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31-234
一、引言
1. 问题的提出
语法教学一直以来都是我们教学的一块重地,老师和学生们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对待,但是学生们一方面投入大量的精力学语法,另一方面又普遍觉得学习语法过程辛苦、枯燥、单调,缺乏内在动因。近年来,随着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建构,淡化语法教学的呼声日益高涨,很多老师都松了口气,觉得终于可以不必讲解那么多的语法规则了。其实,这是部分老师认识的一个误区。语法教学与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并不矛盾,语言能力是英语学科素养的“核心”,它既包括听、说、读、写等语言技能,也包括对语言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而这些都离不开语法学习,学好语法有助于学科素养的培养。所谓“淡化语法教学”是指淡化“纯语法”教学,因为学习语法的最终目的不是让学生记住枯燥的语法规则,而是引导学生如何通过语法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英语。这就要求我们的语法教学不能脱离语境进行。
2. 中学英语语法教学存在的问题
传统的语法教学过于偏重语法规则的讲授,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完全处于被动状态,这完全违背了语言学习的规律,使学生失去了学习英语的兴趣,导致了教学效率低效,无效,甚至是“负效”。
二、理论基础
语言包括三个维度:形式(Form: how is it formed?)、意义(Meaning: what does it mean?)和用法(Pragmatics: when/why is it used?)(Larsen-Freeman,2005)。Nunan(2001)认为语法是句法(形式)、语义学(意义)和语用学(用法)共同作用促使学习者通过语言进行交际的范畴。他认为仅仅能够用语法结构并不等于正确地使用语法,其意义还必须用地适当、适合。在三个维度中,学习者对第一个环节即语言形式的了解是不难的,难在如何了解其意义和用法,而后两个维度需借助于语境的理解。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也指出,现代外语教育注重语言学习的过程,强调语言学习的实践性,主张学生在语境中接触、体验和理解真实语言,并在此基础上学习和运用语言。英语课程提倡采用既强调语言学习过程又有利于提高学习成效的语言教学途径和方法,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创造在真实语境中运用语言的机会,鼓励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体验、实践、参与、探究和合作等方式,发现语言规律,逐步掌握语言知识和技能。
三、实践与探究
著名语言学家布鲁姆指出:“成功的外语课堂教学,应在课内创造更多情景,让学生有机会运用自己学到的语言材料。”在语法教学中,我注意到在语境中让学生感知语言,启发他们在语境中运用语言材料归纳出语言规则,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言语交际能力,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例如在学习外研版英语九年级上册Module 6 Problems的语法if...will...时,我尝试了以下做法:
1. 创设情境
对于这一课的if 从句教学,我首先想到的就是英文绘本故事The Runaway Bunny《逃家小兔》。很多同学都读过这个故事的中文版,故事内容有趣,充满爱意,但大部分同学都没看过英文版。其实,这一篇故事中,小兔和妈妈之间的对话里用到了大量的if...,will...结构,非常适合拿来学习本课的语法知识。当然,文中也有一些较为生僻的单词,我已提前在PPT上做好标注。
首先,我呈现绘本封面,询问学生是否读过,请读过的同学介绍故事梗概;然后就是让学生看PPT阅读(打印出来效果更好)。这一环节的设置有以下目的:建立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初步了解if 句型的使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语言运用
这一步包含三个步骤;
步骤一:看完整个故事后,再返回故事开头,带领学生再细细品读文章,特別是故事的语言特色。教师可以示范含if 的句子的朗读,让后让学生朗读自己喜欢的句子,并注意语音语调和表情。这一环节是让学生加深对文本的理解,扫清部分词汇障碍,为后面的运用做好铺垫。
步骤二:将故事中的文本提炼出来,挖出一些空,让学生填空,回顾故事内容。所设的空应该由易到难,让学生逐渐熟悉if...will...句型结构,直至能够说出句子。例句如下:
(1)_______run away’,said his mother,’_______ run after you,for you are my little bunny’.
(2)‘_______run after me,’said the little bunny,’_______a fish in a trout stream and I will swim away from you’.
(3)‘_______in a trout stream,’said his mother,’_______and I will fish for you.
(4)‘_______’said the little bunny,’_______on the mountain,high above you’.
(5)‘_______’said the mother,’_______,and_______to where you are.’
步骤三;Role-play
由于整个文本较长,还有不少生僻单词,所以表演全文难度较大,应告知学生只需把故事主干表演出来或者表演一个片段即可。学生分为两人一组,分角色扮演。待学生练习充分后,教师请一到两组同学到教室前面表演。
3. 归纳规则
呈现出文中典型的if从句,让学生归纳句型和用法,教师给予补充(主将从现)。 O’neil(1970)认为,学生必须要用机会深入理解什么时候使用某種句型。情境代表了典型的例子,学生从例子中能概括出句型的使用。同时,新课程标准主张用探究发现式教学方式,语法学习用归纳法更有利于学生参与课堂活动,也更有利于对语法规则的理解。
4. 学以致用
在前面的部分,学生依托文本对if...will...结构经历了从感性认识到自主归纳其结构和用法的过程。现在他们跃跃欲试,想看看自己能不能在实际中使用这一句型。课本上就有很好的练习类型可供选择。如第1题的用if 来改写句子,属于控制型练习;第3题为半开放练习,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真实情况来完成if 从句;第6题则属于完全开放的练习,让学生阅读A,B,C,三个人的问题,给出你的建议。鼓励学生使用if 结构来提出建议。程度较好的班级可以单生练习,基础较弱的班级则建议小组合作完成。A篇建议教师示范,B篇在课堂上完成,C篇作为家庭作业。
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学生的用英语思考和交际的能力,尽可能地为学生创设贴近实际生活的真实语言情境,让学生在懂得意思(meaning)的同时,掌握语言的形式(form)和用法(pragmatics),从而逐步发展用英语进行日常交际活动的能力。
四、结束语
在创设情境时我首先考虑的是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兴趣特征,力争选取出他们感兴趣的又与本课的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材料。找准这个契合点至关重要,这不仅考验一名教师的专业素养,更需要我们拥有广博的知识。教师自身应该不断学习,充实自己,对这个世界保有好奇心。当然,不是每一课都能找到非常符合的文本,有时我们需要根据课程的需要对所选材料进行合理的改编,以期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总之,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创设情境,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所设情境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前后相连,层层深入。在语言运用方面,应当先输入后输出,使语法教学呈现阶梯式的层层推进。学生在语境中学习语法,在语境中使用语法,寓“学”于乐,享受学习的乐趣。
参考文献
[1] Larsen-Freeman. Teaching Language: From Grammar to Grammaring [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5.
[2] Nunan D. Second Language Teaching and learning [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1
[3] 蔡吉,钟淑梅. 基于学科素养的英语教学 [M]. 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9.
[4] 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
一、引言
1. 问题的提出
语法教学一直以来都是我们教学的一块重地,老师和学生们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对待,但是学生们一方面投入大量的精力学语法,另一方面又普遍觉得学习语法过程辛苦、枯燥、单调,缺乏内在动因。近年来,随着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建构,淡化语法教学的呼声日益高涨,很多老师都松了口气,觉得终于可以不必讲解那么多的语法规则了。其实,这是部分老师认识的一个误区。语法教学与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并不矛盾,语言能力是英语学科素养的“核心”,它既包括听、说、读、写等语言技能,也包括对语言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而这些都离不开语法学习,学好语法有助于学科素养的培养。所谓“淡化语法教学”是指淡化“纯语法”教学,因为学习语法的最终目的不是让学生记住枯燥的语法规则,而是引导学生如何通过语法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英语。这就要求我们的语法教学不能脱离语境进行。
2. 中学英语语法教学存在的问题
传统的语法教学过于偏重语法规则的讲授,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完全处于被动状态,这完全违背了语言学习的规律,使学生失去了学习英语的兴趣,导致了教学效率低效,无效,甚至是“负效”。
二、理论基础
语言包括三个维度:形式(Form: how is it formed?)、意义(Meaning: what does it mean?)和用法(Pragmatics: when/why is it used?)(Larsen-Freeman,2005)。Nunan(2001)认为语法是句法(形式)、语义学(意义)和语用学(用法)共同作用促使学习者通过语言进行交际的范畴。他认为仅仅能够用语法结构并不等于正确地使用语法,其意义还必须用地适当、适合。在三个维度中,学习者对第一个环节即语言形式的了解是不难的,难在如何了解其意义和用法,而后两个维度需借助于语境的理解。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也指出,现代外语教育注重语言学习的过程,强调语言学习的实践性,主张学生在语境中接触、体验和理解真实语言,并在此基础上学习和运用语言。英语课程提倡采用既强调语言学习过程又有利于提高学习成效的语言教学途径和方法,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创造在真实语境中运用语言的机会,鼓励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体验、实践、参与、探究和合作等方式,发现语言规律,逐步掌握语言知识和技能。
三、实践与探究
著名语言学家布鲁姆指出:“成功的外语课堂教学,应在课内创造更多情景,让学生有机会运用自己学到的语言材料。”在语法教学中,我注意到在语境中让学生感知语言,启发他们在语境中运用语言材料归纳出语言规则,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言语交际能力,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例如在学习外研版英语九年级上册Module 6 Problems的语法if...will...时,我尝试了以下做法:
1. 创设情境
对于这一课的if 从句教学,我首先想到的就是英文绘本故事The Runaway Bunny《逃家小兔》。很多同学都读过这个故事的中文版,故事内容有趣,充满爱意,但大部分同学都没看过英文版。其实,这一篇故事中,小兔和妈妈之间的对话里用到了大量的if...,will...结构,非常适合拿来学习本课的语法知识。当然,文中也有一些较为生僻的单词,我已提前在PPT上做好标注。
首先,我呈现绘本封面,询问学生是否读过,请读过的同学介绍故事梗概;然后就是让学生看PPT阅读(打印出来效果更好)。这一环节的设置有以下目的:建立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初步了解if 句型的使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语言运用
这一步包含三个步骤;
步骤一:看完整个故事后,再返回故事开头,带领学生再细细品读文章,特別是故事的语言特色。教师可以示范含if 的句子的朗读,让后让学生朗读自己喜欢的句子,并注意语音语调和表情。这一环节是让学生加深对文本的理解,扫清部分词汇障碍,为后面的运用做好铺垫。
步骤二:将故事中的文本提炼出来,挖出一些空,让学生填空,回顾故事内容。所设的空应该由易到难,让学生逐渐熟悉if...will...句型结构,直至能够说出句子。例句如下:
(1)_______run away’,said his mother,’_______ run after you,for you are my little bunny’.
(2)‘_______run after me,’said the little bunny,’_______a fish in a trout stream and I will swim away from you’.
(3)‘_______in a trout stream,’said his mother,’_______and I will fish for you.
(4)‘_______’said the little bunny,’_______on the mountain,high above you’.
(5)‘_______’said the mother,’_______,and_______to where you are.’
步骤三;Role-play
由于整个文本较长,还有不少生僻单词,所以表演全文难度较大,应告知学生只需把故事主干表演出来或者表演一个片段即可。学生分为两人一组,分角色扮演。待学生练习充分后,教师请一到两组同学到教室前面表演。
3. 归纳规则
呈现出文中典型的if从句,让学生归纳句型和用法,教师给予补充(主将从现)。 O’neil(1970)认为,学生必须要用机会深入理解什么时候使用某種句型。情境代表了典型的例子,学生从例子中能概括出句型的使用。同时,新课程标准主张用探究发现式教学方式,语法学习用归纳法更有利于学生参与课堂活动,也更有利于对语法规则的理解。
4. 学以致用
在前面的部分,学生依托文本对if...will...结构经历了从感性认识到自主归纳其结构和用法的过程。现在他们跃跃欲试,想看看自己能不能在实际中使用这一句型。课本上就有很好的练习类型可供选择。如第1题的用if 来改写句子,属于控制型练习;第3题为半开放练习,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真实情况来完成if 从句;第6题则属于完全开放的练习,让学生阅读A,B,C,三个人的问题,给出你的建议。鼓励学生使用if 结构来提出建议。程度较好的班级可以单生练习,基础较弱的班级则建议小组合作完成。A篇建议教师示范,B篇在课堂上完成,C篇作为家庭作业。
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学生的用英语思考和交际的能力,尽可能地为学生创设贴近实际生活的真实语言情境,让学生在懂得意思(meaning)的同时,掌握语言的形式(form)和用法(pragmatics),从而逐步发展用英语进行日常交际活动的能力。
四、结束语
在创设情境时我首先考虑的是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兴趣特征,力争选取出他们感兴趣的又与本课的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材料。找准这个契合点至关重要,这不仅考验一名教师的专业素养,更需要我们拥有广博的知识。教师自身应该不断学习,充实自己,对这个世界保有好奇心。当然,不是每一课都能找到非常符合的文本,有时我们需要根据课程的需要对所选材料进行合理的改编,以期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总之,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创设情境,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所设情境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前后相连,层层深入。在语言运用方面,应当先输入后输出,使语法教学呈现阶梯式的层层推进。学生在语境中学习语法,在语境中使用语法,寓“学”于乐,享受学习的乐趣。
参考文献
[1] Larsen-Freeman. Teaching Language: From Grammar to Grammaring [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5.
[2] Nunan D. Second Language Teaching and learning [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1
[3] 蔡吉,钟淑梅. 基于学科素养的英语教学 [M]. 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9.
[4] 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