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中国经济缓增长时代的来临,汽车行业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显示,近年来,中国汽车行业总体销量增长放缓,年复合增长率从2010年前的25.2%降到近三年的6.3%。
“对于车企来说,当下如何在竞争日趋白热化的市场保持健康增长至关重要。”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秘书长董扬说,在这个转型升级期,汽车企业应当前瞻性地把握消费趋势的变化,实现内涵式增长,构建品类领先的发展模式,为目标消费群提供最适合他们的产品。
为此,中汽协和尼尔森联合对全国不同级别城市超过1000位汽车购买者进行了调查,覆盖了20到60岁年龄层的现有车主和潜在用户,并共同发布了《汽车产品和营销创新洞察白皮书》。
白皮书显示,未来,我国汽车产业应从技术、营销、品牌等方面进行创新,智能化和电商营销模式将成为汽车产业发展的新趋势,同时还应进一步提升汽车消费者的品牌体验。
技术创新: 智能化将成“新宠”
据调查,89%的受访者对于智能汽车并不熟悉,只有11%的人熟悉相关功能。但在受访人员解释了何为智能汽车后,有约40%的受访者表示希望拥有一辆智能汽车。
与智能汽车的低认知度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消费者对于车载智能系统的呼声高涨,调查显示, 55%的中国消费者认为车载智能系统可以为他们的生活提供很大的便利,46%的受访者对汽车智能化充满期待,甚至表示他们只会考虑购买带智能系统的车,另有42%的受访者表示车载智能系统是未来的大趋势。
“除了传统的通信功能以外,汽车购买者越来越青睐联网智能功能,包括在线音乐、在线地图导航等,可以预见,智能手机将在智能化技术向车车互联的演变中扮演重要角色。” 尼尔森大中华区汽车消费者研究副总裁于海霞说。
调查还发现,高达63%的中国消费者对智能手机与车载系统相互链接很是期待,其中,实现安全驾驶的提升、使导航变得更容易、车载3G无线热点连接、以及语音识别功能是他们最希望未来智能手机应用实现的四大功能。
董扬表示:“从消费者对于汽车智能化的高涨的兴趣和期待不难发现,那些已经在汽车智能化研发上迈出了步子的车企,更能满足消费者在这个智能科技大行其道的年代的需求。对于汽车厂商来说,立足于车载智能终端的开发与应用,通过对车辆和用户信息的动态管理,把握先机,才能在大数据时代成功淘金。”
营销创新:一体化服务将赢在电商
调查显示,除了汽车专业网站和车企官方微博以外,微信已经成为最令消费者信赖的汽车信息渠道之一。
“显而易见,智能手机在中国消费者中的大范围使用已对消费者的购车行为在各方面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无论是从获取信息的渠道,还是支付方式。这都为未来智能手机App和微信公众号成为汽车电商平台的用户端口提供了可能。”于海霞表示。
调查显示,电子商务的兴起也令网络购车意愿高涨,43%的受访者表示对网上购车有所考虑。
从网购渠道来看,汽车厂商官网是最受信赖的网购渠道,汽车专业网站、经销商网站和综合性电商网站也被视为值得信赖的网购渠道。
根据目前的市场现状,第三方平台更多地是发挥集客功能,在线上达成购车意向之后,还是需要到实体店进行试车及提车。调查表明,有34%的受访者表示他们更愿意在网上达成购买意向后,亲自去店里挑车、提车。另一方面,希望“网络卖家一条龙服务,帮助他们代办所有手续”受访者达到59%。
“与快消品的电商网购相比,汽车产品的电商模式更为复杂,并且越来越多的网络平台、汽车经销商、厂商参与其中。”于海霞认为,“汽车企业应当充分利用第三方平台的集客效应,为经销商提供和转化客源,并积极提供产品信息、个性化定制、网络订车和跨区域物流等销售服务。”
品牌创新:全视角提升汽车消费者的品牌体验
白皮书显示,德系汽车品牌在受访者喜好度中高达48%,接下来是美系和日系品牌。消费者对中国品牌的喜好度从2013年的11%提升至今年的13%,然而与德系和美系品牌仍有一定差距。
“受访者对于中国品牌的喜好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消费者心目中对于本土制造和民族品牌的情感共鸣。”于海霞表示:“中国品牌需要进一步强化与消费者的情感联系,通过更鲜明的价值诉求与用户产生共鸣。”
调查结果显示,在消费者眼中,中国汽车品牌的形象比较模糊,而其他国家的品牌则更为多元。
品牌形象不够鲜明的原因与中国品牌的品牌驱动力的明显差距有关。具体来看,消费者眼中品牌的主要驱动力按重要性大小分别是产品、经销商服务、广告及活动传播、竞争地位和用户形象。
“一个强有力的品牌创新方向在于全方位提升消费者品牌体验,包括产品品质、安全性和技术先进性等方面的提升。但在此之上,中国品牌想要实现突破和提升,还要从用户的各个接触点上进行变革,包括售后服务、展厅环境和设施、新品发布活动,以及产品研发等。”董扬指出。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显示,近年来,中国汽车行业总体销量增长放缓,年复合增长率从2010年前的25.2%降到近三年的6.3%。
“对于车企来说,当下如何在竞争日趋白热化的市场保持健康增长至关重要。”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秘书长董扬说,在这个转型升级期,汽车企业应当前瞻性地把握消费趋势的变化,实现内涵式增长,构建品类领先的发展模式,为目标消费群提供最适合他们的产品。
为此,中汽协和尼尔森联合对全国不同级别城市超过1000位汽车购买者进行了调查,覆盖了20到60岁年龄层的现有车主和潜在用户,并共同发布了《汽车产品和营销创新洞察白皮书》。
白皮书显示,未来,我国汽车产业应从技术、营销、品牌等方面进行创新,智能化和电商营销模式将成为汽车产业发展的新趋势,同时还应进一步提升汽车消费者的品牌体验。
技术创新: 智能化将成“新宠”
据调查,89%的受访者对于智能汽车并不熟悉,只有11%的人熟悉相关功能。但在受访人员解释了何为智能汽车后,有约40%的受访者表示希望拥有一辆智能汽车。
与智能汽车的低认知度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消费者对于车载智能系统的呼声高涨,调查显示, 55%的中国消费者认为车载智能系统可以为他们的生活提供很大的便利,46%的受访者对汽车智能化充满期待,甚至表示他们只会考虑购买带智能系统的车,另有42%的受访者表示车载智能系统是未来的大趋势。
“除了传统的通信功能以外,汽车购买者越来越青睐联网智能功能,包括在线音乐、在线地图导航等,可以预见,智能手机将在智能化技术向车车互联的演变中扮演重要角色。” 尼尔森大中华区汽车消费者研究副总裁于海霞说。
调查还发现,高达63%的中国消费者对智能手机与车载系统相互链接很是期待,其中,实现安全驾驶的提升、使导航变得更容易、车载3G无线热点连接、以及语音识别功能是他们最希望未来智能手机应用实现的四大功能。
董扬表示:“从消费者对于汽车智能化的高涨的兴趣和期待不难发现,那些已经在汽车智能化研发上迈出了步子的车企,更能满足消费者在这个智能科技大行其道的年代的需求。对于汽车厂商来说,立足于车载智能终端的开发与应用,通过对车辆和用户信息的动态管理,把握先机,才能在大数据时代成功淘金。”
营销创新:一体化服务将赢在电商
调查显示,除了汽车专业网站和车企官方微博以外,微信已经成为最令消费者信赖的汽车信息渠道之一。
“显而易见,智能手机在中国消费者中的大范围使用已对消费者的购车行为在各方面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无论是从获取信息的渠道,还是支付方式。这都为未来智能手机App和微信公众号成为汽车电商平台的用户端口提供了可能。”于海霞表示。
调查显示,电子商务的兴起也令网络购车意愿高涨,43%的受访者表示对网上购车有所考虑。
从网购渠道来看,汽车厂商官网是最受信赖的网购渠道,汽车专业网站、经销商网站和综合性电商网站也被视为值得信赖的网购渠道。
根据目前的市场现状,第三方平台更多地是发挥集客功能,在线上达成购车意向之后,还是需要到实体店进行试车及提车。调查表明,有34%的受访者表示他们更愿意在网上达成购买意向后,亲自去店里挑车、提车。另一方面,希望“网络卖家一条龙服务,帮助他们代办所有手续”受访者达到59%。
“与快消品的电商网购相比,汽车产品的电商模式更为复杂,并且越来越多的网络平台、汽车经销商、厂商参与其中。”于海霞认为,“汽车企业应当充分利用第三方平台的集客效应,为经销商提供和转化客源,并积极提供产品信息、个性化定制、网络订车和跨区域物流等销售服务。”
品牌创新:全视角提升汽车消费者的品牌体验
白皮书显示,德系汽车品牌在受访者喜好度中高达48%,接下来是美系和日系品牌。消费者对中国品牌的喜好度从2013年的11%提升至今年的13%,然而与德系和美系品牌仍有一定差距。
“受访者对于中国品牌的喜好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消费者心目中对于本土制造和民族品牌的情感共鸣。”于海霞表示:“中国品牌需要进一步强化与消费者的情感联系,通过更鲜明的价值诉求与用户产生共鸣。”
调查结果显示,在消费者眼中,中国汽车品牌的形象比较模糊,而其他国家的品牌则更为多元。
品牌形象不够鲜明的原因与中国品牌的品牌驱动力的明显差距有关。具体来看,消费者眼中品牌的主要驱动力按重要性大小分别是产品、经销商服务、广告及活动传播、竞争地位和用户形象。
“一个强有力的品牌创新方向在于全方位提升消费者品牌体验,包括产品品质、安全性和技术先进性等方面的提升。但在此之上,中国品牌想要实现突破和提升,还要从用户的各个接触点上进行变革,包括售后服务、展厅环境和设施、新品发布活动,以及产品研发等。”董扬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