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 建筑产业突飞猛进。建筑市场监管日益完善,建设工程质量有了很大提高,但建筑产品质量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本文阐述了施工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措施。
[ 关键词] 安全管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 TU714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近年来, 全国建设系统加强了建筑安全法规和技术标准建设, 年年开展专项整治活动, 取得一定成效, 施工作业和生产环境的安全、卫生及文明状况得到明显改善。但是, 由于我国正处在大规模的经济建设时期, 建筑业规模的逐年增加, 因此,加强工程质量管理必须抓住以下几个方面。
一、我国目前建筑施工安全管理问题的成因
1.1 建筑安全管理缺乏科学的理论指导。目前, 发达国家安全理论研究活跃、应用广泛, 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安全理论体系, 如安全系统论、安全控制论、事故致因理论、统计论、安全评价理论等, 为预防和控制事故发挥了重要作用。而我国的建筑安全理论研究非常薄弱,致使建筑安全管理不科学、随意性大、成效低。也造成我国建筑安全研究工作进展缓慢, 没有及时制定出适合市场经济的建筑安全管理法规体制。
1.2 政府对建筑市场的监管不到位。一些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对党中央国务院有关加强安全管理的文件精神行动不力、措施不到位, 使一直由政府主导的安全管理出现了很多管理漏洞。对应依法纳入监管的项目未实施有效监管, 基本上还停留在突击性的安全生产大检查上, 缺少日常的监督管理制度和措施, 给了规避监管行为可乘之机。
1.3 建筑施工企业对安全施工工作重视不够。管理工作中,施工企业没有将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工作摆到应有位置, 没有真正认识到建筑施工安全生产责任重大, 影响了施工安全生产施工工作的落实。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降低经营成本是提高经济效益, 提高企业竞争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 而安全管理需要投入人力物力, 又不能直接为企业创造价值, 因此往往被认为是一种“纯消耗”。于是就出现了安全生产责任制不落实、不健全, 相当一部分施工企业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只写在纸上没有真正贯穿于整个施工当中, 施工的安全技术措施缺乏针对性, 不具有指导性, 施工安全管理人员未能充分发挥其监督管理作用。
1.4 建筑施工行业从业人员素质不高。建筑行业整体素质低下,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建筑业从业人员中, 农民工比例占到80%以上,他们的安全防护意识和操作技能低下, 而职业技能的培训却远远不够。二是全行业技术、管理人员偏少。技术人员仅占5.3%, 管理人员占4.9%。三是专职安全人员更少, 素质低, 远达不到工程管理的需要。另外, 还存在建筑业的个人安全防护装备落后, 生命安全得不到保障, 缺乏建筑安全危险的预测和评估机制等。由于我国建筑安全管理工作中这些问题的存在, 除了要继续加强建筑安全管理, 提高政府监管力度之外, 还要针对事故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 采取更有力的改革措施。
二、 我国建筑施工安全管理采取的措施
2.1、认真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方案,做好技术交底工作。施工组织设计是指导项目施工的纲领性文件。通过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我们可以认真分析工程的特点、难点,明确项目的质量目标。通过对工程总体的全方位的质量策划,一方面要提出质量控制的要点、重点、难点,另一方面就要针对这些要点、重点、难点制定解决的方法和措施。如果这些问题在施工过程中都得到了有效的解决和处理,那么这项工程在质量方面就会有突出的亮点。工程质量的特色是由策划、措施、实施、总结这几个步骤实现的。所以,策划工作必须做在前面,统筹考虑,与工程的实际情况相结合。
技术交底的编制和交底工作是保证工程质量的重要环节。在技术交底的编制中首先注意的就是“可操作性”。技术交底的对象应是作业班组的技术工人,所以交底的编制必须针对工人的技术水平、理解能力等实际情况深入浅出,使他们充分理解并牢记自己所做工作的施工方法和质量标准。
2.2、组建高素质的项目管理班子。项目经理是一个项目能否达到质量管理目标的第一关键因素。项目经理必须有创优的积极性和热情,具有较强的质量意识,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包括综合管理、技术、成本控制),并且具有较强的公关能力和控制全局的协调能力。
项目班子必须对工程项目的各个环节都能够控制到位。为此,必须配备各专业配套的技术和质量管理人员,并且这些人员必须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否则将无法达成最终的目标。
2.3开展质量意识教育,严控进货渠道。
2.3.1编制施工工艺指南。对工程的各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工艺标准、质量标准必须有指导性的文件依据。根据规范规定的“验评分离,强化验收,完善手段,过程控制”原则,施工企业必须编制高于规范要求的企业标准和施工工艺指南,这是项目编制施工方案质量标准的依据,也是施工工艺的具体指南。
2.3.2加强质量意识教育。操作人员的技术素质和质量意识是决定工程质量的又一关键因素。对他们进行质量意识和职业道德教育是质量管理的必要手段之一。项目部必须做到奖罚分明,形成制度,严格执行,方能行之有效。
2.3.3严控进货渠道。材料(成品、半成品)的采购是质量管理的又一关键所在。必须加强物资采购和进场材料的把关。除了严格实行合格证和复试制度以外,采购人员的素质也是关键所在。
2.3.4、严格过程控制是质量管理的日常工作。工程产品的质量管理,从事后检查把关,转到事前控制,达到“预防为主”的目的,必须加强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1)工序质量控制。一方面要监督每道工序的投入质量是否符合要求,另一方面要检测工序施工完成后的工程产品是否达到有关质量标准。
(2)设置质量控制点。项目要根据工程特點,视其重要性、复杂性、精确性、质量标准的要求,全面、合理地选择质量控制点。
(3)质量预控。对那些需重点控制的关键部位和薄弱环节,事先分析可能造成质量隐患的原因,针对原因,找出对策,采取措施加以预控。
(4)完善“三检”制度。每道工序完成后,各班组长要带领班组成员进行自检,然后报项目质量员,由质量员进行检查。下道工序在操作前必须对上道工序进行检查,凡不符要求的,上报项目让前道工序进行整改。这样一环扣一环,环环不放松,整个施工过程的质量才能得到有力的保障。
(5)加强巡视检查。公司对项目的工程质量也必须严格把关,加强对项目质量的巡视检查,对违章操作、质量隐患和不符规范要求的要责令及时纠正、整改,以防患于未然。
2.3.5、重视工程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工作。工程资料是施工过程和工程内在质量的重要的、唯一的证明。由于工程中绝大多数部位的质量在施工完成以后是看不见的,所以在施工过程中形成的技术档案就成了唯一的,能够说明(证明)工程内在质量的资料。应该将这些资料的形成、收集、整理作为工程质量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给予高度的重视。
“百年大计,质量第一”是国家建设事业的根本方针。只有不断提高工程质量创建优质工程,项目和施工企业才能赢得社会信誉,才能拿出让顾客满意的建筑产品,企业自身也才能不断发展壮大。
参考文献
1、许健威:浅谈建筑施工安全管理[J];山西建筑;2008年10期
2、苏景云,滕绍和; 浅谈县级建筑企业安全生产保证体系[J];建筑安全; 1994年12期; 18-19
3、侯聪霞; 施工企业工程项目管理方法的优化与应用 [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04年
4、袁海林; 建筑安全的管理和控制研究 [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07年
[ 关键词] 安全管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 TU714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近年来, 全国建设系统加强了建筑安全法规和技术标准建设, 年年开展专项整治活动, 取得一定成效, 施工作业和生产环境的安全、卫生及文明状况得到明显改善。但是, 由于我国正处在大规模的经济建设时期, 建筑业规模的逐年增加, 因此,加强工程质量管理必须抓住以下几个方面。
一、我国目前建筑施工安全管理问题的成因
1.1 建筑安全管理缺乏科学的理论指导。目前, 发达国家安全理论研究活跃、应用广泛, 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安全理论体系, 如安全系统论、安全控制论、事故致因理论、统计论、安全评价理论等, 为预防和控制事故发挥了重要作用。而我国的建筑安全理论研究非常薄弱,致使建筑安全管理不科学、随意性大、成效低。也造成我国建筑安全研究工作进展缓慢, 没有及时制定出适合市场经济的建筑安全管理法规体制。
1.2 政府对建筑市场的监管不到位。一些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对党中央国务院有关加强安全管理的文件精神行动不力、措施不到位, 使一直由政府主导的安全管理出现了很多管理漏洞。对应依法纳入监管的项目未实施有效监管, 基本上还停留在突击性的安全生产大检查上, 缺少日常的监督管理制度和措施, 给了规避监管行为可乘之机。
1.3 建筑施工企业对安全施工工作重视不够。管理工作中,施工企业没有将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工作摆到应有位置, 没有真正认识到建筑施工安全生产责任重大, 影响了施工安全生产施工工作的落实。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降低经营成本是提高经济效益, 提高企业竞争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 而安全管理需要投入人力物力, 又不能直接为企业创造价值, 因此往往被认为是一种“纯消耗”。于是就出现了安全生产责任制不落实、不健全, 相当一部分施工企业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只写在纸上没有真正贯穿于整个施工当中, 施工的安全技术措施缺乏针对性, 不具有指导性, 施工安全管理人员未能充分发挥其监督管理作用。
1.4 建筑施工行业从业人员素质不高。建筑行业整体素质低下,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建筑业从业人员中, 农民工比例占到80%以上,他们的安全防护意识和操作技能低下, 而职业技能的培训却远远不够。二是全行业技术、管理人员偏少。技术人员仅占5.3%, 管理人员占4.9%。三是专职安全人员更少, 素质低, 远达不到工程管理的需要。另外, 还存在建筑业的个人安全防护装备落后, 生命安全得不到保障, 缺乏建筑安全危险的预测和评估机制等。由于我国建筑安全管理工作中这些问题的存在, 除了要继续加强建筑安全管理, 提高政府监管力度之外, 还要针对事故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 采取更有力的改革措施。
二、 我国建筑施工安全管理采取的措施
2.1、认真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方案,做好技术交底工作。施工组织设计是指导项目施工的纲领性文件。通过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我们可以认真分析工程的特点、难点,明确项目的质量目标。通过对工程总体的全方位的质量策划,一方面要提出质量控制的要点、重点、难点,另一方面就要针对这些要点、重点、难点制定解决的方法和措施。如果这些问题在施工过程中都得到了有效的解决和处理,那么这项工程在质量方面就会有突出的亮点。工程质量的特色是由策划、措施、实施、总结这几个步骤实现的。所以,策划工作必须做在前面,统筹考虑,与工程的实际情况相结合。
技术交底的编制和交底工作是保证工程质量的重要环节。在技术交底的编制中首先注意的就是“可操作性”。技术交底的对象应是作业班组的技术工人,所以交底的编制必须针对工人的技术水平、理解能力等实际情况深入浅出,使他们充分理解并牢记自己所做工作的施工方法和质量标准。
2.2、组建高素质的项目管理班子。项目经理是一个项目能否达到质量管理目标的第一关键因素。项目经理必须有创优的积极性和热情,具有较强的质量意识,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包括综合管理、技术、成本控制),并且具有较强的公关能力和控制全局的协调能力。
项目班子必须对工程项目的各个环节都能够控制到位。为此,必须配备各专业配套的技术和质量管理人员,并且这些人员必须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否则将无法达成最终的目标。
2.3开展质量意识教育,严控进货渠道。
2.3.1编制施工工艺指南。对工程的各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工艺标准、质量标准必须有指导性的文件依据。根据规范规定的“验评分离,强化验收,完善手段,过程控制”原则,施工企业必须编制高于规范要求的企业标准和施工工艺指南,这是项目编制施工方案质量标准的依据,也是施工工艺的具体指南。
2.3.2加强质量意识教育。操作人员的技术素质和质量意识是决定工程质量的又一关键因素。对他们进行质量意识和职业道德教育是质量管理的必要手段之一。项目部必须做到奖罚分明,形成制度,严格执行,方能行之有效。
2.3.3严控进货渠道。材料(成品、半成品)的采购是质量管理的又一关键所在。必须加强物资采购和进场材料的把关。除了严格实行合格证和复试制度以外,采购人员的素质也是关键所在。
2.3.4、严格过程控制是质量管理的日常工作。工程产品的质量管理,从事后检查把关,转到事前控制,达到“预防为主”的目的,必须加强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1)工序质量控制。一方面要监督每道工序的投入质量是否符合要求,另一方面要检测工序施工完成后的工程产品是否达到有关质量标准。
(2)设置质量控制点。项目要根据工程特點,视其重要性、复杂性、精确性、质量标准的要求,全面、合理地选择质量控制点。
(3)质量预控。对那些需重点控制的关键部位和薄弱环节,事先分析可能造成质量隐患的原因,针对原因,找出对策,采取措施加以预控。
(4)完善“三检”制度。每道工序完成后,各班组长要带领班组成员进行自检,然后报项目质量员,由质量员进行检查。下道工序在操作前必须对上道工序进行检查,凡不符要求的,上报项目让前道工序进行整改。这样一环扣一环,环环不放松,整个施工过程的质量才能得到有力的保障。
(5)加强巡视检查。公司对项目的工程质量也必须严格把关,加强对项目质量的巡视检查,对违章操作、质量隐患和不符规范要求的要责令及时纠正、整改,以防患于未然。
2.3.5、重视工程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工作。工程资料是施工过程和工程内在质量的重要的、唯一的证明。由于工程中绝大多数部位的质量在施工完成以后是看不见的,所以在施工过程中形成的技术档案就成了唯一的,能够说明(证明)工程内在质量的资料。应该将这些资料的形成、收集、整理作为工程质量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给予高度的重视。
“百年大计,质量第一”是国家建设事业的根本方针。只有不断提高工程质量创建优质工程,项目和施工企业才能赢得社会信誉,才能拿出让顾客满意的建筑产品,企业自身也才能不断发展壮大。
参考文献
1、许健威:浅谈建筑施工安全管理[J];山西建筑;2008年10期
2、苏景云,滕绍和; 浅谈县级建筑企业安全生产保证体系[J];建筑安全; 1994年12期; 18-19
3、侯聪霞; 施工企业工程项目管理方法的优化与应用 [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04年
4、袁海林; 建筑安全的管理和控制研究 [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0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