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玉米二比薯栽培是一项高产高效益栽培技术,就是2垄玉米间作1垄马铃薯,既为玉米生长提供良好的通风透光条件,提高了产量,也增加单位面积经济效益。生产实践证明,玉米亩增产量53~81公斤,增产率10%~15%,增加经济效益134元。亩产马铃薯750~900公斤,增加经济效益990元,两种作物合计亩增经济效益1124元。过去,我们在推广这项栽培技术时,因马铃薯在玉米抽雄期的7~8月份收获,田间作业不方便,收获时费工费事,碰伤玉米叶片增加黑粉病感染率机会,马铃薯产量低,经济效益不够理想。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对间种的马铃薯采用秋后枯蔓时收获,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果。
一、玉米马铃薯间作技术
1.选地 玉米二比薯栽培,一般缺乏水浇条件,加之枯蔓秋后收获,薯块在土壤中埋放时间长。因此,要选择土层深厚、抗旱抗涝、排水良好的砂壤土、壤土地种植,不要选择低洼易涝地,以防止早熟的薯块度过休眠期而发芽腐烂。
2.选用良种 实践证明,选用生育期适宜、抗病性强、丰产性好、休眠期长的中晚熟马铃薯品种好,既可充分利用5~6月份光照好、温度适宜进行营养生长,又可利用7~8月份降雨量大满足马铃薯成熟期对水分的需求。中晚熟品种休眠期长,可防止烂薯,中薯8号、荷兰7号、克新3号等马铃薯品种均适应大连地区玉米与马铃薯间作种植。
3.加大种块、适期晚播 玉米二比薯栽培的马铃薯一般种在上岗地没有水浇条件,加大种块可提高抗旱性能,促进苗期生长。适期晚播,延后生育时期,使地下块茎膨大期延后于7~8的雨季,充分利用自然降水,满足成熟生长的用水,缩短成熟薯块在土壤中埋放时间,防止了烂薯。大连地区几年的试验和实践证明,种薯切块以40~60克较为经济实用;播种期以4月上中旬为宜。
4.增加密度,保证株数 玉米二比薯栽培是高棵作物与矮棵作物搭配的立体栽培形式,前期玉米处在苗期地面负载小,给马铃薯留有较大通风透光空间,促进其生长。矮棵的马铃薯作为玉米的风道,有利于玉米生长。因此,两种作物都要增加密度,保证株数,发挥群体增产作用。实践证明,玉米每亩株数要比清种增加10%~15%为宜,即每亩保株数3000~3300株;马铃薯每亩保株数2000株为宜。
5.增施粪肥,配方施肥 玉米二比薯栽培田间植被负载量大,吸收养分多,要增施粪肥,实行氮、磷、钾配方施肥,以满足两种作物对养分的需求。实践证明,每亩施基肥3000~4000公斤,秋后装粪做垄,来年春季播种,玉米每亩施专用肥N15.8公斤、P2O57.5公斤、K2O7.5公斤,将土壤的N∶P∶K比例调到2∶1∶1效果最好。马铃薯亩施专用肥N5公斤、P2O52公斤、K2O11公斤,将土壤的N∶P∶K比例调到2.5∶1∶4.5效果最好。
6.及时收获 因田间的马铃薯在土壤中埋放时间较长,玉米收获后,要及时抢收马铃薯,防止成熟薯块度过休眠期而发芽腐烂。
二、玉米马铃薯间作栽培的优点
1.省工节支,方便作业 秋后玉米割倒收获后再收马铃薯,田间没有障碍物,作业方便,不仅避免了碰伤玉米叶片,而且节省了收获人工。一般每亩可节省用工1~2个,节省开支100~200元。
2.完全成熟,提高产量 与玉米间作的马铃薯,因种植在上岗地,没有水浇条件,生育期延长。过去,农民为了早上市,赶在6月下旬至7月上旬收获,马铃薯没有完全成熟,小薯多,产量低。秋后枯蔓时收获马铃薯,延长了生育期,充分利用大连地区7~8月份雨季降水量,满足马铃薯后期生长对水分的需求,完成全生育期的生长过程,提高了产量。一般每亩能增产215~259.5公斤马铃薯,增产率在15%~20%。
3.增大薯块重量,提高商品率 马铃薯枯蔓秋后收获延长了生育时间,使地上部茎蔓中的碳水化合物充分转移到地下块茎中,增大了薯块的重量,大薯块比率增多,小薯比率减少,提高了商品率。据调查,枯蔓秋后收获的马铃薯75克以上大薯块比率在63%以上,比7月中旬收获的马铃薯增加24.5%~34%。
4.错期上市,提高经济效益 枯蔓秋季收获的马铃薯上市季节赶在8月下旬至9月上旬,正处于蔬菜淡季,错开了6月下旬至7月上旬覆膜和园地马铃薯以及早春菜集中上市旺季,不仅充实了蔬菜市场,也提高了马铃薯价格,增加了经济效益。经调查,秋季上市的鲜薯每公斤1.6~2元,比6月下旬至7月中旬上市的鲜薯每公斤1.2~1.6元平均增加0.2~0.4元,亩产750~900公斤马铃薯,可增加经济效益150~180元。
5.培肥地力,增加土壤有机质 与玉米间作的马铃薯收获后,地上茎叶留在地里腐烂变为肥料,增加了土壤的有机质含量,培肥了地力。一般每亩地每年可留在土壤中的鲜茎叶1000公斤左右。
一、玉米马铃薯间作技术
1.选地 玉米二比薯栽培,一般缺乏水浇条件,加之枯蔓秋后收获,薯块在土壤中埋放时间长。因此,要选择土层深厚、抗旱抗涝、排水良好的砂壤土、壤土地种植,不要选择低洼易涝地,以防止早熟的薯块度过休眠期而发芽腐烂。
2.选用良种 实践证明,选用生育期适宜、抗病性强、丰产性好、休眠期长的中晚熟马铃薯品种好,既可充分利用5~6月份光照好、温度适宜进行营养生长,又可利用7~8月份降雨量大满足马铃薯成熟期对水分的需求。中晚熟品种休眠期长,可防止烂薯,中薯8号、荷兰7号、克新3号等马铃薯品种均适应大连地区玉米与马铃薯间作种植。
3.加大种块、适期晚播 玉米二比薯栽培的马铃薯一般种在上岗地没有水浇条件,加大种块可提高抗旱性能,促进苗期生长。适期晚播,延后生育时期,使地下块茎膨大期延后于7~8的雨季,充分利用自然降水,满足成熟生长的用水,缩短成熟薯块在土壤中埋放时间,防止了烂薯。大连地区几年的试验和实践证明,种薯切块以40~60克较为经济实用;播种期以4月上中旬为宜。
4.增加密度,保证株数 玉米二比薯栽培是高棵作物与矮棵作物搭配的立体栽培形式,前期玉米处在苗期地面负载小,给马铃薯留有较大通风透光空间,促进其生长。矮棵的马铃薯作为玉米的风道,有利于玉米生长。因此,两种作物都要增加密度,保证株数,发挥群体增产作用。实践证明,玉米每亩株数要比清种增加10%~15%为宜,即每亩保株数3000~3300株;马铃薯每亩保株数2000株为宜。
5.增施粪肥,配方施肥 玉米二比薯栽培田间植被负载量大,吸收养分多,要增施粪肥,实行氮、磷、钾配方施肥,以满足两种作物对养分的需求。实践证明,每亩施基肥3000~4000公斤,秋后装粪做垄,来年春季播种,玉米每亩施专用肥N15.8公斤、P2O57.5公斤、K2O7.5公斤,将土壤的N∶P∶K比例调到2∶1∶1效果最好。马铃薯亩施专用肥N5公斤、P2O52公斤、K2O11公斤,将土壤的N∶P∶K比例调到2.5∶1∶4.5效果最好。
6.及时收获 因田间的马铃薯在土壤中埋放时间较长,玉米收获后,要及时抢收马铃薯,防止成熟薯块度过休眠期而发芽腐烂。
二、玉米马铃薯间作栽培的优点
1.省工节支,方便作业 秋后玉米割倒收获后再收马铃薯,田间没有障碍物,作业方便,不仅避免了碰伤玉米叶片,而且节省了收获人工。一般每亩可节省用工1~2个,节省开支100~200元。
2.完全成熟,提高产量 与玉米间作的马铃薯,因种植在上岗地,没有水浇条件,生育期延长。过去,农民为了早上市,赶在6月下旬至7月上旬收获,马铃薯没有完全成熟,小薯多,产量低。秋后枯蔓时收获马铃薯,延长了生育期,充分利用大连地区7~8月份雨季降水量,满足马铃薯后期生长对水分的需求,完成全生育期的生长过程,提高了产量。一般每亩能增产215~259.5公斤马铃薯,增产率在15%~20%。
3.增大薯块重量,提高商品率 马铃薯枯蔓秋后收获延长了生育时间,使地上部茎蔓中的碳水化合物充分转移到地下块茎中,增大了薯块的重量,大薯块比率增多,小薯比率减少,提高了商品率。据调查,枯蔓秋后收获的马铃薯75克以上大薯块比率在63%以上,比7月中旬收获的马铃薯增加24.5%~34%。
4.错期上市,提高经济效益 枯蔓秋季收获的马铃薯上市季节赶在8月下旬至9月上旬,正处于蔬菜淡季,错开了6月下旬至7月上旬覆膜和园地马铃薯以及早春菜集中上市旺季,不仅充实了蔬菜市场,也提高了马铃薯价格,增加了经济效益。经调查,秋季上市的鲜薯每公斤1.6~2元,比6月下旬至7月中旬上市的鲜薯每公斤1.2~1.6元平均增加0.2~0.4元,亩产750~900公斤马铃薯,可增加经济效益150~180元。
5.培肥地力,增加土壤有机质 与玉米间作的马铃薯收获后,地上茎叶留在地里腐烂变为肥料,增加了土壤的有机质含量,培肥了地力。一般每亩地每年可留在土壤中的鲜茎叶1000公斤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