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媒体为当代艺术提供了更为有效的传播平台,也使普通人得以参与其中,借助于新媒体进行传播是当代艺术生存与发展的必要。新媒体作为一种艺术创作介质,有着很大的延展性,
[关键词]新媒体;艺术;出路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9)08-0059-01
从最初的因形态上的陌生感而被视为异端,到逐渐被接受,新世纪以来新媒体艺术已成为国际艺坛中引人注目的组成部分,重要的艺术展示中开始出现越来越多的新媒体艺术作品的身影。从某种角度说,艺术是母体,媒体只是一种介质或手段,新媒体是诸多艺术介质或手段中的一种。新媒体艺术也不是当代艺术的主流,长期以来它只是作为当代艺术中具有实验性、前卫性的一个分支而存在,它的能量也不足以改变当代主流艺术的发展方向或决定它的命运。它是当代艺术得以更加丰富多元的助推器,它不会带来当代艺术的终结。
1当下媒介生态中艺术媒介形式的多元共生与融合
艺术借助于媒介,能够获得更快的传播速度、更广的传播范围、更高的传播效率。同时,媒介也介入了艺术创作的过程并成为艺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各个时期的艺术也因为媒介形式的不同而具有不同的艺术特征。
从20世纪初以来,艺术加强了与科技的联系,照相技术、电影胶片、摄像机、电子设备以及互联网等技术的发展,都为艺术创作提供了新的媒介形式。文学也随之有了新的发展,影视文学、网络文学、手机文学应运而生。艺术的媒介形式变化是媒介技術进步的必然结果,也是其发展的需要。而在当下的媒介生态中,艺术借以呈现的媒介形式是多元共生的。如文学作品在当今有了更为多元、更具时代性的媒介形式,如文学经典名著《三国演义》,现在不仅有新老版本《三国演义》电视剧的媒介形式。
2新媒体洪流中当代艺术的嬗变
媒介对艺术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艺术的媒介呈现形式甚至决定着艺术形式,同时,也是艺术内容的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部分,所以我们说媒介既是艺术的形式也是艺术的内容。电影、电视、网络都是典型的现代媒介。与元媒介相比,艺术的现代媒介与技术的关系更为密切。
每一个时代的技术进步都曾为艺术的发展嬗变推波助澜,不同的生产力水平下的文化科技催生相应的艺术形态。从20世纪初以来,照相技术、电影胶片、摄像机、电子设备以及互联网等技术的发展,都为艺术创作提供了新的媒介,同时也带来了艺术观念的变革及艺术的创新。人类进入以计算机及互联网为主导的数字时代,新媒体艺术也随之产生,互动性是它较之以往艺术最突出的一个特性。基于新媒体的这些传播特性,无疑它对当代艺术的传播会更加有利。人们通过网络、手机等新媒体能更加方便快捷地获得艺术方面的资讯,可以足不出户通过网络观看故宫、大英博物馆珍贵的艺术藏品。艺术家也可通过网络注册开通自己的网站、微博或博客,宣传推广自己的艺术作品、艺术理念与主张。观众也可通过网络互动性强的优势与自己喜欢的艺术家互动,关注他们的微博或博客,或通过电子邮件,甚至可以通过网络实时聊天的方式与自己喜欢的艺术家交流。同时,只要愿意利用新媒体,任何一位艺术家都可以建立一个自己的受众群落。
可以说,新媒体使得当代艺术的内涵和外延都发生了变化,艺术不再高高在上、遥不可及。新媒体艺术作为科学和艺术的结合体,似乎已与高新科技不可分割。如在2011年于中国美术馆举办的主题为“延展生命”的国际新媒体艺术三年展中,在这次展览中,数字技术、虚拟现实技术、自动化控制、基因工程和克隆技术等若干技术被运用到不同的作品中。
3当代艺术的问题与出路
新媒体艺术的发展,体现了艺术媒介的拓展,同时它也大大丰富了艺术的内涵。一方面我们看到技术的参与让今天的“艺术”改变了面貌,艺术品的欣赏方式也从以往的被瞻仰膜拜变成了今天的更为平易近人。另一方面我们无法忽视的是,新媒体艺术在很多时候存在过于注重新技术和新媒体的使用而忽视了作品内容与人的因素的内在关联性,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出现了“科技与艺术一体化的共生形态”,从而容易流于简单的感官和视觉刺激与娱乐。但我们必须清楚的是,炫奇、炫技并不是艺术之所以成为艺术的决定性因素,艺术永远不应沦为被科技摆布和支配的对象。
新媒体艺术同样可以走低技术的路线来实现创作者的艺术追求,降低对高新技术的依赖,回归传统,这也是一部分艺术消费者们的呼吁和追求。新媒体艺术曾被视为是对主流艺术的一种颠覆和反叛,尽管从形式上看有些新媒体艺术有其实验性和先锋性的特征,似乎呈现出不同于传统艺术形式的全新概念,但是如果我们从艺术的本质来看,新媒体艺术仍然是对传统艺术形式的延续而不是颠覆。因为新媒体艺术创作的核心理念仍然是艺术家借助某种媒介语言生成一定的意义,表达创作者的思考和感受,引起接受者的内心共鸣。而那些普遍为人们所接纳的新媒体艺术作品,往往是从艺术的角度发现切入点,继而通过艺术符号的组合生产意义、建构想象,艺术地满足人们对于精神世界以及感知体验的探索。
当代艺术和新媒体联合后,许多艺术创作者依重于工业器械或高新技术来拼贴现实,而非传统艺术中用手工艺进行创作的模式,艺术的外延越来越大,逐步向非艺术的领域拓展。过度娱乐化和甚嚣尘上的消费主义浪潮下的大众审美文化使艺术与生活的界限逐渐模糊并最终消失。我们可以看到高度生活化而非形式化的审美活动,正在瓦解高度形式化而非生活化的审美。依照黑格尔的理论,当代艺术似乎已经完全背离黑格尔“美是艺术的感性显现”的基本理念,与审美相分离。这的确是当代艺术中一个不能回避的现象。但我们应该看到,这并不能代表新媒体和艺术联姻所产生的结合体的全部,它只是当代艺术中的一小部分。虽然新媒体代表了一种富有生命力的新生事物,但并不是所有的当代艺术都非要与新媒体嫁接。正如有了汽车,但并不是任何人、任何时候都要以车代步,自行车、步行仍然是很多人的选择和喜好。
参考文献
[1]刘华.当代艺术语境中的新媒体艺术[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14,13(08):31-33.
[2]马晓翔. 新媒体装置艺术的观念与形式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2.
[3]刘畅. 试论:新媒体艺术对中国当代艺术的影响与渗透[D].华东师范大学,2011.
[4]刘立宇. 新媒介与中国当代艺术变革[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0.
[关键词]新媒体;艺术;出路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9)08-0059-01
从最初的因形态上的陌生感而被视为异端,到逐渐被接受,新世纪以来新媒体艺术已成为国际艺坛中引人注目的组成部分,重要的艺术展示中开始出现越来越多的新媒体艺术作品的身影。从某种角度说,艺术是母体,媒体只是一种介质或手段,新媒体是诸多艺术介质或手段中的一种。新媒体艺术也不是当代艺术的主流,长期以来它只是作为当代艺术中具有实验性、前卫性的一个分支而存在,它的能量也不足以改变当代主流艺术的发展方向或决定它的命运。它是当代艺术得以更加丰富多元的助推器,它不会带来当代艺术的终结。
1当下媒介生态中艺术媒介形式的多元共生与融合
艺术借助于媒介,能够获得更快的传播速度、更广的传播范围、更高的传播效率。同时,媒介也介入了艺术创作的过程并成为艺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各个时期的艺术也因为媒介形式的不同而具有不同的艺术特征。
从20世纪初以来,艺术加强了与科技的联系,照相技术、电影胶片、摄像机、电子设备以及互联网等技术的发展,都为艺术创作提供了新的媒介形式。文学也随之有了新的发展,影视文学、网络文学、手机文学应运而生。艺术的媒介形式变化是媒介技術进步的必然结果,也是其发展的需要。而在当下的媒介生态中,艺术借以呈现的媒介形式是多元共生的。如文学作品在当今有了更为多元、更具时代性的媒介形式,如文学经典名著《三国演义》,现在不仅有新老版本《三国演义》电视剧的媒介形式。
2新媒体洪流中当代艺术的嬗变
媒介对艺术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艺术的媒介呈现形式甚至决定着艺术形式,同时,也是艺术内容的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部分,所以我们说媒介既是艺术的形式也是艺术的内容。电影、电视、网络都是典型的现代媒介。与元媒介相比,艺术的现代媒介与技术的关系更为密切。
每一个时代的技术进步都曾为艺术的发展嬗变推波助澜,不同的生产力水平下的文化科技催生相应的艺术形态。从20世纪初以来,照相技术、电影胶片、摄像机、电子设备以及互联网等技术的发展,都为艺术创作提供了新的媒介,同时也带来了艺术观念的变革及艺术的创新。人类进入以计算机及互联网为主导的数字时代,新媒体艺术也随之产生,互动性是它较之以往艺术最突出的一个特性。基于新媒体的这些传播特性,无疑它对当代艺术的传播会更加有利。人们通过网络、手机等新媒体能更加方便快捷地获得艺术方面的资讯,可以足不出户通过网络观看故宫、大英博物馆珍贵的艺术藏品。艺术家也可通过网络注册开通自己的网站、微博或博客,宣传推广自己的艺术作品、艺术理念与主张。观众也可通过网络互动性强的优势与自己喜欢的艺术家互动,关注他们的微博或博客,或通过电子邮件,甚至可以通过网络实时聊天的方式与自己喜欢的艺术家交流。同时,只要愿意利用新媒体,任何一位艺术家都可以建立一个自己的受众群落。
可以说,新媒体使得当代艺术的内涵和外延都发生了变化,艺术不再高高在上、遥不可及。新媒体艺术作为科学和艺术的结合体,似乎已与高新科技不可分割。如在2011年于中国美术馆举办的主题为“延展生命”的国际新媒体艺术三年展中,在这次展览中,数字技术、虚拟现实技术、自动化控制、基因工程和克隆技术等若干技术被运用到不同的作品中。
3当代艺术的问题与出路
新媒体艺术的发展,体现了艺术媒介的拓展,同时它也大大丰富了艺术的内涵。一方面我们看到技术的参与让今天的“艺术”改变了面貌,艺术品的欣赏方式也从以往的被瞻仰膜拜变成了今天的更为平易近人。另一方面我们无法忽视的是,新媒体艺术在很多时候存在过于注重新技术和新媒体的使用而忽视了作品内容与人的因素的内在关联性,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出现了“科技与艺术一体化的共生形态”,从而容易流于简单的感官和视觉刺激与娱乐。但我们必须清楚的是,炫奇、炫技并不是艺术之所以成为艺术的决定性因素,艺术永远不应沦为被科技摆布和支配的对象。
新媒体艺术同样可以走低技术的路线来实现创作者的艺术追求,降低对高新技术的依赖,回归传统,这也是一部分艺术消费者们的呼吁和追求。新媒体艺术曾被视为是对主流艺术的一种颠覆和反叛,尽管从形式上看有些新媒体艺术有其实验性和先锋性的特征,似乎呈现出不同于传统艺术形式的全新概念,但是如果我们从艺术的本质来看,新媒体艺术仍然是对传统艺术形式的延续而不是颠覆。因为新媒体艺术创作的核心理念仍然是艺术家借助某种媒介语言生成一定的意义,表达创作者的思考和感受,引起接受者的内心共鸣。而那些普遍为人们所接纳的新媒体艺术作品,往往是从艺术的角度发现切入点,继而通过艺术符号的组合生产意义、建构想象,艺术地满足人们对于精神世界以及感知体验的探索。
当代艺术和新媒体联合后,许多艺术创作者依重于工业器械或高新技术来拼贴现实,而非传统艺术中用手工艺进行创作的模式,艺术的外延越来越大,逐步向非艺术的领域拓展。过度娱乐化和甚嚣尘上的消费主义浪潮下的大众审美文化使艺术与生活的界限逐渐模糊并最终消失。我们可以看到高度生活化而非形式化的审美活动,正在瓦解高度形式化而非生活化的审美。依照黑格尔的理论,当代艺术似乎已经完全背离黑格尔“美是艺术的感性显现”的基本理念,与审美相分离。这的确是当代艺术中一个不能回避的现象。但我们应该看到,这并不能代表新媒体和艺术联姻所产生的结合体的全部,它只是当代艺术中的一小部分。虽然新媒体代表了一种富有生命力的新生事物,但并不是所有的当代艺术都非要与新媒体嫁接。正如有了汽车,但并不是任何人、任何时候都要以车代步,自行车、步行仍然是很多人的选择和喜好。
参考文献
[1]刘华.当代艺术语境中的新媒体艺术[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14,13(08):31-33.
[2]马晓翔. 新媒体装置艺术的观念与形式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2.
[3]刘畅. 试论:新媒体艺术对中国当代艺术的影响与渗透[D].华东师范大学,2011.
[4]刘立宇. 新媒介与中国当代艺术变革[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