矛盾论视角下的人与自然关系问题研究

来源 :理论与创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ngzhiyoul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人与自然的关系一直是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重大议题。在唯物辩证法看来,我们面对的现实世界,就是由人类社会和自然界双方组成的矛盾统一体,两者之间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基于矛盾论的视角探索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深入分析人与自然矛盾的普遍性、特殊性以及对立统一性等显著特征,给出解决人与自然关系的方向途径,对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矛盾论;人与自然;关系问题
  1.人与自然关系的演变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随着历史时期的改变而变动的。在人类历史的不同时期,由于人类对自身以及自然的认知存在不同,人与自然的关系也会发生较大变化。
  第一阶段:人类对自然界的敬畏与依赖阶段。原始社会时期,人类只能依赖自然,接受自然界的天然馈赠。那时,人对自然界的了解很少,某种自然力和生物对人来说是很可怕的,所以人类对自然怀有敬畏之心。到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末期的时候,虽然农业、工业技术逐渐发展起来,但这毕竟有限,人类仍然要依赖自然界。
  第二阶段:人类对自然界的征服与控制阶段。自从瓦特发明了蒸汽机,人类进入到蒸汽时代后,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就进入到了征服阶段,人类开始向自然界无休止地索取,改造。工业社会让人们体会到了机器的便捷,也被机器所能给人们带来的极大的物质财富所诱惑,这使得人们由原来的对自然的敬畏依赖转变为对自然进行为所欲为地支配与征服。
  第三阶段:人与自然协调发展阶段。对自然无休止地索取改造,使得土地沙漠化等自然灾害频繁出现,人类对自然界的干预已经超过了自然界的再生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这使得人类不得不重新重视人与自然的关系。80年代初,联合国通过“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提出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可持续发展任重而道远,它不只是需要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的努力,更应该需要全球全人类共同努力,最终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2.矛盾论视角下的人与自然关系
  马克思主义矛盾论认为,事物是由矛盾构成的,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之中,矛盾贯穿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即矛盾是普遍存在的。但不同事物的矛盾各有不同的特点,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的特点,事物矛盾的双方也各有其特点。
  2.1人与自然的关系是普遍的、特殊的
  首先,人与自然的矛盾是无时不在的,它贯穿于人类社会的各个发展阶段,但各个阶段的特点是不同的。在远古时期,人类对自然尚不了解,对自然还存有敬畏、依赖之心,为了维持生存,人类直接从自然界中获取赖以生存的原料,人与自然的矛盾处于萌芽阶段;到农业社会时期,人们虽然掌握了农耕技术、灌溉技术等,但其对自然的认识还不足,且农业发展方式较为落后,人与自然的矛盾处于发展阶段;工业社会时期,技术得到了大力发展,这个时期人类企图征服自然、支配自然,对自然界进行破坏,导致生态环境问题频繁出现,严重激化了人与自然的矛盾;现阶段,人类通过生态环境问题已经意识到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开始采取各种措施修复人与自然的关系,以求得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其次,人与自然的矛盾无处不有,人与自然的矛盾遍布于全球的各个国家和地区。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发布重磅报告——《全球环境展望6》。报告警告称,地球已受到极其严重的破坏,如果不采取紧急且更大力度的行动来保护环境,地球的生态系统和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事业将日益受到更严重的威胁。由此可见,人与自然的矛盾并不是仅存在于特定某一地区、某一国家,而是全球性的综合问题。
  2.2人与自然的矛盾是对立的、统一的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辩证的,既对立又统一。一方面,人依赖于自然界,通过劳动从自然界获取必要的物质生活资料和能量来维持自己的生存和发展,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自然。另一方面,人又反作用自然界,即通过劳动来改变自然界,为自己创造新的生存空间和条件。在这个过程中,人们总会有意无意地对自然界产生破坏,打破自然规律,由此激发人与自然的矛盾。这种对立统一的关系并不是需要一方臣服或征服于另一方,而是需要二者之间达到一个平衡,和谐共生。
  3.矛盾论视角下人与自然关系问题的实现路径
  (1)承认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关系,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自然的矛盾是普遍存在的,它不会因为被人们误解、不承认而发生改变。它是不会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因此为了能够切实解决环境问题,我们需要承认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关系,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要摒弃人类可以肆意改造自然的这种严重错误的生态观。
  (2)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团结一致,合理解决人与自然的矛盾。人与自然的矛盾是无时不在、无处不有的,它贯穿于人类社会的各个发展阶段,遍布于全球的各个国家和地区,但不同时期、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矛盾特点又是不同的,这就需要在处理矛盾问题时,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针对不同的行为主体,应采取不同的解决方式。
  (3)全面分析,把握人与自然之间的主要矛盾,坚持以人为本。以人为本虽然重点在人,但在贯彻这一理念的过程中,我们要特别注意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在尊重自然规律的同时最大化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4.结语
  本文基于马克思主义矛盾论的视角,对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行了重新解读。我们要能够认清、承认人与自然之间矛盾的普遍性、客观性,坚持“以人为本”理念的同时,要辩证地看待人与自然矛盾的对立统一性,人与自然之间从来不存在只存在一者的情況,人与自然是相互依赖、相互联系的,二者之间应该寻求一个平衡关系,以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毛泽东. 矛盾论-第二版[M]. 北京人民出版社, 1952.
  [2]段赟婷,凌曦.历时5年《全球环境展望6》发布:地球已受到严重破坏[J].世界环境,2020(02):28-30.
其他文献
【摘 要】我国社会正处于转型的关键期,基层群众对文化需求方向与内容出现较大变化,对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提出更高要求。基层群众文化建设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有必要做好研究分析工作。通过采取有效措施解决基层群众文化建设不理想的情况,本文就此展开论述。  【关键词】群众文化;文化馆;管理措施  引言  社会在发展,人们的物质条件显著改善,而群众对于文化的需求更加迫切。文化馆作为事业机构,其职能对接的正
期刊
【摘 要】保护文物的工作在我们国家一直得到重视,为此我国还出台了相关的法律法规来保护文物。我们不但要在源头进行保护,在后期也要进行相关的保护。在文物出土时,我们要尽可能的降低其受到的破坏,在后续的考古工作中,我们也要小心,对有些受到损坏的文物,我们还要对其进行修补,最后就算放到博物馆之后,也不要掉以轻心,博物馆的工作人员更要妥善保管,对其进行更好的保护工作。只有经历了这样一整套工作之后,文物才能被
期刊
【摘 要】作为一个敢于直面德国历史并对其有着清醒意识的导演,法斯宾德在其电影创作中将个人命运的悲剧放入社会和历史的语境中,用电影艺术来表现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精神深处的恐惧、迷茫、异化和极端。他执着于以一种历史的厚重来审判德意志民族沉重的罪孽意识,引导人们用理性的目光审视战后德国社会所存在着的物质、精神问题与纳粹造成的历史灾难之间的联系。  【关键词】法斯宾德;作品;向历史提问  法斯宾德去世前一年,
期刊
【摘 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健美操已成为我国重点发展的运动项目之一,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健美操训练中,基本步伐作为训练的中心环节,贯穿训练的始终。但长时间、大强度、节奏单一、动作固定的训练让大部分学生对其学习积极性逐渐下降,产生消极的情绪,导致学生对健美操的喜爱程度降低,流失大量人才。对此,本文将从健美操基本步伐和芭蕾舞把杆练习两者的关联性入手,寻找芭蕾舞把杆练习对提高健美操基本
期刊
【摘 要】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我国重要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农村群众文化的建设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农村群众的文化需求,并在群众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向农村居民充分传达先进的文化思想,从而更好地提高农村群众的文化思想。因此,相关部门在开展群众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应该充分根据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加强群众文化的宣传教育,并政府的领导作用,以及在开展群众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加强资金的投入。而且在进行群众文
期刊
【摘 要】近年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和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了更好的传承和服务人们生活,这就需要我们探讨设计和非遗之间的关系,结合现代设计策略,实现非遗的活态传承。  【关键词】非遗;设计;活态传承;现代设计策略  引言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古老的生命印记,是国家经济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有效将非遗所蕴含的民族文化和独特的艺术形式融入现代生活?怎样有效传承非
期刊
【摘 要】应用型本科高校该如何有效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高质量应用型人才是一个热点问题,本文针对当前《概率统计》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其学科特点,探讨了进行以应用为导向的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并阐述了从传授知识向培养能力转变的改革途径与方法,即将数学建模引入课堂,让数学与现代数学零距离,从而拓展学生的视野、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最终提高教学效益。  【关键词】 应用型人才;《概率统
期刊
【摘 要】“枫桥经验”是党带领人民创造的一套社会治理方法,新疆应立足本区区情,借鉴“枫桥经验”推进新疆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  【关键词】“枫桥经验”;新疆;治理;启示  引言  “枫桥经验”是党带领人民创造的一套科学的社会治理方法,是经过实践检验的有效经验之举。“枫桥经验”作为社会治理的旗帜,对推进新疆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大借鉴意义。  1.“枫桥经验”的提出和内涵  
期刊
【摘 要】数学课程改革是数学教育改革的核心。文章通过作者多年的教学实践,针对高等代数课程教学中存在的诸如教学内容结构、教学手段方法等问题,以实践为基础,以教材为依托,以学生为主体,从教材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方面进行思考与探索。  【关键词】高等代数;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学改革  引言  高等代数不仅是中学代数的延拓,也是现代数学的基础。它是理科生必修的一门重要基础理论课程。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
期刊
【摘 要】本文为促进犯罪心理测试技术的运用早日纳入法治化轨道,就心理测试技术在司法运用过程中的实施条件、介入时机以及实施程序作了探讨,将对犯罪心理测试技术的自身发展以及司法实践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关键词】犯罪心理测试;实施条件;介入时机;实施程序  引言  犯罪心理测试技术逐渐被我国司法机关应用于司法实践,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然而由于缺乏明确的法律规范,相关的司法解释也没有解决实质性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