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住在文晖大桥西的居民,几乎都认识一位头发微秃的中年男子,因为他和居民走得近、心贴着心。他是杭州市第一批社工,14年来,兢兢业业,爱岗奉献,成为一名“全能型”党员社工,总结出“和事佬三十六计”,创建了“818邻里互助站”,先后获得“全国小巷总理之星”、“全国社区服务先进个人”等多项荣誉。他就是下城区文晖街道打铁关社区党委书记斯利民。
善做群众工作的“全能型”党员社工
来到打铁关,提起斯利民,居民们交口称赞。原因很简单,“认得了人,进得了门,聊得上话,办得了事”,这也是斯利民对自己、对社区党员和社工们提出的要求。
每月一次的“社情民意通报会”,在打铁关社区是雷打不动的事。每次开会,斯利民总是拿出那本厚厚的《社情民意记录本》认真地记录着。“别小看这本子,社区居民的难事可都在上面。”在斯利民看来,这本子就是解决社区居民困难的宝典。
倾听群众的呼声和“怨”声,积极制定解决的方案,斯利民有一套自己的办法。他总结了“望闻问切”工作法。“望”,即深入一线,实地查看,掌握第一手资料;“闻”,即深入调查研究,通过深入各家各户,和广大群众面对面沟通、交流,深切关注民生,认真了解民意.掌握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做到具体情况了如指掌,解决办法有的放矢;“问”,即求计问策,问计于民,问政于民;“切”,即研究分析定措施,提升服务质量。
曾经有位并不符合低保条件的居民来社区嚷嚷要办理低保户,斯利民在了解情况后,主动联系了小区物业,为这户男主人谋得了一份保安的工作。同时,也向他如实说明:“社区虽然为你解决了工作问题,但你家的条件确实不符合低保政策,如果给你家办了,对其他同等条件的家庭不公平。社区虽小,但也要一碗水端平啊,希望你能理解。”
正是这样的苦口婆心,事事为居民着想,斯利民在广大居民群众中赢得了美誉。
善用兵法的草根“和事佬”
“和事佬”,这个名词在杭州人的心目中都不陌生。它来源于草根,扎根基层化解矛盾,这支队伍活跃在大街小巷,为社会稳定与和谐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而杭城最早的“和事佬”协会就创立于2008年2月的打铁关社区。邻里有纠纷,夫妻有矛盾,街坊闹意见,“和事佬”都会即时登门。说来奇怪,只要像斯利民一样的这些“和事佬”一出场,再大的矛盾和纠纷也会得以化解,最终促使矛盾双方握手言和。
近年来,斯利民共组织党员“和事佬”调处纠纷176起。作为“和事佬”协会会长,斯利民还摸索总结出了一套调解心经,又名“三十六计新传”,他说:“这都是我们和事佬在实战经验中体悟出来的。”
“新三十六计”的常用技巧是“缓”(冷处理),就是以逸待劳;“快”(热处理),就是趁热打铁;“引”(引入正题),就是抛砖引玉;“准”(找到矛盾症结),就是擒贼先擒王……
2010年和平小区和光辉岁月公寓,消防设施年久失修,过了保修期,存在较大安全隐患。但是几十万元的维修费用难住了小区业主和物业。问题搁置之后,斯利民想到了借助外部力量——开发商,采用“远交近攻”的策略,经过多次协调沟通,最终使开发商承担了这笔维修费用。
社区有位归正人员小李(化名)回到社区后一直找不到工作,情绪不稳定。斯利民“顺藤摸瓜”主动上门了解情况,原来小李的妻子是外嫁到杭州的残疾人,家中还有孩子上学。这—信息反馈到社区后,经多方努力,社区帮小李及其妻子都安排了工作,让—个贫困烦躁的家庭走向平和安宁的生活。
“邻里互助”大家都来帮一帮
打铁关社区是杭州市第一批撤村建居的社区,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推进,一些老住户搬出了旧楼房,一些外来户又搬了进来,居住人员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由于生活习惯不同,从原来的知根知底到缺乏了解,甚至到了对面不相识,老死不相往来的地步。卫生状况不好,安全问题突出,邻里矛盾增多,已经成为一些老旧住宅楼的通病,“个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成为一种见怪不怪的现象,一道铁门隔断了原来的邻里亲情。为改变这种状况,斯利民倡导的“818令B里互助站”应运而生。
“818邻里互助站”建立了“11410”工作模式,具体为“一电、一单、四流程、十项目”(一门热线电话、一份邻里互助派工单、四道邻里互助流程、十类互助服务项目),包括水电维修、管道疏通、代购物品、家政服务、陪医拿药、做饭买菜、散步闲聊、简单陪护、法律援助、修配锁具等互助服务项目。
社区金顺荣老人已89岁高龄,其老伴85岁,因为儿女都不在身边,平日的生活起居极为不便。一次,他老伴心脏病发作昏倒在家,顿时慌了手脚,直喊救命。互助站成员闻声迅速赶去,一面安慰金师傅,一面打电话给120和社区,及时将老人送到了医院救治,转危为安。见金顺荣夫妇对日常家务更加力不从心,特别是每天的买菜烧饭都成了老两口的心病,互助站又主动承担起两老的“厨师”任务,每天为两老送上可口的饭菜,还经常帮他们做—些家务。
这样的互助例子,在打铁关社区很多。目前“818邻里互助站”已有每日坐堂接待员3名,有包括水电工、家电维修人员、代力、事务员、法律援助员在内的互助员34人。居民如有服务需求,可来电来人向接待员求助,接待员将需求录入电脑信息开具派工单,通知相关互助员上门服务,待完成服务后由居民签上反馈意见后交互助站登记备案,由此形成一整套服务流程。
如今,斯书记头发又少了很多,总见他骑着一辆电动车为社区的大小事在奔忙。在他的带领下,有许多社工成长起来;在他的帮助下,有更多的居民冲着党员社工们点头微笑。基层干部,不求名、不求利,老百姓由内心发出的点赞,是社区全体党员社工的欣慰。
善做群众工作的“全能型”党员社工
来到打铁关,提起斯利民,居民们交口称赞。原因很简单,“认得了人,进得了门,聊得上话,办得了事”,这也是斯利民对自己、对社区党员和社工们提出的要求。
每月一次的“社情民意通报会”,在打铁关社区是雷打不动的事。每次开会,斯利民总是拿出那本厚厚的《社情民意记录本》认真地记录着。“别小看这本子,社区居民的难事可都在上面。”在斯利民看来,这本子就是解决社区居民困难的宝典。
倾听群众的呼声和“怨”声,积极制定解决的方案,斯利民有一套自己的办法。他总结了“望闻问切”工作法。“望”,即深入一线,实地查看,掌握第一手资料;“闻”,即深入调查研究,通过深入各家各户,和广大群众面对面沟通、交流,深切关注民生,认真了解民意.掌握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做到具体情况了如指掌,解决办法有的放矢;“问”,即求计问策,问计于民,问政于民;“切”,即研究分析定措施,提升服务质量。
曾经有位并不符合低保条件的居民来社区嚷嚷要办理低保户,斯利民在了解情况后,主动联系了小区物业,为这户男主人谋得了一份保安的工作。同时,也向他如实说明:“社区虽然为你解决了工作问题,但你家的条件确实不符合低保政策,如果给你家办了,对其他同等条件的家庭不公平。社区虽小,但也要一碗水端平啊,希望你能理解。”
正是这样的苦口婆心,事事为居民着想,斯利民在广大居民群众中赢得了美誉。
善用兵法的草根“和事佬”
“和事佬”,这个名词在杭州人的心目中都不陌生。它来源于草根,扎根基层化解矛盾,这支队伍活跃在大街小巷,为社会稳定与和谐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而杭城最早的“和事佬”协会就创立于2008年2月的打铁关社区。邻里有纠纷,夫妻有矛盾,街坊闹意见,“和事佬”都会即时登门。说来奇怪,只要像斯利民一样的这些“和事佬”一出场,再大的矛盾和纠纷也会得以化解,最终促使矛盾双方握手言和。
近年来,斯利民共组织党员“和事佬”调处纠纷176起。作为“和事佬”协会会长,斯利民还摸索总结出了一套调解心经,又名“三十六计新传”,他说:“这都是我们和事佬在实战经验中体悟出来的。”
“新三十六计”的常用技巧是“缓”(冷处理),就是以逸待劳;“快”(热处理),就是趁热打铁;“引”(引入正题),就是抛砖引玉;“准”(找到矛盾症结),就是擒贼先擒王……
2010年和平小区和光辉岁月公寓,消防设施年久失修,过了保修期,存在较大安全隐患。但是几十万元的维修费用难住了小区业主和物业。问题搁置之后,斯利民想到了借助外部力量——开发商,采用“远交近攻”的策略,经过多次协调沟通,最终使开发商承担了这笔维修费用。
社区有位归正人员小李(化名)回到社区后一直找不到工作,情绪不稳定。斯利民“顺藤摸瓜”主动上门了解情况,原来小李的妻子是外嫁到杭州的残疾人,家中还有孩子上学。这—信息反馈到社区后,经多方努力,社区帮小李及其妻子都安排了工作,让—个贫困烦躁的家庭走向平和安宁的生活。
“邻里互助”大家都来帮一帮
打铁关社区是杭州市第一批撤村建居的社区,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推进,一些老住户搬出了旧楼房,一些外来户又搬了进来,居住人员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由于生活习惯不同,从原来的知根知底到缺乏了解,甚至到了对面不相识,老死不相往来的地步。卫生状况不好,安全问题突出,邻里矛盾增多,已经成为一些老旧住宅楼的通病,“个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成为一种见怪不怪的现象,一道铁门隔断了原来的邻里亲情。为改变这种状况,斯利民倡导的“818令B里互助站”应运而生。
“818邻里互助站”建立了“11410”工作模式,具体为“一电、一单、四流程、十项目”(一门热线电话、一份邻里互助派工单、四道邻里互助流程、十类互助服务项目),包括水电维修、管道疏通、代购物品、家政服务、陪医拿药、做饭买菜、散步闲聊、简单陪护、法律援助、修配锁具等互助服务项目。
社区金顺荣老人已89岁高龄,其老伴85岁,因为儿女都不在身边,平日的生活起居极为不便。一次,他老伴心脏病发作昏倒在家,顿时慌了手脚,直喊救命。互助站成员闻声迅速赶去,一面安慰金师傅,一面打电话给120和社区,及时将老人送到了医院救治,转危为安。见金顺荣夫妇对日常家务更加力不从心,特别是每天的买菜烧饭都成了老两口的心病,互助站又主动承担起两老的“厨师”任务,每天为两老送上可口的饭菜,还经常帮他们做—些家务。
这样的互助例子,在打铁关社区很多。目前“818邻里互助站”已有每日坐堂接待员3名,有包括水电工、家电维修人员、代力、事务员、法律援助员在内的互助员34人。居民如有服务需求,可来电来人向接待员求助,接待员将需求录入电脑信息开具派工单,通知相关互助员上门服务,待完成服务后由居民签上反馈意见后交互助站登记备案,由此形成一整套服务流程。
如今,斯书记头发又少了很多,总见他骑着一辆电动车为社区的大小事在奔忙。在他的带领下,有许多社工成长起来;在他的帮助下,有更多的居民冲着党员社工们点头微笑。基层干部,不求名、不求利,老百姓由内心发出的点赞,是社区全体党员社工的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