学生了解这一壮举大长了中国人民的志气,灭了外国侵略者的威风。学习这篇课文,历史背景介绍得不清楚,四年级的学生是没有办法理解这一教学重难点的。于是我利用互联网强大的搜索功能,把搜集到的鸦片战争大概是怎样一回事放在平台播放给学生看,学生边看我在旁边适时作讲解。之后,让学生自由谈谈对鸦片战争的了解,我随机进行点拨、小结。学生对课文的写作背景有了更全面的了解,更能体会到虎门销烟是壮举,激发他们热爱祖国的感情,学生在理解了课文的主旨思想,在朗读时,个个慷慨激昂,感情非常投入,真正读懂了“这一壮举大长了中国人民的志气,灭了外国侵略者的威风。”
语文学科是一门具有人文性、开放性特征的学科,一堂好的语文课能够让学生在知识上获得收益,在情感上得到熏陶,在语言运用能力上得到提升。教材不是我们惟一的课程资源,信息技术的发展给我们的教学带了新的发展机遇,我们可以在教学过程的各个阶段有计划、有目的地合理使用,发挥多媒体的直观、新颖、有效的优势,就会让我们的教学插上腾飞的翅膀,使它更好地为我们的教学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