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6年5月30日香港佳士得春拍,编号1248的明洪武釉里红缠枝牡丹纹玉壶春瓶拍出了7852万港币,创造了迄今为止明代瓷器的全球最高成交纪录。此瓶高32.5厘米,数度易手,因传承清晰,且为釉里红瓷器的典范之作,拍卖时引起了中外买家的激烈竞争,最终被澳门藏家史提芬永利(steve Wynn)竞得,后捐于澳门博物馆展出。
此瓶原为苏格兰一对夫妇继承家族遗产时获得,1984年4月10日委托伦敦佳士得拍卖,编号208,以42.12万英镑拍出,被新加坡收藏家谢杰立(Jack Chia)竞得,创造了当时佳士得东方古代艺术品拍卖的最高成交价。1988年5月17日谢杰立交由香港苏富比拍卖,以1707万港币拍出。1997年¨月5日,此瓶又在香港佳士得拍场露面,成交价被改写为2202万港币,亦“创下釉里红瓶拍卖的最高成交价世界纪录”。
过去30年里,洪武釉里红瓷器在每个阶段都是备受关注的品种,价格处在高位,在明代瓷器的拍卖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明代排行前百名105件瓷器中,洪武釉里红上榜11件,仅次于青花,成交价格之高则远超青花。
经过元代的烧制探索和实践,洪武时期釉里红烧制工艺高度成熟。一个奇特现象是,明代釉里红瓷器的烧制仅盛行于洪武一朝,宣德时期虽有烧制,但规模过小,拍场仅出现过数件三多纹、三鱼纹高足碗。宣德以后基本上以矾红彩代替,直到清康熙时期才恢复。有明史专家认为,明太祖朱元璋因姓朱,朱在颜色中为红色,故朱元璋崇尚红色,当时宫中的装饰用色及服饰皆以红为主色。《明史·志第四十三》“舆服三”有关“群臣冠服”一节有这样的记载,“三年(即洪武三年,1370年),礼部言: ‘历代异尚。夏黑,商白,周赤,秦黑,汉赤,唐服饰黄,旗帜赤。令国家承元之后,取法周、汉、唐、宋,服色所尚,于赤为宜。”由此推之,釉里红应是当时朝廷重视的烧制品种。著名陶瓷专家汪庆正先生曾指出;“在国内外传世品中可以确认为洪武瓷的,以釉里红器为最多。”只是传世品多数红色不正,不是偏黑,就是偏淡,少有鲜红纯正者。
上世纪80年代,洪武釉里红瓷就是最贵的中国瓷器。1986年11月、1987年5月香港苏富比推出的两场赵从衍旧藏专拍。3件洪武釉里红瓷器成交价均打破了千万港币的纪录:编号30的缠枝纹棱口大盘为日本藏家松冈清次郎以1122万港币竞得,编号31的折枝牡丹纹棱口大盘1034万港币拍出,编号225的缠枝菊花纹玉壶春瓶以1 122万港币成交。
洪武釉里红瓷器传世品、流通品有限,内地传世品大多收藏在北京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等博物馆。清官原藏约百余件,11件运至台北故宫,南京库房存放了数件,北京故宫现藏约90余件。北京故宫出版的《青花釉里红》一书中收录了3l件,器型有尊、玉壶春瓶、执壶、军持、盘、碗、盏托等。
拍场上历年成交价超百万元的洪武釉里红瓷近30件,其中,千万元以上者10件,价格相当高。拍品的器型集中在玉壶春瓶、玉壶春执壶、大盘、大碗、军持、盏托等数种上,玉壶春瓶的数量最多,其次是大盘、大碗。
高价成交的釉里红玉壶春瓶纹饰以缠枝花卉纹为主,常见缠枝牡丹纹、缠枝莲纹、缠枝菊花纹,也见有绘松竹梅纹者,绘画风格与当时的青花瓷一致。这种器型是瓷器中最为优美的器型之一,有学者认为可能是由唐代寺院里广泛使用的净水瓶演变而来,宋元时期就已流行,宋人诗句中就有“玉壶先春”的记载,基本形制是撇口、细颈、垂腹、圈足。如果说梅瓶代表了男性的雄健之美,那么玉壶舂瓶则体现了女性变化柔和的双“S”型线条美。釉里红玉壶春瓶出现于元代,在明代《水浒传》里,玉壶春是一种酒,因此玉壶春瓶最早应该是因装酒而得名。
玉壶春瓶之外,大盘的成交价最高。2004年11月纽约伯得富上拍的四季花卉纹大盘,直径45.8厘米,估100万至200万美元,拍至572.625万美元。盘是瓷器常见器型,但元时因蒙古族的审美习惯而有所改变,涌现出了器型硕大的花口、棱口等式样的大盘,明代早期延续,在洪武、永乐、宣德,甚至嘉靖、万历时期都大量生产。釉里红制品不多,拍场上仅出现过三五件,价格极昂,口径多在30厘米左右,超过40厘米者鲜见。
2008年香港佳士得春拍,赛克勒旧藏的梅竹茶花纹军持拍到了3392.75万港币。此军持1994年由纽约佳士得秋拍释出,1997年香港秋拍时以387万港币拍出。历年约拍过3件军持,1982年香港苏富比春拍以66万港币拍出1件高14.3厘米的缠枝牡丹纹军持,2000年伦敦苏富比23万英镑拍出过1件高14厘米的类似品。军持是一种盛水器,最初是寺庙用物,约隋唐时期传入我国,其后各地均有烧制,多为外销。 洪武釉里红大碗也是极稀罕之物,成交过两三件。1989年5月香港苏富比举办英国铁路局退休基金会藏品专拍,口径42厘米的缠枝牡丹纹菊纹大碗因尺寸硕大、保存完好,拍到了2035万港币。t991年春香港苏富比以176万港币拍出1件口径20.3厘米的缠枝牡丹菊纹小碗。这一时期的碗通常绘典型扁菊纹;菊瓣呈扁圆形,先勾花瓣后填色,花瓣填色留白边,当时的牡丹花亦风格类似。
最早的瓷质执壶出现于南北朝时期,洪武时期流行玉壶春执壶,即以玉壶春瓶的壶体,再加上长流、执柄和壶盖,造型美观、大方,青花、釉里红、白釉、龙泉青釉均有。1989年5月,英国铁路局退休基金会旧藏的1件明洪武釉里红开光式山茶纹执壶在香港拍出880万港币,是拍场仅见的一件。此壶高33厘米,釉里红发色略暗,通体绘缠枝花卉纹,却不显繁满,壶腹两面于缠枝莲纹间作菱花形开光,内绘折枝山茶纹,典雅大方,类似的传世品不多见。
其他的洪武釉里红瓷器拍场上还见梅瓶、盏托。1988年香港富比春拍以132万港币拍出1件直径19.4厘米的花卉纹棱口杯托,2000年以后内地也曾出现过2件,成交价也在百万元左右。1990年该公司秋拍以319万港币拍出的螭龙纹梅瓶,是拍场所见的1件孤品,瓶高36.4厘米,发色灰暗,颈绘焦叶纹,肩饰缠枝扁菊纹,瓶腹绘飞腾的螭龙,三爪,形象奇特。
拍场上所见明代釉里红瓷,洪武朝以后者,仅有宣德制品。宣德釉里红发色高洪武釉里红一筹,红色较为纯正,代表品是三鱼纹,三多纹高足杯。香港苏富比成交过4件“大明宣德年制”款高足杯,尺寸在lO至16厘米间。1986年秋赵从衍旧藏的三鱼纹高足杯以59.4万港币成交,此杯高10厘米。1954年、1975年,1980年三次在伦敦、香港拍卖过,赵从衍之前,为仇焱之所藏。2006年4月再次被该公司拍卖时,易手价格已达1 524万港币,是宣德釉里红的最高价。
其他3件绘三多纹的高足杯,1988年秋52.8万港币拍出1件,1989年春拍出2件,1件为374万港币,242万港币拍出的1件来自英国铁路局退休基金会旧藏。
宣德朝以后,釉里红停烧,因此,洪武、宣德制品成了明代釉里红的绝唱,这也是拍场上能拍出天价的重要原因。由2006年7285万港币成交的玉壶春瓶来看,洪武釉里红名品的价值已经被当代藏家所认识,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流入日本、欧美的名家旧藏名品,如果当下现身拍场,成交价难以估量。
此瓶原为苏格兰一对夫妇继承家族遗产时获得,1984年4月10日委托伦敦佳士得拍卖,编号208,以42.12万英镑拍出,被新加坡收藏家谢杰立(Jack Chia)竞得,创造了当时佳士得东方古代艺术品拍卖的最高成交价。1988年5月17日谢杰立交由香港苏富比拍卖,以1707万港币拍出。1997年¨月5日,此瓶又在香港佳士得拍场露面,成交价被改写为2202万港币,亦“创下釉里红瓶拍卖的最高成交价世界纪录”。
过去30年里,洪武釉里红瓷器在每个阶段都是备受关注的品种,价格处在高位,在明代瓷器的拍卖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明代排行前百名105件瓷器中,洪武釉里红上榜11件,仅次于青花,成交价格之高则远超青花。
经过元代的烧制探索和实践,洪武时期釉里红烧制工艺高度成熟。一个奇特现象是,明代釉里红瓷器的烧制仅盛行于洪武一朝,宣德时期虽有烧制,但规模过小,拍场仅出现过数件三多纹、三鱼纹高足碗。宣德以后基本上以矾红彩代替,直到清康熙时期才恢复。有明史专家认为,明太祖朱元璋因姓朱,朱在颜色中为红色,故朱元璋崇尚红色,当时宫中的装饰用色及服饰皆以红为主色。《明史·志第四十三》“舆服三”有关“群臣冠服”一节有这样的记载,“三年(即洪武三年,1370年),礼部言: ‘历代异尚。夏黑,商白,周赤,秦黑,汉赤,唐服饰黄,旗帜赤。令国家承元之后,取法周、汉、唐、宋,服色所尚,于赤为宜。”由此推之,釉里红应是当时朝廷重视的烧制品种。著名陶瓷专家汪庆正先生曾指出;“在国内外传世品中可以确认为洪武瓷的,以釉里红器为最多。”只是传世品多数红色不正,不是偏黑,就是偏淡,少有鲜红纯正者。
上世纪80年代,洪武釉里红瓷就是最贵的中国瓷器。1986年11月、1987年5月香港苏富比推出的两场赵从衍旧藏专拍。3件洪武釉里红瓷器成交价均打破了千万港币的纪录:编号30的缠枝纹棱口大盘为日本藏家松冈清次郎以1122万港币竞得,编号31的折枝牡丹纹棱口大盘1034万港币拍出,编号225的缠枝菊花纹玉壶春瓶以1 122万港币成交。
洪武釉里红瓷器传世品、流通品有限,内地传世品大多收藏在北京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等博物馆。清官原藏约百余件,11件运至台北故宫,南京库房存放了数件,北京故宫现藏约90余件。北京故宫出版的《青花釉里红》一书中收录了3l件,器型有尊、玉壶春瓶、执壶、军持、盘、碗、盏托等。
拍场上历年成交价超百万元的洪武釉里红瓷近30件,其中,千万元以上者10件,价格相当高。拍品的器型集中在玉壶春瓶、玉壶春执壶、大盘、大碗、军持、盏托等数种上,玉壶春瓶的数量最多,其次是大盘、大碗。
高价成交的釉里红玉壶春瓶纹饰以缠枝花卉纹为主,常见缠枝牡丹纹、缠枝莲纹、缠枝菊花纹,也见有绘松竹梅纹者,绘画风格与当时的青花瓷一致。这种器型是瓷器中最为优美的器型之一,有学者认为可能是由唐代寺院里广泛使用的净水瓶演变而来,宋元时期就已流行,宋人诗句中就有“玉壶先春”的记载,基本形制是撇口、细颈、垂腹、圈足。如果说梅瓶代表了男性的雄健之美,那么玉壶舂瓶则体现了女性变化柔和的双“S”型线条美。釉里红玉壶春瓶出现于元代,在明代《水浒传》里,玉壶春是一种酒,因此玉壶春瓶最早应该是因装酒而得名。
玉壶春瓶之外,大盘的成交价最高。2004年11月纽约伯得富上拍的四季花卉纹大盘,直径45.8厘米,估100万至200万美元,拍至572.625万美元。盘是瓷器常见器型,但元时因蒙古族的审美习惯而有所改变,涌现出了器型硕大的花口、棱口等式样的大盘,明代早期延续,在洪武、永乐、宣德,甚至嘉靖、万历时期都大量生产。釉里红制品不多,拍场上仅出现过三五件,价格极昂,口径多在30厘米左右,超过40厘米者鲜见。
2008年香港佳士得春拍,赛克勒旧藏的梅竹茶花纹军持拍到了3392.75万港币。此军持1994年由纽约佳士得秋拍释出,1997年香港秋拍时以387万港币拍出。历年约拍过3件军持,1982年香港苏富比春拍以66万港币拍出1件高14.3厘米的缠枝牡丹纹军持,2000年伦敦苏富比23万英镑拍出过1件高14厘米的类似品。军持是一种盛水器,最初是寺庙用物,约隋唐时期传入我国,其后各地均有烧制,多为外销。 洪武釉里红大碗也是极稀罕之物,成交过两三件。1989年5月香港苏富比举办英国铁路局退休基金会藏品专拍,口径42厘米的缠枝牡丹纹菊纹大碗因尺寸硕大、保存完好,拍到了2035万港币。t991年春香港苏富比以176万港币拍出1件口径20.3厘米的缠枝牡丹菊纹小碗。这一时期的碗通常绘典型扁菊纹;菊瓣呈扁圆形,先勾花瓣后填色,花瓣填色留白边,当时的牡丹花亦风格类似。
最早的瓷质执壶出现于南北朝时期,洪武时期流行玉壶春执壶,即以玉壶春瓶的壶体,再加上长流、执柄和壶盖,造型美观、大方,青花、釉里红、白釉、龙泉青釉均有。1989年5月,英国铁路局退休基金会旧藏的1件明洪武釉里红开光式山茶纹执壶在香港拍出880万港币,是拍场仅见的一件。此壶高33厘米,釉里红发色略暗,通体绘缠枝花卉纹,却不显繁满,壶腹两面于缠枝莲纹间作菱花形开光,内绘折枝山茶纹,典雅大方,类似的传世品不多见。
其他的洪武釉里红瓷器拍场上还见梅瓶、盏托。1988年香港富比春拍以132万港币拍出1件直径19.4厘米的花卉纹棱口杯托,2000年以后内地也曾出现过2件,成交价也在百万元左右。1990年该公司秋拍以319万港币拍出的螭龙纹梅瓶,是拍场所见的1件孤品,瓶高36.4厘米,发色灰暗,颈绘焦叶纹,肩饰缠枝扁菊纹,瓶腹绘飞腾的螭龙,三爪,形象奇特。
拍场上所见明代釉里红瓷,洪武朝以后者,仅有宣德制品。宣德釉里红发色高洪武釉里红一筹,红色较为纯正,代表品是三鱼纹,三多纹高足杯。香港苏富比成交过4件“大明宣德年制”款高足杯,尺寸在lO至16厘米间。1986年秋赵从衍旧藏的三鱼纹高足杯以59.4万港币成交,此杯高10厘米。1954年、1975年,1980年三次在伦敦、香港拍卖过,赵从衍之前,为仇焱之所藏。2006年4月再次被该公司拍卖时,易手价格已达1 524万港币,是宣德釉里红的最高价。
其他3件绘三多纹的高足杯,1988年秋52.8万港币拍出1件,1989年春拍出2件,1件为374万港币,242万港币拍出的1件来自英国铁路局退休基金会旧藏。
宣德朝以后,釉里红停烧,因此,洪武、宣德制品成了明代釉里红的绝唱,这也是拍场上能拍出天价的重要原因。由2006年7285万港币成交的玉壶春瓶来看,洪武釉里红名品的价值已经被当代藏家所认识,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流入日本、欧美的名家旧藏名品,如果当下现身拍场,成交价难以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