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脱贫攻坚战的金融支持探究

来源 :现代商贸工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an135199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摆脱贫困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物质前提。目前我国正处于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历史交汇期,对金融扶贫资金的数量和质量要求越高。阐述了乡村振兴战略下金融扶贫面临的重要挑战,并提出了农村发展层次由“精准脱贫”向“乡村振兴”提升的金融支持路径,以实现金融扶贫和乡村振兴战略及时有效对接。
  关键词:乡村振兴;精准扶贫;金融支持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9.30.005
  1 引言
  十九大报告首次明确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振兴战略无疑是应对城乡二元经济发展生存困境的重要战略举措,为贫困地区由脱贫向富裕转变提供了新机遇。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统筹衔接”。可见“精准脱贫”与“乡村振兴”战略进入了协同发展阶段,对金融助力精准脱贫和乡村振兴提出了高要求,金融扶贫资源的需求数量和质量更高,而目前我国金融助力乡村振兴难以满足实际需求。十八大以来,精准扶贫效果显著,但脱贫攻坚任务仍然严峻。尤其是当前很多贫困地区已经基本脱贫,剩下的贫困人口大多数处于深度贫困地区,精准扶贫处于最难啃的攻坚阶段,难度不断升级、见效缓慢,亟需集中力量解决贫困农户的种种困难,为实现乡村振兴打好坚实物质基础。
  乡村经济振兴,摆脱贫困问题是重要前提,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衔接,对摘帽后的贫困县要通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巩固发展成果,接续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生活改善。” 脱贫攻坚是农村振兴的物质前提和保证,金融扶贫作为农村贫困地区的重要扶贫手段,可以提升农村贫困人口能力,促进农村贫困地区的经济增长。农村金融机构作为金融扶贫的重要实施主体,应加快推进农村金融创新,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提供金融支持。
  2 乡村振兴战略下金融支持脱贫攻坚战面临的挑战
  目前我国精准扶贫工作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农村贫困人口减少1386万人,城乡居民基本生活保障水平提高。随着脱贫攻坚战的进入攻城拔寨的重要时期,金融扶贫的难度不断升级、见效缓慢。
  2.1 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必将使农村金融需求量不断升级
  资金投入是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保障,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对农村融资呈现多元化需求,但是當前农村有效融资缺乏,乡村资金的流失现象在广大的农村地区极其普遍,严重地制约了中国乡村经济的发展,三农“融资难”和金融机构“难融资”问题并存。目前金融机构主要通过发放贷款支持产业扶贫,扶贫信贷种类和数量不足,涉农经营主体金融承载能力不足,因此需要政策性金融机构充分利用股权、债券等融资方式增加扶贫有效供给,同时要扩大农业对外开放,调动各方力量投身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
  2.2 农村金融环境有待健全
  一方面,农村地区金融支付基础设施较薄弱、信贷支持农业生产力度不足、农村信贷担保制度不完善等短板,难以充分满足农民生产生活的需要。因此需要逐步农村地区支付服务环境,加快支付业务推广及创新。另一方面,在现行信贷政策下,缺乏资产抵押和保证担保的农户难以提供有效的抵押担保贷款,使得扶贫贷款投入不足。扶贫成本高、扶贫难度大,因此需要优化金融扶贫手段,坚持政府引导和市场运作的理念,发放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为现代农业发展增加动力。
  2.3 金融服务创新度不足
  近年来,农村金融机构结合农村金融服务需求扩大了小额信贷的覆盖范围,开发了“信贷+保险”等产品,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总体来说,因为农村多样化地貌特征和农业模式导致贫困地区环境存在差异,而金融服务精准化程度不高,存在金融产品较单一,农村金融产品“乡土气”不够的现象,缺乏适合贫困农户的金融产品,难以满足贫困农户和涉农企业的资金需求,迫切需要完善多渠道资金供给体系,创新债券市场融资工具以及衍生品等金融产品。
  3 乡村振兴战略下金融扶贫的路径选择
  目前是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并存实施的关键时期,为顺利实现农村发展层次由“精准扶贫”向“乡村振兴”的转变,应依据十九大“乡村振兴”战略重塑金融体系,在提高金融扶贫供给质量的基础上,为乡村振兴提供物质基础。
  3.1 协调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以乡村振兴战略巩固精准扶贫成果
  (1)注重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协调衔接。脱贫攻坚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物质基础和重要保障,在扶贫进入决胜脱贫攻坚战的重要阶段,乡村振兴战略正是对精准扶贫的进一步补充和延伸,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能够巩固精准扶贫成果。
  (2)注重外部帮扶与激发内生动力相结合。针对精准扶贫过程中一些贫困户“等、靠、要”现象,坚持扶贫要同扶智、扶志结合起来。在乡村振兴阶段,乡村的发展也不能一直依靠国家政策倾斜、社会帮助等“外部输血”,而应当注重乡村可持续“内部造血”,注重激发贫困农户内生动力。可以实施“一对一”帮扶模式,提高贫困农户的自信心,加强其在扶贫项目中的参与度。只有外部帮扶与激发内生动力二者相结合,才能推动农户脱贫致富,有效推动农村城乡融合进而缩小城乡间差距。
  (3)解决收入水平略高于建档立卡贫困户的群众缺乏政策支持的问题。目前,精准扶贫过程中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是,收入水平略高于建档立卡贫困户的群体由于缺乏政策支持,脱贫效果不明显。因此,需要合理界定收入水平略高于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的群众,并考虑“两不愁三保障”方面的条件,避免这项支持政策变相的变成了贫困线的上移,并实施区别于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差异化政策。
  3.2 “下沉”金融服务,创新金融产品
  商业金融机构基于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着力提高金融服务改善民生的能力。央行要不断加大政策引导力度,引导金融机构开发扶贫产品和服务,为乡村振兴战略的提供金融支持。   (1)增加农村金融有效供给。金融业要改变以往重城市轻农村的发展思路,增设乡镇网点、“下沉”金融服务,破除金融服务在城乡之间的不平衡。进一步明确政策性金融和商业性金融关系:商业金融机构以金融跨界服务为切入,完善营销服务体系,同时发力小微金融、消费金融和社区金融,提升客户综合贡献度,实现金融服务的多元化供给;对商业金融不愿意进入的领域,充分发挥政策性金融“稳定器”作用。为了防范乡村资金外流,增强县域金融风险防控能力,还可以利用多层次资本市场拓展融资渠道。
  (2)创新服务手段和服务模式。针对农村集体经济的特点,创新基于集体经济的抵押贷款和质押贷款,灵活运用保险、期货等金融手段,激发农业规模化发展潜力。第一,在服务手段上,农村金融机构充分发挥“因农而生、因小而长”的特色,引入政府担保基金和担保公司,解决农户担保难题。第二,在服务模式上,设立贷款审批“绿色通道”,建立线上对接、线下调查的对接机制。第三,在信贷投向上,加强与家庭农场和合作社等新型主体的合作,发展基于“企业+合作社+大户”的金融服务,强化绿色信贷差异化和动态化管理。
  (3)以产业发展带动乡村振兴。农村金融机构要支持三农优先发展,引导农村发展绿色优质农产品和生态产业,推广绿色信贷业务,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提供可持续发展产业;要改变现有信贷模式和服务,通过产业帮扶等方式助农惠农,创新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同时政府要逐步完善财税政策,为涉农金融机构服务三农产业和开展扶贫业务提供优惠,精准支持特色优势产业发展。
  (4)开展互联网金融。支持互联网金融在“三农”领域开展有益探索,目前互联网金融主要包括第三方支付、P2P小额信贷、众筹融资等,通过互联网金融的便捷支付可以减少信息不对称程度,提升涉农金融机构公司治理和支农能力,为农村金融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3.3 建立农村产权交易市场
  农村产权交易市场具有产权交易、法律咨詢、抵押登记等为服务职能,同时成立以政府财政出资为主的担保公司,重点解决农户贷款担保难题。在农业经营主体融资缺乏抵押物情况下,需要盘活农业生物资产和农业设施资产,拓宽农业信贷抵押范围,提高了农业经营主体的信贷可得性和覆盖面,有助于完善生物资产和农业设施价值评估体系,降低突发性不良贷款对银行的资金损失风险。
  3.4 聚英杰、培养金融人才
  实现精准扶贫,人才是关键,乡村振兴根本在于人才振兴。重点培养一支熟悉金融、热爱乡村基层金融队伍,同时建立金融人才的收入分配和奖励政策,将考核结果与业绩挂钩,激励与约束并重。
  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对农村资金需求有了更高要求,需要进一步加强金融机构对“三农”的资金支持力度,更需要进一步促进农村产权“资本化”,充分发挥金融服务“三农”的职能。随着城镇化发展加快,如何在经济、社会等多方面实现乡村振兴,是现代城市体系建立的一部分,乡村振兴是在完成脱贫目标之上,更加注重充分激发乡村活力。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 做好“三农”工作的若干意见[Z].2019.
  [2]金融为乡村振兴添动力:改善支付环境 提供便捷信贷[N].人民日报,2019-05-20.
  [3]金融高质量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思考[N].金融时报,2018-06-25.
其他文献
摘 要:以西安财经大学法学学科为例,从提高学科建设认识、根据时代发展拓宽学科研究方向、加强学科队伍建设、深化科研工作改革和加大学术交流力度五个方面提出省属高校法学学科特色建设路径,为法学学科特色建设提供一种尝试。  关键词:省属高校;法学学科;特色建设;路径探索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9.32.081  1 法学学科特色
期刊
摘 要:随着移动互联网在我国各个领域的不断推广和普及,高等教育领域也迎来了发展的新时代,最突出的特征之一就是移动学习在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以高职会计专业核心课程《财务会计实务》教学为例,分别从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阶段,提出移动学习环境下课程教学改革方法,以期为如何打造高职会计专业课程的“金课”,如何培养合格的会计专业技术技能型人才提供可行性的参考。  关键词:移动学习;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研究 
期刊
摘 要:实现“互联网”“信息化”与高等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将是必然趋势。以浙江树人大学《财务分析理论与实务》课程的教学为例,分析了课程的现状和不足,探索了“雨课堂”模式下的课程教学改革实践并分析了改革效果,以期为同类课程的教学改革实践提供参考。  关键词:《财务分析理论与实务》;课程教学改革;雨课堂;浙江树人大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
期刊
摘 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对于纯天然有机农产品的需求和绿色健康生活方式的向往与日俱增,生态农场应运而生。同时,现代农业的革新与升级,将物联网技术融入农场,实现精准管理的数字化农业,也逐渐成为农业发展的新方向。艾维农场作为实现物联网与生态农场有机结合的领先代表,为我国新型农场经营提供了成功范例。据此,选取它为研究对象探究我国现阶段基于物联网的生态农场的发展状况,为我国农业发展与经营提供
期刊
摘 要:实现农村人口全面脱贫,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基本要求,是共同富裕的必经之路,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攻之战。更有效率全面脱贫,核心要义在“精”和“准”。首先介绍莆田市金融扶贫的主要模式,其次通过莆田农商银行在金融扶贫过程中的SWOT分析,提出农商银行在金融精准扶贫中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莆田农商银行;精准扶贫;乡村振兴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
期刊
摘 要:构建基于企业吸收能力的被调节中介效应模型,探究用户知识开发与知识异质程度和企业认同程度的交互作用,研究两种交互作用对企业新产品绩效的影响。在来自中国企业的528份有效问卷的调查中发现,只有当企业对用户知识信息具有预期低异质度和高认知度时,高参与度的用户知识信息才能更好地通过企业吸收而实现企业创新。  关键词:用户知识开发;知识异质度;知识认知度;吸收能力;新产品绩效  中图分类号:F23
期刊
摘 要:简要介绍了长三角地区的海洋经济情况,分析了长三角地区2007-2016年三次海洋产业结构及其动态变化情况,并采用了结构变化值、结构熵数等方法从量变和质变的角度对长三角海洋产业进行了动态分析,结果表明2007-2016年间长三角地区海洋产业结构发展整体较为均衡,总体呈现“三二一”发展格局,但是存在各地市之间发展不均等情况。  关键词:长三角地区;海洋产业结构;动态分析  中图分类号:F2 文
期刊
摘 要:混合学习是未来学校教育的普遍趋势。基于应用型本科会计信息课程的学情分析,在教学实践中尝试应用H5移动微课开展混合教学,以首要教学原理为指导,通过聚焦问题的微课设计,制作H5形式的微课,作为传统教学的辅助与补充,作为实验教学的在线指导,以在线教学的优点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更好地达成教学目标。  關键词:应用型本科;混合教学;H5微课;首要教学原理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
期刊
摘 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资本流动速度也日益加快,企业的并购浪潮风起云涌。而并购中往往伴随着巨大的商誉,同时也会对企业产生一定的影响和潜在的威胁。后续如何处理如此庞大的商誉问题并使其更好地为企业服务是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以华谊兄弟并购浙江东阳美拉传媒有限公司为例,通过分析商誉的后续处置问题,采用减值还是摊销,分析两种处置方法的利弊,为文化传媒企业商誉处理问题提出一些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
期刊
摘 要:对于财经类专业的学生来说,因为专业对口性不是很强、再加上工作经验和商业机密等原因,致使企业对实习生并不“感冒”,即使接纳也只是安排一些简单操作性或服务性工作,导致财经类专业学生的跟岗或顶岗实习更多是流于形式,达不到实践锻炼的要求。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通过与用友新道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共同建设面向财经类专业的仿真实训教学中心,全面提高了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达到了顶岗实习的效果,解决了财经类专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