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班级是幼儿园进行保育和教育的最基本单位,是幼儿生活参与其中的最直接、也是最重要的群体。提高园所的保教质量,根本上就是要提高每个班级的保教质量。江汉区教育局于2016年提出“以童为本”的“五童班级”管理理念,提炼出班级管理工作中最核心、最基本的要素,解读并定位为“童阅文化”“童妙管理”“童味环境”“童趣活动”和“童乐实效”。幼儿园“五童班级”建设就是以“童阅文化”为班级建设统领,以“童妙管理”为抓手,以“童味环境”“童趣活动”为载体,最终达到“童乐实效”,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发展。
基于幼儿园“五童班级”建设推进过程中不同的基础和条件、不同的问题和困惑、不同的进度和深度,紧扣幼儿的真实需求,深入研究班级每日工作实践中的困惑和问题,思考当下班级建设的内涵提升和教师队伍建设,江汉区红胜幼儿园的“五童班级”教研组应运而生。园所将“五童班级”建设作为幼儿园常态化教研机制的重要抓手,通过解决不同的班级问题,满足教师专业成长以及幼儿发展的双重需求,最终实现“幼有善育”的教育目标。
坚持“儿童立场”
在幼儿发展方面,坚持“儿童立场”。在班级建设的过程中必须秉持“儿童为本”的教育理念,以幼儿身心发展规律为依据,以学前教育的原则和理念为指导,尊重幼儿天真、纯朴、活泼的生命自然状态,关注幼儿心灵和精神成长,关注幼儿完全人格的发展。
在教师发展方面,指向“幸福幼教”。江汉区不断建构和思考“幸福教育”的内涵,将幼儿园文化和班级文化建设放在重要位置,教师、家长和幼儿通过亲自参与、亲身体验和感受,创设良好的班级教育生态,形成家园教育共同体,促使幼儿、教师、幼儿园一起发展成长。
推动内涵发展
全面建设“五童班级”,以园本教研推动幼儿园内涵发展是提高幼儿园保教质量的有效途径。
划分三级教研主体。根据幼儿园管理结构,园所将“五童班级”教研组划分为“幼儿园-教研组-班级”三级教研主体。教研组成立初始阶段,幼儿园以教研室为龙头,延伸至各教研组、年龄组,再到班级稳定运转,这是一个从发散到集中再到发散的过程,此阶段教研室的引领作用十分关键,需要发动教师积极参与。
形成“五童班级”建设的质量循环模式。江汉区每年进行“五童班级”评比工作,已经形成了良性的幼儿园班级管理机制。以年度为单位,幼儿园可以形成一个阶梯式质量循环的闭环,即每循环一个周期,质量提升一次。首先要做好计划,确立好班级建设的核心,围绕核心建立机制,然后沿着“计划-实施-督导改进-总结推广”的路径推进工作,由内向外辐射,循环反复,完成质量提升。
主要路径方法
主要路径。首先,多元调查,把握基础。借助问卷数据,与青年教师、胜任型教师及先进教师代表进行访谈对话,开展日常调研,把握和聚焦当下一线教师在班级建设中遇到的共性问题、难点问题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其次,多方借力,综合考量。借助园内外的智力支持,充分发挥园内骨干力量的同时,邀请知名教育专家走进幼儿园,现场观摩,实时对话,诊断解决问题。
最后,多次研究,现场实证。基于循证研究,梳理分析共性问题,判断亟待解决的焦点问题。从问题出发,回归教师保教工作和幼儿学习生活的第一现场,回归班级现场调查、观摩、研究、教研,研究问题背后形成的原因,思考并实践可操作、可尝试的策略方法,并再回到现场进行实地验证。
具体方法。教研室采用“1 1 1”运作模式,即每周一次现场调研,每月一次專题教研,每年一次成果推广汇报。
现场调研。基于当月的研究计划,由研究组领头人提前一周完成调研的具体方案,预设调研的具体问题与内容,明确活动负责人、调研班级、时间以及调研后即时教研的主持人等要点,并着重强调参与人员精心准备、深度投入、后续优化的实践路径。借助日常交流,随机抽查相关调研人员的准备情况,如对调研问题的学习准备、现场观察的计划等。在调研现场,关注不同调研人员的现场站位、行动路线以及具体操作的情况,同步兼顾平行班级在调研专题下的教学质量。强调人人参与,形成的策略方法回归到班级中用实践论证,并借助下一次调研现场的剖析判断其适用性与有效性,最终形成某一专题“可视化”与“可试化”的经验方法。
专题教研。每月围绕某一主题开展教育教学研讨、经验方法分享、信息资料互通等专题研究活动。每个成员基于日常保教实践,提出具体的困惑问题,深度反思自己的保教行为,提炼总结个性化的方法经验,并在专题教研的过程中以视频分享、故事案例或沙龙对话等形式进行深度对话交流,提炼解决问题的路径方法,拓展深度、精度与广度,提升班级管理整体研究的品质与价值判断能力,从而最终落实“五童班级”研究的有效推进与积累推广。
成果汇报。每年组织一次成果展示与汇报推广,所有成员共同参与、细致梳理、转化提炼后,采用现场活动、讲堂交流、主题教研展示或其他模式,展示研究组本阶段专题研究的方式方法、具体经验和成果等。研究组全体成员在讲述的基础上,转化成文字上传至园所公众号推广展示。通过这一途径,提升不同层次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现场讲述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文字表述能力等综合素养。
检验“五童班级”建设质量的重要标准是幼儿的学习与发展,基于“五童班级”的教研组建设也是立足幼儿园每天的保教现场。以教师专业发展为隐线,在解决班级建设问题的过程中,激发每个教师自我发展的内驱力,带动整个教师队伍的研究气质、发展态势与专业水平提升,让“现场性”“实证性”“问题式”成为研究常态,在常态化坚持中发挥“润物细无声”的育人作用。
责任编辑/曹小飞
基于幼儿园“五童班级”建设推进过程中不同的基础和条件、不同的问题和困惑、不同的进度和深度,紧扣幼儿的真实需求,深入研究班级每日工作实践中的困惑和问题,思考当下班级建设的内涵提升和教师队伍建设,江汉区红胜幼儿园的“五童班级”教研组应运而生。园所将“五童班级”建设作为幼儿园常态化教研机制的重要抓手,通过解决不同的班级问题,满足教师专业成长以及幼儿发展的双重需求,最终实现“幼有善育”的教育目标。
坚持“儿童立场”
在幼儿发展方面,坚持“儿童立场”。在班级建设的过程中必须秉持“儿童为本”的教育理念,以幼儿身心发展规律为依据,以学前教育的原则和理念为指导,尊重幼儿天真、纯朴、活泼的生命自然状态,关注幼儿心灵和精神成长,关注幼儿完全人格的发展。
在教师发展方面,指向“幸福幼教”。江汉区不断建构和思考“幸福教育”的内涵,将幼儿园文化和班级文化建设放在重要位置,教师、家长和幼儿通过亲自参与、亲身体验和感受,创设良好的班级教育生态,形成家园教育共同体,促使幼儿、教师、幼儿园一起发展成长。
推动内涵发展
全面建设“五童班级”,以园本教研推动幼儿园内涵发展是提高幼儿园保教质量的有效途径。
划分三级教研主体。根据幼儿园管理结构,园所将“五童班级”教研组划分为“幼儿园-教研组-班级”三级教研主体。教研组成立初始阶段,幼儿园以教研室为龙头,延伸至各教研组、年龄组,再到班级稳定运转,这是一个从发散到集中再到发散的过程,此阶段教研室的引领作用十分关键,需要发动教师积极参与。
形成“五童班级”建设的质量循环模式。江汉区每年进行“五童班级”评比工作,已经形成了良性的幼儿园班级管理机制。以年度为单位,幼儿园可以形成一个阶梯式质量循环的闭环,即每循环一个周期,质量提升一次。首先要做好计划,确立好班级建设的核心,围绕核心建立机制,然后沿着“计划-实施-督导改进-总结推广”的路径推进工作,由内向外辐射,循环反复,完成质量提升。
主要路径方法
主要路径。首先,多元调查,把握基础。借助问卷数据,与青年教师、胜任型教师及先进教师代表进行访谈对话,开展日常调研,把握和聚焦当下一线教师在班级建设中遇到的共性问题、难点问题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其次,多方借力,综合考量。借助园内外的智力支持,充分发挥园内骨干力量的同时,邀请知名教育专家走进幼儿园,现场观摩,实时对话,诊断解决问题。
最后,多次研究,现场实证。基于循证研究,梳理分析共性问题,判断亟待解决的焦点问题。从问题出发,回归教师保教工作和幼儿学习生活的第一现场,回归班级现场调查、观摩、研究、教研,研究问题背后形成的原因,思考并实践可操作、可尝试的策略方法,并再回到现场进行实地验证。
具体方法。教研室采用“1 1 1”运作模式,即每周一次现场调研,每月一次專题教研,每年一次成果推广汇报。
现场调研。基于当月的研究计划,由研究组领头人提前一周完成调研的具体方案,预设调研的具体问题与内容,明确活动负责人、调研班级、时间以及调研后即时教研的主持人等要点,并着重强调参与人员精心准备、深度投入、后续优化的实践路径。借助日常交流,随机抽查相关调研人员的准备情况,如对调研问题的学习准备、现场观察的计划等。在调研现场,关注不同调研人员的现场站位、行动路线以及具体操作的情况,同步兼顾平行班级在调研专题下的教学质量。强调人人参与,形成的策略方法回归到班级中用实践论证,并借助下一次调研现场的剖析判断其适用性与有效性,最终形成某一专题“可视化”与“可试化”的经验方法。
专题教研。每月围绕某一主题开展教育教学研讨、经验方法分享、信息资料互通等专题研究活动。每个成员基于日常保教实践,提出具体的困惑问题,深度反思自己的保教行为,提炼总结个性化的方法经验,并在专题教研的过程中以视频分享、故事案例或沙龙对话等形式进行深度对话交流,提炼解决问题的路径方法,拓展深度、精度与广度,提升班级管理整体研究的品质与价值判断能力,从而最终落实“五童班级”研究的有效推进与积累推广。
成果汇报。每年组织一次成果展示与汇报推广,所有成员共同参与、细致梳理、转化提炼后,采用现场活动、讲堂交流、主题教研展示或其他模式,展示研究组本阶段专题研究的方式方法、具体经验和成果等。研究组全体成员在讲述的基础上,转化成文字上传至园所公众号推广展示。通过这一途径,提升不同层次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现场讲述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文字表述能力等综合素养。
检验“五童班级”建设质量的重要标准是幼儿的学习与发展,基于“五童班级”的教研组建设也是立足幼儿园每天的保教现场。以教师专业发展为隐线,在解决班级建设问题的过程中,激发每个教师自我发展的内驱力,带动整个教师队伍的研究气质、发展态势与专业水平提升,让“现场性”“实证性”“问题式”成为研究常态,在常态化坚持中发挥“润物细无声”的育人作用。
责任编辑/曹小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