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关于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是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方法论,是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推动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理论武器。现代景观设计反映了人类的美学观和价值观。在景观设计中,掌握和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去探索景观设计与人类、环境的内在自然规律。将自然辩证法注入到设计理念中极为重要,具备深刻思考的设计才是有价值的设计。
【关键词】:自然辩证法;园林设计;可持续
自然辩证法是关于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的科学,其研究目的,是为了合理地处理人与自然的矛盾。园林设计作为一项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实践活动,必然要遵循自然辩证法。园林设计就是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运用园林艺术和工程技术手段,通过改造地形,种植树木、花草,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等途径创作而建成美的自然环境和生活、游憩境域的过程。园林设计与中国传统文化关系密切,体现了传统文化天人合一的精神内涵,表达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蕴。以苏州园林为代表,园林设计讲究多种技巧,而整体理念始终一贯,即人与自然的和谐。
1、自然界的物质性在园林设计的体现。
自然界物质的客观存在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自然界的物质相对于人类意识的本原性;二是自然界物质的永恒性。
(1)自然界的本原性。现代自然科学的研究成果充分证明了自然界物质的本原性。科学研究表明,地球早在大约45亿年以前就已经存在了,而那时只存在无生命的物质,还没有任何生物。比如,我们当前园林设计中提到的大地景观,指一个地理区域内的地形和地面上所有自然景物和人工景物所构成的总体特征,包括岩石、土壤、植被、动物、水体、人工构筑物和人类活动的遗迹,也包括其中的气候特征。也就是在没有产生意识或精神之前,园林形式就已经客观存在,只是没有具体定义而已。自然界物质的存在与否完全不相干的。物质先于意识并决定着意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是不容否认的。
(2)自然界永恒性。自然界的物质是永恒的。“物质是某种既有的东西,是某种既不能创造也不能消灭的东西”。大地景观的形态虽然是随着人类对自然界认识的不断深化,自然科学的不断发展,而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的,但是,从作为绝对存在着的物质本身来说,它的数量却是不变的、永恒的。即使在遥远的将来地球及其人类毁灭了,物质性的自然界也必将存在着。因此,无论从人类的产生还是从人类的消亡来看,自然界都具有不依赖于的意识而存在的客观实在性。
2、自然界的系统性在园林设计的体现。
如何合理的规划、控制、实施,使环境中的每一个要素都能既尊重前者,又为后来者提供良好的空间,共同形成和谐的整体环境。这就要求设计師在进行园林规划时充分运用系统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的认识对象的基本思路是:把对象作为其构成要素以一定的联系组成的结构与功能的统一整体(系统)来考察,从整体部分环境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依赖的关系中揭示对象的整体性质和运动规律,它首先从整体出发,对事物进行综合研究,然后以综合为指导,对事物的组成部分进行分析,探讨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然后在分析的基础上回到整体的综合研究;把所观察的系统都看作动态的开放系统,认为任何系统都处于一定的环境当中,它与外界有着千丝万缕的聯系,任何系统要得到自身的发展,必定与环境不断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
在园林设计中,对各种实体要素的创造是主要的,但不是首要的,因为最重要的是善于把握对整体的景观环境的创造。一个完整的园林设计,不仅可以充分体现构成环境的各种物质的性能,还可以在这个基础上形成统一而完美的整体效果。没有对整体性效果的控制和把握,再美的形体或者形式都只能是一些支离破碎或自相矛盾的局部。
现代系统观认为,事物的普遍联系和永恒运动是一个总体过程,要全面地把握和控制对象,综合地探索系统中要素与要素、要素与系统、系统与环境、系统与系统的相互作用和变化规律,把握住对自然辩证法自然观在园林设计中的体现象的内、外环境的关系,以便有效地认识和改造对象。
(1)自然界的整体性。整体性即整体不等于部分之和的特征。一切以系统方式存在的物质客体,小到分子、细胞,大至太阳系、总星系,都显示出系统质与要素质的区别。中国的自然山水园的创作原则是“天人合一”哲学看法与美学意念在园林艺术中的具体表现,即纯任自然与天地共融的天下观的反响。道家主张“以人合天”,提出“法自然”“法天贵真”儒家探究“以天合人”,所以,中国的古典园林遂成为“艺术的宇宙模式”。中国园林在营构布局、配置修建、山水、植物上,努力寻求顺应自然,着力表现纯自然的天成之美,并力图突破情势上的调和和整一,模山范水成为中国造园艺术的最大特点之一。
(2)自然界的自组织性。组织,就是把分散的要素统一起来形成系统的过程,而自组织是一种由内在因素决定的组织过程,是自我发动、自我发展、自我完成的。自然是具有自组织或自我设计能力的,热力学第二定律告诉我们,一个系统当向外界开放,吸收能量、物质和信息时,就会不断进化,从低级走向高级。Gaia理论告诉我们,整个地球都是在一种自然的、自我的设计中生存和延续的。
3、自然界的层次性在园林设计的体现。
层次结构是指若干要素的相干性关系构成的系统,再通过新的相关性关系而构成新系统的逐级构成的结构关系。按照质和量的不同,可将自然界分成非生命界层次和生命界层次。生命界按其结构和功能特征,可分为生物大分子、细胞、生物个体、群体和生态系统等层次。
结语
马克思说:“任何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因此第一个需要确定的具体事实就是这些个人的肉体组织,以及受肉体组织制约的他们与自然界的关系”。因此,园林设计必须遵循自然辩证法,园林设计者要学习自然辩证法,提高自己的哲学素养,进一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掌握和运用科学的思维工具去探索园林的内在自然规律,设计出最优化的“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环境”,这个系统将展现人类与自然的共存,人类与自然在新的高层次的平衡和发展。
作者简介:贺文梅(1988.5—),女,汉族,籍贯:山东潍坊人,齐鲁工业大学艺术学院,16级在校研究生,硕士学位,专业:设计学,研究方向:环境艺术设计。
【关键词】:自然辩证法;园林设计;可持续
自然辩证法是关于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的科学,其研究目的,是为了合理地处理人与自然的矛盾。园林设计作为一项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实践活动,必然要遵循自然辩证法。园林设计就是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运用园林艺术和工程技术手段,通过改造地形,种植树木、花草,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等途径创作而建成美的自然环境和生活、游憩境域的过程。园林设计与中国传统文化关系密切,体现了传统文化天人合一的精神内涵,表达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蕴。以苏州园林为代表,园林设计讲究多种技巧,而整体理念始终一贯,即人与自然的和谐。
1、自然界的物质性在园林设计的体现。
自然界物质的客观存在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自然界的物质相对于人类意识的本原性;二是自然界物质的永恒性。
(1)自然界的本原性。现代自然科学的研究成果充分证明了自然界物质的本原性。科学研究表明,地球早在大约45亿年以前就已经存在了,而那时只存在无生命的物质,还没有任何生物。比如,我们当前园林设计中提到的大地景观,指一个地理区域内的地形和地面上所有自然景物和人工景物所构成的总体特征,包括岩石、土壤、植被、动物、水体、人工构筑物和人类活动的遗迹,也包括其中的气候特征。也就是在没有产生意识或精神之前,园林形式就已经客观存在,只是没有具体定义而已。自然界物质的存在与否完全不相干的。物质先于意识并决定着意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是不容否认的。
(2)自然界永恒性。自然界的物质是永恒的。“物质是某种既有的东西,是某种既不能创造也不能消灭的东西”。大地景观的形态虽然是随着人类对自然界认识的不断深化,自然科学的不断发展,而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的,但是,从作为绝对存在着的物质本身来说,它的数量却是不变的、永恒的。即使在遥远的将来地球及其人类毁灭了,物质性的自然界也必将存在着。因此,无论从人类的产生还是从人类的消亡来看,自然界都具有不依赖于的意识而存在的客观实在性。
2、自然界的系统性在园林设计的体现。
如何合理的规划、控制、实施,使环境中的每一个要素都能既尊重前者,又为后来者提供良好的空间,共同形成和谐的整体环境。这就要求设计師在进行园林规划时充分运用系统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的认识对象的基本思路是:把对象作为其构成要素以一定的联系组成的结构与功能的统一整体(系统)来考察,从整体部分环境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依赖的关系中揭示对象的整体性质和运动规律,它首先从整体出发,对事物进行综合研究,然后以综合为指导,对事物的组成部分进行分析,探讨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然后在分析的基础上回到整体的综合研究;把所观察的系统都看作动态的开放系统,认为任何系统都处于一定的环境当中,它与外界有着千丝万缕的聯系,任何系统要得到自身的发展,必定与环境不断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
在园林设计中,对各种实体要素的创造是主要的,但不是首要的,因为最重要的是善于把握对整体的景观环境的创造。一个完整的园林设计,不仅可以充分体现构成环境的各种物质的性能,还可以在这个基础上形成统一而完美的整体效果。没有对整体性效果的控制和把握,再美的形体或者形式都只能是一些支离破碎或自相矛盾的局部。
现代系统观认为,事物的普遍联系和永恒运动是一个总体过程,要全面地把握和控制对象,综合地探索系统中要素与要素、要素与系统、系统与环境、系统与系统的相互作用和变化规律,把握住对自然辩证法自然观在园林设计中的体现象的内、外环境的关系,以便有效地认识和改造对象。
(1)自然界的整体性。整体性即整体不等于部分之和的特征。一切以系统方式存在的物质客体,小到分子、细胞,大至太阳系、总星系,都显示出系统质与要素质的区别。中国的自然山水园的创作原则是“天人合一”哲学看法与美学意念在园林艺术中的具体表现,即纯任自然与天地共融的天下观的反响。道家主张“以人合天”,提出“法自然”“法天贵真”儒家探究“以天合人”,所以,中国的古典园林遂成为“艺术的宇宙模式”。中国园林在营构布局、配置修建、山水、植物上,努力寻求顺应自然,着力表现纯自然的天成之美,并力图突破情势上的调和和整一,模山范水成为中国造园艺术的最大特点之一。
(2)自然界的自组织性。组织,就是把分散的要素统一起来形成系统的过程,而自组织是一种由内在因素决定的组织过程,是自我发动、自我发展、自我完成的。自然是具有自组织或自我设计能力的,热力学第二定律告诉我们,一个系统当向外界开放,吸收能量、物质和信息时,就会不断进化,从低级走向高级。Gaia理论告诉我们,整个地球都是在一种自然的、自我的设计中生存和延续的。
3、自然界的层次性在园林设计的体现。
层次结构是指若干要素的相干性关系构成的系统,再通过新的相关性关系而构成新系统的逐级构成的结构关系。按照质和量的不同,可将自然界分成非生命界层次和生命界层次。生命界按其结构和功能特征,可分为生物大分子、细胞、生物个体、群体和生态系统等层次。
结语
马克思说:“任何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因此第一个需要确定的具体事实就是这些个人的肉体组织,以及受肉体组织制约的他们与自然界的关系”。因此,园林设计必须遵循自然辩证法,园林设计者要学习自然辩证法,提高自己的哲学素养,进一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掌握和运用科学的思维工具去探索园林的内在自然规律,设计出最优化的“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环境”,这个系统将展现人类与自然的共存,人类与自然在新的高层次的平衡和发展。
作者简介:贺文梅(1988.5—),女,汉族,籍贯:山东潍坊人,齐鲁工业大学艺术学院,16级在校研究生,硕士学位,专业:设计学,研究方向:环境艺术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