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场太阳能的革命
家住济南某小区的王先生至今清晰地记得刚转入新世纪的那一次太阳能之争。2001年,买了新房的王先生首先想到的是在楼顶装上太阳能热水器,“既方便又省电”。然而令他没有想到的是,这个简单的要求却遭到了小区物业公司的断然拒绝。
在当时,王先生并非个例,购房一族安装太阳能热水器未遂者大有人在。在济南,大多数新建社区的物业都拒绝太阳能的进入,理由是“破坏小区的美感、破坏房屋结构、造成房屋漏水、影响居住安全”。
据统计,山东平均日照时间超过2000小时/年,太阳能资源丰富,发展太阳能工程条件得天独厚。中国太阳能产业标志性人物、山东皇明太阳能集团董事长黄鸣对此忧心而无奈:“太阳能热水器进小区受抵制,为此而烦恼的不只皇明太阳能一个厂家,受到抵制的,也不只济南一个城市。我们理解小区物业抵制太阳能的理由,但是我们不能容忍对绿色能源的持续浪费。”
黄鸣认为,“小区物业”和“太阳能”都是新的行业,两个新行业遇到了一个新问题,这很正常。他预言,5年之后,山东一年使用太阳能的千瓦数,将相当山东年产煤的发电量。 “但必须有一种规范和引导的力量”。
一言中的。随后几年里,一系列政策与法规奠定了太阳能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山东太阳能发展与利用神速。2005年11月,山东建筑节能新规正式实施,鼓励发展和应用太阳能、地热等可再生能源应用技术及设备。2007年初,山东省第一个全面推广使用太阳能技术的政府文件在烟台市出台。烟台在全市强制推广的热水器一体化设计和施工,要求新建住宅建筑项目在建设之初,将太阳能热水器的设计、安装,作为建筑整体设计、施工的一部分加以考虑,有效解决太阳能热水器与建筑规划不协调的难题。到2010年,烟台市预计需新建住宅4000万平方米以上,按使用太阳能热水器后平均每户每天节约2度电计算,全市每天可节电100万度以上。
种种规定无疑给新建住宅提出了要求,山东建工集团副总经理王目远说:“可以这样认为,这一规定如果各地强力推行,将从房屋的建设源头上解决问题。”
有政策和市场的双重刺激,山东成为太阳能热利用大省。目前中国太阳能利用产品占世界市场份额的30%左右,山东占国内市场的20%左右。2006年太阳能热利用行业总产值达到45亿元,累计推广太阳能热利用产品500#-平方米。经过多年的发展,山东形成了山东皇明、力诺瑞特、桑乐、亿家能一大批太阳能龙头企业和在国内外具有一定影响的名牌产品。
在生活领域的推广应用给太阳能提供了更为宽广的市场。太阳能热水器已大规模得到利用,太阳能集体浴室、道路照明、空调等也正步入人们生活,太阳能建筑一体化稳步推进,太阳能发电已经开始起步,太阳能发动了一场山东的新能源革命。
资源困境下的开源与节流
伴随着GDP的快速增长,山东对资源的忧虑与日俱增。特别是2005年初,山东省统计局发布的一份报告称:2004年山东省总能耗超过江苏、广东,能源消耗总量首次超越了生产总量。山东成了能源净输入省,成为仅次于河北的全国第二大能耗省。这令一直以能源大省为发展优势的山东人大吃一惊,开始逐渐体会到资源紧张的窘迫。
与经济强省广东、江苏相比,山东能源结构单一,电力供应全部依靠火力发电,而且在火力发电的过程中,只有40%的煤炭能源转化为了电能,这种对煤炭的高度依赖也造成了山东耗能的激增。但从目前看,全省煤炭储量310亿吨,经济可采储量只有40多亿吨,如果按年产原煤1.5亿吨计算,只能开采不到30年。
不只煤炭,山东其它的资源也频感危机。人均矿产资源潜在价值为4.9万元,仅占全国人均值的49%。除原煤、菱镁矿、熔剂用灰岩、岩盐、石墨、石膏等十几种矿产储量较丰富外,其他矿产资源都有缺口、不能满足需求。
山东省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334立方米,占全国人均数量的14%。按照国际评价标准,山东属于人均水资源量小于500立方米的贫水区,水资源总量和人均占有量均不到维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基本水量的三分之一。
资料显示,中国目前万人GDP耗水是世界平均水平的4倍,要是能降低到两倍,中国就不缺水;万人GDP耗能是世界平均水平的3.5倍,同样只降低到两倍,中国就可以不缺能。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不外乎两个:节流与开源。
山东的工业是主要耗能产业。在能源消费总量中,工业消费占84.2%,工业中的耗能大头又在制造业。山东大学经济研究中心主任黄少安认为,提高低能源消耗先进制造业的比重、产业结构的调整不可能短时间内完成,目前最直接有效的办法是依靠现有企业节能降耗来解决资源紧缺的现实难题。
2006年,山东节能降耗取得新成效,万元GDP能耗下降4%左右。从政府层面上,山东节能降耗两步并进。一是加快产业和产品结构调整。对新上项目一律进行能耗预审核,严格限制高耗能、高污染项目的发展,新上高耗能项目设备工艺和能耗水平必须达到国际或国内一流水平。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先进装备制造业、节能环保产业、服务业和生态农业,突出发展循环经济。
二是加快节能技术的创新和推广。积极推进企业自主创新和产学研联合,集中力量研制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节能关键技术、成套装备和工艺流程,推广应用一批节能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
节约现有资源的同时,山东对新能源、新资源的研究开发紧锣密鼓。山东到目前有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生产企业100多家,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已遍及全省工业、交通、农业、城乡建设和居民家庭等各个领域。山东沿海岸线已建起风力发电场10多家,小型风力发电机组近百台。1983年建成投产乳山市白沙口潮汐发电站,是当时中国最大的一座潮汐发电站。兖矿集团的甲醇生产能力到2010年有望达400万吨,满足全国预期需求量的一半以上。
此外,太阳能、地热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迅速,可望尽快改变山东一次性能源单一的状况。面对水资源的匮乏,山东正在努力实施南水北调工程、黄河调水和大力发展海水淡化,以求通过这些开源措施增加水资源的拥有量。山东是全国海水淡化应用最广泛的省份,目前共建成海水淡化工程16处,日淡化海水3.2万立方米,占全国总量的57%。
节约型社会之出路
北京循环经济促进会会长吴季松博士认为,“目前全球性的资源和环境危机,其实质不是单纯的经济和技术问题,而是文化观念和价值取向问题”。要解决面临的危机,人类必须进行一场深刻的思想变革,具体到每一个人,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崇尚节约。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数千年的小农生产生活方式和勤俭节约的传统教育,中国人并不缺节约的意识和行为。但一个令人费解的现象是,在个人领域人人都很注意节俭,但具体到社会化生产中,特别是从事带有公有性质的活动时,往往出现随意浪费的现象。这也是建设节约型社会最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山东大学社会学教授王忠武对此表示,在节约问题上私人领域和公共领域截然不同的行为,根本原因不在于个人,而是社会制度使然,解决这个问题必须依靠政府的表率和制度的约束。
最新的研究表明,日本的能源利用效率基本上是发达国家平均数的两倍。日本人为什么能够如此节约?资源的极度缺乏养成了日本民族节约的传统。而日本人的节约,政府起到了良好的表率作用。日本的一些政府机关把空调温度都设定在最省电的温度;为节约政府开支,日本一个城市市政府职员承担起市政府的清洁工作,轮流利用下班前15分钟打扫。此举每年为该市节约350万日元。
家住济南某小区的王先生至今清晰地记得刚转入新世纪的那一次太阳能之争。2001年,买了新房的王先生首先想到的是在楼顶装上太阳能热水器,“既方便又省电”。然而令他没有想到的是,这个简单的要求却遭到了小区物业公司的断然拒绝。
在当时,王先生并非个例,购房一族安装太阳能热水器未遂者大有人在。在济南,大多数新建社区的物业都拒绝太阳能的进入,理由是“破坏小区的美感、破坏房屋结构、造成房屋漏水、影响居住安全”。
据统计,山东平均日照时间超过2000小时/年,太阳能资源丰富,发展太阳能工程条件得天独厚。中国太阳能产业标志性人物、山东皇明太阳能集团董事长黄鸣对此忧心而无奈:“太阳能热水器进小区受抵制,为此而烦恼的不只皇明太阳能一个厂家,受到抵制的,也不只济南一个城市。我们理解小区物业抵制太阳能的理由,但是我们不能容忍对绿色能源的持续浪费。”
黄鸣认为,“小区物业”和“太阳能”都是新的行业,两个新行业遇到了一个新问题,这很正常。他预言,5年之后,山东一年使用太阳能的千瓦数,将相当山东年产煤的发电量。 “但必须有一种规范和引导的力量”。
一言中的。随后几年里,一系列政策与法规奠定了太阳能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山东太阳能发展与利用神速。2005年11月,山东建筑节能新规正式实施,鼓励发展和应用太阳能、地热等可再生能源应用技术及设备。2007年初,山东省第一个全面推广使用太阳能技术的政府文件在烟台市出台。烟台在全市强制推广的热水器一体化设计和施工,要求新建住宅建筑项目在建设之初,将太阳能热水器的设计、安装,作为建筑整体设计、施工的一部分加以考虑,有效解决太阳能热水器与建筑规划不协调的难题。到2010年,烟台市预计需新建住宅4000万平方米以上,按使用太阳能热水器后平均每户每天节约2度电计算,全市每天可节电100万度以上。
种种规定无疑给新建住宅提出了要求,山东建工集团副总经理王目远说:“可以这样认为,这一规定如果各地强力推行,将从房屋的建设源头上解决问题。”
有政策和市场的双重刺激,山东成为太阳能热利用大省。目前中国太阳能利用产品占世界市场份额的30%左右,山东占国内市场的20%左右。2006年太阳能热利用行业总产值达到45亿元,累计推广太阳能热利用产品500#-平方米。经过多年的发展,山东形成了山东皇明、力诺瑞特、桑乐、亿家能一大批太阳能龙头企业和在国内外具有一定影响的名牌产品。
在生活领域的推广应用给太阳能提供了更为宽广的市场。太阳能热水器已大规模得到利用,太阳能集体浴室、道路照明、空调等也正步入人们生活,太阳能建筑一体化稳步推进,太阳能发电已经开始起步,太阳能发动了一场山东的新能源革命。
资源困境下的开源与节流
伴随着GDP的快速增长,山东对资源的忧虑与日俱增。特别是2005年初,山东省统计局发布的一份报告称:2004年山东省总能耗超过江苏、广东,能源消耗总量首次超越了生产总量。山东成了能源净输入省,成为仅次于河北的全国第二大能耗省。这令一直以能源大省为发展优势的山东人大吃一惊,开始逐渐体会到资源紧张的窘迫。
与经济强省广东、江苏相比,山东能源结构单一,电力供应全部依靠火力发电,而且在火力发电的过程中,只有40%的煤炭能源转化为了电能,这种对煤炭的高度依赖也造成了山东耗能的激增。但从目前看,全省煤炭储量310亿吨,经济可采储量只有40多亿吨,如果按年产原煤1.5亿吨计算,只能开采不到30年。
不只煤炭,山东其它的资源也频感危机。人均矿产资源潜在价值为4.9万元,仅占全国人均值的49%。除原煤、菱镁矿、熔剂用灰岩、岩盐、石墨、石膏等十几种矿产储量较丰富外,其他矿产资源都有缺口、不能满足需求。
山东省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334立方米,占全国人均数量的14%。按照国际评价标准,山东属于人均水资源量小于500立方米的贫水区,水资源总量和人均占有量均不到维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基本水量的三分之一。
资料显示,中国目前万人GDP耗水是世界平均水平的4倍,要是能降低到两倍,中国就不缺水;万人GDP耗能是世界平均水平的3.5倍,同样只降低到两倍,中国就可以不缺能。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不外乎两个:节流与开源。
山东的工业是主要耗能产业。在能源消费总量中,工业消费占84.2%,工业中的耗能大头又在制造业。山东大学经济研究中心主任黄少安认为,提高低能源消耗先进制造业的比重、产业结构的调整不可能短时间内完成,目前最直接有效的办法是依靠现有企业节能降耗来解决资源紧缺的现实难题。
2006年,山东节能降耗取得新成效,万元GDP能耗下降4%左右。从政府层面上,山东节能降耗两步并进。一是加快产业和产品结构调整。对新上项目一律进行能耗预审核,严格限制高耗能、高污染项目的发展,新上高耗能项目设备工艺和能耗水平必须达到国际或国内一流水平。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先进装备制造业、节能环保产业、服务业和生态农业,突出发展循环经济。
二是加快节能技术的创新和推广。积极推进企业自主创新和产学研联合,集中力量研制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节能关键技术、成套装备和工艺流程,推广应用一批节能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
节约现有资源的同时,山东对新能源、新资源的研究开发紧锣密鼓。山东到目前有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生产企业100多家,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已遍及全省工业、交通、农业、城乡建设和居民家庭等各个领域。山东沿海岸线已建起风力发电场10多家,小型风力发电机组近百台。1983年建成投产乳山市白沙口潮汐发电站,是当时中国最大的一座潮汐发电站。兖矿集团的甲醇生产能力到2010年有望达400万吨,满足全国预期需求量的一半以上。
此外,太阳能、地热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迅速,可望尽快改变山东一次性能源单一的状况。面对水资源的匮乏,山东正在努力实施南水北调工程、黄河调水和大力发展海水淡化,以求通过这些开源措施增加水资源的拥有量。山东是全国海水淡化应用最广泛的省份,目前共建成海水淡化工程16处,日淡化海水3.2万立方米,占全国总量的57%。
节约型社会之出路
北京循环经济促进会会长吴季松博士认为,“目前全球性的资源和环境危机,其实质不是单纯的经济和技术问题,而是文化观念和价值取向问题”。要解决面临的危机,人类必须进行一场深刻的思想变革,具体到每一个人,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崇尚节约。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数千年的小农生产生活方式和勤俭节约的传统教育,中国人并不缺节约的意识和行为。但一个令人费解的现象是,在个人领域人人都很注意节俭,但具体到社会化生产中,特别是从事带有公有性质的活动时,往往出现随意浪费的现象。这也是建设节约型社会最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山东大学社会学教授王忠武对此表示,在节约问题上私人领域和公共领域截然不同的行为,根本原因不在于个人,而是社会制度使然,解决这个问题必须依靠政府的表率和制度的约束。
最新的研究表明,日本的能源利用效率基本上是发达国家平均数的两倍。日本人为什么能够如此节约?资源的极度缺乏养成了日本民族节约的传统。而日本人的节约,政府起到了良好的表率作用。日本的一些政府机关把空调温度都设定在最省电的温度;为节约政府开支,日本一个城市市政府职员承担起市政府的清洁工作,轮流利用下班前15分钟打扫。此举每年为该市节约350万日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