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溶栓治疗后凝血指标的变化及意义

来源 :微循环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ys2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进行静脉溶栓治疗,可使梗死相关血管早期开通,对减少坏死心肌数量、限制梗死范围、改善患者的预后非常有益.同时由于其无创伤性,价格便宜,简便易行,成为目前广为流行的方法.但同时也存在溶栓特异性差、出血并发症、再梗死等问题.其中,出血并发症是临床医生最棘手的问题.因此,选择急时、准确的实验监测时间至关重要.我们动态观察了溶栓治疗后凝血指标的变化规律,报告如下.
其他文献
结合太湖流域水利治理现状及规划情况,对太湖流域涉水行业发展进行了初步分析。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以水利相关规划为依托,研究涉水建设项目方案编制过程中值得关注的几个
l辛普利(化学名:FosinoProl)为新一代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本义旨在探讨福辛普利和尼群地平对高血压病患者血压、微循环及血液流变性的影响并对比二者的作用。1资料与方法1.1病例选择所有
失重飞行后航天员的超重耐力是下降的,为了探讨超重耐力下降的机理,因而观察了正常兔(n=10)和模拟失重兔(n214)在-4Gx离心机上作用3min后脑、心、肺、肾四个脏器微血管和组织形态学的变化。结果是正
以沙鼠为对象探讨急性脑缺血动物经不同氧压暴露对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形态变化与粘附性的影响。结果显示,脑缺血动物经高压氧治疗后,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轮廓清楚,与白细胞、
应用细胞微管吸吮实验系统对内毒素刺激条件下牛肺动脉血管内皮细胞(VEC)对中性粒细胞(PMN)的粘附性行单细胞定量测量。结果发现:在内毒素刺激下,拉离粘附于VEC表面的PMN所需临界分离应力Sc由正常
近日我们对300例心、脑血管病患者进行了部分血液流变学指 标的检测与分析,以期为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诊断与治疗提供依据。1资料与方法1.1资料来源 患者组:300例经临床确诊为高血压、
采用结缔组织染色法,观察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高征)产妇(n=22)和非妊高征产妇(n=10)胎盘绒毛微循环的变化,发现绒毛间质血管内皮受损、动脉粥样硬化和绒毛合体滋养层受损,从而导致绒毛病变,并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