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分析了在役管道、光(电)缆在建设期间和运行期间管理上的漏洞。通过事件案例,指出对在役管道、光(电)缆在建设、运行期间管理上的重要性,并提出基于在役管道、光(电)缆在管理过程完整性上的管理措施。
关键词:在役管道 光(电)缆 管理过程 完整性
完整性管理在引入我国之初,在刚投产的或在役管道推广应用,取得良好效果。但是,由于对这项新技术全局性理念认识不足,因而忽视了管道设计、建设期间的完整性管理,管道原始、变更信息资料的缺失成为新老管道实施完整性管理的最大障碍。本文将以独乌原油管道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发生的事件为例,重点阐述了在役管道、光(电)缆在建设、运行期间运营单位突出存在的管理问题及原因分析,提出了进一步加强管理过程完整性上的管理措施,切实保证在役管道、光(电)缆在建设、运行期间的安全。
2007年,中石油集团公司做出管道建设与生产运营分开运作的重大决策。通过近五年的实践,证明建管分开管理模式是切实可行的。但由于建管分开管理模式尚不完善,还存在如:建设期间营运单位管理介入问题、建设期间工程质量监管问题、建设结束的验收移交问题、第三方与在役管道并行、穿越监管问题等。只有看清问题并制定出一套完整的管理规范、标准,才能从本质上确保在役管道的安全运行。
一、 运营单位管理存在的问题
1.早期建设的在役管道、光(电)缆,产权单位几经变更。导致管道、光(电)缆走向、深度等技术资料、信息丢失。
2.在役管道、光(电)缆巡护人员一部分是临时雇佣人员,流动性较大。导致人员交接工作时,管道、光(电)缆走向、深度等技术资料、信息交接不完整,无法帮助运营单位及后建管道施工单位确认在役管道、光(电)缆的具体信息。
3.在役管道、光(电)缆巡护人员责任心不强,在后建工程有危及在役管道、光(电)缆运行安全的施工作业时,未及时提示告知在役管道、光(电)缆的实际走向、位置、埋深等信息。
4.在役管道、光(电)缆运营单位管理不严,线路上未埋设或在丢失后未及时补充管道、光(电)缆的标识(如:里程、测试桩、转角桩)。
5.在役光、电缆在重新更换改变走向、位置后,运营单位未在新的走向、位置上设置新的标识。
6.管道、光(电)缆建成后在移交运营单位时,运营单位未按照施工图纸对管道(光、电)缆走向及位置进行认真复查验收,导致部分在役管道、光(电)缆的走向、位置及深度存在信息不准确,未被及时发现。
二、管道建设时存在的问题
1.管道建设单位,在河流、沟渠等位置施工完成后,光缆铺设工作完成前,就提前做好了水工保护工作,导致光缆必须偏离到设计位置进行敷设(有的位置偏离较远),且未有任何变更资料的记录。
2.管道建设单位在埋设电位桩时,电位桩内未放置阴极保护线,导致运营单位与后期建设单位,无法通过测量阴保接线确定在役管道、光(电)缆的走向、位置及埋深。
3.管道建设单位施工完成后,未进行管道走向、位置、埋深等标识的埋设工作。
三、事件案例
1.2011年11月,某施工单位在作业带内进行开挖作业时,挖断克乌复线光缆。
原因分析:该线路光缆曾经被损坏过,运营单位在敷设新光缆时向南侧偏移20米,且该光缆走向改变后未重新设置新的标识,管道巡护人员亦不知光缆走向已有变动。
2.同年12月,西气东输二线光缆在新建管道作业带内被挖断。
原因分析:西二线该段线路在施工时,光缆敷设进度滞后于水工保护,致使光缆敷设偏离设计位置30米,且施工单位未进行光缆走向变更记录,光缆标识桩亦未按照光缆实际走向进行埋设。
3.2012年3月,某施工单位在进行连穿2条地方燃气管道挖掘作业时,损坏燃气管道防腐层。
原因分析:由于其中一家燃气管道运营单位埋设的管道标识桩位置误差,加之该单位管理人员对管道实际走向位置不明确,指挥施工方挖掘机进行挖掘,造成该管道防腐层损坏。
4.同年4月,某施工单位在进行开挖作业时,挖断某油田单位光缆且管道防腐层受损。
原因分析:设计单位未在施工图纸上标注此处有在役管道、光(电)缆,该管道运营单位未在管道上方设置任何标识桩,管道巡护人员亦未对施工单位进行任何形式的告知。
综上所述,运营单位管理方面的漏洞,造成在役管道、光(电)缆损坏的事件数量已超过穿越施工单位和建设施工单位因为管理问题而发生安全事件的总和。由此可见在役管道、光(电)缆运营单位的管理过程完整性已成为保障在役管道、光(电)缆运行安全的重要控制环节。
四、 保障管道本质安全的措施
自2001年完整性管理理念被引入我国油气行业以来,经过几年的推广和应用实践,已成为当前最流行的管道安全管理模式。2009年中石油编制了国内首套系列企业标准Q/SY 1180《管道完整性管理规范》,通过技术层面和管理层面上对管道完整性管理的各个环节进行了详细规定、给出了具体可操作的方法和标准。其中管理层面(管理过程的完整性、资产的完整性(AIM)、决策的正确性)中的管理过程完整性是在保证管道安全上极为重要的环节。管理过程的完整性是管理者对管道设计、施工、运行、维护整个过程的完整性管理,它贯穿于管道建设和运行的全寿命过程。
1.通过介入管道设计、建设管理保证管道的本质安全
管道营运单位要在管道设计阶段就介入参与管理。将以往管道运营经验、教训的总结提供给新建项目,并共同参与设计改进方案。
管道建设期间,运营单位应对管道防腐、焊接、敷设、重点地段、设施等可以影响日后管道运行安全的重要环节进行重点监管,并做好施工数据的复查、收集,且做好管道回填到管道交接“真空”时期的巡护管理工作。
2.通过数字化信息的采集保证资料的完整性
数字化是实施管理过程完整性的第一步,也是最为关键的一步,其数据的完整性制约着管理过程完整性后续的完整性分析、评价的准确性。管道建设期间,完善数据库及完整性数据收集机制,是管理过程完整性的首要任务。运营单位需制定技术规范及严格的数据采集、审核流程,按照规范、适用、可靠、完备和开放性的原则采集存储数据,并收集、整合可研、勘察、设计、施工阶段形成的大量资料。
管道运行期间,运营单位要把在管道运行期间所发生的数据变更及时准确的输入管理系统,做到有据可查。
3.通过风险评价和事故分析保证管道的运行安全
风险评价是实现管理过程完整性的重要手段。风险评价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应按照统一的标准,由经过专业培训的风险工程师对管道在设计、施工、运行期间的已知风险和未知风险识别评价,编制风险评价报告和应急预案,落实安全措施。
由专业人员通过使用事故调查工具,对事故进行系统、详细的调查取证、分析等一系列工作,并提交一份具有详细改进措施的事故根源分析报告。
五、结束语
管理过程完整性可以解决三个问题:一是通过管理过程完整性识别和确认管道高风险因素,有针对性地制定风险控制计划,减少事故的发生。二是通过管理过程完整性,对管道的薄弱环节进行检测评估和维修,保持管道状态的完好,能够整体延长管道的使用寿命。三是出现事故,通过管理过程完整性能够最快最有效地做出抢修决策和方案,使损失降到最低程度。
管理过程完整性要求始终贯穿于管道设计、施工、运行、维护、检修的全过程,是一个连续、循环的管道监控管理过程,需要在规定时间间隔内,再次进行管道检测、风险评价及采取措施削减风险,以持续减少和预防事故的发生,经济合理地保证管道安全运行。
关键词:在役管道 光(电)缆 管理过程 完整性
完整性管理在引入我国之初,在刚投产的或在役管道推广应用,取得良好效果。但是,由于对这项新技术全局性理念认识不足,因而忽视了管道设计、建设期间的完整性管理,管道原始、变更信息资料的缺失成为新老管道实施完整性管理的最大障碍。本文将以独乌原油管道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发生的事件为例,重点阐述了在役管道、光(电)缆在建设、运行期间运营单位突出存在的管理问题及原因分析,提出了进一步加强管理过程完整性上的管理措施,切实保证在役管道、光(电)缆在建设、运行期间的安全。
2007年,中石油集团公司做出管道建设与生产运营分开运作的重大决策。通过近五年的实践,证明建管分开管理模式是切实可行的。但由于建管分开管理模式尚不完善,还存在如:建设期间营运单位管理介入问题、建设期间工程质量监管问题、建设结束的验收移交问题、第三方与在役管道并行、穿越监管问题等。只有看清问题并制定出一套完整的管理规范、标准,才能从本质上确保在役管道的安全运行。
一、 运营单位管理存在的问题
1.早期建设的在役管道、光(电)缆,产权单位几经变更。导致管道、光(电)缆走向、深度等技术资料、信息丢失。
2.在役管道、光(电)缆巡护人员一部分是临时雇佣人员,流动性较大。导致人员交接工作时,管道、光(电)缆走向、深度等技术资料、信息交接不完整,无法帮助运营单位及后建管道施工单位确认在役管道、光(电)缆的具体信息。
3.在役管道、光(电)缆巡护人员责任心不强,在后建工程有危及在役管道、光(电)缆运行安全的施工作业时,未及时提示告知在役管道、光(电)缆的实际走向、位置、埋深等信息。
4.在役管道、光(电)缆运营单位管理不严,线路上未埋设或在丢失后未及时补充管道、光(电)缆的标识(如:里程、测试桩、转角桩)。
5.在役光、电缆在重新更换改变走向、位置后,运营单位未在新的走向、位置上设置新的标识。
6.管道、光(电)缆建成后在移交运营单位时,运营单位未按照施工图纸对管道(光、电)缆走向及位置进行认真复查验收,导致部分在役管道、光(电)缆的走向、位置及深度存在信息不准确,未被及时发现。
二、管道建设时存在的问题
1.管道建设单位,在河流、沟渠等位置施工完成后,光缆铺设工作完成前,就提前做好了水工保护工作,导致光缆必须偏离到设计位置进行敷设(有的位置偏离较远),且未有任何变更资料的记录。
2.管道建设单位在埋设电位桩时,电位桩内未放置阴极保护线,导致运营单位与后期建设单位,无法通过测量阴保接线确定在役管道、光(电)缆的走向、位置及埋深。
3.管道建设单位施工完成后,未进行管道走向、位置、埋深等标识的埋设工作。
三、事件案例
1.2011年11月,某施工单位在作业带内进行开挖作业时,挖断克乌复线光缆。
原因分析:该线路光缆曾经被损坏过,运营单位在敷设新光缆时向南侧偏移20米,且该光缆走向改变后未重新设置新的标识,管道巡护人员亦不知光缆走向已有变动。
2.同年12月,西气东输二线光缆在新建管道作业带内被挖断。
原因分析:西二线该段线路在施工时,光缆敷设进度滞后于水工保护,致使光缆敷设偏离设计位置30米,且施工单位未进行光缆走向变更记录,光缆标识桩亦未按照光缆实际走向进行埋设。
3.2012年3月,某施工单位在进行连穿2条地方燃气管道挖掘作业时,损坏燃气管道防腐层。
原因分析:由于其中一家燃气管道运营单位埋设的管道标识桩位置误差,加之该单位管理人员对管道实际走向位置不明确,指挥施工方挖掘机进行挖掘,造成该管道防腐层损坏。
4.同年4月,某施工单位在进行开挖作业时,挖断某油田单位光缆且管道防腐层受损。
原因分析:设计单位未在施工图纸上标注此处有在役管道、光(电)缆,该管道运营单位未在管道上方设置任何标识桩,管道巡护人员亦未对施工单位进行任何形式的告知。
综上所述,运营单位管理方面的漏洞,造成在役管道、光(电)缆损坏的事件数量已超过穿越施工单位和建设施工单位因为管理问题而发生安全事件的总和。由此可见在役管道、光(电)缆运营单位的管理过程完整性已成为保障在役管道、光(电)缆运行安全的重要控制环节。
四、 保障管道本质安全的措施
自2001年完整性管理理念被引入我国油气行业以来,经过几年的推广和应用实践,已成为当前最流行的管道安全管理模式。2009年中石油编制了国内首套系列企业标准Q/SY 1180《管道完整性管理规范》,通过技术层面和管理层面上对管道完整性管理的各个环节进行了详细规定、给出了具体可操作的方法和标准。其中管理层面(管理过程的完整性、资产的完整性(AIM)、决策的正确性)中的管理过程完整性是在保证管道安全上极为重要的环节。管理过程的完整性是管理者对管道设计、施工、运行、维护整个过程的完整性管理,它贯穿于管道建设和运行的全寿命过程。
1.通过介入管道设计、建设管理保证管道的本质安全
管道营运单位要在管道设计阶段就介入参与管理。将以往管道运营经验、教训的总结提供给新建项目,并共同参与设计改进方案。
管道建设期间,运营单位应对管道防腐、焊接、敷设、重点地段、设施等可以影响日后管道运行安全的重要环节进行重点监管,并做好施工数据的复查、收集,且做好管道回填到管道交接“真空”时期的巡护管理工作。
2.通过数字化信息的采集保证资料的完整性
数字化是实施管理过程完整性的第一步,也是最为关键的一步,其数据的完整性制约着管理过程完整性后续的完整性分析、评价的准确性。管道建设期间,完善数据库及完整性数据收集机制,是管理过程完整性的首要任务。运营单位需制定技术规范及严格的数据采集、审核流程,按照规范、适用、可靠、完备和开放性的原则采集存储数据,并收集、整合可研、勘察、设计、施工阶段形成的大量资料。
管道运行期间,运营单位要把在管道运行期间所发生的数据变更及时准确的输入管理系统,做到有据可查。
3.通过风险评价和事故分析保证管道的运行安全
风险评价是实现管理过程完整性的重要手段。风险评价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应按照统一的标准,由经过专业培训的风险工程师对管道在设计、施工、运行期间的已知风险和未知风险识别评价,编制风险评价报告和应急预案,落实安全措施。
由专业人员通过使用事故调查工具,对事故进行系统、详细的调查取证、分析等一系列工作,并提交一份具有详细改进措施的事故根源分析报告。
五、结束语
管理过程完整性可以解决三个问题:一是通过管理过程完整性识别和确认管道高风险因素,有针对性地制定风险控制计划,减少事故的发生。二是通过管理过程完整性,对管道的薄弱环节进行检测评估和维修,保持管道状态的完好,能够整体延长管道的使用寿命。三是出现事故,通过管理过程完整性能够最快最有效地做出抢修决策和方案,使损失降到最低程度。
管理过程完整性要求始终贯穿于管道设计、施工、运行、维护、检修的全过程,是一个连续、循环的管道监控管理过程,需要在规定时间间隔内,再次进行管道检测、风险评价及采取措施削减风险,以持续减少和预防事故的发生,经济合理地保证管道安全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