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生守护两项“非遗”

来源 :新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824151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7年10月24日,湖北省襄阳市图书馆联合老河口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特别邀请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曲艺家协会会员、老河口丝弦传承人余家冰,为大家分享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老河口丝弦。
  从9岁开始接触民间音乐,今年73岁的她,用了大半辈子学习、保护、传承和创新这种文化。
  留住民间文化就留住了乡愁
  “老河口”地名出现在明洪武年间,因地处汉江故道之口,最早称老河口镇。清光绪版的《光化县志》记载,“镇长十里,为邑一大都会”,曾“商贾辐辏,烟火万家,诚为富庶之地”。
  1944年,余家冰出生在这“富庶之地”。“我出生时,老河口丝弦和锣鼓架子已经诞生、流行了200余年了。”她自豪地说。
  丝弦乐兴于古都开封,在清乾隆年间被一些行商或路过的河南人带入老河口,演奏丝弦的是古筝、琵琶、月琴、洞箫、二胡等弹拨乐器。随着时光流逝,源自河南的丝弦乐深深地烙上了鄂西北的印迹。同样,老河口锣鼓架子在清雍正年间,由山西商人带进老河口。余家冰说:“我的老师、老艺人王直夫告诉我,清咸丰初年(1851年),仅山西会馆,一次出灯会就有20多台锣鼓,再加其他会馆的锣鼓,当时的老河口鼓乐喧天,热闹非凡。”
  1950年以王直夫为首的老艺人组建了“国乐社”,培训糅合了当地锣鼓技艺的“老河口锣鼓架子”,鼎盛时期,演奏学员有70多人。无论是老河口丝弦还是锣鼓架子,都带有浓郁的民族、民间和地域特色。余家冰形容,就像印度音乐,无论是哪一首曲子,那种民族旋律的辨识度都极高。
  9岁那年,余家冰听到王直夫的演奏后,“没有过渡地就入了迷。过年时为了听老师弹奏都赖在他家里不走”。父亲是音乐教师的余家冰,从小对音乐和各种乐器不仅有兴趣,并具备天赋。她对音乐的兴趣和天赋,后来深得王直夫的喜爱。
  “老师擅长古筝、琵琶、二胡、唢呐等多种乐器演奏,还对丝弦和锣鼓架子有创造性研究,我最初有意识记录这两项乐谱,是因为感觉那是老师的心血,而且它们那么好听。如果不记录下来,随着老师那一辈人逐渐离世,这些曲谱就消失了。”那是上世纪60年代,年仅20多岁的余家冰的忧虑。之后,她付诸行动,开始了堪称庞杂的整理、记录工程。
  跟众多古老民间文化一样,至王直夫,老河口丝弦和锣鼓架子的传承都靠口口相传。两种民俗音乐,各有10多人参与表演,要整理出一支乐谱,就等于要记下10多首不同的演奏曲子。
  王直夫等民间艺人不识字,使用的是古老的工尺谱(百度百科介绍:工尺谱是中国传统的记谱法之一,因用工、尺等字记写唱名而得名;将工尺谱译成简谱,是个相当复杂的问题)。而且,民间艺人的演出,受情绪心情等影响,有一定的随意性,余家冰要记下丝弦和锣鼓架子的曲牌,要每一次都全神贯注。“但这种艰难,跟后来将工尺谱翻成简谱相比,是小巫见大巫。”她说,上世纪70年代,已是两个孩子母亲的她,为了把工尺谱翻译成简谱,常常在深夜孩子熟睡后才开工,然后干一通宵。因为劳累,当时还是老师的她,上课时数次晕倒在课堂上。30首丝弦曲目和40余首锣鼓架子曲目,后來被余家冰完整地记录、保存了下来。她说:源自于对滋养了自己的民间文化的挚爱。现在很多过年才回老河口省亲的中老年人,听到锣鼓声响,就立刻想到小时候……那是一种留住乡愁的旋律。
  半生守望喜迎文化保护
  国家级非遗项目的珍贵,来自于它保护和传承的难度。“文革”开始,已经记录了厚厚3本曲牌的余家冰,像“母牛护犊”一样保护着自己的“宝贝”。“曲牌记在硬纸壳上,外面包上几层油布纸,藏在竹子搭的顶棚上,然后再用旧报纸糊住顶棚。”她回忆道。那时,她没有超前意识:觉得自己保护的是宝贵的文化遗产。保护,是因为她的记录过程太过艰难,她不想失去它们……上世纪80年代初,搜集、编撰《中国民族民间器乐曲集成·湖北卷》的专家们,首次看到余家冰整理的曲牌手稿,如获至宝。为了帮助余家冰更好地留存,武汉音乐学院甚至派出几名研究生帮她誊写、编印手稿。
  2006年,已经62岁的余家冰,为凝聚了半生心血的“老河口丝弦”申报国家级非遗项目。两年后,经过层层评审,这个项目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遗名录,她被认定为项目传承人。5年后的2011年,余家冰为“老河口锣鼓架子”申报国家级非遗项目。2014年8月6日,这个项目申遗成功。
  2014年10月18日,在老河口市委大院温暖的秋阳下,余家冰平淡地说着那两项众人眼里厚重的收获,“两次‘申遗’,我都仅提交了一次资料。因为项目文化底蕴深厚、申报的资料翔实等原因,最终通过了两年进行一次的严格的专家评审。”
  申报和传承两项非遗项目过程中,余家冰得到了许多有识之士的帮助。老河口市友谊社区和光明社区,为她和伙伴们的排练提供了必需、优质的场所;老河口第八小学成立了“老河口丝弦传承基地”,邀请她定期授课……“赶上了好时候。”余家冰说自己是幸运儿,在有生之年,能将前辈们留下的文化精品保存好、看护好、传承好。
  随着老河口丝弦和锣鼓架子申遗成功,喜欢、重视与有兴趣学习它们的年轻人也多了。现在的余家冰每天都感觉时间不够用,要做的事情很多:授课、排练、演出、接受采访、受邀参加活动、深入挖掘当地特色音乐……即使再忙,她也坚持每天坐在古筝旁练上一个多小时,“白天感受着时代的变化,晚上练琴练着练着,就有了新的感受。传统文化想要有生命力地传承下去,必须与时俱进。像那首《苏武思乡》,原创的曲风凝重、抑郁,可是我现在觉得‘思乡’的感情是那么热烈和明亮,因为国家越来越强盛,越来越让人爱……用现在的感情演奏传统曲目,传承才更接地气、更有意义。”她轻拨筝弦,一脸陶醉。
  (责编:孙展)
其他文献
回忆和女儿20年来的点点滴滴,著名作家周国平最欣慰的是他和女儿始终保持着平等的朋友关系。周国平认为,能和孩子做朋友是做父母的最高境界。  4岁起与女儿聊哲学  1998年,女儿啾啾又来到世间。周国平给女儿取名周音序,乳名啾啾,之所以取名啾啾,是因为周国平希望女儿能像小鸟一样有个啁啾欢唱的童年。  从女儿啾啾幼时起,周国平就喜欢与她谈天说地。父女俩的谈话内容从儿童最好奇的“真有圣诞老人吗?”“为什么
期刊
77年前,在血雨腥风的烽火抗日战场上,一名年轻的八路军战士身负重伤后,被好心的房东一家冒着生命危险救治收留一年。老兵为找到当年的恩人,苦苦找寻77年。  阻击负伤 隐蔽疗养  今年96岁的王显聚在1937年毅然报名参加鲁西南抗日游击队,这支武装后被八路军黄河支队收编,王显聚成为一团二营六连二排一名战士。  1940年8月,为粉碎敌人重兵扫荡,王显聚所在连队120人为掩护大部队突围,在山东济宁金乡县
期刊
丁老师:您好!  我心里很窝火,不吐不快。春节我儿子就要结婚了,我正在忙这场婚事,但却越忙越堵心。我这个儿媳是贵州人,他们在北京办一场婚礼,还得到贵州再办一次,一想到无比繁琐的婚礼流程,我就提不起兴趣了。想跟好友诉苦,却张不开嘴。  我的儿子和好友的女儿可谓青梅竹马,从小玩到大。两家也知根知底,我和好友有心撮合这两个孩子。可哪曾想,两个人都拘着,一来二去的不主动,把一件本可以成的事,愣是给耽误黄了
期刊
赡养老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晚辈人的法律责任。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对老年人的赡养状况还不尽如人意。以下几起案例涉及老人赡养中存在的一些认知误区。  赠予是否能撤销  “谢谢你们,我的养老问题终于解决了。”近日,92岁的失明独居老人冯女士小心翼翼地在与亲外甥小磊(化名)的调解协议上按下了自己指纹。尽管冯女士和亲妹妹一家人“撕破了脸皮”,但好在问题终于得到了解决。  “请你们帮帮我,我妹妹和外甥
期刊
作为脍炙人口的古典名著,《三国演义》的经典情节,都是三国迷们耳熟能详的。我们今天就来对《三国演义》最著名的美女——貂蝉做一个历史的溯源。  大家都知道,貂蝉是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中“连环计”这一经典情节的关键人物。在小说中,忠于汉室的司徒王允,要除掉操纵朝政的奸臣董卓,于是把自己的义女、大美人貂蝉找来帮忙,通过一女二嫁把貂蝉先许吕布后送董卓,貂蝉又从中因势利导,最后成功促使吕布刺杀董卓。  正是因
期刊
11月5日,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以“一箭双星”的发射方式順利将我国第三代导航卫星——北斗三号的首批组网卫星(2颗)送入太空,它标志着我国正式开始建造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随着北斗三号导航卫星的顺利升空,作为世界唯一由3种轨道卫星构成的导航系统,北斗三号将能提供媲美GPS的定位精度和可靠性,并具有实时导航、快速定位、精确授时、位置报告和短报文通信服务五大功能。届时,一个由北斗为核心的天地一体、覆盖无缝
期刊
不懂英文,自学!身体不够硬朗,锻炼!腰包不鼓,那就穷游!南京市一对年过8旬的老夫妻,晚年携手圆梦,穷游了20多个国家。他们乐在旅途,把暮年活成早春的模样,诠释了老有所乐的另一种可能。  让梦想照进现实  姚志德今年82岁,他的妻子纪经书77岁,这对老夫妻是南京市鼓楼区人。1995年两人双双退休,年轻时周游世界的想法重新浮现在姚志德心头。那时,出国旅游还是新鲜事物,纪经书却坚定地支持丈夫,因为“跟着
期刊
全年无休,倾尽积蓄投入公益,用朴素的智慧改善当地湿地……67岁的安徽省合肥市安庆市宜秀区罗岭镇姥山社区村民王三益,在2010年创办了以农民为主体会员的民间公益组织——菜子湖湿地生态保护协会,成为这片湿地和5万多只越冬候鸟的守护者。  利益与良知在靶心中较量  晨风还有些凛冽,王三益清晨五点多就骑上摩托车、扛着高倍远视镜,沿着家门口的菜子湖停停走走,观测候鸟群。  每年秋冬季节,大量候鸟从西伯利亚迁
期刊
每年冬天,最显眼的蔬菜,莫过于大白菜。  大白菜,这是一种我国本土起源的特产蔬菜。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由于冰箱冷库和蔬菜大棚还没能普及开,那时候进入冬季后,天气严酷,市面上缺少绿叶菜,而新鲜水嫩肥美多汁的大白菜就是冬季名副其实的当家菜,对于我们老人来说,在冬季购买储存晾晒大白菜,北方做酸菜南方做泡菜,原料都离不开大白菜。  到了21世纪,生活水平提高了,反季蔬菜开始在冬季大行其道,但是大白菜仍旧
期刊
到了严冬时节,户外最时髦的运动莫过于滑雪。用滑雪板滑雪橇,从雪山高处飞驰而下,端的是惬意异常。  不过这项非常时髦的运动,其实是人类最古老的运动之一,从考古发现来看,至少在一万两千年之前,人类就开始滑雪了。  起点  关于人类滑雪起源,一直以来是考古领域的争论焦点。起初,人们根据考古发现,认为滑雪运动起源于4500年前的北欧地区。这是因为考古工作者在挪威北部一个岛上发现了公元前2500年前的一幅岩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