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面对考试的压力,许多教师在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更多地关注对教材内容的处理、学生对教材知识的掌握,而忽视了教材所展现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学目标,淡化了道德与法治课传播公民知识,培育公民意识,培养负责任公民的教育功能。道德与法治课教师更应该在课堂教学中关注和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培育学生的公民人格,帮助学生以理性和智慧来看待和解决人生、社会与国家的问题,共建和谐美好社会。
根据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内容特点和学生的成长特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课堂教学首先要关注和培养学生以下几方面素质。
一、培养公民责任感
责任是公民道德的核心素养之一,社会越开放,就越需要有责任感的公民。民主管理、各种类型的“自治”都是以负责为道德基础的。生活在相互依存的现今社会,学生应培养更强的责任感,以了解个人行为对他人的影响,明白个人幸福与社会整体的福祉有紧密的关系。八年级道德与法治教材从责任的含义、责任与角色的关系、责任的代价与回报、要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对社会、国家负责等层次,让学生理解责任,并培养勇于承担责任的品质。教师在与学生探讨责任问题的时候,要避免简单的知识性传授,努力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帮助学生去理解自身的责任,并将承担责任内化为信念和习惯。例如可以通过布置“帮妈妈洗一次脚、剪一次指甲、梳一次头”的家庭作业, 让学生从与父母更亲近的接触和更细致的观察中,体验父母的辛勞和感念养育之恩,感受分担家务、回报和孝敬父母是作为子女的责任;可以通过讲述或播放张桂梅校长、抗击新冠肺炎英雄事迹等震撼人心的真实故事,让学生在崇高的震撼中,感受帮助他人是快乐的、幸福的,也是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途径,鼓励学生将内心的善念付诸行动,关爱他人,回报社会。
二、提高独立思考与处理信息、分辨是非的能力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保护和鼓励学生的批判性思考和质疑精神,启发和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生活实践练就分析批判的思考方法,提高主体认知能力,并在这个过程中趋向自身道德的成熟。这需要教师在课堂能够包容、欣赏学生的不同意见甚至是反对意见。例如在课堂上,有学生提出这样的观点:“公民不需要同违法行为做斗争,这是警察的职责。”面对学生的这一“异类”观点,我没有视为是一种挑衅,没有轻易地否定学生的观点或持批评的态度,而是及时地引导学生开展讨论,最终得出正确的认识。每个学生对某个事物(事件)形成看法,都是从自己的经验世界出发的,他有自己的独特视角和判断的理由,教师的作用就是善于从学生的思考中发现他思维的独特性和合理性,最终引导学生形成某种积极的态度、情感和价值观。
一个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必然会受到外界的影响。当代青少年学生可以通过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各种传播媒介获取各种信息,学校和各科教材不再是学生知识和信息的唯一来源。面对知识面更为广阔的当代学生,教师要善于把学生熟知的课外素材引入课堂,要敢于把一些虽然可能带有负面性影响但是学生关注的新闻引导学生进行讨论,这既是对学生通过多种途径去了解生活、了解社会、了解国家的鼓励和赞赏,又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所获得的信息并不一定都是真实的、可信的,需要用质疑、求真的态度去分析处理,辨别是非,进而采取正确的立场和适当的反应。
三、养成尊重差异与平等交流的民主品质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尊重学生的差异,针对学生提出的任务和目标,宽容学生的过错,尊重和欣赏学生的观点,以平等的心态与学生开展课堂交流。在教学方式上,教师可以结合适当的时事材料引导学生开展课堂辩论,既要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又要引导学生尊重他人的意见,形成“虽然我可能不同意他的看法,但是我尊重他的表达意见的权利”的民主观念。
责任编辑
根据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内容特点和学生的成长特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课堂教学首先要关注和培养学生以下几方面素质。
一、培养公民责任感
责任是公民道德的核心素养之一,社会越开放,就越需要有责任感的公民。民主管理、各种类型的“自治”都是以负责为道德基础的。生活在相互依存的现今社会,学生应培养更强的责任感,以了解个人行为对他人的影响,明白个人幸福与社会整体的福祉有紧密的关系。八年级道德与法治教材从责任的含义、责任与角色的关系、责任的代价与回报、要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对社会、国家负责等层次,让学生理解责任,并培养勇于承担责任的品质。教师在与学生探讨责任问题的时候,要避免简单的知识性传授,努力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帮助学生去理解自身的责任,并将承担责任内化为信念和习惯。例如可以通过布置“帮妈妈洗一次脚、剪一次指甲、梳一次头”的家庭作业, 让学生从与父母更亲近的接触和更细致的观察中,体验父母的辛勞和感念养育之恩,感受分担家务、回报和孝敬父母是作为子女的责任;可以通过讲述或播放张桂梅校长、抗击新冠肺炎英雄事迹等震撼人心的真实故事,让学生在崇高的震撼中,感受帮助他人是快乐的、幸福的,也是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途径,鼓励学生将内心的善念付诸行动,关爱他人,回报社会。
二、提高独立思考与处理信息、分辨是非的能力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保护和鼓励学生的批判性思考和质疑精神,启发和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生活实践练就分析批判的思考方法,提高主体认知能力,并在这个过程中趋向自身道德的成熟。这需要教师在课堂能够包容、欣赏学生的不同意见甚至是反对意见。例如在课堂上,有学生提出这样的观点:“公民不需要同违法行为做斗争,这是警察的职责。”面对学生的这一“异类”观点,我没有视为是一种挑衅,没有轻易地否定学生的观点或持批评的态度,而是及时地引导学生开展讨论,最终得出正确的认识。每个学生对某个事物(事件)形成看法,都是从自己的经验世界出发的,他有自己的独特视角和判断的理由,教师的作用就是善于从学生的思考中发现他思维的独特性和合理性,最终引导学生形成某种积极的态度、情感和价值观。
一个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必然会受到外界的影响。当代青少年学生可以通过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各种传播媒介获取各种信息,学校和各科教材不再是学生知识和信息的唯一来源。面对知识面更为广阔的当代学生,教师要善于把学生熟知的课外素材引入课堂,要敢于把一些虽然可能带有负面性影响但是学生关注的新闻引导学生进行讨论,这既是对学生通过多种途径去了解生活、了解社会、了解国家的鼓励和赞赏,又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所获得的信息并不一定都是真实的、可信的,需要用质疑、求真的态度去分析处理,辨别是非,进而采取正确的立场和适当的反应。
三、养成尊重差异与平等交流的民主品质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尊重学生的差异,针对学生提出的任务和目标,宽容学生的过错,尊重和欣赏学生的观点,以平等的心态与学生开展课堂交流。在教学方式上,教师可以结合适当的时事材料引导学生开展课堂辩论,既要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又要引导学生尊重他人的意见,形成“虽然我可能不同意他的看法,但是我尊重他的表达意见的权利”的民主观念。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