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等方法对成都高新区中学学校体育课程改革存在的困境进行调查和分析,为成都高新区高中学校体育课程改革提出相关对策和建议,为高中体育课程提供研究依据和政策建议。
关键词:高中;体育课程;困局;对策
1、前言
学校体育教学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中体育课目前各学校保持了课时保障和内容安排,形式主要以三大球专项选项为主结合个别兴趣项目,而体育课的困局是制约学校体育改革发展的瓶颈,也是影响学校体育开展的重要原因,学习兴趣、教学方法、教育理念、教师队伍、课程设置等都是比较重要的原因。
本文以成都高新区成都电子科技大学附属实验中学,成都玉林中学,成都市中和中学,成都高新实验中学,成都市教科院附属中学为研究对象。采用三种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进行研究。找出制约因素以及解决问题的措施。
2.成都高新区高中体育课程制约成因
2.1成都高新区高中体育课程开展局限因素
在学校体育教学中有很多学生喜欢体育运动,但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学生们的兴趣和投入度也减少了很多。学生在参与体育课时没有自己喜欢的运动项目占有很大的比重,导致学生参与性降低。表明目前开设的大球项目并不是能很好满足学生体育兴趣的需求,当然体育课的发展状况也受到学习任务重、教学器材不足以及学校的重视程度的影响。
2.2成都高新区高中体育课程学生不喜欢因素
研究表明也有部分学生不喜欢上体育课,在当前的教学状况下学生不喜欢或反感体育课的占到了25.6%,很多学生认为教学太枯燥,没有兴趣、也不愿意晒太阳或感到寒冷,甚至有的同学认为不自由,其实最终就是因为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老师们没有抓住学生的心,没有把握好学生的兴趣。因此我们要改进体育教学模式,提高学生们的兴趣,让他们积极的参与到体育教学中来。
2.3成都高新区高中体育课程教学因素
成都高新区中学的教学模式基本都相同,专项项目为主的教学模式进行开展,体育课的教学内容来看学校开展的体育课基本能满足大多数学生的喜爱,但也有一小部分的人喜欢的項目没有得到开展,这也就降低了他们的兴趣。还有部分学生不喜欢体育课,甚至反感体育课。这也和学校的教学设备以及教学模式有一定的关系。
2.4成都高新区高中体育课程场馆设施因素
调查表明,成都高新区高中位置处于成都市中心城区,各学校地处位置较好,体育场馆资源相对较为充足,但调查中同样面临学校体育课程开展的过程受到了场地、器材使用情况的影响,学校的场地和器材仅能够基本能够满足学生的室外教学需求,但是课中室内体育场馆资源和条件严重不足,学生受外界自然天气和气候影响参与度不够,课外体育场馆合理使用率不高,而且开设的体育项目也不多,限制了学生们体育课的积极性。
2.5成都高新区高中体育课程管理及政策因素
根据调查表明,有部分学生不喜欢上体育课受到了学校领导的影响,也受到班主任的影响。学校重视学生的文化课无可厚非,但体育毕竟没有纳入高考课程体系中去量化,各学校表面重视,实际忽视学生们的体育培育现象仍然不同程度的存在,学校体育管理体系健全,但对学校体育课程开发、体育师资培训、职称晋升、绩效考核等尚未纳入应有的地位和重视的程度。学生的个体也受学习任务压力,怕影响学习效果而对锻炼心存芥蒂,这也多少降低了体育老师上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成都高新区中学体育课程改革对策研究
3.1培养健康意识,激发学习热情
现在的青少年多为独生子女,经济条件、教育条件都不错,但是依赖性强、意志品质差、自觉性差。在当今社会和家庭的影响下也就出现了一部分学生怕苦怕累,身体形态素质差等问题。针对健身意识培养,既是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提高中学生的体育意识基础,同时提高中学体育课的教学效果,注重中学生优势体育项目的发展。才能激发学生体育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3.2开发课程内容资源,改善体育场馆设施
体育场地和器材的满足程度直接影响到了体育综合教育,体育教学质量以及学生体质健康的提升程度。加大体育经费投入,拓宽体育经费来源渠道,加强对体育器材和设备的建设,特别是室内运动场馆的新建和改建,确保各种天气状况下体育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
3.3探索创新体育教学模式
需要全面调整思想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应适应新课程标准引领,建立新的课程体系应以学生的发展为主,设计出个性化的,全面的,科学的体育课程观。在教学中,体育教师要采用开放式的教学模式,激活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区别对待学生的个体差异,做到因材施教。在培养学生方面,我们要顺应现代社会的发展,适应未来,发展学生的潜能。同时兼顾体能素质的综合培养和提升。
3.4提高学校体育的育人地位和制度保障
在当今的体育教学模式下,教育部,国务院相继颁发系列文件和通知,保障体育课程的学时和教学运行。但很多学校重文轻体,对体育学科没有足够重视,体现在体育教师同工不同酬,教学系数工作量减低;各种工作把学校体育作为文件和会议加以重视,但支持力度缺乏;各学校的体育教师目前仍缺乏和其他主科教师同等的培训、晋升、职称保障体系;各学校领导尚未把学校体育的学科作用上升到立国之本、强国强种的高度。需建立合理的工资绩效评价及考评制度,对体育教师的工作和付出予以大力支持和高度认可。某些学校领导为了应付教育行政部门以及考试机构的检验,完成预期的教育目标,对学校体育工作的态度是“言行不一”,要提高领导对体育的重视度,不要为了确保升学率而牺牲体育课,消弱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国务院,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Z],中共中央、国务院, 2010-07-29
[2] 王天荣,中学体育教育现状的若干思考,[J],体育科研,2005,26(2)
[3] 钟启泉等,体育教育展望[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6
[4] 教育部,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
关键词:高中;体育课程;困局;对策
1、前言
学校体育教学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中体育课目前各学校保持了课时保障和内容安排,形式主要以三大球专项选项为主结合个别兴趣项目,而体育课的困局是制约学校体育改革发展的瓶颈,也是影响学校体育开展的重要原因,学习兴趣、教学方法、教育理念、教师队伍、课程设置等都是比较重要的原因。
本文以成都高新区成都电子科技大学附属实验中学,成都玉林中学,成都市中和中学,成都高新实验中学,成都市教科院附属中学为研究对象。采用三种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进行研究。找出制约因素以及解决问题的措施。
2.成都高新区高中体育课程制约成因
2.1成都高新区高中体育课程开展局限因素
在学校体育教学中有很多学生喜欢体育运动,但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学生们的兴趣和投入度也减少了很多。学生在参与体育课时没有自己喜欢的运动项目占有很大的比重,导致学生参与性降低。表明目前开设的大球项目并不是能很好满足学生体育兴趣的需求,当然体育课的发展状况也受到学习任务重、教学器材不足以及学校的重视程度的影响。
2.2成都高新区高中体育课程学生不喜欢因素
研究表明也有部分学生不喜欢上体育课,在当前的教学状况下学生不喜欢或反感体育课的占到了25.6%,很多学生认为教学太枯燥,没有兴趣、也不愿意晒太阳或感到寒冷,甚至有的同学认为不自由,其实最终就是因为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老师们没有抓住学生的心,没有把握好学生的兴趣。因此我们要改进体育教学模式,提高学生们的兴趣,让他们积极的参与到体育教学中来。
2.3成都高新区高中体育课程教学因素
成都高新区中学的教学模式基本都相同,专项项目为主的教学模式进行开展,体育课的教学内容来看学校开展的体育课基本能满足大多数学生的喜爱,但也有一小部分的人喜欢的項目没有得到开展,这也就降低了他们的兴趣。还有部分学生不喜欢体育课,甚至反感体育课。这也和学校的教学设备以及教学模式有一定的关系。
2.4成都高新区高中体育课程场馆设施因素
调查表明,成都高新区高中位置处于成都市中心城区,各学校地处位置较好,体育场馆资源相对较为充足,但调查中同样面临学校体育课程开展的过程受到了场地、器材使用情况的影响,学校的场地和器材仅能够基本能够满足学生的室外教学需求,但是课中室内体育场馆资源和条件严重不足,学生受外界自然天气和气候影响参与度不够,课外体育场馆合理使用率不高,而且开设的体育项目也不多,限制了学生们体育课的积极性。
2.5成都高新区高中体育课程管理及政策因素
根据调查表明,有部分学生不喜欢上体育课受到了学校领导的影响,也受到班主任的影响。学校重视学生的文化课无可厚非,但体育毕竟没有纳入高考课程体系中去量化,各学校表面重视,实际忽视学生们的体育培育现象仍然不同程度的存在,学校体育管理体系健全,但对学校体育课程开发、体育师资培训、职称晋升、绩效考核等尚未纳入应有的地位和重视的程度。学生的个体也受学习任务压力,怕影响学习效果而对锻炼心存芥蒂,这也多少降低了体育老师上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成都高新区中学体育课程改革对策研究
3.1培养健康意识,激发学习热情
现在的青少年多为独生子女,经济条件、教育条件都不错,但是依赖性强、意志品质差、自觉性差。在当今社会和家庭的影响下也就出现了一部分学生怕苦怕累,身体形态素质差等问题。针对健身意识培养,既是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提高中学生的体育意识基础,同时提高中学体育课的教学效果,注重中学生优势体育项目的发展。才能激发学生体育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3.2开发课程内容资源,改善体育场馆设施
体育场地和器材的满足程度直接影响到了体育综合教育,体育教学质量以及学生体质健康的提升程度。加大体育经费投入,拓宽体育经费来源渠道,加强对体育器材和设备的建设,特别是室内运动场馆的新建和改建,确保各种天气状况下体育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
3.3探索创新体育教学模式
需要全面调整思想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应适应新课程标准引领,建立新的课程体系应以学生的发展为主,设计出个性化的,全面的,科学的体育课程观。在教学中,体育教师要采用开放式的教学模式,激活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区别对待学生的个体差异,做到因材施教。在培养学生方面,我们要顺应现代社会的发展,适应未来,发展学生的潜能。同时兼顾体能素质的综合培养和提升。
3.4提高学校体育的育人地位和制度保障
在当今的体育教学模式下,教育部,国务院相继颁发系列文件和通知,保障体育课程的学时和教学运行。但很多学校重文轻体,对体育学科没有足够重视,体现在体育教师同工不同酬,教学系数工作量减低;各种工作把学校体育作为文件和会议加以重视,但支持力度缺乏;各学校的体育教师目前仍缺乏和其他主科教师同等的培训、晋升、职称保障体系;各学校领导尚未把学校体育的学科作用上升到立国之本、强国强种的高度。需建立合理的工资绩效评价及考评制度,对体育教师的工作和付出予以大力支持和高度认可。某些学校领导为了应付教育行政部门以及考试机构的检验,完成预期的教育目标,对学校体育工作的态度是“言行不一”,要提高领导对体育的重视度,不要为了确保升学率而牺牲体育课,消弱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国务院,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Z],中共中央、国务院, 2010-07-29
[2] 王天荣,中学体育教育现状的若干思考,[J],体育科研,2005,26(2)
[3] 钟启泉等,体育教育展望[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6
[4] 教育部,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