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长期以来,师范生的教师职业情感培育工作,是备受社会关注的一个问题,随着当前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对具有强烈职业情感的教师需求日益增长,这一问题的解决也愈发迫切。本文从立德树人的内涵,及时代要求入手,讨论了新时代中以立德树人理念为基础进行师范生教师职业情感培养的价值所在,认为坚持立德树人理念推进师范生的职业情感培养,将有利于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全面发展,且能够推动师范生整体素养的进一步提高。此外,也从当前我国师范生教师职业情感培养的需求出发,分析了进行相应职业情感培养的具体措施,以期对实际的工作提供帮助。
关键词:立德树人;师范生;职业情感
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中提出,立德树人是我国教育的根本。当代社会背景下的立德树人,就是要通过恰当的教育来培养能够为社会主义建设作出贡献的优秀人才,通过立德树人教育将能够对我国未来的发展方向和民族崛起形成至关重要的影响。有鉴于此,相关单位和人员需要始终坚持立德树人宗旨的指引,推动师范生教师以自身的师德修养为方向,去培养具有更高品德素养的学生。
一、立德树人的内涵分析
立德树人所指的是在实施教育的过程中,需要从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出发,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对人进行塑造和改变。当代社会背景下,立德树人需要相关教师充分地认识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学生培养的重要现实意义,在此基础上形成对师范生教师职业情感培养的具体措施。师范生在当前环境下的成长过程中,需要重视对自身品行的塑造,自觉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此同时,相关师范生也有必要对自身未来职业的定位进行厘清,明确自身在我国社会建设和发展过程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始终坚持相应的道德规范,从而不断深化自身的职业情感,只有通过这种方式,才能够让师范生在未来的职业道路上逐步成长成为能够负担起培育人才重任的优秀教师。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之中还指出,我国的教育工作将会以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来践行,明确指出了我国未来较长时期内的教育整体目标。此外,习近平总书记也针对我国高校教育的整体方针进行了划定和明确,提出要以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方式,积极推动对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这些内容均对立德树人在目前师范生培养过程中,立德树人思想的重要性和实施方法形成了指引。
二、立德树人视域下师范生教师职业情感培养的价值
(一)促进师范生形成坚定、明确的职业理想
教师的职业情感所指的是相关主体在实践相应的教育活动过程中,对自身所从事工作内容的认同感和满足感,这一系列内在情感在特定条件下将形成相应的外部表现。同时职业情感所引发的活动主体情绪感受,也将对其践行职业活动的效果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师范生在从事教师职业的过程中,将面临从学生向教师的身份转变,同时身份转变也将导致其在职业活动中的任务发生变化,而部分师范生难以适应相应的改变,最终会导致其学习工作成果无法满足实际需求。要确保师范生在职业身份转变的过程中,能够形成较为深厚的职业情感,并积极地开展相应的教育活动,就需要从思想品质、道德素养等方面进行培养,帮助其形成相对明确的职业发展路径和职业理想,最终保证个体理想和国家理想的共同实现。
师范生是我国教育事业未来发展的基础,在针对相关群体进行思想、道德培养之后,可以促进其在思维上全面认可和接受这一职业,帮助师范生将个人未来的发展与国家民族的发展紧密结合起来,改善我国的教育事业整体结构。教师的角色认同感则是指师范生作为个体在获得教师身份之后,是否能够积极接受新角色、新职业。从以往的实践过程中来看,部分师范生对教师职业的认可具有较为突出的片面性,认为教师仅仅是提供教育服务,获取报酬的职业,对于该职业的神圣性和重要意义认识存在偏差,对于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整体是极为不利的。为了促进师范生形成坚定和明确的职业理想,在对其的培养过程中,需要进行完善职业发展计划的拟定,来引导师范生形成投身教育事业的崇高职业理想。
(二)促进师范生的整体素质得到全面提升
在推进对师范生的立德树人教育过程中,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等措施,将能够起到提升其整体素质的作用。在我国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之中,明确地指出相关高校的办学过程需要以社会主义办学为方向,以立德树人为根本。这一理念对高校教育之中,应当进行怎样的人才培养,以及人才培养的远期目标进行了界定,基于这一理念实施对师范生的培养工作,有助于为师范生进行细致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引导其承担起教书育人的职责。教师的思想、行为均会不可避免地对学生产生影响,因此通过相应的思想道德教育来进一步改善师范生的整体素养,对于其在后续的职业生涯之中,更好地教育学生具有重要价值。为了达到这一目标,相关高校有必要通过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并将师范生的日常教育与职业道德教育有机融合,增强师范生对教育事业的忠诚度,可以为我国的教育事业整体质量提升起到关键性的作用。
(三)推动教师队伍稳定性的有效提升
我国教育事业正处在高速发展阶段,但从实际情况来看,作为教育基础的教师队伍存在着一定程度的不稳定性,导致我国相关地区的师资严重不足,以及师资分布的严重不平衡,这些因素都对我国教育事业的稳定发展造成了负面影响。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当代的师范生在择业方面具有了更高的自由度,而选择教师职业往往并不是師范生的最佳选项,最终造成了师资流失、人才供应不足的现象。通过对师范生的思想道德教育进行系统性加强,确保其在接受相关教育的过程中,逐步认识到教师职业的崇高性和神圣性,将能够增强其职业情感。同时基于相应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也有利于为学生进行清晰的职业路径规划,从而增强其从事教育事业的稳定性,推动教育资源的进一步均衡,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形成动力。
三、立德树人视域下师范生教师职业情感培育的措施
(一)强化师范生的专业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内容的融合 当前的师范生教育过程中,相关的课程内容主要可以划分为公共课程、专业课程和教师教育课程等内容,这些课程内容对教师未来的职业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在对师范生进行教育的阶段也有必要认识到,相关学生未来职业的特殊性,并加强对师范生教师教育内容的提升,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学校和教师在实施阶段,可以从当前师范生的特点入手,明确其专业技能掌握规律,展开教育过程。同时也需要基于以往的师范生教育方法,积极进行创新与探索,引导师范生转变思维方式,逐步坚定教师职业理想。此外,由于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对于当代师范生培养的重要性,在推进教育的过程中,还有必要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其他课程内容进行有效融合。这一过程中,相关教师需要明确思想政治教育,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内在联系,即只有在全面的思想政治教育之下,师范生才能被塑造成为可以服务于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建设型人才,只有全面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才能调动师范生充分应用自身所学专业知识的积极性,只有通过系统性的思想政治教育,才能确保师范生对所掌握的知识展开反复认识、实践,最终实现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
在实践阶段,相关教师可以采取思想政治教育与其他学科相互渗透和贯穿的方法,针对學生的专业知识学习意义、目的展开探讨,以进一步塑造师范生的价值观、人生观。同时教师在进行专业知识教学的阶段,也需要与师范生进行积极沟通与交流,利用循循善诱的教育方式来增强思想道德教育和专业知识教育质量的提升。
(二)强化课外实践内容,引导师范生进行角色转变
在以往的师范生教育过程中,其角色转变困难是一个较为突出的问题,这个问题的存在,制约着我国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针对这种情况,在后续的教育工作之中,相关学校需要从当前师范生的职业发展方向入手,来帮助师范生实现比较良好的职业转变。具体实践过程中,相关学校可以首先从丰富校园文化方面入手,让师范生在当前的校园之中具有较为真实的职业体验,并对未来所需要从事的职业形成一定程度的认识。具体展开阶段可以通过组织朗诵会、辩论赛等文化活动,促进学生职业认知的形成。其次,在引导学生角色转变的阶段,还可以通过增加学生的见习、实习机会等措施,让师范生可以提前对未来的职业形成一定的经验,在此基础上了解到师范生教育中存在的相关不足之处,为后续的培养和教育活动开展指出方向。在师范生具备较强的职业责任心,并切实感受到教师职业的重要意义前提下,可以以学校为基础来进行的顶岗支教活动的开展,真正引导师范生走上讲台,为学生传道授业解惑。整体而言,要提高师范生的职业情感,需要相关教师和学校从多个角度出发来进行促进。
(三)强调校园文化建设,潜移默化培养教师职业情感
师范生的教师职业情感培养过程中,还需要相关学校通过对校园文化的构建来实现。当前社会背景下,互联网及新媒体技术已经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在这一前提下,相关学校可以引导学生建设和参与相应的社团活动,并依托校园内的网络信息平台,进行教师先进事迹的发布与宣传工作,通过发挥榜样的作用来引导学生,逐步对教师职业形成深厚的情感。其次,除了从互联网的角度出发进行教师职业情感培养之外,相关学校也有必要从广告栏、警示牌等设施的建设,进行教师职业情感的建设和引导,促进师范生深刻地认识到教师职业的高尚性。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教育对我国的未来发展形成了至关重要的影响,师范生则是教育事业未来的后备力量,因此在进行师范生的培养过程中,强化其教师职业情感,对于未来我国教师队伍的整体稳定性、教育质量均会在形成影响,相关学校和教师有必要对师范生的职业情感培养形成高度重视。
参考文献:
[1]周本红,张圆.立德树人视域下高校思政课教师的教学素养发展思考[J].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06):77-79.
[2]陈荟洁,黄海菲.立德树人视域下高职院校“课程思政”融合发展模式探索[J].教育与职业,2019(14):88-91.
[3]程德慧.产教融合视域下高职院校“课程思政”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19(03):72-76.
关键词:立德树人;师范生;职业情感
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中提出,立德树人是我国教育的根本。当代社会背景下的立德树人,就是要通过恰当的教育来培养能够为社会主义建设作出贡献的优秀人才,通过立德树人教育将能够对我国未来的发展方向和民族崛起形成至关重要的影响。有鉴于此,相关单位和人员需要始终坚持立德树人宗旨的指引,推动师范生教师以自身的师德修养为方向,去培养具有更高品德素养的学生。
一、立德树人的内涵分析
立德树人所指的是在实施教育的过程中,需要从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出发,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对人进行塑造和改变。当代社会背景下,立德树人需要相关教师充分地认识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学生培养的重要现实意义,在此基础上形成对师范生教师职业情感培养的具体措施。师范生在当前环境下的成长过程中,需要重视对自身品行的塑造,自觉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此同时,相关师范生也有必要对自身未来职业的定位进行厘清,明确自身在我国社会建设和发展过程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始终坚持相应的道德规范,从而不断深化自身的职业情感,只有通过这种方式,才能够让师范生在未来的职业道路上逐步成长成为能够负担起培育人才重任的优秀教师。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之中还指出,我国的教育工作将会以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来践行,明确指出了我国未来较长时期内的教育整体目标。此外,习近平总书记也针对我国高校教育的整体方针进行了划定和明确,提出要以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方式,积极推动对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这些内容均对立德树人在目前师范生培养过程中,立德树人思想的重要性和实施方法形成了指引。
二、立德树人视域下师范生教师职业情感培养的价值
(一)促进师范生形成坚定、明确的职业理想
教师的职业情感所指的是相关主体在实践相应的教育活动过程中,对自身所从事工作内容的认同感和满足感,这一系列内在情感在特定条件下将形成相应的外部表现。同时职业情感所引发的活动主体情绪感受,也将对其践行职业活动的效果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师范生在从事教师职业的过程中,将面临从学生向教师的身份转变,同时身份转变也将导致其在职业活动中的任务发生变化,而部分师范生难以适应相应的改变,最终会导致其学习工作成果无法满足实际需求。要确保师范生在职业身份转变的过程中,能够形成较为深厚的职业情感,并积极地开展相应的教育活动,就需要从思想品质、道德素养等方面进行培养,帮助其形成相对明确的职业发展路径和职业理想,最终保证个体理想和国家理想的共同实现。
师范生是我国教育事业未来发展的基础,在针对相关群体进行思想、道德培养之后,可以促进其在思维上全面认可和接受这一职业,帮助师范生将个人未来的发展与国家民族的发展紧密结合起来,改善我国的教育事业整体结构。教师的角色认同感则是指师范生作为个体在获得教师身份之后,是否能够积极接受新角色、新职业。从以往的实践过程中来看,部分师范生对教师职业的认可具有较为突出的片面性,认为教师仅仅是提供教育服务,获取报酬的职业,对于该职业的神圣性和重要意义认识存在偏差,对于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整体是极为不利的。为了促进师范生形成坚定和明确的职业理想,在对其的培养过程中,需要进行完善职业发展计划的拟定,来引导师范生形成投身教育事业的崇高职业理想。
(二)促进师范生的整体素质得到全面提升
在推进对师范生的立德树人教育过程中,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等措施,将能够起到提升其整体素质的作用。在我国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之中,明确地指出相关高校的办学过程需要以社会主义办学为方向,以立德树人为根本。这一理念对高校教育之中,应当进行怎样的人才培养,以及人才培养的远期目标进行了界定,基于这一理念实施对师范生的培养工作,有助于为师范生进行细致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引导其承担起教书育人的职责。教师的思想、行为均会不可避免地对学生产生影响,因此通过相应的思想道德教育来进一步改善师范生的整体素养,对于其在后续的职业生涯之中,更好地教育学生具有重要价值。为了达到这一目标,相关高校有必要通过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并将师范生的日常教育与职业道德教育有机融合,增强师范生对教育事业的忠诚度,可以为我国的教育事业整体质量提升起到关键性的作用。
(三)推动教师队伍稳定性的有效提升
我国教育事业正处在高速发展阶段,但从实际情况来看,作为教育基础的教师队伍存在着一定程度的不稳定性,导致我国相关地区的师资严重不足,以及师资分布的严重不平衡,这些因素都对我国教育事业的稳定发展造成了负面影响。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当代的师范生在择业方面具有了更高的自由度,而选择教师职业往往并不是師范生的最佳选项,最终造成了师资流失、人才供应不足的现象。通过对师范生的思想道德教育进行系统性加强,确保其在接受相关教育的过程中,逐步认识到教师职业的崇高性和神圣性,将能够增强其职业情感。同时基于相应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也有利于为学生进行清晰的职业路径规划,从而增强其从事教育事业的稳定性,推动教育资源的进一步均衡,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形成动力。
三、立德树人视域下师范生教师职业情感培育的措施
(一)强化师范生的专业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内容的融合 当前的师范生教育过程中,相关的课程内容主要可以划分为公共课程、专业课程和教师教育课程等内容,这些课程内容对教师未来的职业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在对师范生进行教育的阶段也有必要认识到,相关学生未来职业的特殊性,并加强对师范生教师教育内容的提升,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学校和教师在实施阶段,可以从当前师范生的特点入手,明确其专业技能掌握规律,展开教育过程。同时也需要基于以往的师范生教育方法,积极进行创新与探索,引导师范生转变思维方式,逐步坚定教师职业理想。此外,由于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对于当代师范生培养的重要性,在推进教育的过程中,还有必要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其他课程内容进行有效融合。这一过程中,相关教师需要明确思想政治教育,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内在联系,即只有在全面的思想政治教育之下,师范生才能被塑造成为可以服务于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建设型人才,只有全面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才能调动师范生充分应用自身所学专业知识的积极性,只有通过系统性的思想政治教育,才能确保师范生对所掌握的知识展开反复认识、实践,最终实现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
在实践阶段,相关教师可以采取思想政治教育与其他学科相互渗透和贯穿的方法,针对學生的专业知识学习意义、目的展开探讨,以进一步塑造师范生的价值观、人生观。同时教师在进行专业知识教学的阶段,也需要与师范生进行积极沟通与交流,利用循循善诱的教育方式来增强思想道德教育和专业知识教育质量的提升。
(二)强化课外实践内容,引导师范生进行角色转变
在以往的师范生教育过程中,其角色转变困难是一个较为突出的问题,这个问题的存在,制约着我国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针对这种情况,在后续的教育工作之中,相关学校需要从当前师范生的职业发展方向入手,来帮助师范生实现比较良好的职业转变。具体实践过程中,相关学校可以首先从丰富校园文化方面入手,让师范生在当前的校园之中具有较为真实的职业体验,并对未来所需要从事的职业形成一定程度的认识。具体展开阶段可以通过组织朗诵会、辩论赛等文化活动,促进学生职业认知的形成。其次,在引导学生角色转变的阶段,还可以通过增加学生的见习、实习机会等措施,让师范生可以提前对未来的职业形成一定的经验,在此基础上了解到师范生教育中存在的相关不足之处,为后续的培养和教育活动开展指出方向。在师范生具备较强的职业责任心,并切实感受到教师职业的重要意义前提下,可以以学校为基础来进行的顶岗支教活动的开展,真正引导师范生走上讲台,为学生传道授业解惑。整体而言,要提高师范生的职业情感,需要相关教师和学校从多个角度出发来进行促进。
(三)强调校园文化建设,潜移默化培养教师职业情感
师范生的教师职业情感培养过程中,还需要相关学校通过对校园文化的构建来实现。当前社会背景下,互联网及新媒体技术已经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在这一前提下,相关学校可以引导学生建设和参与相应的社团活动,并依托校园内的网络信息平台,进行教师先进事迹的发布与宣传工作,通过发挥榜样的作用来引导学生,逐步对教师职业形成深厚的情感。其次,除了从互联网的角度出发进行教师职业情感培养之外,相关学校也有必要从广告栏、警示牌等设施的建设,进行教师职业情感的建设和引导,促进师范生深刻地认识到教师职业的高尚性。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教育对我国的未来发展形成了至关重要的影响,师范生则是教育事业未来的后备力量,因此在进行师范生的培养过程中,强化其教师职业情感,对于未来我国教师队伍的整体稳定性、教育质量均会在形成影响,相关学校和教师有必要对师范生的职业情感培养形成高度重视。
参考文献:
[1]周本红,张圆.立德树人视域下高校思政课教师的教学素养发展思考[J].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06):77-79.
[2]陈荟洁,黄海菲.立德树人视域下高职院校“课程思政”融合发展模式探索[J].教育与职业,2019(14):88-91.
[3]程德慧.产教融合视域下高职院校“课程思政”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19(03):7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