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找到的那个新建的店,又宽大大,四壁都是玻璃,里头五光十色,一碗碗汤,成了流水线出来的产品。妻子说:“算了,我们回吧。”
和朋友聊天,听说了一件事,说山东济宁这个巴掌大的城市要建一座高楼,高超300米,要与北京、上海看齐。
建高楼的那块地方我很熟,我妻子小时候就在那儿生活过。那儿有个卖糁汤的老店,每天天不亮,人们就排老长的队,拿着铁盆瓷碗过来打一份汤,再就着葱香油饼,就是一份美味营养的早餐了。
前几年有回我们经过那儿,妻子给我看,远远的一片白雾,那是汤锅翻腾起来的水汽。骨头、羊肉和麦仁配大料、葱姜熬出来的汁水,香味穿过了整个青石板巷。
妻子去外地上学前,是那儿的主顾,经常捧着家里的搪瓷碗排在队伍后面,店主一家都认识她。有回她带我去,我俩喝完汤在店门口等车的时候,突然想起好像还没付账。转身问老板,老板一家正笑盈盈看着我俩,说“好像是没,不过没事儿,下回再说”。其实我们都知道,“下回”还指不定是什么时候呢。
这里还有另一个故事。妻子的一帮同学们,每次回乡,下了火车都要去这儿的另一家店去吃一碗羊杂面。他们中不止一人说起过,上小学时,每天上下学要经过那儿,有时水壶里忘了带水,就去那家店里借一杯。后来老板干脆在门口设了一个水缸,里面泡了菊花水,供孩子们打取,十多年来一直如此。
后来他们一个个离乡,去了各个地方,再回来,也会到那儿去看看。老板仍旧认识他们,一个个还叫得上名字,水缸也还摆在那儿。这个仁义老板后来果然做大了生意,扩了店面,开了分店,但仍留着这个地方。
这天早上,妻子突然早起,说要和我去那儿看看。我俩带了饭盆,打车找了过去。车停在一片工地前,司机说“到了”。我俩心知是找不到了。工地上只剩几间房子立在破砖烂瓦中间,几台挖掘机正张着牙口围在四周。建筑工人又黑又瘦,行为坚韧可叹,和他们搅拌的水泥黄沙一样没有生气。
我说,我们换个地方吧,别的店也有的。妻子有点难过。
我们很少回到这里,以后回来的时间可能会更少,但我们还是希望它有点原来的样子。建那么高的楼,有什么好呢?建得和别的地方都一样,又有什么好呢?除了面子好看点儿,还能有什么真正的作用?我们都知道,真正底子足的,是不需要用多高的楼门来撑脸面的。
在有关这个城市的论坛里,也看得到大伙对这事的态度。有人说“不是楼高一丈,面子就大一倍”,“也不是经济好不好,要看楼高不高”。城市建得一个样子,建楼跟种树一样插得到处都是,这样有什么好?城市如人,还是应该有它自己的样子。
也有人对建高楼表示支持,说建高楼是没办法的选择,因为人都到城市里来了,城市里的地儿不够用,就只能往上走了。
这个说法听上去似乎有点道理,可其实经不住推敲。城市里的人越来越多,似乎只能往天上走,但问题是高楼上的人一下来,城市马上就开堵。顶上天的大楼看上去是为城市延伸了空间,而实际上它是以暂时避开的方式绕过了最根本的问题。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解决不了城市病的本质,更不用说高楼防火、防风、防震等棘手的问题了。
妻子倒底没有喝到美味的汤。我们找到的那个新建的店,又宽大大,四壁都是玻璃,里头五光十色,做汤用的是全现代化的不锈钢厨具,一碗碗汤,成了流水线出来的产品。妻子说:“算了,我们回吧。”
和朋友聊天,听说了一件事,说山东济宁这个巴掌大的城市要建一座高楼,高超300米,要与北京、上海看齐。
建高楼的那块地方我很熟,我妻子小时候就在那儿生活过。那儿有个卖糁汤的老店,每天天不亮,人们就排老长的队,拿着铁盆瓷碗过来打一份汤,再就着葱香油饼,就是一份美味营养的早餐了。
前几年有回我们经过那儿,妻子给我看,远远的一片白雾,那是汤锅翻腾起来的水汽。骨头、羊肉和麦仁配大料、葱姜熬出来的汁水,香味穿过了整个青石板巷。
妻子去外地上学前,是那儿的主顾,经常捧着家里的搪瓷碗排在队伍后面,店主一家都认识她。有回她带我去,我俩喝完汤在店门口等车的时候,突然想起好像还没付账。转身问老板,老板一家正笑盈盈看着我俩,说“好像是没,不过没事儿,下回再说”。其实我们都知道,“下回”还指不定是什么时候呢。
这里还有另一个故事。妻子的一帮同学们,每次回乡,下了火车都要去这儿的另一家店去吃一碗羊杂面。他们中不止一人说起过,上小学时,每天上下学要经过那儿,有时水壶里忘了带水,就去那家店里借一杯。后来老板干脆在门口设了一个水缸,里面泡了菊花水,供孩子们打取,十多年来一直如此。
后来他们一个个离乡,去了各个地方,再回来,也会到那儿去看看。老板仍旧认识他们,一个个还叫得上名字,水缸也还摆在那儿。这个仁义老板后来果然做大了生意,扩了店面,开了分店,但仍留着这个地方。
这天早上,妻子突然早起,说要和我去那儿看看。我俩带了饭盆,打车找了过去。车停在一片工地前,司机说“到了”。我俩心知是找不到了。工地上只剩几间房子立在破砖烂瓦中间,几台挖掘机正张着牙口围在四周。建筑工人又黑又瘦,行为坚韧可叹,和他们搅拌的水泥黄沙一样没有生气。
我说,我们换个地方吧,别的店也有的。妻子有点难过。
我们很少回到这里,以后回来的时间可能会更少,但我们还是希望它有点原来的样子。建那么高的楼,有什么好呢?建得和别的地方都一样,又有什么好呢?除了面子好看点儿,还能有什么真正的作用?我们都知道,真正底子足的,是不需要用多高的楼门来撑脸面的。
在有关这个城市的论坛里,也看得到大伙对这事的态度。有人说“不是楼高一丈,面子就大一倍”,“也不是经济好不好,要看楼高不高”。城市建得一个样子,建楼跟种树一样插得到处都是,这样有什么好?城市如人,还是应该有它自己的样子。
也有人对建高楼表示支持,说建高楼是没办法的选择,因为人都到城市里来了,城市里的地儿不够用,就只能往上走了。
这个说法听上去似乎有点道理,可其实经不住推敲。城市里的人越来越多,似乎只能往天上走,但问题是高楼上的人一下来,城市马上就开堵。顶上天的大楼看上去是为城市延伸了空间,而实际上它是以暂时避开的方式绕过了最根本的问题。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解决不了城市病的本质,更不用说高楼防火、防风、防震等棘手的问题了。
妻子倒底没有喝到美味的汤。我们找到的那个新建的店,又宽大大,四壁都是玻璃,里头五光十色,做汤用的是全现代化的不锈钢厨具,一碗碗汤,成了流水线出来的产品。妻子说:“算了,我们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