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以广州市洲头咀隧道工程芳村段二次围堰模袋砂围堰施工为基点,介绍模袋砂围堰施工质量控制的要点。
关键词:模袋砂;临时围护结构;施工质量控制
一、前言
广州市洲头咀隧道工程第二标段(K1+110~K1+860)中的隧道芳村端模袋砂临时围堰结构施工,施工内容包括围堰根部清基、测量放样、模袋定位和铺设、充填灌砂模袋、回填粘土和砂。
二次围堰根部清基最深需挖至约-6.8m高程,充填灌砂模袋按照1:1.25及1:1边坡施工,砂模袋高度控制在0.7~1.0m。围堰顶部宽度为12m。二次围堰最大高度为14.8m,靠珠江一侧,高程+3.0m以下,模袋的坡度为1:1.25,高程+3.0以上,模袋的坡度为1:1。靠坞内一侧,高程-6.8m~+1.0m范围内,砂袋/模袋坡度为1:1.25,高程+1.0m以上范围内,模袋坡度为1:1。
二、模袋砂围堰施工流程
本工程临时围堰施工流程见下图:
三、原材料质量控制
1、围堰砂袋:二次围堰采用大型丙纶编织袋,抽取砂料进行充填,要求内河的内摩擦角不低于23?,容重不低于16kN/m3,含泥量不大于5%,编织袋的抗拉强度要求如下:
2、回填材料:水下填筑只能采用中粗砂进行回填,要求回填砂料内摩擦角不低于18?,容重不超过14kN/m3,含泥量不大于5%,相对压实度0.65,干密度不低于1.60kg/m3。水上填筑可采用粘性土或砂,要求回填粘性土的压实强度不低于0.94,有机质含量不大于3%,砂料的填筑要求同水下填筑。袋装粘土除满足上述水上填筑粘性土要求外,还应满足止水要求。
3、袋装粘土每袋装填量不宜饱满,模袋冲填率不大于75%。
四、清基工程质量控制
围堰模袋施工前,需要对围堰区域内的基底标高及回淤进行验收,清除河床的淤泥、淤泥质细砂及杂物,经验收合格后进行模袋的施工。
五、测量放样质量控制
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现场测量控制点在施工现场布设闭合导线网,经建设单位、监理单位验收合格后,按设计图纸有关数据,本着“宁大勿小”及施工方便的原则,将原设计图模袋砂围堰的平面形状,沿着围堰底坡线外扩50cm用全站仪测量放样定出控制点,每隔4m~5m布置一个定位块,定位块可在施工现场预制,尺寸1m*1m*0.3m,重约0.8t,预埋有2个吊点,定位块中部预埋有DN50钢管,可通过直通接长至水面。为掌握水下模袋充填后的平整度,宜每层模袋充填完成后打水砣检查,要求每个断面不少于3个点,每5m一个断面。根据检查的结果,如发现局部高差较大,可通过此处充填模袋的饱和度进行调整。模袋出水后,可在岸上直接进行监测模袋高程,指导施工。
六、模袋加工质量控制
按设计要求芳村临时围堰模袋采用大型丙纶编织袋,选定有资质的生产供应商,用工业缝纫机在施工现场北侧加强护岸位置缝制加工袋体,缝制尼龙线采用35支三股锦纶线,采用包缝,缝制2遍,考虑到施工方便,针对芳村围堰结构形式,在平面内将模袋分成5个袋体,袖口直径0.3m,间距5m,呈梅花形布置。
七、模袋定位与铺设质量控制
芳村二次临时围堰施工区较深,分为水下铺设和水上铺设,其中高程+3.0m以下区域采用12m*1m(长*宽)和5m*1m(长*宽)的竹排配合潜水员将编织袋拖运至固定锚块区域内(锚块沿砂袋四周布置),然后用系绳把砂袋边固定在锚块的钢管之上,+3.0m以上区域根据施工前测量放样的位置,利用人工进行铺设。
因为袋体是在北侧加强护岸上加工并滑落至竹排上的,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加强护岸上有钢筋头、尖锐的混凝土块,因引,在模袋铺设前必须将护岸北侧的钢筋头,尖锐的杂物清除,在滑落过程密切关注模袋有无损坏,并且在沉放之前由潜水员仔细检查,如有破损及时修补,修补增加的编织布尺寸必须符合要求,距破损处的距離不小于20cm,检查合格后方可灌砂下沉。
八、模袋灌砂质量控制
模袋充填前,潜水员将泵砂管与袖口连接好,避免充填砂过程中砂子跑到模袋外面,为保证袋体具有足够的自重抵御潮水下沉,可在袋体下沉之前灌一些砂,增加其重量,以便下沉。袋体着底后由潜水员下水检查袋体在下沉过程中有无发生翻卷,或者偏位情况,如有应及时挪位修正,当确定模袋着底情况良好、在指定的区域内时,准备灌砂。
充填砂施工时先将水与河砂按1:0.75混合造浆,然后采用泥浆泵抽取混合浆充填,泥浆泵出口压力量控制在0.02~0.1Mpa。灌砂应均匀对称的进行,此次泵船有2个分管,可以同时灌2个孔,因此先在模袋对角处灌砂,再灌另一对角,以基本将模袋的位置固定下来。采用运砂船运输砂料就位,由专用泵砂船灌砂,输砂管直接插入水下的编织袋充灌,使砂浆浓度控制在15%~20%左右,充满度控制在70%左右。灌砂过程中应密切关注钢管是否在同一直线上,有无发生偏位,当发生偏位或者灌砂出现异常时潜水员下水,检查灌砂是否均匀,如不均匀出现隆起时,可由潜水员将灌砂管移至其它袖口进行灌砂,保证充砂平整、填实,逐层加高;袋体按垂直于围堤轴线分层铺设,堆叠整齐,上下袋体错缝铺设,同层袋相互挤压,两层袋体充填时间间隔为大于24小时,直到模袋堆至标高+6.0m。值得注意的是,高程+8.0m~+6.0m范围内,填筑普通砂袋,其余为模袋。
当低潮位或围堰施工到一定高程+5.0m左右,水深较浅的位置,能够满足水上作业时,采用人工铺袋充灌。按设计文件提供的平面、断面的数据,对轴线、轴线折点及坡脚边线等进行精确放样,并作施工控制的标记,土工布袋铺设定位完成后及时进行灌袋作业。
九、回填粘土、砂质量控制
按设计要求,每堆放完成一层膜袋砂,需及时在两侧膜袋砂间回填粘土、砂,砂土料的回填施工要求分层回填,每层的回填厚度不超过50cm,标高-6.8m~-4.3m范围回填袋装粘土,-4.3m~+8.0m回填砂。袋装粘土直接采用平板驳运送至现场,然后人工抛填至指定位置。为了确保袋装粘土落至膜袋砂之间,抛填粘土前,采用全站仪定位平板驳边缘处于袋装粘土范围的中轴线上。平板驳定位完成后,人工将袋装粘土从平板驳的边上抛下水中,潜水员水下进行检查,如存在空隙,则由2~3员潜水员水下挪袋装粘土,消除空隙,使之紧密压实。 因回填砂的宽度只有2m,皮帶砂船难以吹填至指定范围内,故采用泵砂船直接将砂泵送至膜袋砂之间,泵送回填砂时,应顺水流方向进行泵砂。
十、质量检查
(1)平均处于低水位以下的充填袋铺设质量需进行潜膜检验。检验项目:平面位置,通封宽度,厚度;检验频次:接缝数的10%。质量要求:平面位置误差±0.5米;砂被允许厚度范围:0.5~0.7米;相邻砂被体之间绝对不允许出现不接触现象。
(2)充填袋采用水力充填法施工,袋内充填中粗砂,要求Φ不小于30°,含泥量小于5%,其粒径小于0.005mm的粘粒含量小于10%。
(3)袋装砂棱体应分层充填,每层(充填)厚度应控制在0.5~0.7米之间。袋体应堆叠整齐,上下层交叉排列,纵向错缝不小于3米,袋体之间应紧靠、挤密、均匀,不得留有通缝、通孔。
(4)袋装砂棱体的充填袋在围堤横断面方向须整块制作,顶层袋充填后应尽量平整(≤±10厘米);在纵向上袋体宽度以利于制作和施工方便为宜,但不应小于16米。实际施工时每只充砂袋的长度控制在25~30m之间,宽度根据施工要求进行设置;充填口布置在袋体表面,充填口数量按20m2左右布置1个。充填工序按照充填、逬浆、二次充填、袋内砂体厚度满足设计要求的次序进行,袋体充填饱满度控制在70%,充填厚度控制在0.5~0.7m,保证充砂平整、填实,逐层加高;袋体按垂直于围堤轴线分层铺设,堆叠整齐,上下袋体错缝铺设,同层袋相互挤压,不得留有通缝、通孔。
(5)充填后的袋子边线与设计边线的水平误差不大于±10cm,且相邻拼接缝的间距应大于10m;高程不低于设计标高,实际断面与设计断面的面积差不得为负值。
(6)充填袋断面成型后,必须将层间坡脚用袋装砂补齐,形成较平整的坡面,坡面不得陡于设计坡度。
十一、结语
洲头咀隧道芳村端二次模袋砂临时围堰,在施工过程中受各种因素影响,容易出现质量问题,本人通过对模袋砂围堰施工的探讨和总结,对模袋砂围堰施工的质量控制提出一些建议,以作为以后模袋砂围堰施工质量控制的参考。
参考文献:
[1]JTJ239-98. 水运土工织物应用技术规程。
[2]JTJ242-98. 港口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关键词:模袋砂;临时围护结构;施工质量控制
一、前言
广州市洲头咀隧道工程第二标段(K1+110~K1+860)中的隧道芳村端模袋砂临时围堰结构施工,施工内容包括围堰根部清基、测量放样、模袋定位和铺设、充填灌砂模袋、回填粘土和砂。
二次围堰根部清基最深需挖至约-6.8m高程,充填灌砂模袋按照1:1.25及1:1边坡施工,砂模袋高度控制在0.7~1.0m。围堰顶部宽度为12m。二次围堰最大高度为14.8m,靠珠江一侧,高程+3.0m以下,模袋的坡度为1:1.25,高程+3.0以上,模袋的坡度为1:1。靠坞内一侧,高程-6.8m~+1.0m范围内,砂袋/模袋坡度为1:1.25,高程+1.0m以上范围内,模袋坡度为1:1。
二、模袋砂围堰施工流程
本工程临时围堰施工流程见下图:
三、原材料质量控制
1、围堰砂袋:二次围堰采用大型丙纶编织袋,抽取砂料进行充填,要求内河的内摩擦角不低于23?,容重不低于16kN/m3,含泥量不大于5%,编织袋的抗拉强度要求如下:
2、回填材料:水下填筑只能采用中粗砂进行回填,要求回填砂料内摩擦角不低于18?,容重不超过14kN/m3,含泥量不大于5%,相对压实度0.65,干密度不低于1.60kg/m3。水上填筑可采用粘性土或砂,要求回填粘性土的压实强度不低于0.94,有机质含量不大于3%,砂料的填筑要求同水下填筑。袋装粘土除满足上述水上填筑粘性土要求外,还应满足止水要求。
3、袋装粘土每袋装填量不宜饱满,模袋冲填率不大于75%。
四、清基工程质量控制
围堰模袋施工前,需要对围堰区域内的基底标高及回淤进行验收,清除河床的淤泥、淤泥质细砂及杂物,经验收合格后进行模袋的施工。
五、测量放样质量控制
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现场测量控制点在施工现场布设闭合导线网,经建设单位、监理单位验收合格后,按设计图纸有关数据,本着“宁大勿小”及施工方便的原则,将原设计图模袋砂围堰的平面形状,沿着围堰底坡线外扩50cm用全站仪测量放样定出控制点,每隔4m~5m布置一个定位块,定位块可在施工现场预制,尺寸1m*1m*0.3m,重约0.8t,预埋有2个吊点,定位块中部预埋有DN50钢管,可通过直通接长至水面。为掌握水下模袋充填后的平整度,宜每层模袋充填完成后打水砣检查,要求每个断面不少于3个点,每5m一个断面。根据检查的结果,如发现局部高差较大,可通过此处充填模袋的饱和度进行调整。模袋出水后,可在岸上直接进行监测模袋高程,指导施工。
六、模袋加工质量控制
按设计要求芳村临时围堰模袋采用大型丙纶编织袋,选定有资质的生产供应商,用工业缝纫机在施工现场北侧加强护岸位置缝制加工袋体,缝制尼龙线采用35支三股锦纶线,采用包缝,缝制2遍,考虑到施工方便,针对芳村围堰结构形式,在平面内将模袋分成5个袋体,袖口直径0.3m,间距5m,呈梅花形布置。
七、模袋定位与铺设质量控制
芳村二次临时围堰施工区较深,分为水下铺设和水上铺设,其中高程+3.0m以下区域采用12m*1m(长*宽)和5m*1m(长*宽)的竹排配合潜水员将编织袋拖运至固定锚块区域内(锚块沿砂袋四周布置),然后用系绳把砂袋边固定在锚块的钢管之上,+3.0m以上区域根据施工前测量放样的位置,利用人工进行铺设。
因为袋体是在北侧加强护岸上加工并滑落至竹排上的,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加强护岸上有钢筋头、尖锐的混凝土块,因引,在模袋铺设前必须将护岸北侧的钢筋头,尖锐的杂物清除,在滑落过程密切关注模袋有无损坏,并且在沉放之前由潜水员仔细检查,如有破损及时修补,修补增加的编织布尺寸必须符合要求,距破损处的距離不小于20cm,检查合格后方可灌砂下沉。
八、模袋灌砂质量控制
模袋充填前,潜水员将泵砂管与袖口连接好,避免充填砂过程中砂子跑到模袋外面,为保证袋体具有足够的自重抵御潮水下沉,可在袋体下沉之前灌一些砂,增加其重量,以便下沉。袋体着底后由潜水员下水检查袋体在下沉过程中有无发生翻卷,或者偏位情况,如有应及时挪位修正,当确定模袋着底情况良好、在指定的区域内时,准备灌砂。
充填砂施工时先将水与河砂按1:0.75混合造浆,然后采用泥浆泵抽取混合浆充填,泥浆泵出口压力量控制在0.02~0.1Mpa。灌砂应均匀对称的进行,此次泵船有2个分管,可以同时灌2个孔,因此先在模袋对角处灌砂,再灌另一对角,以基本将模袋的位置固定下来。采用运砂船运输砂料就位,由专用泵砂船灌砂,输砂管直接插入水下的编织袋充灌,使砂浆浓度控制在15%~20%左右,充满度控制在70%左右。灌砂过程中应密切关注钢管是否在同一直线上,有无发生偏位,当发生偏位或者灌砂出现异常时潜水员下水,检查灌砂是否均匀,如不均匀出现隆起时,可由潜水员将灌砂管移至其它袖口进行灌砂,保证充砂平整、填实,逐层加高;袋体按垂直于围堤轴线分层铺设,堆叠整齐,上下袋体错缝铺设,同层袋相互挤压,两层袋体充填时间间隔为大于24小时,直到模袋堆至标高+6.0m。值得注意的是,高程+8.0m~+6.0m范围内,填筑普通砂袋,其余为模袋。
当低潮位或围堰施工到一定高程+5.0m左右,水深较浅的位置,能够满足水上作业时,采用人工铺袋充灌。按设计文件提供的平面、断面的数据,对轴线、轴线折点及坡脚边线等进行精确放样,并作施工控制的标记,土工布袋铺设定位完成后及时进行灌袋作业。
九、回填粘土、砂质量控制
按设计要求,每堆放完成一层膜袋砂,需及时在两侧膜袋砂间回填粘土、砂,砂土料的回填施工要求分层回填,每层的回填厚度不超过50cm,标高-6.8m~-4.3m范围回填袋装粘土,-4.3m~+8.0m回填砂。袋装粘土直接采用平板驳运送至现场,然后人工抛填至指定位置。为了确保袋装粘土落至膜袋砂之间,抛填粘土前,采用全站仪定位平板驳边缘处于袋装粘土范围的中轴线上。平板驳定位完成后,人工将袋装粘土从平板驳的边上抛下水中,潜水员水下进行检查,如存在空隙,则由2~3员潜水员水下挪袋装粘土,消除空隙,使之紧密压实。 因回填砂的宽度只有2m,皮帶砂船难以吹填至指定范围内,故采用泵砂船直接将砂泵送至膜袋砂之间,泵送回填砂时,应顺水流方向进行泵砂。
十、质量检查
(1)平均处于低水位以下的充填袋铺设质量需进行潜膜检验。检验项目:平面位置,通封宽度,厚度;检验频次:接缝数的10%。质量要求:平面位置误差±0.5米;砂被允许厚度范围:0.5~0.7米;相邻砂被体之间绝对不允许出现不接触现象。
(2)充填袋采用水力充填法施工,袋内充填中粗砂,要求Φ不小于30°,含泥量小于5%,其粒径小于0.005mm的粘粒含量小于10%。
(3)袋装砂棱体应分层充填,每层(充填)厚度应控制在0.5~0.7米之间。袋体应堆叠整齐,上下层交叉排列,纵向错缝不小于3米,袋体之间应紧靠、挤密、均匀,不得留有通缝、通孔。
(4)袋装砂棱体的充填袋在围堤横断面方向须整块制作,顶层袋充填后应尽量平整(≤±10厘米);在纵向上袋体宽度以利于制作和施工方便为宜,但不应小于16米。实际施工时每只充砂袋的长度控制在25~30m之间,宽度根据施工要求进行设置;充填口布置在袋体表面,充填口数量按20m2左右布置1个。充填工序按照充填、逬浆、二次充填、袋内砂体厚度满足设计要求的次序进行,袋体充填饱满度控制在70%,充填厚度控制在0.5~0.7m,保证充砂平整、填实,逐层加高;袋体按垂直于围堤轴线分层铺设,堆叠整齐,上下袋体错缝铺设,同层袋相互挤压,不得留有通缝、通孔。
(5)充填后的袋子边线与设计边线的水平误差不大于±10cm,且相邻拼接缝的间距应大于10m;高程不低于设计标高,实际断面与设计断面的面积差不得为负值。
(6)充填袋断面成型后,必须将层间坡脚用袋装砂补齐,形成较平整的坡面,坡面不得陡于设计坡度。
十一、结语
洲头咀隧道芳村端二次模袋砂临时围堰,在施工过程中受各种因素影响,容易出现质量问题,本人通过对模袋砂围堰施工的探讨和总结,对模袋砂围堰施工的质量控制提出一些建议,以作为以后模袋砂围堰施工质量控制的参考。
参考文献:
[1]JTJ239-98. 水运土工织物应用技术规程。
[2]JTJ242-98. 港口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