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小先生制” 重构学习新生态

来源 :教书育人·校长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dwd5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陶行知先生倡导的“小先生制”,蕴含着“以人为本”的重要教育思想。他提出儿童可以一边当“学生”,一边当“先生”,以教人者教己,即知即传,即学即教。在新时代,推进“小先生制”,即要高扬人的主体精神, 任务驱动引领“小先生”自主学,多向对话促进“小先生”互动学,适切引导推动“小先生”深度学,重构学习新生态。
   [关键词]“小先生制”;自主学;互动学;深度学
  “小先生制”是陶行知先生提倡的一种教育组织形式,也是一种重要的思想理念。他提出儿童可以一边当“学生”,一边当“先生”,以教人者教己,即知即传,即学即教。在新时代,推进“小先生制”,即要高扬人的主体精神, 最大限度地还原学生主体地位。学生人人既是“学者”,也是“教者”,实现自主学、互动学、深度学,重构学习新生态。
  一、任务驱动引领“小先生”自主学
  余文森教授指出,教师要相信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要把教学建立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教学应该成为推进学生自主学习活动和巩固、深化自主学习效果的一种学习活动。“小先生制”鼓励学生“人人互为小先生”,学生要想成为“小先生”,必须先自主“学”,只有自己学会了,才能“教”会别人。因此,“小先生制”重视引领学生自主学习。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合理设计学习任务,让学生在任务的驱动下更好地进行自主学习。在设计学习任务时,教师应该关注以下几点:
  (一)目标性,难度水平适中
  学习任务的目标定位要清晰,它是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可以完成的任务。设计过于简单的任务,也会让学生的学习停留在表层,失去挑战兴趣。设计难度过大的任务,又会让学生“望而却步”,失去信心。因此,教师应该研读教材,从知识能力、过程方法和情感价值三个维度出发确定教学总目标,然后根据目标设计总任务和子任务;同时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找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让学生“跳一跳”就能完成学习任务。
  (二)开放性,满足个体差异
  数学学习过程是一个自主建构知识并获得理解的过程,不同学生的思维方式、认知风格不同,自主学习的结果也会有差异。教师在设计课前任务时注重开放性,让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三)多样性,激发学生兴趣
  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特点,设计的任务可以多样化,如,操作性任务、探究性任务、理解性任务等,有效地唤起学生积极参与、主动学习的热情,驱动学生循序渐进,主动深入地自主探究。
  如,人教版四年级下册“三角形的特性”一课,在学习“三角形的高”这一知识时,教师设计课堂学习任务如下:1.自学课本,圈画出“什么是三角形的底和高?”;2.自己尝试画出三角形的一条高。3.思考:三角形有几条高?为什么?三个任务要求描述清晰到位,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脚手架”;并且层层递进,满足不同层次学生需求,也为后续互学共学的顺利展开打下基础。
  二、多向对话促进“小先生”互动学
  “小先生制”提倡学生之间互为“小先生”,改变了以往单一的“老师教学生”“一师一生”的单向对话的关系,而是转向“人人互为小先生”的多主体互动关系。教师应该开展“一师多生”“学生与学生”的多向对话活动,让学生在多向对话中互教互学,优化学习方式。
  (一)创设良好课堂对话氛围
  “小先生制”的课堂是民主、互助、自信的课堂,学生在课堂上敢于表达自己的真实观点。教师少问“对不对”“会不会”作为答案的指向,多采用“你是怎么想的?说说你的理解”“你还有不同的见解吗”“你怎么看待这位同学的想法”等语言。尊重每位学生的真实想法,不着急评判孩子正误,在安全感的课堂中,学生敢于“对话”,乐于“对话”。同时,与学生一起建立“小先生”课堂公约制度,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使对话的开展更加规范、有序,避免随意打断别的“小先生”的发言,培养学生学会律己、倾听、分享,养成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反思质疑的习惯。
  (二)培养多样“小先生”参与对话
  课堂上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积极互动,自学、讨论、质疑、争辩、评判……学生教学生,学生管学生,学生查学生,学生考学生。培养多种风格的“小先生”,让各种“小先生”活跃在课堂上,充分参与课堂对话中。
  展示型小先生。这是课前、课中通过自主学习先学会的学生,他们通常是小组学习成果汇报推选的代表。他们站到课堂的正中央,运用举例子、操作演示、画图等方式汇报小组和本人的学习成果,把自己对知识的理解、体会、经验第一时间传授给其他学生。
  点评型小先生。他们对“小先生”教的知识阐述自己的思考、理解,或赞同,或质疑,或反对,让思维和思维碰撞,以“点评”促进“教学”深入展开,有助于课堂的深化和提高,有助于新经验、新方法的生成。同时使学生在对他人之“教”的修正和完善中,最终完成了对新知识的同化或順应,成为新的“小先生”。
  互助型小先生。有一部分学生也先学会了,但这部分学生由于个性较腼腆,不爱在班级当中展示或点评,但在四人小组合作或同桌交流时,他们也会“站”出来,“说”给其他学生听,实现“会的”教“不会的”。
  在学习“三角形的高”这一知识时,在前面自主学的基础上,教师请展示型小先生到黑板上画出三角形的一条高,并结合画高的过程解释他理解的“三角形的高”的概念——“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它的对边作一条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作三角形的高。”展示型小先生汇报后询问:“大家听懂了吗?有没有什么问题要问?”点评小先生们纷纷追问: “顶点在哪?对边在哪?怎么作垂线?底和高有什么关系?”在生生对话中,学生对“高”的概念更明晰。接着,教师请同桌互相说说是怎样画高的,在这过程中互助型小先生们帮助还不会的同桌理解了“高”的概念,掌握了画高的方法。
  三、适切引导推动“小先生”深度学   “大先生”把舞台交给“小先生”, 教师树立“以生为本”的理念,把课堂还给学生,形成“先学后教”“教学生学”的意识。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可以完全放手。毕竟“小先生”的知识经验有限,在知识的深度理解上,需要教师的适切引导。教师隐而不“退”, 适切引导促进学生学习活动展开,推动“小先生”深度学。
  (一)抓住知识的关联处
  教师应该站在知识的高位,从整体的高度去审视和梳理知识,注重知识的关联,以便“小先生”能打通知识点之间的关系,形成网状结构,从宏观上理解数学知识,自主建构知识结构。如,“三角形的高”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追问学生:“画高时,你会联想到我们学过的哪个知识?”,引导学生回忆旧知;接着,教师课件演示四年级上册学过的“过直线外一点作这条直线的垂线”,引导学生理解高的本质就是“过顶点作对边的垂线”。把握了高的本质,对于“三角形有三个顶点,由此三角形有三条高”的理解自然更深刻。
  (二)善于捕捉课堂生成的资源
  在小先生的互动中,往往会有精彩的生成。教师应该及时捕捉课堂中的随机生成资源,在关键处纠偏、点拨、补充、追问、整合,以促进学生深度学。
  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课教学中,各组“展示型小先生”们纷纷汇报运用“剪、移、拼”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了长方形。“点评型小先生”们也纷纷质疑提问:“你怎么拼出长方形的?” “为什么要沿着高剪?”小先生们之间相互答疑:“沿着一条高剪,可以得到直角,就能剪拼成长方形。”在生生互动与对话中,学生理解“沿着高剪”是拼出长方形的关键。这时,教师不置可否:“有没有哪个同学拼出的不是长方形,而是其他图形?”有学生展示的是沿着和平行四边形一条边平行的一条线段剪开,拼成的还是平行四边形;有学生展示拼出的是梯形;有学生展示拼出的是没见过的奇怪图形……教师这时才继续追问:“看来运用剪、拼、移的方法,可以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很多图形。要求的是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你会选择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什么图形呢?”至此,学生深刻领悟到,应该转化成长方形,因为他们会计算长方形的面积。教师捕捉到课堂的生成资源“拼出的不是长方形”,并展示给所有学生,造成矛盾与冲突,给学生较大的思维冲击。这样,学生对于“轉化”的目的有了更深层次的领悟。转化的目的是为了把“未知”转化成“已知”,用“已经会的知识经验”来解决“不会的知识”。
  参考文献:
  [1]余文森.论新课程课堂教学改革的八大关系[J].当代教育与文化,2013,5(1):62-76.
  [2]林长龙,董刚.打造指向自主学习的数学课堂[J].江苏教育,2020(9):76-77+80.
  [3]尤吉,张天舒.现代“小先生制”的课堂学习新样态[J].基础教育研究,2020,4(6):15+18.
  (责任编辑:朱福昌)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素质教育的提出,加强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是小学教育阶段的重要目标。因此,教师要重视审美能力的培养,重视审美教育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渗透,借此更好地提高学生对于美的感知能力,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创造能力。   [关键词]小学音乐;审美能力;重要性;问题;方法  虽然加强审美教育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有着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对于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起着关键的作用。但是许多音乐教师的教学观念
[摘 要]统编版教材中的课后习题,是编者所设定的助学系统的重要内容,是教材编者、课文内容、学生学情三方融合的体现。但教师对统编版课后习题的编排意图以及所承载的价值意图缺乏应有的了解,导致课后习题的教学效能并没有最大化。笔者从教学实践中罗列了一线教师在利用课后习题时所常见的集中问题,并提出了对应的解决策略,旨在凸显课后习题教学效能的最大化。   [关键词]课后习题;精准定位;编者意图;架构体系 
[摘 要]随着朗诵、演讲等传统播音主持专业技能为代表的口语传播能力被广泛应用于基础教育领域,小学生学习口语表达能力的课外活动有了更多形式。然而,在融媒体应用背景下,手机短视频快速融入了小学生的媒介接触环境,致使他们在接触互联网的时长和深度方面产生了较大的变化。对于当前小学生的成长教育来说,这需要引起更多注意和思考。本研究从观念、内容和形式的角度提出了融媒体视阈下小学生口语传播能力的构建策略以及相
[摘 要]提问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帮助教师充分了解学生基本学情并科学制定或调整教学计划的重要辅助性手段。增强课堂提问的有效性一直以来都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要侧重方向,提问质量的提升不仅可以有效增强课堂互动频率,也可以形成良好的课堂互动关系。因此,本文以有效提问为研究话题,详细阐述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如何真正实现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关键词]课堂互动;有效提问;数学教学  一、课堂提
2020年5月教育部颁布《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显然,这是贯彻落实高校“立德树人”这个根本任务和“三全育人”新兴教育理念的重大战略决策和举措。阐述了课程思政的内涵及其与思政课程的关系,提出在深化改革思政课程体系的同时,重点是全面推进课程思政教学体系的全方位改革,并结合民办高职着重对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的教学体系改革和实践作出有益的剖析。
[摘 要]统编版语文教材作为社会公共知识产品,理应承载着宣传社会正能量、继承优质传统文化和弘扬红色革命信仰的重要职责。红色革命类文本之所以难,不是难在教师之教上,而是难在学生之学上。教师要从学生学习这一类文本所客观存在的障碍入手,设置对应策略,实现红色革命类文本难文浅教的积极突围。   [关键词]积极突围;红色革命;难文浅教;背景感知  统编版每一册的教材中都设置了经典的红色革命的文本,这一类
高职教育发展至今,“双师型”教师队伍存在的问题仍然没有根本解决,已经成为制约高职院校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主要因素。高职院校普遍存在没有基本的认定标准、师资来源单一、培养主体缺位等问题,“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陷入困境。师资政策不畅、校企融合不深、编制管理僵化形成制约“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瓶颈。针对现实问题,需要在认定标准、师资政策、培养体系和校企合作上突破瓶颈,化解困境,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有效路径。
[摘 要]数学阅读是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重要前提。为了了解初中生数学阅读现状,本文分析了数学阅读测试卷的结果,探究影响初中生数学阅读能力的主要因素,并针对相关问题,提出改善数学阅读的策略。   [关键词]数学阅读;数学语言;初中生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强调了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在此前提下,在教学中会融入生活
[摘 要]如何将“八个相统一”融入思政课的改革之中是关系到未来思政课发展方向的重要课题,也是决定未来思政教育能否满足国家需求的因素之一。坚持“八个相统一”来推动思政课改革将有力促进思政教育理念的更新,保证思政教育符合国家对人才教育和需求的大方向。紧跟时代潮流,以“八个相统一”为理论支撑,结合思政课实际情况,深入调查研究,在一线教学实践中总结经验,有序稳步地推进思政课的改革创新。   [关键词]
人均寿命的延长与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深,使得老年群体规模越来越大,学习的需求随之呈几何级数增长。老年教育有利于满足老年人教育需求,促进积极老龄化,通过分析世界各国老年教育的现状,对其模式和特点进行比较,借鉴国际经验,提出完善老年教育法律法规、重视老年人力资源开发、促进经费多元化、线上线下教育相结合等建议,以促进我国老年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