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概念之外的遗存

来源 :读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ejie_8501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纳博科夫在中国读者那里有很好的人缘。他的小说善于制造迷宫,精神在多维的空间里盘旋,每每有惊异之思飘来。我读其作品,惊讶之余,曾对其身世发生过兴趣,但资料的来源很有限,终不得其解。看他的书,感叹于思想的幽深和形式的别致,笔触里有我们灵魂里没有的所在,作为生活的叛徒,他触及了上帝的神经。
  近日读刘禾《六个字母的解法》(以下简称《字母》),写纳博科夫笔下的文字游戏,颇多感慨。不仅仅牵连出“二战”前后的知识分子左转的历史,也对右翼文人的话语空间进行了一次探秘。许多陌生的词语,在重新注解着远去的历史。关于纳博科夫的精神,终于有了另一种描述。
  六年前,我去纽约参加鲁迅的研讨会,与刘禾教授聊天的时候,发现一个问题,同样是喜欢鲁迅,我们的差异明显。那原因是对资本主义及左翼思潮的判断的出发点有别。读到她《字母》,才知道远在纽约的刘禾何以对西方左派文化敏感。这是另一种语境里的沉思,有中国大陆没有的经验。这本书看似对纳博科夫文本之谜的读解,但却是回答二十世纪西方读书人向左转的许多疑问。
  这本书围绕纳博科夫,写了许多远离祖国的知识分子的选择。逃离革命、赞美革命以及隔膜于故土和西方的知识人演奏了一曲合唱。我们从林林总总的文人那里,读出精神之痛。当俄国革命成功之后,纳博科夫选择了逃离,而他的远走高飞,带来的是文化断裂的疼痛。刘禾以北岛的经历印证了那疼痛的相近性。西方并非人们所想象的那么简单,纳博科夫与北岛都遇到了一个旧语境所无法解析的存在。从纳博科夫的经历里,我们读出西方文化里的悖论。寻找自由的出走者,面对着新的困顿。这也就是为什么在二三十年代的剑桥大学拥有如此之多的左派的原因。而反对激进的文人,不得不以另一种批判的眼光重新定位自己的生活。剑桥大学在徐志摩的笔下仿佛世外桃源,他的诗句的背后却是隔膜者的幻觉,剑桥的思想交锋被遗漏了。这里有两件事情让我惊讶。一是许多科学家是左派人士,他们支持新俄的选择,热情超出我们的想象;二是我一直关注的作家奥威尔,原来在激烈交锋的文坛出卖过许多朋友。《字母》介绍了其中的细节,阅读它,给了我许多的惊异,那惊异之后,困惑也接踵而来。
  刘禾的作品所关心的人与事是被许多词语所遮蔽的。右派如何变为左派,左派又如何右转,都是一个个传奇般的存在。《字母》不仅仅有欧美知识分子的行踪,也牵连了许多中国读书人。我注意到她对萧乾与奥威尔的描写,其实也有自我的拷问。战争期间,英国对媒体的管制是隐形的,印度独立前的英国传媒,对自己的殖民地的态度在媒体里有特别的表现,并非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帝国的自私一看即明。而像一些右派的著作,后来是经由谍报部门的插手,才得以销量增加的。在我们看似寻常的文学读本,刘禾都揪住了背后的绳索,告诉我们不知道的存在。西方知识界的复杂性,在这里得以诡秘方式呈现。而中国读书人并非人人看清此事。那时候去欧洲的中国人,对西方的叙述是颇为不同的,徐志摩的诗意的表达好像是乌托邦之语,萧乾则写出一个血腥的存在。刘禾意味深长地问道:“为什么萧乾的眼睛看得那么多?徐志摩眼睛看到的那么少?”
  这个追问,其实触及左右形成的原因之一。我们由此对中国的知识群落的分化可以有大致的了解。就学院派的文人而言,有书斋气的,他们并不了解政治,而是以学理为之;有的则在政治的漩涡,依傍在某种势力的周围,思想就有功利世界里的东西。而左翼作家也颇为复杂,鲁迅的左转和周扬不同,郁达夫加入左联,动机就别于茅盾等人。这是事物的复杂性。我们谈论左翼与右翼,亦不可以简单话语为之。
  知识分子在现代社会渐渐形成对立的两种类型。但细细察看,却左右交织,灰白难辨。多年前,我在梳理京派文人传统的时候,注意到一个有趣的现象。有的自由主义色调浓厚的作家,后来竟然左转。这并非外力的强制,而是内心的自愿。比如萧乾,他由沈从文的小兄弟,变为鲁迅的推崇者,生命的经历里有复杂的体验。但要说清深层的问题,不能不涉及那一代人面临的诸多困境。而在突围这些困境的时候,立场的问题自然发生了。
  萧乾早年受益于京派文学的熏陶,后来到欧洲战场采访,经历了血与火,对人生自然有特别的体验。刘禾注意到他的行为,从国际语境理解那一代知识分子,倒是让我们打开了窗户,瞭望到以往未曾体察的生活。他在剑桥大学的空间里所发现的人与事,都是在单一语境里所不可解的存在。较之于徐志摩对剑桥文化的感受,萧乾更有彻骨的体味。他视野里的欧洲,内在的矛盾驱走了田园里的静谧之气。徐志摩式的优雅被悲怆之音代替了。
  纳博科夫就是这样陷于理不清的、混杂的时空里。东西方读书人也卷入思想的风暴中。刘禾眼里的纳博科夫,有另类的困顿,并非我们所想的那么悠然自得。他外逃到西方,却不喜欢西方。比如对巴黎的描述,按照刘禾的解释,是消极的,没有亮色。有趣的是他在法国用英文写作,并不认同于那个世界的表达。刘禾将此描述为“再次与自己周围的语言拉开距离”。纳博科夫厌倦法国巴黎,一定有难言之隐。那是只有经历了苦楚的人才有的感受。刘禾的叙述里不乏自我剖析,她说:“纳博科夫的巴黎总是灰色的,这和我自己的印象完全不同,也许是因为我缺乏正视现实的勇气,眼睛里看到的更多是文学和书本里的巴黎幻想。”这段表达可以延伸出另一种意味,反躬自问,我们对欧美文人的著作的想象,是否也带着文本里的幻想?而《字母》要做的工作,就是对幻想的一种颠覆。
  一般人的理解,纳博科夫无疑是一个右倾的文人。他对斯大林的态度已经说明了这一切。但他的对话里,有时不能消失的是那些左倾的知识分子。刘禾有意把左翼的艺术家与纳博科夫的关系作为一种对比,以对话、纠缠的方式为之,扩大了思考的空间。纳博科夫笔下神秘的人物奈斯毕特,是小说家虚拟的对话者。但这背后却有一个人物原型。刘禾追踪着这神奇的人物,像一个侦探,从表层进入隐秘之所,其间牵连的故事,恰恰是历史的另一种敞开方式。
  我们知道,刘禾是研究比较文学的教授,其著作对历史有强烈的观念性的表述。但这一本书里,小说的意味浓厚,体验淹没了概念,现场的还原使我们以往相信概念的人现出尴尬。作者打捞出许多人物的场景和细节,我们对知识分子与政治的关系,便不再以简单的眼光视之。在“二战”前后,有良知的知识分子没有不牵连政治的,因为思想的表达只有穿越意识形态的障碍,才能够抵达彼岸。纳博科夫厌恶新俄,可是西方的左派却告诉他新俄的价值之一是对世界矛盾的舒缓。那个与他不断争论的奈斯毕特,多少影响了其写作的走向。其小说的丰富性与自己的遭遇不无关系。
其他文献
一、高炉寿命高炉寿命是通过对原生产计划、生产成本、维修费用及建设投资进行综合判断决定的。在最近的经济形势下,为了提高投资回收效率,延长高炉寿命已成为重要的课题。
1、概况目前武钢高炉的入炉焦比和综合焦比在全国重点钢铁企业中居于中游,原因是多方面的,例如入炉矿石品位较低。1984年平均为52.77%,煤粉喷吹量较少(41.5kg/t铁),风温水平
本文全面地介绍了,目前我国在高炉炼铁方面、进行布袋除尘试验的基本情况。并全面、系统、详细地介绍了高炉布袋除尘的工艺流程、工作原理、主要优点。布袋除尘器的设备结构
冶金部有色金属加工产品质量竞赛评比委员会铸造铝合金专业会议于1980年3月18日至21日在北京召开。参加会议的有广州、上海、宁波、北京、天津、太原、本溪、南京等地有关生
人是在实践中认识事物发展的规律的,“高炉必须采用精料”就是两千多年来中外炼铁人员反复认识的共同结论。它是一条带根本性的经验,是炼铁生产技术中一切工作的基础。但是,
新日本钢铁公司八幡钢铁厂为了降低不锈钢的生产成本,直接利用转炉炉内熔融还原的铬矿石的技术在175 t的顶底复吹转炉内进行了生产不锈钢试验。 To reduce the production
上海铜带厂根据上海市经委214号文“重点产品开发计划的精神”,为了满足国内电子工业日益增长的需要,特别是引进线(例如彩电)材料国产化的需要,最近研制出新型弹簧用锌白铜(
1.前言 转炉中的热补偿技术,是使用大量废钢及使用预处理铁水来熔炼低磷钢和高碳钢,以及对含Mn矿石进行熔融还原等方面必须的关键技术。其中,以增大转炉排气的二次燃烧量和
鞍钢11号高炉(2025m~3)在1985年中修时,热风炉进行了易地大修,新建了三座改造型内燃式热风炉,采用两烧一送制,单位时间内燃烧煤气量约60000m~3/(h·座),集中助燃鼓风,空气入
本文系根据作者1985年春赴瑞典、西德、意大利考察合金铜连铸技术的心得并参考有关出国考察报告和文献写成。文中对合金钢连铸成功的三大支柱以及结晶器液面自动控制、电磁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