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用“器”创造“器”成大“器”

来源 :职业·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sotanl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文化能为人民提供坚强的思想保证、强大的精神力量、丰润的道德滋养,必须不断加强文化建设。”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的根和魂,是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和基本要素,是学校个性魅力与综合办学水平的重要体现,更是学校培养适应时代要求的高素质人才的内在需要。
  衢州中等专业学校(以下简称“衢州中专”)在多年办学积淀中,开展了一系列关于“器”文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以善用“器”、创造“器”、成大“器”为核心,学校成立了全国首个学生素养中心,提炼出中职学生核心素养的内涵,形成“双全两自”育人模式,实施教育质量提升行动计划,推进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通过大胆的探索与实践,课堂“活”了,学生“笑”了,家长“满意”了。
  聚焦“核心素养”“器”文化应运而生
  早在2003年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首次提出“核心素养”一词,2016年9月教育部《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简称《框架》)发布,2017年7月《浙江省教育厅关于加强培育中职学生核心素养的指导意见》(简称《意见》)出台,首个指导核心素养培育的文件诞生。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衢州中专开展了自己的实践:学校提炼出了“衢州中专学生四大核心素养”:忠家爱国的价值情怀,修身健体的生活习惯,勤劳精技的从业态度,向上向善的人生追求。
  随着核心素养培育的不断深入,我们发现,中职学生核心素养必须是一种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素养,必须要有一种符合“职教特色、地域特征、学校特质”的文化进行传承。衢州地处闽、浙、赣、皖交界之处,文化底蕴深厚,通过对地域文化的“深耕”,学校找到了符合衢州城市特征又贴合学校教育特色的文化主题一一器。《说文解字》中对“器”字这样解释:“器,皿也。”意思是器具、工具,因为器具都能容纳物品,是有用之物,所以“器”也引申为才华和能力,如“庙堂之器”,意思就是有治理国事的才能。
  “器”之一字,即符合中职教育发展实际和中职学生成长规律,又契合浙江人“务实、守信、崇学、向善”、衢州人“诚信、责任、仁爱、奉献”的价值观,传承和体现了衢州中专“勤而立信、忠以成器”的校训和“勤学勤思立常志、向上向善成大器”的校风。学校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浙江人价值观、衢州人价值观、校训和校风融入到“四方一圆”的简化“器”字中,完美呈现了学校培养目标、核心素养培育理念和校园文化的内涵(如下图所示)。由此,“器”文化应运而生。
  衢州中专“器”文化内涵包括四个方面: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强化忠家爱国,锤炼道德情操,培养高尚的价值情怀;以身心健康为基础,修身健体,培育健康心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以工匠精神为核心,强化专业技能,加强社会实践,培植勤劳精技的从业态度;以持续发展为目标,注重全面发展,加强生涯规划,树立向上向善的人生追求。
  这与学校学生核心素养内涵的四个方面相互契合,相互融通。四个方形既代表衢州中专学生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也是“器”文化的内涵所在,即忠家爱国、修身健体、勤劳精技、向上向善;四个方形由中间以圆形连接,说明四者有机联系、缺一不可;方圆结合,意即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体现着教育的基本规律;四个方形代表品德、知识、技能、身心等全面发展,圆形寓意学生要圆润、灵活,能主动地适应社会;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中心设在学校“大成楼”,寓意“成大器”的美好愿景,是校园“器”文化的显性体现。
  回归“文育”本位“器”文化三维成型
  一所学校办学的最高境界是文化育人。教育的本原,是解决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和人与工具的关系,其中,人与工具的关系是最具职业教育特点的,工具即器具,在深入思考的基础上,学校着手建设以“器”字为核心的校园文化,推动文化创新、文化育人。
  善用“器”。深入研究中职学生核心素养内涵,系统解构人与工具的关系,引导学生善于使用“器”,即工具。中等职业学校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学校不仅要培养学生劳动观念、更要通过技能实训引导学生学会使用设施设备,使之具备生产、服务一线的操作技能,还要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学习方法,使之具備信息沟通、数据处理、选择适应能力,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简言之,就是会用并发展到善用工具、会用方法。
  创造“器”。从人与工具的关系解构上,我们把中职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的突破口放在引导学生创造“器”上,即作品。每一个中职学生学习的成果均要以“作品”为导向,通过一定时期、一定阶段的学习,拿出自己形式多样的作品,可以是一篇写作、一次演讲、一支舞蹈、一个画展、一套服装、一个零件、一套体操、一个设计、一套武术、一次演唱会、一次模拟接待、一次公益活动等等。鼓励学生跨专业学习,全时空学习,通过多样化的课程、活动,以学生素养发展中心为阵地创造“器”,以此引导学生涵养核心素养。
  成大“器”。如何评判学生在使用“器”、创造“器”的过程中涵养了中等职业学校培育目标,我们结合中职学校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的推进,确定“器”文化建设的诊断点(品德、知识、技能、实习、作品)。坚持过程控制与结果导向有机结合的原则,不仅构建以工具使用为核心的评价体系,促进学生必备品质与关键能力的培养,而且构建以作品为导向的评价体系,促进学生适应未来发展。
  着力“校本实践”“器”文化掷地有声
  “器”文化的落地,需要校本化的实践与探索,基于此,衢州中专着手进行四个方面的实践。
  建设学生素养发展中心,创新“器”文化主阵地。坚持学生第一的理念,打造集“学习、体验、感悟、养成、展示”于一体,含“三个功能区、七个分中心”,面积达5000余平米的学生素养发展中心,将素养课程与活动资源整合到学生素养发展中心,使之成为学生发展的新的培育阵地,成为学生向往的成长乐园,成为校园文化创新的主阵地。一是挖掘“三区”功能,即改革发展教育区、榜样示范教育区、特色文化展示区。开展校史馆讲解,组织时政社团活动,培养学生国家认同和责任担当,肩负起国家和社会改革发展重任。举办优秀校友、身边最美事迹展示活动,引导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积极发挥榜样示范作用,传递身边正能量。开展特色文化展示,如儒学经典文化、科技创新文化、“工匠”精品文化等,增厚学生人文底蕴。二是实施“七中心”运作。开展学生自我管理与服务、学生社团活动、工匠精神体验、身心健康促进、学生美育养成、生命安全与法制教育和运动管理与应急救护等七个中心常态运作,使每个中心对应学生特定素养发展,实现全员、全时空、全方位打造,不断创新“器”文化主阵地。   构建“双全两自”育人模式,提升“器”文化软实力。一是构建“双全两自”育人模式。2016年9月学校提出构建以“全纳教育为理念,以全面素质为目标,以自我管理为途径,以自主发展为愿景”的“双全两自”校本育人模式,来推进学生核心素养培养,来开展校园文化的建设。一方面,“尊重、包容、赞美、转化”的全纳教育理念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素质发展。“一委三会”(团委、学生会、宿管会、社团联合会)的自我管理机制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自主发展;另一方面,全面素质目标指导全纳教育实践,自主发展愿景激活学生自我管理机制。二是探索“理念~‘模式”衔接机制。把学校学生四大核心素养的内涵与全纳教育实践、学生自我管理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内化核心素养理念指导“双全两自”育人实践,发掘每一项育人活动的作用与意义,渗透进主题课堂和班会活动;外化“双全两自”育人模式,赋予每一项育人实践校本化内涵,浓缩成《衢州中专学生手册》《衢州中专干部工作手册》《衢州中专学生素养成长手册》等等,提升校园文化软实力。
  推进教学诊断与改进,增强“器”文化竞争力。一是推进教学诊改行动。出台《衢州中专教学诊断与改进方案》和《衢州中专高考质量提升三年行动计划》,成立教学诊改领导小组和专家委员会,建立五纵五横、“8”字回旋流程,开展课堂创新和诊断行动。组建教学改革行动组和教学调研会诊督察组,开设名师示范课、骨干优质课、新教师汇报课,促进教学研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增强竞争实力。二是推动专业群建设。按照“学校对接职业,学部对接行业,专业对接产业”的思路,紧跟地方产业发展趋势,紧扣特色产业、特色小镇发展需求,瞄准高端装备制造、信息、健康、旅游、時尚等地方主导产业,建立专业动态诊断机制,适时改进专业(方向)设置,提高专业与产业的匹配度,推进机电数控、信息技术、康养服务、财经商贸、艺术设计和学前教育等六大专业群建设,推动专业发展的市场融入,提升学生岗位适应力和生长力,增强“器”文化核心竞争力。
  打造德育品牌活动,彰显“器”文化新魅力。一是打造两大显性德育品牌。学校德育“红”品牌,即学生志愿服务队。学生志愿者身着红色标志,通过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文化事业等培育爱国情感、责任担当,通过日常活动、问题解决、适应挑战等培育学生实践能力、创新意识,扩大学生社会参与;学校德育“蓝”品牌,即“一委三会”学生干部团队。学生干部身着蓝色标志,通过自我学习、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监督、自我服务等培育学生学习能力、健康意识,促进学生自主发展。二是打造系列精品活动。成立阳光传媒模拟公司,以帮助学生提振精神、树立自信,增强才干、提升素养为目的,以策划、组织、宣传学生活动为职责,开展阳光男孩女孩评选、“金十一”技能节、“红五月”校园文化艺术节、儒学经典进校园、高雅艺术进校园、学长学霸大讲堂、校园模拟招聘会等十大精品活动,彰显校园文化的无限魅力。
  校园文化是学校发展的灵魂,是凝聚人心、展示学校形象、提高学校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在多年办学实践中,我们力求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建设向上向善的“器”文化,打造品牌特色学校,使学校成为师生舒展心灵、放飞梦想的乐园。教师在充满人情味的校园文化中,怀着快乐的心情工作,努力实现人生价值;学生能够拓宽发展空间,胸怀远大理想,让师生用智慧启迪智慧,用人格塑造人格,用自己的生命之光与被点燃的火种交相辉映,从而激活课堂,改变学生,让家长满意。
  (作者单位:衢州中等专业学校)
其他文献
摘 要:广西南宁技师学院以18级酒店专业“两后生”为对象,开展了“两后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对“两后生”心理健康状况,心理健康状况的性别差异、年龄差异,与学历制学生的比较等方面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两后生” 心理健康 调查  课 题:本文系2018年度广西南宁技师学院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精准扶贫视域下中职学校“两后生”培训德育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的研究》(立项编号:NJSYKY201801)研
摘要 大陆法系将无因管理单独作为一种制度;而英美法系对管理利益和损失分别以不当得利和侵权进行规范。笔者认为不当得利制度足以容纳无因管理行为,不必将其单列为一种制度。  关键词 无因管理 不当得利 返还请求权  中图分类号:D9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592(2009)11-054-01    不当得利是指无法律上原因而受有利益,致使他方受损害。无因管理是指没有法定和约定的义务,
看一位中国厨师如何跻身 世界西点精英俱乐部  “有远大的思想,就能成为伟大的人物。一个人拥有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如何去努力获得他想要的事物。” ——影响王森一生的经典语录  目前,在全世界,有300多位顶级的西点师,王森就是其中之一。在这个世界西点精英俱乐部里,王森与他们一同参加世界烘焙技艺大赛,切磋西点制作技艺,讨论行业发展趋势。  西点是舶来品。一位中国人,如何跻身世界西点精英俱乐部?  
摘要SARS是一种疾病,从某种角度上讲它成为了心理疾病。随着SARS的蔓延,一些人夸大非典的危险性,扭曲事实,制造流言。主流媒体在SARS危机中的缺席与失语,使得次要媒体占了主导地位。我们有必要对主流媒体的边缘化进行探求。本文分析了主流媒体边缘化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SARS危机 公众 媒体 信息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09)05-
摘要普天之下,谁不渴望实现自身价值,从而获得成功?成功学家拿破仑·希尔曾说过:“一个人能否成功,关键在于他的心态。”健康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之一。1948年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WHO对健康下了这样的定义:“健康不但是没有身体疾病,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也就是说,一个人特别是当代青年大学生,如果没有健康的心理,必将会造成躯体和精神上的种种疾病,最终可能选择一条自我毁灭的道路——自杀,
北京中日友好医院血液净化中心,75名尿毒症患者正躺在里面进行透析,病人身上连接着很多管子,血液在粗管子中流动,初次来到这里的人看到这个场景都会感觉到震撼。  这些病人中有老年人,也有年轻人,他们每周都要来这里透析,一周三四次。他们中的很多人都经历过痛苦、失望、绝望,甚至因为骨骼严重变形影响面容,或者因为瘫痪、失明而想到自杀。但是,还是有很多人与命运抗争,走过来了,他们中,有人最长透析了31年,每周
摘要 自新中国成立到现在,中国共产党走过了六十年的光辉岁月,党群关系建设也经历了六十年的辉煌,总结起来,可以把六十年来的党群关系建设划分为“两个三十年”,即“从领导人民革命夺取全国政权并取得长期执政的三十年”和“已经从受到外国经济封锁和计划经济条件下建立社会主义到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的三十年”,两大时期的国情不同,党的执政思维也不同。总结党群关系建设经验,为以后党群建设
摘要 疑罪从无原则是刑事诉讼证据证明原则中的帝王条款,承载着人权保障的核心价值。但该原则的适用也往往引发实体正义与程序正义在某种程度上的对立冲突。实质折射出法律适用中普遍存在的理智与情感间矛盾平衡问题。深入探究即发现科学施行疑罪从无原则,不仅仅是坚持一种恪守证据审查客观性的理性标准,它同时也需要培养和塑造一种远离泛道德批判倾向的法情感。  关键词 疑罪从无 刑事证明 法律理性 法情感  中图分类号
近日,安徽省归侨侨眷职业技能培训班在六安技师学院举办,来自全省8个市、28名归侨侨眷参加了培训。此次培训,旨在加强对困难归侨侨眷帮扶力度,提高他们自我发展能力,让其掌握一技之长,增强社会竞争力,摆脱贫困。  在为期7天的培训中,学员们学习了汽车的基本构造与原理、汽车的维护作业与检测,汽车常见故障的诊断与排除;汽车营销等基本知识。能大致掌握汽车维修和汽车营销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为将来从事汽车方面
摘要《诉讼费用交纳办法》于2007年4月1日起实施,但在实施中,由于制度自身设计的特点以及与实践情况的契合度不够等原因,导致合理性和实效性有所欠缺,并且在司法导向上存在受益主体异化、司法资源浪费等问题。本文在辖区内交纳和退还案件受理费的程序进行调研的基础上,对完善诉讼费用制度提出了若干构想。  关键词诉讼费交纳 退还 经费保障  中图分类号:D92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