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一部连环漫画创作中,画面的节奏感是保持读者注意力的重要因素:不同形态角色的对比在故事中形成画面的节奏感;丰富多样的分格形式产生视觉上的节奏感;镜头的变化营造出画面的动态节奏感;黑白对比和色彩对比体现出画面的调子节奏感。
关键词:连环漫画 创作 角色 分格 镜头 节奏
中图分类号:J218 文献标识码:A
连环漫画是用连续的画格表述有主题的故事、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感受到故事的情节、表达作者主观意图的视觉表现艺术。一部优秀的连环漫画作品应该是能给读者带来审美享受的艺术。然而对创作连环漫画的艺术家来说,将连环漫画各要素节奏的把握与内心感受相结合是成功地进行艺术创作的关键。
关于节奏,瑞士画家、美术理论家和色彩学家约翰尼斯·伊顿是这样阐述的:“节奏是各要素的重复,节奏可以像音乐节拍那样有规律,有特点地重复:上与下、强与弱、长与短,但它也同样可以是无规律的、连续的、自由的和波状的。”连环漫画的画面由一系列的因素构成,这些因素的组织形式很大程度地影响着画面所表达的效果——整齐、杂乱、有序、无序、一致、多变等等,这些强烈的差异性构成了连环漫画的画面节奏感,使读者从中获得阅读的趣味。
一 连环漫画角色创作的节奏感
好的连环漫画作品离不开成功的角色创造。在一部连环漫画作品中,各角色有相对独立的性格和形态,作为构成画面的重要元素之一,把握角色创作的节奏感是连环漫画创作中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这种节奏感的控制就像音乐中的节拍高低、强弱和长短的对比,不同性格的角色具备各不相同的形态与量感,既有形态的多样性又具备统一的整体风格,从而构成视觉秩序的丰富性。比如《狄得夫小子》中的狄得夫是个聪明可爱的小男孩,他头顶上独有的黄色羽毛足以让他与别的角色产生对比,同时他们又有着相互协调的外形,在故事的发展中形成画面的节奏。
在连环漫画的角色创作中,不同的造型因素构成不同性格的角色,这本身就蕴含着节奏感。米歇尔·皮埃西在《风中的柳树》就成功地塑造了其中的每一个角色:托普的形态矮胖,仅三个头长,加上一副大大的眼镜,透露出忠诚憨厚的性格;相对来说,耗子的形态高瘦,动作灵敏,体现出机智热情的性格;獾的体态魁梧高大、性格稳重;矮小的癞蛤蟆加上诡异的表情,不难看出是一个心思活跃的角色……这样的设计,使角色的外表、性格各异,形成鲜明的对比。
《丁丁历险记》中如果把主要角色丁丁设计成与船长相似的性格和形态,那么丁丁这个角色就难以突出,不利于故事的发展,读者也难以分辨出各个角色的特点。可见,在连环漫画的角色创作上必须各具特色,让他们在故事的演绎中体现出连续画面的节奏感。
二 连环漫画创作中分格的节奏感
连环漫画的分格是在一整页的画面上根据故事情节分割出许多画格,这些画格成为连环漫画的最小单位,其形式丰富多样,或大小相同,或大小不等;或有边框,或无边框;或形状相同,或形状各异等等,巧妙地组合起来,产生视觉上的跳跃,构成具有节奏感的画面。
在《我街》的第五章“她的坏游戏”里,为了表现愤怒的少女仓库花去找杀父仇人的情节,作者聂峻将画页的整个上半部作为描绘骑上摩托车疾驰的仓库花,弧形的地平线在体现速度的同时也仿佛成了画页的分格线,十分协调自然。在此,作者同时让角色的头部和摩托车轮冲破分割线和地平线,读者从中能感受到“冲出画面”的张力。随着弧形,画页的下半部跟着情节的展开,分为3小格,描绘出摩托车奔驰而过时茂叶的跌倒和仓库花的面部表情。这样的分格既恰到好处地突出了故事情节和重要角色,又创造出了非同一般的强烈节奏感。
有时,为了交代环境和复杂的场面,或突出某些人物,画页是不分格的。从整部作品来讲,整页的画面与分格的画面形成强烈的对比,从而产生视觉上的节奏感。《风中的柳树》第七章“万籁俱寂”中就有这样的形式:深夜,托普和耗子划着小船去寻找离家出走的小水獭,万籁俱寂的河面上传来令人向往的美妙音乐,好像来自那个被柳树和银光闪闪的桦树环绕着的小岛,有种不可抗拒的力量把他们引向那儿,他们划向小岛,顺着小路走着,美丽的音乐停了,被感动的托普谦恭地抬起眼睛。七面的篇幅都是运用具有大小不一的分格形式表现故事情节,紧接着托普慢慢抬起眼睛的第八面是一整幅的画面:一位神灵般的角色手持乐器,回头微笑地坐在丛林间。米歇尔·皮埃西对画页的如此安排是为了突出这位非同寻常的角色,同时又不让整部作品的画格千篇一律,使画格的形式丰富多样。这样的分格形式使连续的画页具有极强的节奏感,且又十分协调自然,让读者的视觉得以休息放松。另外,在连环漫画创作中值得注意的是,创作者在分格的过程中要避免拼凑,必须使画面有力、阅读流畅,以至有目的地表达内容,叙述情节。
三 连环漫画创作中画面镜头变化的节奏感
一部优秀的连环漫画作品应该让读者感受到一种动态的节奏感,这就要依靠镜头的变化营造出各种连续动态而形成画面的动感。《风中的柳树》中第一章“水边”有表现托普和耗子在河面边聊天边划船的情节,镜头顺序是这样的:
全景:远处托普和耗子划着小船穿过桥拱驶来。
近景:前景托普和耗子划着小船来到近处。
中景:小船从左边驶进画面,出现半只船头和耗子。
中景:画面出现大部分船身,但船尾船头在画外左右,完整表现耗子动态,托普从左进入画面。
中景:小船从右边驶出画面,右边只露托普坐的船尾。
全景:远处托普和耗子划着小船驶向远方。
正是这样不同镜头的安排,静态的物象通过这六幅画面,由小到大,再由大到小;由远到近,再有近到远,通过角度的变化和不同镜头的穿插,给读者留下强烈的视觉跳跃及动感。因此,以镜头变化来表现画面的动态节奏感是连环漫画创作的重要一环。
四 连环漫画创作中调子的节奏感
连环漫画的调子主要有黑白调子和彩色调子,其节奏感主要通过黑白对比和色彩对比来体现。
在创作黑白连环漫画时,鲜明的黑白对比会增添许多画面气氛,造型线条的疏密对比也能产生节奏感,从而传递信息并吸引读者视线。如《我街》第三章“你是我的午夜场”中有一表现荒与在精神病院遇上的女孩分手的情节:第一格画面用精致而密集的线条来表现中景建筑物,呈浅灰色调;前景是具有强烈黑白对比的奔跑女孩;天空和大地运用了更为密集的线条,呈深灰调,衬托出前景和中景,相对其他用线较少的画格来说,此页中这一格画幅便成了整面的灰调;第四格画面用黑色有力地将角色衬托出来;第五、六格画面是在白色的背景中将角色描绘成剪影式的纯黑调子;第八格画面留有大量的空白。这样,整页画面黑白层次、线条疏密交相辉映,在对比中带来视觉冲击,呈现出强烈的节奏感。
在彩色连环漫画创作中,色彩的配置和组织的份额是非常重要的,一般来说,一部彩色连环漫画作品应有一定意义的色彩倾向性,但有时为了表达特定的情节而采用特定的色调来达到一种特有的韵味,这便产生了差异感。
如《丁丁在西藏》,丁丁一行进入雪区前,作者运用的色彩主要是暖色调,传递出一种热情;进入雪区后,主要用白色和冷色调表现,既描绘环境又烘托角色的心情;在寺庙部分,作者又以暖色调为主,让读者紧张的情绪得以放松。正是因为这些色彩与其它各元素合理恰当地结合在一起,才使整部作品具备鲜明的节奏感,同时形成戏剧性和欣赏性。
另外,在连环漫画创作中,每页的画面色彩组织同样不可轻视,它们是引起质变的量变因素,把握好它们的画面节奏才能使故事情节得以充分表现。如《风中的柳树》第四章“远离人间……”,作者在表现獾带着托普参观地下储藏室的情节时运用了大面积的蓝灰色调,体现出静谧、庞大、梦幻的气氛,其中用黄色点缀,衬托出灯光中的角色。这样的画面色调安排使整体色彩对比、明度对比强烈,就像马蒂斯说的:“大量的色彩本身是无能为力的。色彩只有当它已经被组织好,它的强度符合于画家的感情强度时,才能获得自己的充分的表现力。”
最后,还有一点需要特别提出的是,翻开连环漫画,除了扉页和封底,呈现给读者的是一个跨页,画面的节奏感由左右两面共同营造,它们的关系对故事的进展来说是一个整体,在连环漫画的创作中不可忽视。
在一部连环漫画创作中,画面的节奏感是保持读者注意力的重要因素。一部优秀的漫画,需要从不同形态角色的对比、丰富多样的分格形式、镜头的变化以及黑白对比和色彩对比体现出画面的节奏感。
参考文献:
[1] 埃尔热编绘,张敏、张雅萍译:《丁丁在西藏》,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2003年。
[2] 肯尼思·格雷厄姆,米歇尔·皮埃西编绘:《风中的柳树》,21世纪出版社,2002年。
[3] 聂峻编绘:《我街》,新世纪出版社,2008年。
[4] 泽普编绘:《狄得夫小子》,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2003年。
作者简介:熊玲林,女,1973—,江西南昌人,本科,讲师,研究方向:卡通动画,工作单位:南昌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
关键词:连环漫画 创作 角色 分格 镜头 节奏
中图分类号:J218 文献标识码:A
连环漫画是用连续的画格表述有主题的故事、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感受到故事的情节、表达作者主观意图的视觉表现艺术。一部优秀的连环漫画作品应该是能给读者带来审美享受的艺术。然而对创作连环漫画的艺术家来说,将连环漫画各要素节奏的把握与内心感受相结合是成功地进行艺术创作的关键。
关于节奏,瑞士画家、美术理论家和色彩学家约翰尼斯·伊顿是这样阐述的:“节奏是各要素的重复,节奏可以像音乐节拍那样有规律,有特点地重复:上与下、强与弱、长与短,但它也同样可以是无规律的、连续的、自由的和波状的。”连环漫画的画面由一系列的因素构成,这些因素的组织形式很大程度地影响着画面所表达的效果——整齐、杂乱、有序、无序、一致、多变等等,这些强烈的差异性构成了连环漫画的画面节奏感,使读者从中获得阅读的趣味。
一 连环漫画角色创作的节奏感
好的连环漫画作品离不开成功的角色创造。在一部连环漫画作品中,各角色有相对独立的性格和形态,作为构成画面的重要元素之一,把握角色创作的节奏感是连环漫画创作中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这种节奏感的控制就像音乐中的节拍高低、强弱和长短的对比,不同性格的角色具备各不相同的形态与量感,既有形态的多样性又具备统一的整体风格,从而构成视觉秩序的丰富性。比如《狄得夫小子》中的狄得夫是个聪明可爱的小男孩,他头顶上独有的黄色羽毛足以让他与别的角色产生对比,同时他们又有着相互协调的外形,在故事的发展中形成画面的节奏。
在连环漫画的角色创作中,不同的造型因素构成不同性格的角色,这本身就蕴含着节奏感。米歇尔·皮埃西在《风中的柳树》就成功地塑造了其中的每一个角色:托普的形态矮胖,仅三个头长,加上一副大大的眼镜,透露出忠诚憨厚的性格;相对来说,耗子的形态高瘦,动作灵敏,体现出机智热情的性格;獾的体态魁梧高大、性格稳重;矮小的癞蛤蟆加上诡异的表情,不难看出是一个心思活跃的角色……这样的设计,使角色的外表、性格各异,形成鲜明的对比。
《丁丁历险记》中如果把主要角色丁丁设计成与船长相似的性格和形态,那么丁丁这个角色就难以突出,不利于故事的发展,读者也难以分辨出各个角色的特点。可见,在连环漫画的角色创作上必须各具特色,让他们在故事的演绎中体现出连续画面的节奏感。
二 连环漫画创作中分格的节奏感
连环漫画的分格是在一整页的画面上根据故事情节分割出许多画格,这些画格成为连环漫画的最小单位,其形式丰富多样,或大小相同,或大小不等;或有边框,或无边框;或形状相同,或形状各异等等,巧妙地组合起来,产生视觉上的跳跃,构成具有节奏感的画面。
在《我街》的第五章“她的坏游戏”里,为了表现愤怒的少女仓库花去找杀父仇人的情节,作者聂峻将画页的整个上半部作为描绘骑上摩托车疾驰的仓库花,弧形的地平线在体现速度的同时也仿佛成了画页的分格线,十分协调自然。在此,作者同时让角色的头部和摩托车轮冲破分割线和地平线,读者从中能感受到“冲出画面”的张力。随着弧形,画页的下半部跟着情节的展开,分为3小格,描绘出摩托车奔驰而过时茂叶的跌倒和仓库花的面部表情。这样的分格既恰到好处地突出了故事情节和重要角色,又创造出了非同一般的强烈节奏感。
有时,为了交代环境和复杂的场面,或突出某些人物,画页是不分格的。从整部作品来讲,整页的画面与分格的画面形成强烈的对比,从而产生视觉上的节奏感。《风中的柳树》第七章“万籁俱寂”中就有这样的形式:深夜,托普和耗子划着小船去寻找离家出走的小水獭,万籁俱寂的河面上传来令人向往的美妙音乐,好像来自那个被柳树和银光闪闪的桦树环绕着的小岛,有种不可抗拒的力量把他们引向那儿,他们划向小岛,顺着小路走着,美丽的音乐停了,被感动的托普谦恭地抬起眼睛。七面的篇幅都是运用具有大小不一的分格形式表现故事情节,紧接着托普慢慢抬起眼睛的第八面是一整幅的画面:一位神灵般的角色手持乐器,回头微笑地坐在丛林间。米歇尔·皮埃西对画页的如此安排是为了突出这位非同寻常的角色,同时又不让整部作品的画格千篇一律,使画格的形式丰富多样。这样的分格形式使连续的画页具有极强的节奏感,且又十分协调自然,让读者的视觉得以休息放松。另外,在连环漫画创作中值得注意的是,创作者在分格的过程中要避免拼凑,必须使画面有力、阅读流畅,以至有目的地表达内容,叙述情节。
三 连环漫画创作中画面镜头变化的节奏感
一部优秀的连环漫画作品应该让读者感受到一种动态的节奏感,这就要依靠镜头的变化营造出各种连续动态而形成画面的动感。《风中的柳树》中第一章“水边”有表现托普和耗子在河面边聊天边划船的情节,镜头顺序是这样的:
全景:远处托普和耗子划着小船穿过桥拱驶来。
近景:前景托普和耗子划着小船来到近处。
中景:小船从左边驶进画面,出现半只船头和耗子。
中景:画面出现大部分船身,但船尾船头在画外左右,完整表现耗子动态,托普从左进入画面。
中景:小船从右边驶出画面,右边只露托普坐的船尾。
全景:远处托普和耗子划着小船驶向远方。
正是这样不同镜头的安排,静态的物象通过这六幅画面,由小到大,再由大到小;由远到近,再有近到远,通过角度的变化和不同镜头的穿插,给读者留下强烈的视觉跳跃及动感。因此,以镜头变化来表现画面的动态节奏感是连环漫画创作的重要一环。
四 连环漫画创作中调子的节奏感
连环漫画的调子主要有黑白调子和彩色调子,其节奏感主要通过黑白对比和色彩对比来体现。
在创作黑白连环漫画时,鲜明的黑白对比会增添许多画面气氛,造型线条的疏密对比也能产生节奏感,从而传递信息并吸引读者视线。如《我街》第三章“你是我的午夜场”中有一表现荒与在精神病院遇上的女孩分手的情节:第一格画面用精致而密集的线条来表现中景建筑物,呈浅灰色调;前景是具有强烈黑白对比的奔跑女孩;天空和大地运用了更为密集的线条,呈深灰调,衬托出前景和中景,相对其他用线较少的画格来说,此页中这一格画幅便成了整面的灰调;第四格画面用黑色有力地将角色衬托出来;第五、六格画面是在白色的背景中将角色描绘成剪影式的纯黑调子;第八格画面留有大量的空白。这样,整页画面黑白层次、线条疏密交相辉映,在对比中带来视觉冲击,呈现出强烈的节奏感。
在彩色连环漫画创作中,色彩的配置和组织的份额是非常重要的,一般来说,一部彩色连环漫画作品应有一定意义的色彩倾向性,但有时为了表达特定的情节而采用特定的色调来达到一种特有的韵味,这便产生了差异感。
如《丁丁在西藏》,丁丁一行进入雪区前,作者运用的色彩主要是暖色调,传递出一种热情;进入雪区后,主要用白色和冷色调表现,既描绘环境又烘托角色的心情;在寺庙部分,作者又以暖色调为主,让读者紧张的情绪得以放松。正是因为这些色彩与其它各元素合理恰当地结合在一起,才使整部作品具备鲜明的节奏感,同时形成戏剧性和欣赏性。
另外,在连环漫画创作中,每页的画面色彩组织同样不可轻视,它们是引起质变的量变因素,把握好它们的画面节奏才能使故事情节得以充分表现。如《风中的柳树》第四章“远离人间……”,作者在表现獾带着托普参观地下储藏室的情节时运用了大面积的蓝灰色调,体现出静谧、庞大、梦幻的气氛,其中用黄色点缀,衬托出灯光中的角色。这样的画面色调安排使整体色彩对比、明度对比强烈,就像马蒂斯说的:“大量的色彩本身是无能为力的。色彩只有当它已经被组织好,它的强度符合于画家的感情强度时,才能获得自己的充分的表现力。”
最后,还有一点需要特别提出的是,翻开连环漫画,除了扉页和封底,呈现给读者的是一个跨页,画面的节奏感由左右两面共同营造,它们的关系对故事的进展来说是一个整体,在连环漫画的创作中不可忽视。
在一部连环漫画创作中,画面的节奏感是保持读者注意力的重要因素。一部优秀的漫画,需要从不同形态角色的对比、丰富多样的分格形式、镜头的变化以及黑白对比和色彩对比体现出画面的节奏感。
参考文献:
[1] 埃尔热编绘,张敏、张雅萍译:《丁丁在西藏》,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2003年。
[2] 肯尼思·格雷厄姆,米歇尔·皮埃西编绘:《风中的柳树》,21世纪出版社,2002年。
[3] 聂峻编绘:《我街》,新世纪出版社,2008年。
[4] 泽普编绘:《狄得夫小子》,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2003年。
作者简介:熊玲林,女,1973—,江西南昌人,本科,讲师,研究方向:卡通动画,工作单位:南昌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