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何去创设一种教学情境,使学生兴趣常期保持,对教学的各个环节来说都很重要,但我想,一节课的引入更加重要,一个好的导入就能很快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的思维、想法都能围绕你的引入问题展开,下面就我教学中的几个例子说明一下:
例1:在讲《超重与失重》这节课时,我是设计这样两个随堂小实验:(1)用一定宽度的纸带(不能太细也不能太粗,使之恰能承受重锤的重力),拴住一个重锤,让学生竖直提着并保持静止,并给学生一个问题:不借助其他器材,有没有什么方法可以挣断纸带?学生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再让学生亲自实验一下,就会看到,“迅速向上提升重锤或迅速下降時突然停止,纸带断了”,这个能使学生在亲自动手实践中,体会到在加速上升或减速下降的过程中重锤对纸带的拉力超过自身重力,这就是超重现象,使学生在实验中获取感性的认识进而展开理性的思考。(2)准备一台体重计(机械指针型的),请一位同学站在体重计上分别呈现静止、下蹲、起立过程,另一位同学观察体重计的示数变化(有条件的可用摄像头将指针示数转化为视频,展示给全班同学)。先请同学预测再做实验,结果是静止时指针保持稳定,下蹲过程先减小再增大,起立过程先增大再减小。学生对示数变化的预测往往与实际情况有出入,学生就会思考为什么同样一个人体重会不一样呢?他们就会想解决这些疑问,这样学生就会带着高涨的学习兴趣来学习本节课的内容。
例2:在讲运动的描述时我用一个历史故事引入新课,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有一个法国飞行员正在驾驶飞机在天空飞行,发现身旁有一个小黑点,随手一抓却是一颗德国子弹。学生们都很惊讶,这怎么可能,感到不可理解,学生兴趣一下就被调动起来了。下面教学各环节也很顺利地进行了。
例3:讲到电磁感应现象时我是这样引入的:如果不是19世纪中期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建立起相应的电磁理论,就不会有发电机、电动机,现代的电力化生产就不可能实现。现代的原子能和电子技术也是物理学的应用之一,可以这样说:生产发展推动物理学进步,而物理学的进步又推动生产的发展。所以,为了适应现代化的需要,我们必须进一步学好物理学。这样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
“思考是从问题和惊讶开始的”,惊讶、矛盾是发展的驱动力,教师以错觉和矛盾的心理为突破口,创设能够引起强烈反差的真实惊奇情景,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我们要充分利用演示实验真实、生动的特点,抓住学生的心理反差,出其不意地在学生面前展示一幅幅崭新的画面,创设心理“不和谐”的情景,从而在学生心理上产生一种悬而未决但又必须解决的求知状态,促使他们主动进入思维状态,激发学生认识的冲动性和思维的活跃性、求异性、创造性,激活互动课堂,达到预期的效果。
总的说来,课堂引入是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思路去设计以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以激活课堂,增强教育教学效果。
例1:在讲《超重与失重》这节课时,我是设计这样两个随堂小实验:(1)用一定宽度的纸带(不能太细也不能太粗,使之恰能承受重锤的重力),拴住一个重锤,让学生竖直提着并保持静止,并给学生一个问题:不借助其他器材,有没有什么方法可以挣断纸带?学生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再让学生亲自实验一下,就会看到,“迅速向上提升重锤或迅速下降時突然停止,纸带断了”,这个能使学生在亲自动手实践中,体会到在加速上升或减速下降的过程中重锤对纸带的拉力超过自身重力,这就是超重现象,使学生在实验中获取感性的认识进而展开理性的思考。(2)准备一台体重计(机械指针型的),请一位同学站在体重计上分别呈现静止、下蹲、起立过程,另一位同学观察体重计的示数变化(有条件的可用摄像头将指针示数转化为视频,展示给全班同学)。先请同学预测再做实验,结果是静止时指针保持稳定,下蹲过程先减小再增大,起立过程先增大再减小。学生对示数变化的预测往往与实际情况有出入,学生就会思考为什么同样一个人体重会不一样呢?他们就会想解决这些疑问,这样学生就会带着高涨的学习兴趣来学习本节课的内容。
例2:在讲运动的描述时我用一个历史故事引入新课,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有一个法国飞行员正在驾驶飞机在天空飞行,发现身旁有一个小黑点,随手一抓却是一颗德国子弹。学生们都很惊讶,这怎么可能,感到不可理解,学生兴趣一下就被调动起来了。下面教学各环节也很顺利地进行了。
例3:讲到电磁感应现象时我是这样引入的:如果不是19世纪中期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建立起相应的电磁理论,就不会有发电机、电动机,现代的电力化生产就不可能实现。现代的原子能和电子技术也是物理学的应用之一,可以这样说:生产发展推动物理学进步,而物理学的进步又推动生产的发展。所以,为了适应现代化的需要,我们必须进一步学好物理学。这样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
“思考是从问题和惊讶开始的”,惊讶、矛盾是发展的驱动力,教师以错觉和矛盾的心理为突破口,创设能够引起强烈反差的真实惊奇情景,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我们要充分利用演示实验真实、生动的特点,抓住学生的心理反差,出其不意地在学生面前展示一幅幅崭新的画面,创设心理“不和谐”的情景,从而在学生心理上产生一种悬而未决但又必须解决的求知状态,促使他们主动进入思维状态,激发学生认识的冲动性和思维的活跃性、求异性、创造性,激活互动课堂,达到预期的效果。
总的说来,课堂引入是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思路去设计以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以激活课堂,增强教育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