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为了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将案例教学法引入经济学教学中,教学方法的变革要求学校的管理制度、教学组织等进行相应的配套改革,从而为案例教学法在经济学类专业的推广普及提供必要的制度保障和组织保证。
关键词:案例教学;实践性教学;教学改革
作者简介:王薇(1974-),女,吉林辽源人,扬州大学商学院,讲师。(江苏 扬州 225009)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19-0099-02
在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过程中,一直是以以教师为中心的“填鸭式”教学方法为主,长期以来大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严重不足。为了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急需另辟蹊径,强化文科教学的实践环节。而案例教学作为一种典型的能够促进师生互动的研究性教学模式,可以有效克服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被视为创新本科课堂教学模式的有效途径。
一、案例教学法的优点
案例教学法实际上是对以教师讲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法的革命。与传统教学法比较,案例教学法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知识双向或多向运动
在传统教学方式下,教师讲,学生听,知识与真理是单向运动的。而在案例教学方式之下,案例是社会组织中的某些具体事例,教师与每个学生都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和判断对案例进行分析研究,并产生不同的见解,引发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相互启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知识的流向往往是双向甚至多向的,教师与学生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可共同受益。
2.责任主体相对平等
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下,教师的责任是教,把知识与真理传授给学生。教师是权威,是教学过程的主要责任主体,控制着教学过程的主动权。学生的责任是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尊重教师的权威,始终处于被动的地位。但在案例教学中,案例的讨论与分析是在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的情况下进行。他们的责任相同,就是要在课堂上共同创造一种环境,在这种环境中学生可以获得毕业后在工作中解决各种问题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和经验。
3.教学形式多样
传统教学法的教学形式几乎千篇一律,即教师讲、学生听。而在案例教学中,对案例的分析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如问答方式、角色扮演方式、书面分析报告方式等,在少数情况下也可以采用教师讲授的方式。
4.问题答案不确定
在传统教学方式下,由于教师传授的就是真理,所以教师提出的各种问题都有确定的、有时甚至是唯一正确的答案。这掌握在教师手里。所以每堂课或每次作业结束时,学生总希望从教师那里得到答案。而在案例教学中,由于案例描述的社会组织中的各种问题及其所面临的内外环境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每个人处于不同地位,都可能作出不同的判断和决定,而且都有可能成功,所以每次案例讨论的答案往往是不确定的,或者是多样的,或许根本就没有答案。
案例教学法有很多特点或是优点,但也不是什么课程都能采用的。对于那些教学目的仅仅是传播知识本身,或是让学生获得某些具体信息,掌握一些学科定义、定律,或是了解某一事件具体内容的课程,如历史、地理等课程,教师讲授可能是更适宜的教学方法。对于那些教学内容多而时间又有限,没有太多的时间进行课堂讨论的课程,教师讲授也可能是最理想的教学方法,因为这样的效率可能会更高。但是,对于那些在教学目的中要求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让学生学会收集信息资料,然后通过分析得出适当结论,总结出一定经验的课程,案例教学法就可能是最好的方法了。在这种课程的教学中,学生仅仅是坐着听讲、记笔记、解答考卷等并不是真正的学习过程,因为它不能真正达到使学生获得实际工作经验、提高实际工作能力、适应未来工作需要的教学目的。
二、案例教学对师资的要求
采用案例教学法对师资的要求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一定要会编写案例
这是因为案例是案例教学法条件下的基本教学工具,而各校的库存案例相当部分是由本校教师编写,为此不少学校将编写案例的任务列入科研计划,要求全校教师积极参与完成,并把每位教师的案例编写情况列入个人考核内容。同时要求教师编写案例,可促使教师经常深入社会,掌握更多的第一手资料,也有利于教师在组织案例教学时,更加得心应手、游刃有余。为使教师都能编写教学案例,国外许多商学院经常为教师及有关人员举办案例编写研讨班,或者派教师到有关学校学习如何编写案例。
2.能够较好地掌握案例教学法
国外大学对从事案例教学的教师均要求能正确理解案例教学法,了解案例教学法的特点和过程,能够熟练掌握与运用案例教学过程各阶段的相关方法和技巧。这是案例教学法对师资最基本的技能要求。
3.对本专业部门实际情况有比较丰富的理性认识和感性认识
对本专业实际情况的理性认识是指对本专业范围内的实际工作部门的各项业务工作及其管理的一般过程、基本做法有比较系统的了解,从而为教师提高编写案例质量、设计教学方案、组织课堂教学打下良好基础;对本专业实际情况的感性认识是指对本专业范围内的实际工作部门的各项业务工作及其管理的想法、思路、具体做法等都比较了解,从而有利于丰富案例内容(使案例更加有血有肉),拓宽案例分析空间和学生思路。上述两方面认识主要通过教师参加企业管理咨询来取得和丰富。
4.具有较强的课堂观察和控制能力
每堂案例课都有其预期的教学目标和计划完成的教学任务。但由于在案例教学法条件下,教学过程主要是以学生发言或讨论的形式进行的,所以容易出现各种偏差。譬如学生发言内容过于分散而偏离案例讨论分析的主题,或者发言过于简单、发言时间过长或过短而影响课堂教学的进程。所以要求教师应具有较强的课堂观察和控制能力,发现偏差及时采取相应措施予以纠正,以保证实现预期目标和完成教学任务。 5.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国外对于从事案例教学的教师还要求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如性格开朗、平易近人、乐于与学生打成一片、非常具有幽默感等。这样有利于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隔阂,敢于参与讨论,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避免使学生感觉上课乏味等。
三、我国高校经济学类专业实施案例教学法的对策
1.加强案例库建设,为实施案例教学法奠定坚实的基础
案例是开展案例教学的基础。没有案例,案例教学就将处于“无米之饮”的尴尬境地。建立一定规模的案例库,储备一定数量的适合经济学类专业各类课程教学的案例对于保证正常的案例教学秩序、提高案例教学质量、进一步推广案例教学法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案例库建设中,应特别做好案例库的规模、组织形式、运行流程选择确定及内部管理等各项工作。
2.做好案例编写与引进工作,不断增加案例数量,更好地满足教学需要
目前,我国经济学类专业教学中可供使用的案例非常少,无法满足普遍开展案例教学的需要。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如果各专业实现最低限度的普遍性案例教学,即在2/3的课程教学中开展案例教学、平均每门课使用2.5个案例,则每个专业至少应备有30个教学案例。但对部分学校的调查结果显示,目前这些高校各经济学类专业实际使用的、可达到一定质量要求的案例平均还不到10个,平均每门课程还不足1个案例。这表明真正开展好案例教学,组织编写与引进教学案例的工作任重道远,极为艰巨。
3.改进学校相关管理,为开展案例教学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
教学方法的变革要求学校的管理制度、教学组织等进行相应的配套改革,从而为案例教学法在经济学类专业的推广普及提供必要的制度保障和组织保证。
(1)改进选课系统和教学任务安排管理办法,有效控制教学班规模。实行案例教学法对教学班的规模有一定的要求。如果教学班规模太大,学生人数太多,就无法组织学生开展案例讨论。因为在案例讨论课中,学生的讨论发言情况是要计入其平时成绩的。在讨论中发了言和发言多的学生得分就高,平时成绩就好;反过来,在讨论中末发言和发言少的学生得分就低,成绩就差。因此在上课时就必须有足够的时间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发言,而且还必须有时间让全班至少50%的学生能发言两次或两次以上。如果一个班的人数太多,势必无法让所有学生都发言。这样,就总有部分学生因为没有时间让其发言而使其平时成绩较差。这必然使这部分学生意见很大,进而影响正常的课堂秩序。
(2)改进教室设计,更好地适应案例讨论要求。当课程由教师讲授时,桌椅按传统方式布置即可。而当课程要进行案例讨论时适当地改变桌椅的布置形式,给人一种新鲜感,更有利于营造案例讨论所需要的融洽气氛,促成学生更踊跃发言;让多数学生之间都能面对面地讨论问题,也显得更加人性化。所以我国高校在有条件时也可进行这样的尝试,让一部分教室成为专门的案例课室。在这些教室里桌椅可以移动,或者桌椅就是按半环形或环形固定置放的。
(3)加大经费投入。虽然我国高校经济学类专业开展案例教学已有近10年的时间,但目前仍然处于案例教学的初始阶段。因此开展案例教学所需要的各种条件都不具备或不成熟。譬如案例库尚未建好,还需组织编写与引进大量案例,许多教师还需要培训,一些必要的配套设施还有待购建……改善所有这些状况需花费大量资金,所以各校应加大这方面的资金投入。
参考文献:
[1]郑金洲.案例教学指南[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2]斯腾伯格.思维教学:培养聪明的学习者[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
[3]斯腾伯格.超越IQ:人类智力的三元理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4]邓云洲.案例教学在教学基本要素上与传统教学的区别[J].教育发展研究,2001,(12).
[5]张元鹏,刘元忻.我国理论经济学教学中的案例教学问题研究[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5,(S1).
[6]陈银娥,刘健.关于宏观经济学案例教学的几点思考[J].理论月刊,2009,(12).
(责任编辑:刘辉)
关键词:案例教学;实践性教学;教学改革
作者简介:王薇(1974-),女,吉林辽源人,扬州大学商学院,讲师。(江苏 扬州 225009)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19-0099-02
在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过程中,一直是以以教师为中心的“填鸭式”教学方法为主,长期以来大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严重不足。为了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急需另辟蹊径,强化文科教学的实践环节。而案例教学作为一种典型的能够促进师生互动的研究性教学模式,可以有效克服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被视为创新本科课堂教学模式的有效途径。
一、案例教学法的优点
案例教学法实际上是对以教师讲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法的革命。与传统教学法比较,案例教学法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知识双向或多向运动
在传统教学方式下,教师讲,学生听,知识与真理是单向运动的。而在案例教学方式之下,案例是社会组织中的某些具体事例,教师与每个学生都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和判断对案例进行分析研究,并产生不同的见解,引发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相互启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知识的流向往往是双向甚至多向的,教师与学生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可共同受益。
2.责任主体相对平等
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下,教师的责任是教,把知识与真理传授给学生。教师是权威,是教学过程的主要责任主体,控制着教学过程的主动权。学生的责任是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尊重教师的权威,始终处于被动的地位。但在案例教学中,案例的讨论与分析是在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的情况下进行。他们的责任相同,就是要在课堂上共同创造一种环境,在这种环境中学生可以获得毕业后在工作中解决各种问题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和经验。
3.教学形式多样
传统教学法的教学形式几乎千篇一律,即教师讲、学生听。而在案例教学中,对案例的分析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如问答方式、角色扮演方式、书面分析报告方式等,在少数情况下也可以采用教师讲授的方式。
4.问题答案不确定
在传统教学方式下,由于教师传授的就是真理,所以教师提出的各种问题都有确定的、有时甚至是唯一正确的答案。这掌握在教师手里。所以每堂课或每次作业结束时,学生总希望从教师那里得到答案。而在案例教学中,由于案例描述的社会组织中的各种问题及其所面临的内外环境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每个人处于不同地位,都可能作出不同的判断和决定,而且都有可能成功,所以每次案例讨论的答案往往是不确定的,或者是多样的,或许根本就没有答案。
案例教学法有很多特点或是优点,但也不是什么课程都能采用的。对于那些教学目的仅仅是传播知识本身,或是让学生获得某些具体信息,掌握一些学科定义、定律,或是了解某一事件具体内容的课程,如历史、地理等课程,教师讲授可能是更适宜的教学方法。对于那些教学内容多而时间又有限,没有太多的时间进行课堂讨论的课程,教师讲授也可能是最理想的教学方法,因为这样的效率可能会更高。但是,对于那些在教学目的中要求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让学生学会收集信息资料,然后通过分析得出适当结论,总结出一定经验的课程,案例教学法就可能是最好的方法了。在这种课程的教学中,学生仅仅是坐着听讲、记笔记、解答考卷等并不是真正的学习过程,因为它不能真正达到使学生获得实际工作经验、提高实际工作能力、适应未来工作需要的教学目的。
二、案例教学对师资的要求
采用案例教学法对师资的要求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一定要会编写案例
这是因为案例是案例教学法条件下的基本教学工具,而各校的库存案例相当部分是由本校教师编写,为此不少学校将编写案例的任务列入科研计划,要求全校教师积极参与完成,并把每位教师的案例编写情况列入个人考核内容。同时要求教师编写案例,可促使教师经常深入社会,掌握更多的第一手资料,也有利于教师在组织案例教学时,更加得心应手、游刃有余。为使教师都能编写教学案例,国外许多商学院经常为教师及有关人员举办案例编写研讨班,或者派教师到有关学校学习如何编写案例。
2.能够较好地掌握案例教学法
国外大学对从事案例教学的教师均要求能正确理解案例教学法,了解案例教学法的特点和过程,能够熟练掌握与运用案例教学过程各阶段的相关方法和技巧。这是案例教学法对师资最基本的技能要求。
3.对本专业部门实际情况有比较丰富的理性认识和感性认识
对本专业实际情况的理性认识是指对本专业范围内的实际工作部门的各项业务工作及其管理的一般过程、基本做法有比较系统的了解,从而为教师提高编写案例质量、设计教学方案、组织课堂教学打下良好基础;对本专业实际情况的感性认识是指对本专业范围内的实际工作部门的各项业务工作及其管理的想法、思路、具体做法等都比较了解,从而有利于丰富案例内容(使案例更加有血有肉),拓宽案例分析空间和学生思路。上述两方面认识主要通过教师参加企业管理咨询来取得和丰富。
4.具有较强的课堂观察和控制能力
每堂案例课都有其预期的教学目标和计划完成的教学任务。但由于在案例教学法条件下,教学过程主要是以学生发言或讨论的形式进行的,所以容易出现各种偏差。譬如学生发言内容过于分散而偏离案例讨论分析的主题,或者发言过于简单、发言时间过长或过短而影响课堂教学的进程。所以要求教师应具有较强的课堂观察和控制能力,发现偏差及时采取相应措施予以纠正,以保证实现预期目标和完成教学任务。 5.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国外对于从事案例教学的教师还要求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如性格开朗、平易近人、乐于与学生打成一片、非常具有幽默感等。这样有利于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隔阂,敢于参与讨论,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避免使学生感觉上课乏味等。
三、我国高校经济学类专业实施案例教学法的对策
1.加强案例库建设,为实施案例教学法奠定坚实的基础
案例是开展案例教学的基础。没有案例,案例教学就将处于“无米之饮”的尴尬境地。建立一定规模的案例库,储备一定数量的适合经济学类专业各类课程教学的案例对于保证正常的案例教学秩序、提高案例教学质量、进一步推广案例教学法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案例库建设中,应特别做好案例库的规模、组织形式、运行流程选择确定及内部管理等各项工作。
2.做好案例编写与引进工作,不断增加案例数量,更好地满足教学需要
目前,我国经济学类专业教学中可供使用的案例非常少,无法满足普遍开展案例教学的需要。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如果各专业实现最低限度的普遍性案例教学,即在2/3的课程教学中开展案例教学、平均每门课使用2.5个案例,则每个专业至少应备有30个教学案例。但对部分学校的调查结果显示,目前这些高校各经济学类专业实际使用的、可达到一定质量要求的案例平均还不到10个,平均每门课程还不足1个案例。这表明真正开展好案例教学,组织编写与引进教学案例的工作任重道远,极为艰巨。
3.改进学校相关管理,为开展案例教学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
教学方法的变革要求学校的管理制度、教学组织等进行相应的配套改革,从而为案例教学法在经济学类专业的推广普及提供必要的制度保障和组织保证。
(1)改进选课系统和教学任务安排管理办法,有效控制教学班规模。实行案例教学法对教学班的规模有一定的要求。如果教学班规模太大,学生人数太多,就无法组织学生开展案例讨论。因为在案例讨论课中,学生的讨论发言情况是要计入其平时成绩的。在讨论中发了言和发言多的学生得分就高,平时成绩就好;反过来,在讨论中末发言和发言少的学生得分就低,成绩就差。因此在上课时就必须有足够的时间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发言,而且还必须有时间让全班至少50%的学生能发言两次或两次以上。如果一个班的人数太多,势必无法让所有学生都发言。这样,就总有部分学生因为没有时间让其发言而使其平时成绩较差。这必然使这部分学生意见很大,进而影响正常的课堂秩序。
(2)改进教室设计,更好地适应案例讨论要求。当课程由教师讲授时,桌椅按传统方式布置即可。而当课程要进行案例讨论时适当地改变桌椅的布置形式,给人一种新鲜感,更有利于营造案例讨论所需要的融洽气氛,促成学生更踊跃发言;让多数学生之间都能面对面地讨论问题,也显得更加人性化。所以我国高校在有条件时也可进行这样的尝试,让一部分教室成为专门的案例课室。在这些教室里桌椅可以移动,或者桌椅就是按半环形或环形固定置放的。
(3)加大经费投入。虽然我国高校经济学类专业开展案例教学已有近10年的时间,但目前仍然处于案例教学的初始阶段。因此开展案例教学所需要的各种条件都不具备或不成熟。譬如案例库尚未建好,还需组织编写与引进大量案例,许多教师还需要培训,一些必要的配套设施还有待购建……改善所有这些状况需花费大量资金,所以各校应加大这方面的资金投入。
参考文献:
[1]郑金洲.案例教学指南[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2]斯腾伯格.思维教学:培养聪明的学习者[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
[3]斯腾伯格.超越IQ:人类智力的三元理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4]邓云洲.案例教学在教学基本要素上与传统教学的区别[J].教育发展研究,2001,(12).
[5]张元鹏,刘元忻.我国理论经济学教学中的案例教学问题研究[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5,(S1).
[6]陈银娥,刘健.关于宏观经济学案例教学的几点思考[J].理论月刊,2009,(12).
(责任编辑:刘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