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商业医疗保险是医疗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我国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供需存在矛盾。一方面,我国居民对商业医疗保险有着旺盛的需求;另一方面,保险公司的医疗产品却供给不足。本文主要分析了我国商业医疗保险的发展现状,商业医疗保险发展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并为我国的商业医疗保险的改革与发展提出政策建议。
【关键词】商业医疗保险; 医疗保障体系; 医疗费用
中图分类号:F840.6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283(2010)05-0311-01
1 我国商业医疗保险发展的现状
1.1 发展迅速
虽然我国商业医疗保险的真正开办发展是从1982年开始的,至今只有20几年的发展时间,但是国内现有10多家保险公司经营商业医疗保险业务,共开办了130多种医疗保险,我国商业医疗保险保费收入也在逐年递增。
1.2 作用远未充分发挥
尽管目前商业医疗保险发展速度很快,但和其他险种相比所占比例仍然很低,其保费收入在人身保险保费收入所占比例不到10%,而英美等发达国家这一比例一般都在20%以上。从保险深度来看,2009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为335353亿元,商业医疗保险收入为573.98亿元,商业医疗保费收入仅占GDP的0.17%,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该项指标要比我国高出许多。从保险密度来看,2009年我国商业医疗保险的人均保费仅为41元,无论是从保险深度还是密度来讲,我国均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从覆盖面来看,我国商业医疗保险提供保障的人群仅占总人口的3%左右,而发达国家这一比例一般为60%。我国的商业医疗保险保费也只占个人承担医疗费用的10%,而这一比例在美国是50%。
1.3 发展很不充分,存在很大的发展空间
一些发达国家如瑞士、法国和荷兰等,商业醫疗保险占医疗卫生总支出的比重多数都在10%以上(瑞士和澳大利亚略低,但也5%以上),美国和乌拉圭更是超过35%。与此形成对照的是,尽管自本世纪来,我国商业医疗保险占卫生总费用的比例有了较快增长,但始终没有超过5%的水平,最近几年一直在3%—4%之间的水平徘徊。与国外相比,我国商业医疗保险显然还存在着很大发展空间。
2 我国商业医疗保险发展的有利条件
2.1 社会经济的变迁使医疗保险市场需求增大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部分地区人群的收入有了一定的提高,而且家庭结构模式逐渐转为以核心家庭为主,减弱了家庭制度对医疗经济风险的支持,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对医疗保险更加关注,不仅关心患病时医疗保险的给付,而且关心患病后遭受的经济损失, 对医疗保险的作用有了更清楚的认识。
2.2 社会医疗保险的局限性为商业医疗保险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从保障范围看,所谓“广覆盖”,并不是指覆盖全民,而是仅保障城镇在岗职工,广大的乡镇企业职工,像私营企业员工、自由职业者、学生和农民都不在保障范围内,这部分人群的医疗保障需求问题,只能通过商业医疗保险等形式得以解决。从保障水平看,国务院《决定》中规定的社会医疗保险统筹基金的最高支付限额为当地职工社会平均工资的4倍,这种支付水平不能满足其对重病、大病的医疗保障需求,“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象在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仍然得不到解决,这种“高水平”医疗保险供需缺口的存在,为商业保险提供了无限商机。
2.3 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成功实践为商业医疗保险的运作提供了丰富的经验
在保险业十分发达的美国,社会医疗保险仅针对65岁以上的老年人,其它人则都是通过商业医疗保险和合作医疗保险组织来获得医疗保障,德国有8500 万人享受商业医疗保险,台湾的健康险投保率也高达96%。
由此可见,我国商业医疗保险已经具备了比较有利的发展条件,有能力在我国的医疗保障体系中发挥重要作用。但是,应该看到我国商业医疗保险发展的还不够成熟,仍然存在着阻碍其发展的多方面的现实困难
3 制约我国商业医疗保险发展的不利因素
3.1 商业医疗保险的险种少,保障方式单一,价格高
当前,公众急需的是纯粹的医疗保险、老年护理保险等,而市场上没有老年护理保险。大部分医疗险种基本上又是以附加险的形式随主险开展的,且一年一续保,不保证续保,这样客户为了获得医疗保险就必须交付较高的费用,且一旦被保险人发生一些长期性的疾病保险公司就不会再允许投保人续保。
3.2 专业化经营医疗保险的理念和方法还未深入人心
由于保险本身的特殊性,它涉及到保险人、投保人和医疗服务提供者三方关系,而医疗服务提供者的介入增加了医疗保险管理的难度和复杂性。但我国目前没有专门经营医疗保险的公司,医疗保险都是寿险公司在经营,多数寿险公司仍然沿用寿险的管理方法、流程和理念来经营医疗保险,结果往往是导致保费很高、保障很低,但保险公司却亏损。
3.3 商业医疗保险专业人才资源储备相对不足
医疗保险的经营要求从业人员必须对医学、精算、风险管理、市场推动等方面有较的了解,而目前各保险公司的医疗保险业务管理者却并未具备这些多方面的知识。同时,保险公司还缺乏高素质的医疗保险专业营销人员,难以向客户详细解释保险条款,阻碍了业务规模的扩大。而且保险公司的基层缺乏医疗保险专业核保人员,导致在医疗保险逆选择风险高的情况下难以保证核保质量,增加了医疗保险的经营风险。
为了使商业医疗保险成功的担负起自己的历史使命,针对阻碍商业医疗保险发展的现实困难,我们提出相应的政策措施。
4 发展商业医疗保险完善我国医疗保障体系的对策建议
4.1 根据环境变化进行产品的开发与创新
商业医疗保险作为社会医疗保险的重要补充。其应该研究国家医改政策的趋势,把握方向,开发能长期适应医疗改革进展的商业医疗保险产品,这样才能保证险种的生命力,争取到长期的盈利空间。
4.2 建立多层次的经营机构网络体系
为了发挥商业医疗保险在整个国家医疗保障体系中应有的作用,必须建设好商业医疗保险经营体系及其组织架构。这个架构中包括专业经营主体——全国性专业性医疗保险公司、专业管理主体——寿险公司中成立的专业化医疗保险管理部门、代理销售主体——代理销售医疗保险为主的经纪公司或机构以及健康服务主体——承担管理医疗服务提供网络、费用结算、后期客户健康服务等工作的专业性健康管理公司,逐步形成“经营—行销—服务”一体化的专业性组织体系。
4.3 建立健全多层次的人才培养体系
为培养出高素质的医疗保险专业化人才队伍,应建立以有关大学、研究机构和各个经营机构为主体,其他专业管理协会为辅助的、多层次的医疗保险专业人才教育培训体系。
参考文献:
[1] 洪静:对商业医疗保险在我国发展的理性思考[J],医学与社会 2005.18
[2] 石春英:商业医疗保险的发展现状与问题[J],医疗装备 2004(9)
【关键词】商业医疗保险; 医疗保障体系; 医疗费用
中图分类号:F840.6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283(2010)05-0311-01
1 我国商业医疗保险发展的现状
1.1 发展迅速
虽然我国商业医疗保险的真正开办发展是从1982年开始的,至今只有20几年的发展时间,但是国内现有10多家保险公司经营商业医疗保险业务,共开办了130多种医疗保险,我国商业医疗保险保费收入也在逐年递增。
1.2 作用远未充分发挥
尽管目前商业医疗保险发展速度很快,但和其他险种相比所占比例仍然很低,其保费收入在人身保险保费收入所占比例不到10%,而英美等发达国家这一比例一般都在20%以上。从保险深度来看,2009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为335353亿元,商业医疗保险收入为573.98亿元,商业医疗保费收入仅占GDP的0.17%,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该项指标要比我国高出许多。从保险密度来看,2009年我国商业医疗保险的人均保费仅为41元,无论是从保险深度还是密度来讲,我国均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从覆盖面来看,我国商业医疗保险提供保障的人群仅占总人口的3%左右,而发达国家这一比例一般为60%。我国的商业医疗保险保费也只占个人承担医疗费用的10%,而这一比例在美国是50%。
1.3 发展很不充分,存在很大的发展空间
一些发达国家如瑞士、法国和荷兰等,商业醫疗保险占医疗卫生总支出的比重多数都在10%以上(瑞士和澳大利亚略低,但也5%以上),美国和乌拉圭更是超过35%。与此形成对照的是,尽管自本世纪来,我国商业医疗保险占卫生总费用的比例有了较快增长,但始终没有超过5%的水平,最近几年一直在3%—4%之间的水平徘徊。与国外相比,我国商业医疗保险显然还存在着很大发展空间。
2 我国商业医疗保险发展的有利条件
2.1 社会经济的变迁使医疗保险市场需求增大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部分地区人群的收入有了一定的提高,而且家庭结构模式逐渐转为以核心家庭为主,减弱了家庭制度对医疗经济风险的支持,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对医疗保险更加关注,不仅关心患病时医疗保险的给付,而且关心患病后遭受的经济损失, 对医疗保险的作用有了更清楚的认识。
2.2 社会医疗保险的局限性为商业医疗保险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从保障范围看,所谓“广覆盖”,并不是指覆盖全民,而是仅保障城镇在岗职工,广大的乡镇企业职工,像私营企业员工、自由职业者、学生和农民都不在保障范围内,这部分人群的医疗保障需求问题,只能通过商业医疗保险等形式得以解决。从保障水平看,国务院《决定》中规定的社会医疗保险统筹基金的最高支付限额为当地职工社会平均工资的4倍,这种支付水平不能满足其对重病、大病的医疗保障需求,“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象在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仍然得不到解决,这种“高水平”医疗保险供需缺口的存在,为商业保险提供了无限商机。
2.3 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成功实践为商业医疗保险的运作提供了丰富的经验
在保险业十分发达的美国,社会医疗保险仅针对65岁以上的老年人,其它人则都是通过商业医疗保险和合作医疗保险组织来获得医疗保障,德国有8500 万人享受商业医疗保险,台湾的健康险投保率也高达96%。
由此可见,我国商业医疗保险已经具备了比较有利的发展条件,有能力在我国的医疗保障体系中发挥重要作用。但是,应该看到我国商业医疗保险发展的还不够成熟,仍然存在着阻碍其发展的多方面的现实困难
3 制约我国商业医疗保险发展的不利因素
3.1 商业医疗保险的险种少,保障方式单一,价格高
当前,公众急需的是纯粹的医疗保险、老年护理保险等,而市场上没有老年护理保险。大部分医疗险种基本上又是以附加险的形式随主险开展的,且一年一续保,不保证续保,这样客户为了获得医疗保险就必须交付较高的费用,且一旦被保险人发生一些长期性的疾病保险公司就不会再允许投保人续保。
3.2 专业化经营医疗保险的理念和方法还未深入人心
由于保险本身的特殊性,它涉及到保险人、投保人和医疗服务提供者三方关系,而医疗服务提供者的介入增加了医疗保险管理的难度和复杂性。但我国目前没有专门经营医疗保险的公司,医疗保险都是寿险公司在经营,多数寿险公司仍然沿用寿险的管理方法、流程和理念来经营医疗保险,结果往往是导致保费很高、保障很低,但保险公司却亏损。
3.3 商业医疗保险专业人才资源储备相对不足
医疗保险的经营要求从业人员必须对医学、精算、风险管理、市场推动等方面有较的了解,而目前各保险公司的医疗保险业务管理者却并未具备这些多方面的知识。同时,保险公司还缺乏高素质的医疗保险专业营销人员,难以向客户详细解释保险条款,阻碍了业务规模的扩大。而且保险公司的基层缺乏医疗保险专业核保人员,导致在医疗保险逆选择风险高的情况下难以保证核保质量,增加了医疗保险的经营风险。
为了使商业医疗保险成功的担负起自己的历史使命,针对阻碍商业医疗保险发展的现实困难,我们提出相应的政策措施。
4 发展商业医疗保险完善我国医疗保障体系的对策建议
4.1 根据环境变化进行产品的开发与创新
商业医疗保险作为社会医疗保险的重要补充。其应该研究国家医改政策的趋势,把握方向,开发能长期适应医疗改革进展的商业医疗保险产品,这样才能保证险种的生命力,争取到长期的盈利空间。
4.2 建立多层次的经营机构网络体系
为了发挥商业医疗保险在整个国家医疗保障体系中应有的作用,必须建设好商业医疗保险经营体系及其组织架构。这个架构中包括专业经营主体——全国性专业性医疗保险公司、专业管理主体——寿险公司中成立的专业化医疗保险管理部门、代理销售主体——代理销售医疗保险为主的经纪公司或机构以及健康服务主体——承担管理医疗服务提供网络、费用结算、后期客户健康服务等工作的专业性健康管理公司,逐步形成“经营—行销—服务”一体化的专业性组织体系。
4.3 建立健全多层次的人才培养体系
为培养出高素质的医疗保险专业化人才队伍,应建立以有关大学、研究机构和各个经营机构为主体,其他专业管理协会为辅助的、多层次的医疗保险专业人才教育培训体系。
参考文献:
[1] 洪静:对商业医疗保险在我国发展的理性思考[J],医学与社会 2005.18
[2] 石春英:商业医疗保险的发展现状与问题[J],医疗装备 20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