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移植治疗无功能性胰岛细胞瘤肝转移术后二次行肝切除一例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onstop_m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患者男性,51岁。2004年10月28日因胰腺体尾部占位,在外院行胰体尾切除、脾切除术,术后病理诊断为恶性胰岛细胞瘤。2005年12月超声检查发现肝内多发转移灶,间断行动脉插管化疗栓塞(TACE)治疗3次。2008年3月因“肝脏多发肿物”入我院治疗。患者入院后查白蛋白37.9 g/L,ALT 17.1 IU/L,AST 41.7 IU/L,总胆红素36.9 μmol/L,直接胆红素23.8 μmol/L,凝血酶原时间15 s。肿瘤标志物: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CA19-9均正常。腹部MRI:肝脏多发实性占位(图1),胰腺未见新发肿物。胸部、头部CT及全身骨显像未见异常。入院诊断:(1)恶性胰岛细胞瘤肝转移;(2)慢性乙型肝炎。2008年3月7日于静脉复合麻醉下行原位肝移植术,术式为经典非转流,供受体胆道端端吻合,放置T型管。手术顺利,术后给予患者他克莫司+吗替麦考酚酸酯+甲泼尼龙三联抗排斥治疗,同时给予拉米扶定+乙肝免疫球蛋白抗乙肝,更昔洛韦预防巨细胞病毒感染治疗,术后20 d患者肝功指标逐渐恢复正常,复查移植肝超声检查未见异常,术后3个月行胆道造影未见异常,拔出T型管。术后随访4年半未见肿瘤复发。患者2012年10月复查腹部增强CT发现肝脏左外叶占位(图2),再次入我院就诊,考虑为恶性胰岛细胞瘤肝转移灶复发,术前各项化验均正常,肝功能Child A级。2012年10月19日行肝左外叶切除术,切除肿瘤大小12.5 cm×9.0 cm×5.7 cm,横切面可见4个灰白色肿物,最大径1.2~7.0 cm,局部融合,边界不清。术后病理诊断为恶性胰岛细胞瘤(图3)。手术顺利,术后12 d痊愈出院。术后7个月复查腹部CT未见胰腺及肝脏新生病灶。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先天性心脏病伴气管狭窄患者的手术治疗方法及处理原则。方法2006年1月至2013年6月共手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伴气管狭窄48例,男性36例,女性12例;手术时年龄3~72个月,平均(23±27)个月;体重3.4~46.0 kg,平均(12±8)kg。先天性心脏病类型包括:肺动脉吊带33例,双主动脉弓3例,法洛四联症6例,室间隔缺损4例,右心室双出口1例,肺动脉闭锁1例。气管狭窄类型:短段狭窄
Xp11.2易位/TFE3基因融合相关性肾癌(简称Xp11.2肾细胞癌)是WHO肾细胞癌病理组织学分类中的独立亚型[1],其命名来源于肿瘤均涉及Xp11.2断点的几种不同的染色体易位,形成TFE3融合基因,导致肿瘤细胞中TFE3蛋白的过度表达,并以此成为Xp11.2肾细胞癌的诊断标准[2]。该病人群集中在儿童和年轻人群,临床表现、组织病理学特点、生物学行为均有别于其他类型肾癌,多为散在病例报道。我
期刊
脾脏外伤在腹部实质性脏器伤中最为常见,在腹部损伤时发生率高达49%[1-2]。对创伤性脾破裂的治疗,以往手术方式多采用单纯脾脏切除,随着近年对脾脏功能认识的深入及脾切除术后易出现凶险感染、免疫力低下、血栓栓塞等后果,目前针对外伤性脾破裂外科医生逐步形成了“保脾”的共识[3]。但传统保脾手术方法难度大,风险高,术后易出现再出血等并发症,限制了保脾手术在临床的广泛开展。近年来射频消融(radio fr
期刊
目的分析原发性腹膜后平滑肌肉瘤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探讨影响其术后局部复发和患者预后的因素。方法收集2006年8月至2012年4月收治的46例原发性腹膜后平滑肌肉瘤完整切除术后患者的临床病理和随访资料,男性9例,女性37例,年龄30~79岁(中位年龄49岁)。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肿瘤局部控制率和疾病特异生存率,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采用Cox回归法。 结果46例患者肿瘤最大径5~36 cm
近年来,甲状腺疾病的发病率逐渐升高,喉返神经永久性损伤是甲状腺手术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1],国内报道手术引起的喉返神经损伤率为0.3%~9.0%,最高者达13.3%[2]。而甲状腺术后永久性喉返神经损伤的患者再度发生甲状腺癌,须再次行根治性手术的病例虽然相对比较少见,但处理起来极为棘手,再次手术因局部粘连,结构紊乱,若致使另一侧喉返神经损伤,患者将面临很大危险[3]。回顾我院自2001年1月至2
期刊
目的探讨R.E.N.A.L.(最大径、外凸率、最近距离、侧别、纵向位置)肾肿瘤评分系统在T1期肾肿瘤手术方式选择的应用价值。方法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回顾分析122例施行手术的T1期肾肿瘤患者,其中男性76例,女性46例,年龄(51±16)岁(29~82岁),体重指数(22.8±3.9)kg/m2。收集患者影像资料、手术方式及预后等数据,将术前CT资料按R.E.N.A.L.肾肿瘤评分系
主动脉瓣二瓣化畸形(bicuspid aortic valve, BAV)是成人最常见的先天性主动瓣畸形,成人中的出现率为0.5%~2.0%,多见于成年男性[1-2]。BAV是主动脉瓣狭窄及关闭不全的主要病因之一,常合并主动脉窦扩张或升主动脉瘤,甚至合并严重的主动脉夹层[3];同样,BAV也是主动脉瓣置换术(aortic valve replacement,AVR)后再发升主动脉扩张或主动脉夹层等
期刊
快速康复外科(fast-track surgery,FTS)主要是指围手术期综合性应用已证实有效的各种措施以减少手术应激反应,降低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促进患者加快康复[1]。这一理念在问世后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并逐渐应用于心胸外科、骨科、妇科及泌尿外科等领域,但由于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操作复杂性与较高的技术难度,FTS理念在该手术上的应用报道较少。我们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3年6月在我科
期刊
结直肠癌在国内外发病率逐年升高,对于可切除的结直肠癌,根治性手术是首选的治疗方式,术后辅助化疗尤为重要。而对化疗药物耐药是导致化疗失败的主要原因,其主要与肿瘤耐药基因突变有关。我们收治1例Ⅱ期结直肠癌患者,基因检测发现该患者存在多基因突变,报告如下。
期刊
肺叶扭转临床较为少见,常发生在胸部外科手术后,可自发于某些先天性肺部异常,并发于创伤性气胸。主要原因是支气管血管蒂旋转所致,影响肺的脉管系统,导致肺叶动脉供血、静脉回流和(或)支气管狭窄闭塞,危及患者的生命,由于临床症状和影像学改变不典型,术前确诊经常比较困难。我科2010年10月至2013年1月收治了4例肺叶切除手术后并发肺扭转病例,现对其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及病因进行回顾性分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