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中国公务员行政伦理的发展存在法理和政治的双重叙事.法理叙事源自依法行政的逻辑诉求,公务员必须依据法律法规行使公共权力;政治叙事源自有效执政的逻辑诉求,公务员必须依据政治要求行使公共权力.在法理叙事和政治叙事的交互支配下,公务员行政伦理呈现责任伦理和信念伦理两种发展形态,前者要求坐实“避恶”原则,后者要求达致“趋善”目的 ,二者既存在内在张力,又有着兼容空间.
【机 构】
: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四川行政学院)应急管理培训中心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公务员行政伦理的发展存在法理和政治的双重叙事.法理叙事源自依法行政的逻辑诉求,公务员必须依据法律法规行使公共权力;政治叙事源自有效执政的逻辑诉求,公务员必须依据政治要求行使公共权力.在法理叙事和政治叙事的交互支配下,公务员行政伦理呈现责任伦理和信念伦理两种发展形态,前者要求坐实“避恶”原则,后者要求达致“趋善”目的 ,二者既存在内在张力,又有着兼容空间.
其他文献
为了实现煤炭产业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促进黄河流域的高质量发展.构建黄河流域煤炭产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耦合协调评价指标体系,对2005-2019年黄河流域煤炭产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耦合关系进行研究.结果 显示:黄河流域煤炭产业发展指数和生态环境保护指数整体均呈现波动上升趋势;黄河流域煤炭产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耦合关系较为密切,且受煤炭产业发展的影响较大;煤炭产业发展和生态保护趋于良性协调发展态势,但区域间差异显著,中游地区耦合协调度最高,下游地区次之,上游地区的耦合协调发展水平最低.
根据我国煤炭消费结构,将煤炭消耗总量分为生产和生活煤耗,并选取2001-2018年各产业煤炭消耗、生产总值和人口等相关数据,利用Kaya和LMDI分析法对分解后的各部分煤炭消耗量影响因素:技术进步、产业结构、经济规模、居民生活煤耗强度、居民生活水平和人口规模等进行分析.结果 表明:技术进步和居民生活煤耗强度对于煤炭消费量增长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产业结构从促进作用逐渐转变为抑制作用;经济规模、居民生活水平和人口规模对煤炭消费量具有促进作用,其中人口规模影响较小.我国必须大力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结构升级,以实现
在碳达峰目标和碳中和愿景的硬约束下,能源系统亟待向低碳转型.从梳理能源转型研究脉络入手,总结国内外已有成果,聚焦相关研究主题,阐述能源低碳转型的内涵、思路和建模方法,并强调从能源供给侧和需求侧两端全面认识能源低碳转型;重点分析了可再生能源和储能系统的发展逻辑、约束边界和限制因素,结合我国现实条件探讨了未来研究方向.最后指出,经济理论思想与工程技术细节的交叉、自上而下模型与自下而上模型的有机结合可能是模型发展趋势,供给侧可再生能源替代与储能系统的协同演进是能源低碳转型的关键.
居民家庭能源消费呈现明显区域性特征.对江西省某县1827户家庭能源消费和社会经济状况开展调查,分析了影响家庭用能行为的相关因素.城镇家庭户均能源消费量大于农村家庭,主要体现在天然气使用方面;城乡炊事用能均以液化气为主,农村使用液化气的家庭占比比城镇地区高14个百分点,城镇使用天然气的家庭占比比农村地区高24个百分点.城镇家庭在制冷、取暖方面能耗均高于农村家庭.家庭收入、人口结构、户主受教育程度、住房结构与家庭用能差异相关.南方地区家庭能源转型工作应因地制宜,重点推进家庭炊事用能转型,加强城镇地区天然气基础
针对煤炭资源税改革对环境保护的作用,采用动态GMM模型,研究了煤炭资源税收入的变动与煤烟型环境污染的关系,并加入了控制变量,包括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的平方值、科学技术支出以及环境污染治理投资总额.研究表明:煤炭资源税收入的提高有利于降低二氧化硫的排放量,煤炭资源税改革能够降低煤烟型环境污染水平,但影响力度不大.相比较之下,各地区科技进步能够显著改善煤烟型环境污染状况.要想有效地缓解煤烟型环境污染,只依靠煤炭资源税改革远远不够,更重要的是提高科技创新能力.
农村能源在国家能源体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深入探究现有农村能源政策的特征及不足,以1979-2020年国家层面颁布的相关政策文件为样本,采用内容分析法,从政策工具和政策目标两个维度出发,构建农村能源政策分析框架.以该框架为引导对政策进行量化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优化和完善农村能源政策体系的路径和方法.
针对疫情防控常态化对我国煤炭企业进入海外市场的影响,分析了1980-2020年我国海外投资历程和煤炭企业海外市场进入现状,研究表明:我国海外投资进入新的历史阶段,我国国有煤炭企业在海外扩张中起到关键性作用,煤炭企业海外投资总体乐观并且极大程度地参与全球能源治理,服务“一带一路”建设.为进一步保障国有企业海外资金安全,推动发展“国内国际双循环”格局,结合近期国际和国内投资环境的变化特征,对后疫情时代下煤炭企业进入海外市场做出风险评估并提出展望.
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煤矿安全生产总体形势持续向好,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逐年下降.中国作为世界第一大产煤国,安全生产实现了由事故易发多发向总体稳定的历史性跨越.但对比世界其他主要产煤国,国外煤矿安全法律法规标准、煤矿安全生产相关保障机制等方面,具有丰富经验优势,中国还存在一定短板.选取了俄罗斯、印度与中国类似的产煤国,分析中俄印三国煤矿的安全生产发展现状、煤矿事故特点、安全监管体系保障等,阐明了我国在煤矿安全监管方面的制度优势和技术优势,最后提出俄印两国煤矿安全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
在我国实现“碳中和”和2℃温升等应对气候变化目标的进程中,煤电退出将发挥关键作用,也将给电力系统带来安全挑战,因此需要科学规划煤电退出路径.提出考虑气候目标和电力安全双重约束的煤电发展规划模型,并建立成本分析模型全面比较电源投资改造、碳排放和煤电搁浅等成本.研究结果表明:继续新增煤电保证电力安全,未来会面临巨大的减排压力、煤电退出压力和经济成本压力.加速退出煤电路径下,2025年、2030年、2035年和2040年煤电规模分别为10.6亿kW、9.1亿kW、5.6亿kW和1.2亿kW,电力系统2045年实
矿井水是宝贵的非常规水源.分析了煤矿矿井涌水量与矿区自然地理、气候特征、地质构造、开采深度和开采方式等关联因素,研究了我国洁净、含悬浮物、高矿化度、酸性和特殊污染型五类矿井水的空间分布,分析了我国煤矿矿井水利用现状.基于煤矿矿井涌水量的不稳定性、不同煤矿矿井水水质复杂性及处理工艺的差异性,分析了矿井水农田灌溉的水量、水质、经济(处理成本、灌溉效益)等方面风险因素.基于煤矿矿井水供需双侧协调目标,建立了煤矿矿井水农田灌溉风险评估的指标体系,基于集对分析理论,构建矿井水农田灌溉风险评估模型,选取安徽淮南煤炭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