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19世纪70年代即已建立了贫血与胃肠道疾患有关的学说。包特金氏曾指出恶性贫血和胃肠道疾患有关。姆·普·科查洛夫斯基氏(М.П.Кончаловский)和法贝尔氏(K.Faber)也曾确定胃液缺乏症和缺铁性贫血(萎黄病)有密切的关系。内科医生所遇到的贫血疾患,大部分带有某种程度的消化道紊乱。虽然如此,贫血的发病原理至今还没有很完满的解释。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世纪70年代即已建立了贫血与胃肠道疾患有关的学说。包特金氏曾指出恶性贫血和胃肠道疾患有关。姆·普·科查洛夫斯基氏(М.П.Кончаловский)和法贝尔氏(K.Faber)也曾确定胃液缺乏症和缺铁性贫血(萎黄病)有密切的关系。内科医生所遇到的贫血疾患,大部分带有某种程度的消化道紊乱。虽然如此,贫血的发病原理至今还没有很完满的解释。
其他文献
我们用综合性的机能试验研究急性肝炎、慢性肝炎以及肝硬化时的肝脏机能。同时我们尽可能做几种试验并观察它们的经过情况。我们研究了摄取蔗糖后的血糖曲线,研究了血清胆红素、凝血酶元指数、马尿酸综合试验和高田氏试验。此外,为了对肝炎(急性和慢性)和肝硬化的肝脏形态学变化进行活体组织检查,还研究了肝脏的穿刺物。为了确定疾病的诊断、预后和治疗的根据,我们特别注意肝脏的机能状态和形态学变化之间的关系。
伟大的俄罗斯生理学家谢巧诺夫、巴甫洛夫和他们的继承者以实验证明了机体与外界环境的联系。气候是外界环境因素之一。气候对于患者,特别是对高血压病患者的影响问题,到现在为止还没有充分的研究。
过去有很多文献记载慢性汞中毒的临床、预防和治疗问题,但在广大的医疗界中,对慢性汞中毒的危险性仍然存在着某种估计不足的倾向。著者曾不止一次诊断出典型慢性汞中毒的病例,但过去在治疗医师的长期观察下,这些症例都被诊断为植物性神经症、神经衰弱症、癔病、精神衰弱等。因此,我们必须再次地提醒大家对此问题加以注意;尤其是最近几年来积累了许多材料关于慢性汞中毒的临床、发病机制、治疗等旧观念。
肝胆道疾病尤其是肝病之末期,常可转为昏迷,此种昏迷通常称之谓肝性昏迷。在昏迷前每有各种神经及精神征候出现。由于肝胆道疾病在吾国之发病率相当高,所以肝性昏迷在临床上亦常可遇见。过去对它的认识不足,重视不够,且认为不能治愈;由于近代医学的进展,对其发病机制和治疗已有了改观,经治疗而获救者颇不乏人,所以值得引起吾人之重视。本文系分析所见31例肝性昏迷患者,着重指出其诱因及预兆,并简单介绍近代对其发病机制
从已经公布的文献材料看来,布氏杆菌病有着很久的历史,然而以本病为一种独立性疾患之科学根据,尚不满70年。仅在19世纪下叶(1886年),Brnce氏在马尔他岛上由死於马尔他热的兵士的脾脏分离出布氏杆菌病的病原体,这就成为以後进一步研究本病的开端。
血紫质病(Porphyria)为一罕见的、迄今病原不明的新陈代谢疾患。其主要生理病理变化为体内紫质(Porphyrine)代谢之紊乱,表现在紫质之产生及排泄增多,并积聚在组织中,且有不正常之紫质及紫质前体出现。临床表现主要为皮肤、腹部及神经系三大征群。
我们曾在本刊介绍过临床应用肾清除率测验的意义和应用内生肌酐肾清除率来测定肾小球过滤率的方法。为了全面地研究肾功能,仅测定肾小球过滤率是不够的,必须同时了解肾脏的有效血流量(Effective renal blood flow)(简称肾血流量),肾小管的吸回和排泌功能,肾小管酸化尿的功能以及其他肾功能测验,才能深入地了解肾脏的情况。内生肌酐或菊淀粉清除率的测定解决了关于研究肾小球过滤功能的问题。如同
根据报告,约1/3梅毒性主动脉炎的患者,均伴有狭心症型的疼痛;通常多认为这是由于冠状动脉口的纤维性闭塞所致。但是,冠状动脉的受累并不能解释所有的病例,作者根据他从1928年以来在苏格兰观察的30例梅毒性主动脉炎患者的经验,讨论了这个问题;所有这30例患者,都详细地做过心脏和大血管的组织学的检查。作者对每例的临床,尸检及组织学等方面的检查,都简要而详尽地加以叙述。
慢性汞中毒时血液循环中的部分汞可蓄积在肝脏、脑部、骨骼及其他器官内。当机体内有汞的贮积时在代谢障碍或其他某些原因的影响下,汞就可进入血流,引起汞中毒的恶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