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在多元激励促使下,“经营村庄”得以出现并成为探析乡镇政府行为特征的重要方面。以动用体制内资源为核心的诸种行政理性行为,构成乡镇政府“经营村庄”的基本手段。相较于“经营企业”和“经营土地”,在“经营村庄”中,乡镇政府的经营重心从基层社会转向行政体制内部,并注重对体制内资源的获取和利用,经营效果上注重推动农村发展中缓解行政压力与满足自利性诉求相统一,上下级政府关系处理上强调对上级政府意志和制度设置的遵从及策略性援引而非突破。乡镇政府“经营村庄”尽管能够在短期内实现村庄快速发展,但化解经营风险依靠持续的体制内资
【机 构】
:
华中农业大学社会学系、农村社会建设与管理研究中心,武汉市430070
【基金项目】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项目制实践对农村基层治理的影响研究”(15CSH023)的研究成果。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多元激励促使下,“经营村庄”得以出现并成为探析乡镇政府行为特征的重要方面。以动用体制内资源为核心的诸种行政理性行为,构成乡镇政府“经营村庄”的基本手段。相较于“经营企业”和“经营土地”,在“经营村庄”中,乡镇政府的经营重心从基层社会转向行政体制内部,并注重对体制内资源的获取和利用,经营效果上注重推动农村发展中缓解行政压力与满足自利性诉求相统一,上下级政府关系处理上强调对上级政府意志和制度设置的遵从及策略性援引而非突破。乡镇政府“经营村庄”尽管能够在短期内实现村庄快速发展,但化解经营风险依靠持续的体制内资源引入,从而加重了体制负担。本文通过对“经营村庄”中乡镇政府行为的分析,拓展了“政权经营者”的角色认知。
其他文献
从理论脉络、经验时空和认识论三个维度建立类型学谱系的分析框架,对公共性的内涵、路径和体系进行梳理分析,可以更好地回应"公共性是什么、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问题.公共性呈现为一个复杂的体系.在理论上,公共性是以公众为导向的价值路径;在时间上,公共性是从本能、感性到理性,从生产、分配到消费,从表达、行动到结果的发展过程;在空间上,公共性是行政-政治-社会的博弈格局和技术-价值-形式的复合结构;在客体上,公共性是共同生产、共同生活和公共事务;在本体上,公共性是以共同体为归属、以协作为社会关系的存在.共同体利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的干部选拔标准和地方官员的行为逻辑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基于注意力分配的视角,从"创造政绩的约束条件"以及"创造政绩的理性选择"两个维度出发,可以进一步认识到中国地方官员间的晋升竞赛的本质是地方官员在有限注意力前提下针对不同行政任务的注意力分配基础上的多元政绩竞争.对中国地方官员多任务竞逐的经验加以考察并进行类型学建构,可以发现地方官员面临着运动性任务、竞逐性任务、日常性任务以及约束性任务的多目标考核.在此基础上,中国地方官员的政绩竞争呈现出"直通赛""锦标
中国特色国家治理现代化,是基于当前社会生产发展水平及社会主要矛盾新变化,以治理体系现代化为根基、以治理能力现代化为驱动力,以促进"党"、"国家"与"社会"的有机互动和融合为依托,以提升国家治理效能为旨归的国家治理理论与实践新创造.中国特色国家治理现代化在国家治理理性生成的历史脉络中开辟了新路向,形成了以党的核心领导为根本前提,以"人民中心"为治理取向、以"一核多维"为治理框架、以"问题导向"为治理策略的社会主义国家主导治理的实践形态,它强调自我审视的制度理性意识、自我完善的制度革新
组态比较分析集合定性与定量研究的方法论优势,成为比较政治学研究的重要发展趋势.共存分析作为定性比较分析发展的进阶因果组态分析方法,是解释案例要素组态与结果之间因果结构的重要探索性工具.共存分析以中小样本案例为研究对象,基于集合论与布尔代数理论,关注复杂社会现象的因果关系,运用因果建模定制的优化算法,通过前提条件、因果假设、核心算法和模型检验等环节,分析多元组态因果链条机制和共同原因结构.共存分析应用于比较政治学领域研究,通过维护研究对象一致性和覆盖性的阈值边界,具有超越定性比较分析的较强适用性与解释力.通
历史政治学是中国政治学学科主体自觉和方法论反思的结果.在中国政治学方法论多元化以及由此引起的方法论之争的背景下,围绕如何更为有效地理解中国、解释中国,历史政治学逐渐成长为一种具有理论雄心和学科抱负的方法论主张和学术潮流.历史政治学的学科属性决定了其研究起点在于经验,经验的时空属性预置了社会科学理论建构中的"历史研究"路径.对于包括历史政治学在内的政治学理论研究来说,经验-历史基础上的逻辑呈现是社会理论建构的关键.经验、历史与逻辑的关系决定了历史政治学作为批判实证社会科学的研究进路和学术定位,同时也决定
本文对英国政治哲学家迈克尔·奥克肖特的思想历程做出了整体性的解释,以此串连起奥克肖特不同的思想阶段和主要代表作,澄清了其不同主题作品之间的关系。从中可以看到,奥克肖特早年关注观念论哲学内部整体与不同样式间关系的问题,而这个问题在其思想的早期阶段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在其成熟时期的思想中,奥克肖特用自己对政治实践的理解修正了早年的思考方式;而考察政治的实践特征又导出了他晚年的研究主题:阐述人之行为及其政治意义。文章用连续的思想历程展示了奥克肖特对英国观念论的继承和突破,这一突破来自于奥克肖特对自发、偶然、互
建构符合中国政治学学科特色与政治实践发展需求的学术话语空间与方法论体系,已成为新时代中国政治学界的共识与责任。其当下面临的问题是在科学实证化的建构取向下,如何在科学理性知识呈现的普遍性与中国政治不可同化的发展脉络之间,维系一种“呈现”与“揭示”的差异共生关系,且在此共生关系的话语空间建构中不断产生既对知识呈现而言的新材料,又对诠释本土政治机理而言的新方法。因此,我们构建中国特色政治学话语体系在与科学化建构相向而行的同时,要避免政治学术话语表述工具化,进而扎根于本土政治实践,发掘隐藏在历史文化脉络中的“原材
融媒体时代的到来,为政策传播带来了可用渠道多元化的便利,也提出了如何优化传播资源配置以适应公众行为变化等问题,并最终关系到传播效率和“信息鸿沟”的变化趋势。本文运用2016和2018年中国19个城市的实地问卷调查数据展开分析,结果显示:公众使用的政策传播渠道总体上确实呈现出了增长态势,与此同时也存在明显的内部差异。在使用渠道数量偏少的受众中,不同渠道之间存在明显的“此消彼长”的竞争关系,传统渠道依然发挥着不可或缺的政策传播作用,而新媒体渠道是主要竞争者;在使用渠道数量较多的受众中,渠道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水
中国的国家治理体系有着巨大的优势,但还有一些短板和弱项需要补足和加强,其中下情上达机制不够完善就是弱项之一。下情上达是社会基层各方面的情况或信息,如事实性信息、诉求性信息、评价性信息、建议性信息等,通过各种渠道传递到上级乃至最高决策机构中的行为和过程,其功能是为了决策者能够了解情况、做出判断和进行决策。建立畅通的下情上达机制是发挥集中统一领导优势的重要条件,是社会主义民主的基本要素和维护法治的重要保障,也是实现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重要纽带,因而它也应该是我国政治体制改革和国家治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