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靶向治疗的心血管毒性研究进展

来源 :健康体检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mxsnjzc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靶向治疗药物已经越来越多被用于治疗肿瘤,然而,靶向治疗药物在临床上表现出的心血管毒性,一直以来给肿瘤临床治疗带来不可忽视的挑战。抗肿瘤靶向治疗药物主要包括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细胞治疗产品等,针对这些药物的心血管毒性研究是本文主要探讨的方向。讨论当前抗肿瘤靶向治疗药物的心血管毒性,探究靶向治疗药物毒性的研究进展,希望可以为肿瘤的临床治療水平发展提供一些思路和参考。
  关键词:抗肿瘤药物;靶向治疗;心血管毒性;研究
  引言:近年来,针对肿瘤的治疗手段逐渐从常规的放化疗手段(即非特异性针对细胞的毒性药物)向靶向治疗手段(针对特定细胞的毒性药物)转变,目的是提高肿瘤治疗的效率和质量。但随着靶向治疗手段的治疗病例数量上升,靶向治疗药物对心血管毒性发病的诱导作用也逐渐显露。根据临床数据可知,成年肿瘤患者群体中因肿瘤靶向治疗药物引发心血管毒性发病几率最高可达到50%,这个几率不得不引起重视。
  1.药物引导心血管毒性概述
  因药物诱导产生的心血管毒性主要指药物对心脏结构、心脏功能产生的负面影响,常见如心传导障碍、心率降速、心肌收缩力下降、心肌纤维化、心脏肥大等。药物心血管毒性引发的临床症状主要为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功能不全、心脏瓣膜病、猝死等。肿瘤治疗引起的心血管毒性有可逆与不可逆之分,肿瘤治疗药物因此分为Ⅰ型和Ⅱ型,Ⅰ型药物所造成的毒性不可逆,Ⅱ型药物所造成的毒性可逆,及时干预可有效缓解负面影响。虽然目前靶向药物主要为Ⅱ型药物,但也会造成不可逆的心血管毒性,对患者造成较严重的伤害。
  2.常见肿瘤靶向治疗药物心血管毒性
  临床肿瘤治疗中,常用的靶向治疗药物主要包括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细胞治疗产品、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等。
  2.1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心血管毒性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简写为TKI,是一种靶向激酶、抑制肿瘤细胞中的激酶从而实现病况改善的药物。在临床研究中,已经有超过90种酪氨酸激酶被证实与肿瘤生长、转移、恶化有关,因此,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是有效的靶向治疗药物。在临床检测中,已经证实与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有关的心血管毒性包括传导障碍、心率降速、充血性心衰、动脉血栓、高血压等。在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中,不同药物的靶向落点不同,所表现出的心血管毒性也有所不同。靶向落点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受体的激酶抑制剂,主要通过抑制肿瘤血管细胞成活、生长来改善患者病况,容易导致血管收缩外周血管阻力升高,因此,临床上这种抑制剂出现的心血管毒性主要为心律失常、高血压、心衰等。靶向落点为表皮生长因子及受体的激酶抑制剂,主要通过抑制肿瘤细胞信号传达来实现抗肿瘤,容易导致心肌细胞的生长、活化和增殖,因此,临床上这种抑制剂出现的心血管毒性主要为心血管不良反应、功能障碍、心血管并发症、血管功能丧失等。靶向落点为融合基因的激酶抑制剂,主要通过降低基因融合导致的激酶活性上升来实现治疗,这种抑制剂主要被用于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这种抑制剂在抑制基因导致的激酶活性的同时,容易引发心肌细胞线粒体功能下降、细胞死亡,导致心肌梗死、外周动脉疾病、心率降速等症状。
  2.2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心血管毒性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是一种维持机体正常生理免疫反应、避免肿瘤细胞逃逸、促使机体对肿瘤细胞进行杀伤的药物。常见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包括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抑制剂和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抑制剂。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引发机体生理免疫反应的同时,容易引发免疫并发症,包括心肌炎、心内膜炎、心室功能障碍等。
  2.3 细胞治疗产品心血管毒性
  细胞治疗产品是指对人体自身免疫细胞进行培养,促使免疫细胞数量增加、杀伤力增强的治疗产品,是一种能够定向杀灭肿瘤的治疗方法。细胞治疗产品主要包括非特异性免疫细胞如巨噬细胞和特异性免疫细胞如抗原、受体嵌合型T细胞。细胞治疗产品促使免疫细胞数量增加、杀伤力增强的同时,容易因细胞因子的释放而引起心血管毒性,包括心动过速、功能障碍、心脏骤停等。
  3.肿瘤靶向治疗的心血管毒性临床评价研究
  在相对传统的肿瘤靶向治疗心血管毒性临床评价中,体内评价手段主要为心电图、血压、心率、复极化等,体外评价手段主要为膜片钳技术、离体灌注心脏技术、超微结构分析等。常规的临床评价手段并不能很好的预测心血管毒性,这与人体免疫系统的复杂性、特异性有关,也与抗原传递、细胞因子表达的不稳定性有关。目前,医疗临床领域对于肿瘤靶向治疗药物的心血管毒性临床评价有了新的发展。
  3.1 新型细胞模型评价手段
  与其他动物相比,人体的心肌细胞表现出明显的物种特异性,通过建立心肌细胞模型能够有效表征药物对易感人群的影响和对心脏的诱导,也就是评价目标的心血管毒性。早在2013年,美国FDA就提出了这种离体的心血管毒性风险评估手段,经过数年的发展已经发展成为一种比较有效的手段。但由于人体的心肌细胞还存在很多问题,比如应用胚胎心肌组织细胞而非成人心肌组织细胞,评价准确度有限;人体干细胞培育所带来的伦理问题等,都是新型细胞模型评价手段需要解决的问题。
  3.2 心脏芯片评价手段
  心脏芯片是一种模拟人类心脏功能的仿生功能系统,主要依赖纳米技术、微观生物学技术、微流控装置来实现人体心脏真实功能和行为的仿真模拟。这种心脏芯片的成功研发和应用,能够被用来试验确定肿瘤靶向治疗药物的疗效和心血管毒性,主要是因为其搏动速度、幅度等与人类心脏在药物作用下的表现一致。但心脏芯片的有效应用对于微工程技术、微流控装置、纳米技术等有非常高的要求,目前的技术手段并不能在通量较低的情况下真实模拟、准确表达人类心脏生理变化。
  结束语: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针对肿瘤靶向治疗药物心血管毒性的研究逐渐深入,评价手段逐渐趋于准确、稳定、高可行。准确把握药物心血管毒性对临床干预有着重要的价值和意义,有助于研发毒性更小、风险更低的靶向治疗药物,这是肿瘤靶向治疗药物研发的主要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吴疆,张志仁. 抗肿瘤药物所致心血管毒性的研究进展[J]. 中国医刊,2020,55(10):1077-1081.
  [2]张艺哲,王美婷,赵琪,邢红艳,周婕,乔颖,汪溪洁. 肿瘤靶向治疗药物诱导心脏毒性的研究进展[J]. 中国新药杂志,2020,29(20):2309-2314.
  华北理工大学临床医学院 河北唐山 063000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 探讨分析通过奥硝唑联合盐酸米诺环素软膏对牙周炎患者牙龈出血进行治疗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此次研究对象选自我院2019年1月到2020年6月期间收治的患者,共计9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对患者进行平均分组。其中单独给予奥硝唑治疗的47例患者为参照组,联合盐酸米诺环素软膏治疗的47例患者为观察组,观察对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比较两组的治疗有效率,观察组好于参照组(P<0.05);比较两组的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在慢阻肺急性加重期(AECOPD)治疗中合用硫酸沙丁胺醇及噻托溴铵的治疗价值。方法:对照组应用噻托溴铵治疗,观察组合用硫酸沙丁胺醇、噻托溴铵治疗。结果:2组治疗前PaO2、PaCO2、SaO2相比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PaO2、SaO2高于对照组,PaCO2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BNP水平低于对照组,PA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  1.2方法  对照组应用噻托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给予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川芎嗪及血栓通进行联合治疗的实际价值。方法:对照组应用血栓通进行治疗,观察组合用血栓通、川芎嗪治疗。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7.30%,对照组83.78%,P0.05,治疗后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Barthe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  1.2方法  2组均进行常规治疗,如脱水、对症降糖、降压,控制颅内压、吸氧以及扩张血管等。在此基础上对照组应用血
期刊
【摘要】目的:对前列腺癌患者联合应用DCE-MRI、DWI诊断,并分析其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1月-2021年4月,在我院治疗的58例前列腺癌患者,同时选取58例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所有患者均接受MRI常规序列、DWI及DCE-MRI扫描,对比两组受检者的ADC 值及DCE-MRI 参数。结果:前列腺癌患者的ADC 值明显低于健康体检者,Ktrans、Vc、Kep等参数高于健康体检者,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清肺固金汤合苇茎汤治疗肺癌并发恶性胸腔积液的效果及作用机制。方法:研究期为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纳入48例肺癌并发恶性胸腔积液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利用计算机数字随机模型将患者分为观察组(n=24)与对照组(n=24)两组,前组施以清肺固金汤合苇茎汤治疗,后组施以常规对症治疗,比较不同治疗模式的临床效果。结果: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对比,观察组(83.33%)低于对照组(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针灸应用于原发性失眠症患者中的治疗价值。方法:对照组为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加用针灸治疗。结果:2组治疗前PSQI睡眠质量评分较高P>0.05,治疗后观察组PSQI睡眠质量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HAS过度觉醒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  1.2方法  对照组为常规西药治疗,给予艾司唑仑进行口服,于晚间入睡前30分钟服用,1mg/次*d,并充分结合失眠病情对用药剂量
期刊
摘要:双膦酸盐在预防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骨折、延长假体寿命具有重要作用。其通过抑制破骨细胞的分化、增值和成熟来达到增加假体周围骨密度的作用。但这种骨转化的抑制作用反而会由于长期使用产生假体周围不典型骨折的副作用。本文将对骨转换抑制造成的一系列不良反应做一综述。  关键词:双膦酸盐、全髋关节置换、假体周围不典型骨折、骨转换抑制  全髋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无菌性松动和相关的骨溶解是导致假体稳定性降低,
期刊
膝骨关节炎是一种耳熟能详的疾病,在中老年群体中多见,使得这部分人群生活质量受到很大影响。作为一种常见慢性病,目前并没有满意的西医治疗方式,但中医因其在改善症状、康复保健上独有特色,对提高生活质量有很大帮助,因此得到越来越多患者的喜爱。接下来我将对中医如何治疗膝骨关节炎做简短的介绍。   首先,谈谈中医对膝骨关节炎的看法。  膝骨关节炎是一种以关节软骨老化、骨质增生为主要病理表现的慢性关节炎症,随着
期刊
失眠在生活中非常常见,近些年受生活压力、熬夜、烟酒、心理等因素的影响促使失眠病人明显增加,失眠可以是独立的也可能是多种疾病中的一个症状,病人会出现多种症状,如早醒、入睡困难、睡眠质量差等,长期如此会对其生活质量造成较大的影响,所以给予其有效的治疗很重要。临床中对失眠病人常应用药物治疗为主,如唑吡坦、佐匹克隆、雷美替胺等,其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但该病病程时间长患者需要长期用药,药物不仅会产生副作用也可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中医骨伤手法联合中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方法:从2019年1月-2020年8月因腰椎间盘突出症入院接受治疗的患者中随机选取80例展开前瞻性分析,依据统计学分组方法将患者分为观察与对照,分别40例。对照组接受中医骨伤治疗,观察组联合中药汤剂,对比两组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腰椎功能评分比较并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腰椎功能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且P0.05,具有可比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