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东方,日本在建筑领域一直散发着独到的魅力。二战后,日本建筑经过历代建筑师的不断努力,其建筑形式从传统现代主义发展为具有日本本土特色的地域主义。“建筑叙事学”虽然只经历了短短四十余年的发展,但其却作为一种基本的创作思维,存在于建筑师的建筑设计之中。在这种背景下,通过对日本现代建筑中所体现出的叙事性观察,为指导今后建筑创作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日本现代建筑;地域性;叙事性;材料;结构;消隐与通透
2014年,坂茂成为第五位获得建筑届普利策奖的日本的建筑师,获得这一荣耀,显然并非偶然。日本建筑师是如何彰显自我,最终走向世人视野的?
图1展示出的都是日本极富盛名的建筑大师,其中标注红色的是获得普利策奖的建筑师。从时间上来看,建筑师大致可以分为五个时代,他们在历史、现实和未来等不同时期都为日本建筑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从1920年以后,日本建筑迅速发展,它拥有良好的历史环境,同时,又将西方现代主义的建筑思想融入自我,取其优秀的可借鉴之处,最终形成并发展了具有日本本土特色的建筑形式。从历史、现实和未来的角度来看,建筑空间叙事题材的来源和叙事意图的指向被表达了出来。
一、利用历史文化地域性表达叙事指向
空间叙事可以通过历史来表达,是指将人们所熟知的历史记号、相关联的历史事件及其文脉中包涵的传统形态作为建筑空间的创作素材。师从于柯布西耶的丹下健三早期对柯布西耶的现代主义建筑思想推崇备至,但同时又对日本建筑传统空间和形态也十分喜爱,所以他的早期作品既采用了日本的传统形式,同时也融入了现代主义元素。他一方面深入研究日本传统文化中能深刻反映和代表民族文化的内容,另一方面又细心挖掘现代建筑新技术,寻找适合日本建筑的技术手段。比如作品“香川县厅舍”,就是在广岛“和平会馆”的设计基础上探索钢筋混凝土结构多方面可能的表现,从视觉上来看,其扩建部分明显让人回忆起木割这一日本传统建筑创作手法。其次,对高层部分的处理也将日本的五重塔神韵巧妙重现,同时,下部的庭院通过堆山、叠石、水池和小桥来体现日式庭院的意趣横生,布局传统巧妙。在1937年,柯布西耶的另一位徒弟,板仓准三设计的巴黎万国博览会日本馆,其将木结构建筑传统的比例进行转化,同时将它应用在钢结构的体系中,试图在传统空间中融入现代建筑流动感的元素,最终达到建筑恰到好处地融入自然的目的。另外,在作品“旧前川国男邸”中,这种探索传统空间与现代主义创作手法的结合也十分明显,这一思潮逐渐成为二战后日本建筑师的创作方向之一。
在住宅方面,战后,日本经济混乱,住房短缺,“极小限住宅”成为日本建筑重新发展的最佳选择。当时,新的欧美生活方式的引入使人们十分憧憬与向往,就导致传统的日本家族体系逐渐瓦解,并且促使住宅空间发生了根本性巨变。第一点就是起居空间的确立:寝食分离、个人隐私与独立性的尊重,家庭工作和生活的效率化等概念成为住宅设计的新理念。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建筑师对住宅设计的探索和尝试必然有力地促使日本现代建筑的发展。这期间,清家清建筑师的作品“青藤助教授的家”在空间上通过功能的可变性以及分隔的自由性实现了空间使用效率的最高化。与此同时,结构上运用传统木构,其中值得一提的是,设置在南立面的两根圆柱以及起居室内的一根圆柱,其并非结构的需要,而是对日本传统住宅的一种象征,具有很浓的传统文化性。
二、运用现代材料、结构和空间形态展示建筑
日本建筑大师丹下健三的作品,常会用几何形体来表现建筑的力量和美感,在视觉上给人深深的震撼和冲击。例如,他所设计的在日本建筑史上具有深远的意义的大型公建代木体育馆,其雕塑般的几何曲线形态和夸张的悬索结构都令人印象深刻。丹下健三将稳重优美的日本传统民居屋顶的特色演绎得淋漓尽致,也成为运用结构来阐述建筑的代表人物。相比于建筑创作,丹下健三在他的建筑教育事业中所作出的贡献具有更加深远的影响,他培育出一批极具影响力的世界级巨匠,譬如矶崎新,桢文彦、谷口吉生等。
日本第二位获得普利策奖的建筑师桢文彦,他是日本“新陈代谢”派的创始人之一。在1980年后,他的建筑设计思想日渐成熟,其作品中不但坚持现代主义建筑思想,同时也追求建筑空间的简洁与纯净。这个时期他的代表作品有藤泽市秋叶台体育馆,其主馆跨度极大,所以作者考虑采用大规模不锈钢板的屋顶。为了在形态上有所追求,他将屋顶做成了头盔或者木鱼的形象。这种运用抽象的空间形态唤醒人们对某种符号和元素的回忆的方法,也是建筑的内涵之一。由于建筑表现手法高度的写实,给人带来一目了然的认同感,同时也是与周围环境相结合的最好体现。
再如安藤忠雄,他将清水混凝土广泛运用于他的作品当中,令人印象深刻。他也是普利策奖的日本建筑师,但又独具自身特色。如住吉的长屋,运用清水混凝土搭建低调朴实而又庄重的长条形住宅,住宅中部的中庭空间通透,通过围合打造安静的气氛,也是日本禅意空间的体现。他好似一位山人,用最簡单的清水混凝土,去创造一个远离外部繁杂环境的僻静空间,人们在其中感受自然的安静与惬意。他将秩序美学的思想阐述得更加细致,创作出简洁通透的内部空间来隔绝杂乱无序的外部空间。然而,与安藤忠雄相反,建筑师伊东丰雄则喜欢用建筑外形去反映外部环境的变化,其表现形式侧重于外立面的表达。如2000年的作品:仙台媒体中心,通过外立面不合逻辑的结构和通透的形式,使空建筑内部间无限延展,体现出另一种立面特色。同时他也积极寻找并创造新的建筑空间特点——暧昧空间,又称混沌空间。混沌空间的思想在揭示空间延展性的新规律的同时,将空间创作上升到了哲学的高度,建筑空间没有按照使用要求进行死板的划分,这样就有了一个空间多种用途的利用方式,同时也没有明确的功能分隔。在材料方面,伊东丰雄开始着重使用透明的材料,希望同时能够通过材料表现出空间的延展。
在材料的运用上,坂茂是专家,他另类的独到想法让世人看到,纸也能成为建筑材料。汉诺威世博会上,纸屋这一建筑形式的初现预示着坂茂这位实验性建筑师慢慢进入了大家的视野。纸建筑这种真正的绿色建筑就此诞生,之后他在法国设计的梅斯分馆这一作品中,也将这种材料运用得如鱼得水。 三、未来新空间的体验与创作——消隐与通透
中崎司在他的一本书中介绍了日本当代许多优秀的新锐建筑师,如石上纯也、藤本壮介等。石上纯也是妹岛和世的得意门生,同时受他建筑创作思想的影响,在作品中,他将暧昧空间的创作上升到另一高度,达到了消隐的境界。作品神奈川的工房令他一举成名。数百根5米多高的纤长钢柱所构成的结构框架,给人带来巨大的震撼力,表皮材质运用透明的玻璃,让建筑看起来好似隐藏于周围的树林里,打造出室内外的空间相互交织的错觉感。
建筑师藤本壮介在2000年设计建成武藏野大学新图书馆之时,其体块纵向堆积排列的作品——东京公寓也一同落成。这一年他收获颇丰,还成功地举办了个人的建筑作品展。其中NA住宅这一作品极富特色,它是通过立面上重复出现的矩形开口,将视线分别引向不同方向,使得内外空间通透融合。藤本认为建筑可以类比为一个框架,它的内外都涵括不断变化的空间,具有丰富性和多样性,同时也包含一些我们尚未发觉的事物。这里所展出的一切,其实是作为建筑新空间的一个开端。
现在,这些日本新锐建筑师在建筑领域激起片片浪花,给全球建筑发展引入别具一格的特色。
四、结语
在日本现代建筑发展的过程中,尽管设计师的思维过程并不是那么明确地具有建筑叙事的方法,但我们认为,只要建筑作品负载了设计师的意图,它就是具有叙事性的,设计师通过主题的界定与展开,将意念转化为形态,通过场景结构的编排和材料的运用来达到引导使用者行为和体验的目的。这一特点在日本建筑师作品中有明显的体现。
纵观现代日本建筑,其大多都是具有几何形的简约风格。可见西方现代主义建筑风格对其影响颇深。但也并非照本宣科,他们吸取精华,剔除糟粕,慢慢地形成了独具一格的日本现代主义建筑风格。探索传统文脉内涵,找出个性与共性的碰撞点,讲述自己的文化特色,这是日本建筑叙事性的个性体现。正如前文列举到的建筑大师,他们都将传统文化思想与现代主义理念相结合,共同运用于建筑作品中。
从建筑本身来看,1960年前后,由于现实环境的需要,建筑师要在短时间内为人们营造出宜居的生活环境。随着时间的推移,日本经历了经济高速发展和萧条等阶段,建筑师可以发挥才能的地方越来越少。如今,新一代建筑师们开辟从功能最基本的住宅建筑出发,去完成自己对建筑创作上的憧憬与希望。从材质以及结构上来看,日本的建筑师对大框架和传统木构尤为喜爱。比如喜欢木制品的淳朴, 就将它本身的材料质感直接展现在人们的视野里,并且完全不做粉饰,做到还璞归真。在空间创作上,更关注其复杂的多样性,通过进一步发掘,充分展现出畅游其中的乐趣,使人們可以感受到建筑本身的妙趣横生。
1920年后西方把现代主义带入日本,21世纪的今天通过他们自己的努力创作,把具有日本本土风情的现代主义建筑风格展示给全世界。同时,希望可以通过以上对日本建筑师作品中历史、现代和未来的空间叙事性的学习与借鉴,结合我们经过百年的“现代化”探索,融入到我们自己的建筑设计创作的发展之中。
作者简介:
张宇华,工学硕士,中南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研究方向:建筑设计及其理论。
施全续,建筑学硕士,中南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研究方向:建筑设计及其理论。
关键词:日本现代建筑;地域性;叙事性;材料;结构;消隐与通透
2014年,坂茂成为第五位获得建筑届普利策奖的日本的建筑师,获得这一荣耀,显然并非偶然。日本建筑师是如何彰显自我,最终走向世人视野的?
图1展示出的都是日本极富盛名的建筑大师,其中标注红色的是获得普利策奖的建筑师。从时间上来看,建筑师大致可以分为五个时代,他们在历史、现实和未来等不同时期都为日本建筑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从1920年以后,日本建筑迅速发展,它拥有良好的历史环境,同时,又将西方现代主义的建筑思想融入自我,取其优秀的可借鉴之处,最终形成并发展了具有日本本土特色的建筑形式。从历史、现实和未来的角度来看,建筑空间叙事题材的来源和叙事意图的指向被表达了出来。
一、利用历史文化地域性表达叙事指向
空间叙事可以通过历史来表达,是指将人们所熟知的历史记号、相关联的历史事件及其文脉中包涵的传统形态作为建筑空间的创作素材。师从于柯布西耶的丹下健三早期对柯布西耶的现代主义建筑思想推崇备至,但同时又对日本建筑传统空间和形态也十分喜爱,所以他的早期作品既采用了日本的传统形式,同时也融入了现代主义元素。他一方面深入研究日本传统文化中能深刻反映和代表民族文化的内容,另一方面又细心挖掘现代建筑新技术,寻找适合日本建筑的技术手段。比如作品“香川县厅舍”,就是在广岛“和平会馆”的设计基础上探索钢筋混凝土结构多方面可能的表现,从视觉上来看,其扩建部分明显让人回忆起木割这一日本传统建筑创作手法。其次,对高层部分的处理也将日本的五重塔神韵巧妙重现,同时,下部的庭院通过堆山、叠石、水池和小桥来体现日式庭院的意趣横生,布局传统巧妙。在1937年,柯布西耶的另一位徒弟,板仓准三设计的巴黎万国博览会日本馆,其将木结构建筑传统的比例进行转化,同时将它应用在钢结构的体系中,试图在传统空间中融入现代建筑流动感的元素,最终达到建筑恰到好处地融入自然的目的。另外,在作品“旧前川国男邸”中,这种探索传统空间与现代主义创作手法的结合也十分明显,这一思潮逐渐成为二战后日本建筑师的创作方向之一。
在住宅方面,战后,日本经济混乱,住房短缺,“极小限住宅”成为日本建筑重新发展的最佳选择。当时,新的欧美生活方式的引入使人们十分憧憬与向往,就导致传统的日本家族体系逐渐瓦解,并且促使住宅空间发生了根本性巨变。第一点就是起居空间的确立:寝食分离、个人隐私与独立性的尊重,家庭工作和生活的效率化等概念成为住宅设计的新理念。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建筑师对住宅设计的探索和尝试必然有力地促使日本现代建筑的发展。这期间,清家清建筑师的作品“青藤助教授的家”在空间上通过功能的可变性以及分隔的自由性实现了空间使用效率的最高化。与此同时,结构上运用传统木构,其中值得一提的是,设置在南立面的两根圆柱以及起居室内的一根圆柱,其并非结构的需要,而是对日本传统住宅的一种象征,具有很浓的传统文化性。
二、运用现代材料、结构和空间形态展示建筑
日本建筑大师丹下健三的作品,常会用几何形体来表现建筑的力量和美感,在视觉上给人深深的震撼和冲击。例如,他所设计的在日本建筑史上具有深远的意义的大型公建代木体育馆,其雕塑般的几何曲线形态和夸张的悬索结构都令人印象深刻。丹下健三将稳重优美的日本传统民居屋顶的特色演绎得淋漓尽致,也成为运用结构来阐述建筑的代表人物。相比于建筑创作,丹下健三在他的建筑教育事业中所作出的贡献具有更加深远的影响,他培育出一批极具影响力的世界级巨匠,譬如矶崎新,桢文彦、谷口吉生等。
日本第二位获得普利策奖的建筑师桢文彦,他是日本“新陈代谢”派的创始人之一。在1980年后,他的建筑设计思想日渐成熟,其作品中不但坚持现代主义建筑思想,同时也追求建筑空间的简洁与纯净。这个时期他的代表作品有藤泽市秋叶台体育馆,其主馆跨度极大,所以作者考虑采用大规模不锈钢板的屋顶。为了在形态上有所追求,他将屋顶做成了头盔或者木鱼的形象。这种运用抽象的空间形态唤醒人们对某种符号和元素的回忆的方法,也是建筑的内涵之一。由于建筑表现手法高度的写实,给人带来一目了然的认同感,同时也是与周围环境相结合的最好体现。
再如安藤忠雄,他将清水混凝土广泛运用于他的作品当中,令人印象深刻。他也是普利策奖的日本建筑师,但又独具自身特色。如住吉的长屋,运用清水混凝土搭建低调朴实而又庄重的长条形住宅,住宅中部的中庭空间通透,通过围合打造安静的气氛,也是日本禅意空间的体现。他好似一位山人,用最簡单的清水混凝土,去创造一个远离外部繁杂环境的僻静空间,人们在其中感受自然的安静与惬意。他将秩序美学的思想阐述得更加细致,创作出简洁通透的内部空间来隔绝杂乱无序的外部空间。然而,与安藤忠雄相反,建筑师伊东丰雄则喜欢用建筑外形去反映外部环境的变化,其表现形式侧重于外立面的表达。如2000年的作品:仙台媒体中心,通过外立面不合逻辑的结构和通透的形式,使空建筑内部间无限延展,体现出另一种立面特色。同时他也积极寻找并创造新的建筑空间特点——暧昧空间,又称混沌空间。混沌空间的思想在揭示空间延展性的新规律的同时,将空间创作上升到了哲学的高度,建筑空间没有按照使用要求进行死板的划分,这样就有了一个空间多种用途的利用方式,同时也没有明确的功能分隔。在材料方面,伊东丰雄开始着重使用透明的材料,希望同时能够通过材料表现出空间的延展。
在材料的运用上,坂茂是专家,他另类的独到想法让世人看到,纸也能成为建筑材料。汉诺威世博会上,纸屋这一建筑形式的初现预示着坂茂这位实验性建筑师慢慢进入了大家的视野。纸建筑这种真正的绿色建筑就此诞生,之后他在法国设计的梅斯分馆这一作品中,也将这种材料运用得如鱼得水。 三、未来新空间的体验与创作——消隐与通透
中崎司在他的一本书中介绍了日本当代许多优秀的新锐建筑师,如石上纯也、藤本壮介等。石上纯也是妹岛和世的得意门生,同时受他建筑创作思想的影响,在作品中,他将暧昧空间的创作上升到另一高度,达到了消隐的境界。作品神奈川的工房令他一举成名。数百根5米多高的纤长钢柱所构成的结构框架,给人带来巨大的震撼力,表皮材质运用透明的玻璃,让建筑看起来好似隐藏于周围的树林里,打造出室内外的空间相互交织的错觉感。
建筑师藤本壮介在2000年设计建成武藏野大学新图书馆之时,其体块纵向堆积排列的作品——东京公寓也一同落成。这一年他收获颇丰,还成功地举办了个人的建筑作品展。其中NA住宅这一作品极富特色,它是通过立面上重复出现的矩形开口,将视线分别引向不同方向,使得内外空间通透融合。藤本认为建筑可以类比为一个框架,它的内外都涵括不断变化的空间,具有丰富性和多样性,同时也包含一些我们尚未发觉的事物。这里所展出的一切,其实是作为建筑新空间的一个开端。
现在,这些日本新锐建筑师在建筑领域激起片片浪花,给全球建筑发展引入别具一格的特色。
四、结语
在日本现代建筑发展的过程中,尽管设计师的思维过程并不是那么明确地具有建筑叙事的方法,但我们认为,只要建筑作品负载了设计师的意图,它就是具有叙事性的,设计师通过主题的界定与展开,将意念转化为形态,通过场景结构的编排和材料的运用来达到引导使用者行为和体验的目的。这一特点在日本建筑师作品中有明显的体现。
纵观现代日本建筑,其大多都是具有几何形的简约风格。可见西方现代主义建筑风格对其影响颇深。但也并非照本宣科,他们吸取精华,剔除糟粕,慢慢地形成了独具一格的日本现代主义建筑风格。探索传统文脉内涵,找出个性与共性的碰撞点,讲述自己的文化特色,这是日本建筑叙事性的个性体现。正如前文列举到的建筑大师,他们都将传统文化思想与现代主义理念相结合,共同运用于建筑作品中。
从建筑本身来看,1960年前后,由于现实环境的需要,建筑师要在短时间内为人们营造出宜居的生活环境。随着时间的推移,日本经历了经济高速发展和萧条等阶段,建筑师可以发挥才能的地方越来越少。如今,新一代建筑师们开辟从功能最基本的住宅建筑出发,去完成自己对建筑创作上的憧憬与希望。从材质以及结构上来看,日本的建筑师对大框架和传统木构尤为喜爱。比如喜欢木制品的淳朴, 就将它本身的材料质感直接展现在人们的视野里,并且完全不做粉饰,做到还璞归真。在空间创作上,更关注其复杂的多样性,通过进一步发掘,充分展现出畅游其中的乐趣,使人們可以感受到建筑本身的妙趣横生。
1920年后西方把现代主义带入日本,21世纪的今天通过他们自己的努力创作,把具有日本本土风情的现代主义建筑风格展示给全世界。同时,希望可以通过以上对日本建筑师作品中历史、现代和未来的空间叙事性的学习与借鉴,结合我们经过百年的“现代化”探索,融入到我们自己的建筑设计创作的发展之中。
作者简介:
张宇华,工学硕士,中南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研究方向:建筑设计及其理论。
施全续,建筑学硕士,中南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研究方向:建筑设计及其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