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高像素、高清成为数码影像当下的关键词后,下一个十年,数码影像又会向何处发展?一部《阿凡达》似乎让所有人都恍然大悟——3D!我们不必过多地去重复《阿凡达》为3D市场带来的巨大明星效应,看看杂志上、电视上的3D电视、3D电脑、3D显示器广告吧,《哈利波特》3D了、《蓝精灵》3D了,当AV都可以3D的时候,又有什么可以不是3D的呢?200g年,富士发布了第一款能够拍摄3D照片和视频,并首次实现了裸眼观看的W1数码相机,正式拉开了家用3D数码影像拍摄的序幕。时隔一年,富士又带来了性能大幅提升的3D相机一一w3,在号称“3D元年”的2010,再次坚定不移地向3D市场再次迈进。我们同时也看到,索尼、松下、三星等本身具备3D显示设备的公司也开始以各种方式试水3D拍摄。
双瞳之变
人们一直在揣测在富士发布F305 EXR时所透露的即将发布的全新产品是否是久违的数码单反或是可换镜头相机时,富士似乎便开始在酝酿给大家一个大大的意外。8月16日,来自各个国家的媒体应邀齐聚日本,可见这一神秘产品的重要性,全新的FinePix 3D W3数码相机便在业界的高度瞩目中公布于世。
和W1一样,W3依然延续了其创新的双镜头搭配双CCD的独特设计,像素依旧保持在1000万的水平,镜头焦段也仍为35mm~75mm 3倍光学变焦。W3给人的第一印象完全摆脱了W1的笨重感,让我们不得不赞美富士对产品设计的进步,流线型的设计使W3充满精致时尚感,毫无大而粗糙的感觉。机身背面按键设计比W1更加简洁,拨轮的手感也比W1左右两侧对称式的按键设计更柔和,操作也更方便。富士3D相机最吸引人的地方不仅仅是能够拍摄3D照片,用户可以通过特殊的屏幕裸眼观看和回放3D照片、视频一这一功能是其余任何3D显示设备所不能实现的。为了提升用户裸眼观看的舒适程度,W3的LCD提升至了115万像素,尺寸也扩大至目前旗舰级的3.5英足,此外,这块裸眼 3D LCD也并非在2D显示的基础上改进,而是通过及其复杂的工艺为3D影像专门打造的视窗上代产品W1的LCD与之相比,完全不在同一个档次。
在拍摄性能方面,W3首先加入了光圈优先、快门优先、全手动等专业设置,另外,官方数据显示其3D拍摄性能比上代产品得到了大幅度提升,让人对其实际表现再次充满期待。在视频拍摄方面,富士方面在W3发布之前就一再强调3D影像的未来发展趋势便是3D高清。在W3的身上,富士也将此预期兑现,搭载了720p高清3D视频拍摄功能,并拥有双声道立体声收录效果。同时,由于目前3D显示设备的层出不穷,W3也同样加入了HDMI接口,能够与电视、电脑、投影仪等设备无缝连接,虽然需要佩戴3D眼镜,但其观看效果绝对不是曾经推出的小尺寸3D数码相框能够媲美的。
传统厂商思变近未来
从银盐到数码时代,富士一直部是影像发展不可替代的推手,就像富士为自己下的定义那样,在胶片时代,人们渴望获得色彩丰富的彩色照片因为人类眼睛里的世界原本就不是黑与白的组合,所以有了富士RDP、RVP等到现在都经久不衰、深受欢迎的彩色胶片:而在数码时代,人们在享受数码带来的便捷的同时,也想让照片如人眼扑捉到的画面一样立体,最大限度地还原人眼的世界,所以富士率先推出了能够拍摄3D影像的数码相机。
毫无疑问,目前数码相机的市场增长点是由奥林巴斯、松下、索居,三星领衔的红得发紫的可换镜头DCo继S5 Pro后,富士再无数码单反的动作,对于其4/3阵营盟友的身份也避而不谈,因此人们又将可换镜头DC的希望也寄托在了富士身上。然而这个老牌厂商却不走寻常路,开辟起另外一条道路。或许是不少传统光学巨匠在数码时代的陨落,让富士了解到掌握未来影像发展的话语权是多么的重要。作为传统老牌厂商的富士,开始用3D一搏近未来,比索层,松下等以创新著称的电子新贵们以更快地步伐迈进了3D时代的门槛。
富士从2008年便开始了对W1的开发,一年之后正式推出产品。在赢得无数关注之后,富士又开始思考如何利用双镜头、双CCD进行进一步研发。富士为其3D技术申请了多达i00项专利,另外,W3在实际拍摄性能上的进步也能够看出富士在这款产品上的诚意——它绝不仅仅只是一个噱头和概念炒作a富士对3D市场拥有着十足的信心,在其DC业务逐步稳定增长的前提下,它有足够的理由去进行新领域的开发。从被称为3D元年的2010年到2011年,富士预计全球3D电视的出货量会达到1000万台、3D电脑销量会直升至200万台,而通过富士相机的影响,这一市场还会得到进一步扩大a到2013年,富士3D相机销售量也预期完成从40万到300万的飞跃。
面对这一尚未开发的市场,富士力图率先进入,并以行业领导者的姿态带领其余厂商一起开拓3D的未知蓝图。3D电影、3D显示设备的大量先行铺垫早已激发其消费者对3D的极大兴趣,从而促进富士3D相机的关注度,而同时,富士3D相机的推出也会让更多的人在拍摄照片和视频后去购买3D显示设备,两者相辅相成、互相作用,而对于数码相机厂商,富士也以一种包容、合作的心态,通过产品合作和专利共享等方式共同推动3D数码相机的发展。
优胜劣汰的3D时代
发展至今,我们已经不能单纯地将众多的3D产品理解为概念型产品。尽管它们的价格较高,但这并不能阻止它向家庭迈进的步伐。事实上,除富士之外,我们也看到掌握着电子时代绝对高地的索尼,松下、三星等厂商也开始将触手伸向家用3D拍摄。众所周知,詹姆斯,卡梅隆在拍摄《阿凡达》时,正是使用的索尼提供的3D摄影机:南非世界杯的全3D转播也由索尼一手促成,因此,索尼的技术储备是毋庸置疑的。在DC领域,索尼推出了3D全景扫描功能,通过连拍模拟左右眼视差最终合成为一张立体照片。为了让消费者体验到裸眼观看3D照片的效果,它还研发出了全景多角度功能,利用多张不同角度照片的合成,让消费者直接在屏幕上就能看出画面的立体感。不过,我们完全可以把它当做是索尼对家用3D拍摄的小动作,让消费者对其3D保持热情和兴趣。而松下对3D市场的力度似乎要大得多,它所推出的3D附加镜头能够通过将光线分为左右两部分,在一块感光元件上成像一获得3D效果。在其发布会上,松下展示的为可换镜头DC准备的3D饼干头可谓是调足了人们的胃口。尽管只是在襁褓之中,借助松下G系列、GF系列、GH系列可换镜头DC的火热程度,再加上3D可换镜头,实在让人觉得前途无量。
索尼,松下的优势在于其拍摄端与输出端的全面性,其DC、DV产品可以与其电视、笔记本等产品完美地互动。虽然3D时代的数码厂商拥有着更多的优势,但富士也有着它独特的生存法则。目前的照片冲洗市场,富士几乎占据了大半江山。富士方面表示,照片的数字化并没有带来冲印市场的萎缩,相反传统冲洗市场也在扩大。随着相机的普及,人们拍照的机会越来越多,仍然有大部分人会选择将照片冲洗出来。对于3D照片,把照片冲洗出来收藏,甚至作为礼物送给朋友、家人,都要买一台具有3D回放功能的电视、电脑来得方便和实惠。2011年,其他厂商也可能逐步加入到3D相机的行列之中,富士也会继续推出更完善和全面的3D产品。因此,对目前一枝独秀的富士3D冲印来说,便拥有了新的契机。富士也为此加快了3D冲印的研发。争取在今年将冲印设备完善起来,为即将到来的新时代做好准备。事实上一我们的确也看到了富士在冲印方面所做出的努力——全新的3D冲印设备不再只是在照片上人工铺上光栅膜,而是直接喷墨,在减少成本的同时,将视觉效果又提升了一档次。另外,不得不提的是,富士W3的My FinePix Studio软件是惟一一款能够对3D照片和视频进行处理和剪辑的自带软件,这一服务的推出一无疑能够让3D影像获得了更多的可能,普通人也可以利用它剪辑自己的3D大片。和世间一切事物一样,新兴的3D数码相机市场正处于萌芽的高速生长状态,其展现在世人面前的形态也多种多样。进化之初的丰富形态,让我们期许这一市场在将来的作为,消费者也拥有更多的体验和选择。3D影像的发展之路并没有我们期待那样快,也没有我们想象那样慢,市场的成熟必将是由众多优势的整合,产品从萌芽到优胜劣汰是必经之路。
双瞳之变
人们一直在揣测在富士发布F305 EXR时所透露的即将发布的全新产品是否是久违的数码单反或是可换镜头相机时,富士似乎便开始在酝酿给大家一个大大的意外。8月16日,来自各个国家的媒体应邀齐聚日本,可见这一神秘产品的重要性,全新的FinePix 3D W3数码相机便在业界的高度瞩目中公布于世。
和W1一样,W3依然延续了其创新的双镜头搭配双CCD的独特设计,像素依旧保持在1000万的水平,镜头焦段也仍为35mm~75mm 3倍光学变焦。W3给人的第一印象完全摆脱了W1的笨重感,让我们不得不赞美富士对产品设计的进步,流线型的设计使W3充满精致时尚感,毫无大而粗糙的感觉。机身背面按键设计比W1更加简洁,拨轮的手感也比W1左右两侧对称式的按键设计更柔和,操作也更方便。富士3D相机最吸引人的地方不仅仅是能够拍摄3D照片,用户可以通过特殊的屏幕裸眼观看和回放3D照片、视频一这一功能是其余任何3D显示设备所不能实现的。为了提升用户裸眼观看的舒适程度,W3的LCD提升至了115万像素,尺寸也扩大至目前旗舰级的3.5英足,此外,这块裸眼 3D LCD也并非在2D显示的基础上改进,而是通过及其复杂的工艺为3D影像专门打造的视窗上代产品W1的LCD与之相比,完全不在同一个档次。
在拍摄性能方面,W3首先加入了光圈优先、快门优先、全手动等专业设置,另外,官方数据显示其3D拍摄性能比上代产品得到了大幅度提升,让人对其实际表现再次充满期待。在视频拍摄方面,富士方面在W3发布之前就一再强调3D影像的未来发展趋势便是3D高清。在W3的身上,富士也将此预期兑现,搭载了720p高清3D视频拍摄功能,并拥有双声道立体声收录效果。同时,由于目前3D显示设备的层出不穷,W3也同样加入了HDMI接口,能够与电视、电脑、投影仪等设备无缝连接,虽然需要佩戴3D眼镜,但其观看效果绝对不是曾经推出的小尺寸3D数码相框能够媲美的。
传统厂商思变近未来
从银盐到数码时代,富士一直部是影像发展不可替代的推手,就像富士为自己下的定义那样,在胶片时代,人们渴望获得色彩丰富的彩色照片因为人类眼睛里的世界原本就不是黑与白的组合,所以有了富士RDP、RVP等到现在都经久不衰、深受欢迎的彩色胶片:而在数码时代,人们在享受数码带来的便捷的同时,也想让照片如人眼扑捉到的画面一样立体,最大限度地还原人眼的世界,所以富士率先推出了能够拍摄3D影像的数码相机。
毫无疑问,目前数码相机的市场增长点是由奥林巴斯、松下、索居,三星领衔的红得发紫的可换镜头DCo继S5 Pro后,富士再无数码单反的动作,对于其4/3阵营盟友的身份也避而不谈,因此人们又将可换镜头DC的希望也寄托在了富士身上。然而这个老牌厂商却不走寻常路,开辟起另外一条道路。或许是不少传统光学巨匠在数码时代的陨落,让富士了解到掌握未来影像发展的话语权是多么的重要。作为传统老牌厂商的富士,开始用3D一搏近未来,比索层,松下等以创新著称的电子新贵们以更快地步伐迈进了3D时代的门槛。
富士从2008年便开始了对W1的开发,一年之后正式推出产品。在赢得无数关注之后,富士又开始思考如何利用双镜头、双CCD进行进一步研发。富士为其3D技术申请了多达i00项专利,另外,W3在实际拍摄性能上的进步也能够看出富士在这款产品上的诚意——它绝不仅仅只是一个噱头和概念炒作a富士对3D市场拥有着十足的信心,在其DC业务逐步稳定增长的前提下,它有足够的理由去进行新领域的开发。从被称为3D元年的2010年到2011年,富士预计全球3D电视的出货量会达到1000万台、3D电脑销量会直升至200万台,而通过富士相机的影响,这一市场还会得到进一步扩大a到2013年,富士3D相机销售量也预期完成从40万到300万的飞跃。
面对这一尚未开发的市场,富士力图率先进入,并以行业领导者的姿态带领其余厂商一起开拓3D的未知蓝图。3D电影、3D显示设备的大量先行铺垫早已激发其消费者对3D的极大兴趣,从而促进富士3D相机的关注度,而同时,富士3D相机的推出也会让更多的人在拍摄照片和视频后去购买3D显示设备,两者相辅相成、互相作用,而对于数码相机厂商,富士也以一种包容、合作的心态,通过产品合作和专利共享等方式共同推动3D数码相机的发展。
优胜劣汰的3D时代
发展至今,我们已经不能单纯地将众多的3D产品理解为概念型产品。尽管它们的价格较高,但这并不能阻止它向家庭迈进的步伐。事实上,除富士之外,我们也看到掌握着电子时代绝对高地的索尼,松下、三星等厂商也开始将触手伸向家用3D拍摄。众所周知,詹姆斯,卡梅隆在拍摄《阿凡达》时,正是使用的索尼提供的3D摄影机:南非世界杯的全3D转播也由索尼一手促成,因此,索尼的技术储备是毋庸置疑的。在DC领域,索尼推出了3D全景扫描功能,通过连拍模拟左右眼视差最终合成为一张立体照片。为了让消费者体验到裸眼观看3D照片的效果,它还研发出了全景多角度功能,利用多张不同角度照片的合成,让消费者直接在屏幕上就能看出画面的立体感。不过,我们完全可以把它当做是索尼对家用3D拍摄的小动作,让消费者对其3D保持热情和兴趣。而松下对3D市场的力度似乎要大得多,它所推出的3D附加镜头能够通过将光线分为左右两部分,在一块感光元件上成像一获得3D效果。在其发布会上,松下展示的为可换镜头DC准备的3D饼干头可谓是调足了人们的胃口。尽管只是在襁褓之中,借助松下G系列、GF系列、GH系列可换镜头DC的火热程度,再加上3D可换镜头,实在让人觉得前途无量。
索尼,松下的优势在于其拍摄端与输出端的全面性,其DC、DV产品可以与其电视、笔记本等产品完美地互动。虽然3D时代的数码厂商拥有着更多的优势,但富士也有着它独特的生存法则。目前的照片冲洗市场,富士几乎占据了大半江山。富士方面表示,照片的数字化并没有带来冲印市场的萎缩,相反传统冲洗市场也在扩大。随着相机的普及,人们拍照的机会越来越多,仍然有大部分人会选择将照片冲洗出来。对于3D照片,把照片冲洗出来收藏,甚至作为礼物送给朋友、家人,都要买一台具有3D回放功能的电视、电脑来得方便和实惠。2011年,其他厂商也可能逐步加入到3D相机的行列之中,富士也会继续推出更完善和全面的3D产品。因此,对目前一枝独秀的富士3D冲印来说,便拥有了新的契机。富士也为此加快了3D冲印的研发。争取在今年将冲印设备完善起来,为即将到来的新时代做好准备。事实上一我们的确也看到了富士在冲印方面所做出的努力——全新的3D冲印设备不再只是在照片上人工铺上光栅膜,而是直接喷墨,在减少成本的同时,将视觉效果又提升了一档次。另外,不得不提的是,富士W3的My FinePix Studio软件是惟一一款能够对3D照片和视频进行处理和剪辑的自带软件,这一服务的推出一无疑能够让3D影像获得了更多的可能,普通人也可以利用它剪辑自己的3D大片。和世间一切事物一样,新兴的3D数码相机市场正处于萌芽的高速生长状态,其展现在世人面前的形态也多种多样。进化之初的丰富形态,让我们期许这一市场在将来的作为,消费者也拥有更多的体验和选择。3D影像的发展之路并没有我们期待那样快,也没有我们想象那样慢,市场的成熟必将是由众多优势的整合,产品从萌芽到优胜劣汰是必经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