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等职业教育是我国职业技术教育的重要部分,承担着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劳动者和技能人才的任务。中职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其心理状态对于身心成长和学习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对当前中职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有针对性提出从社会、学校、家庭、个人等方面解决相应问题的对策和措施。
关键词:中等职业教育;学生;新媒体;心理问题;对策
一、引言
职业技术教育作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及促进就业增长的重要因素,因此发展职业教育是推进我国工业化、现代化的迫切需要,也是完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的必然要求。中等职业教育是我国职业技术教育的重要部分,持续为经济社会输出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是人口资源得以迅速地转化为劳动力资源和培养大国工匠的重要途径[1,2]。
新媒体是在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微电子技术等快速发展下出现的媒体形态,如手机视频、微信、微博、数字报纸、手机短信、移动电视、数字电视、数字电影、触摸媒体等。新媒体利用即时的互动性表达、娱乐与信息填充人们闲暇时间,凸显了新媒体的目的性与选择的主动性以及其本身的个性。同时还有传播与更新速度快,成本低,信息量大,内容丰富,检索便捷,多媒体交互等优势[3,4]。新媒体一出现便得到人们尤其是青年人的喜爱,成为获取信息和娱乐的主要方式。
中职学生绝大部分来自学业选拔中剩下的学生,而不是优选生,他们同时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转折时期,他们的生理、心理发展的不平衡、不稳定性和可塑性,极易接受外界环境各种因素的影响。由于新媒体更新速度快,成本低,内容庞杂难以监管且良莠不齐。如果他们大量吸收社会消极影响而不增加自身的辨别消息能力,容易产生消极心理,进而影响他们学习和身心健康成长。
二、中职学生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
(一)学业成绩不佳,厌学心理严重
中职学生只有极少部分是主动选择就读中职,这部分学生成绩较好;其余绝大部分是被动来自学业选拔中剩下的学生,对于这部分学生而言,就读中职是父母安排的无奈之举,因此学业成绩较差是现实情况[5]。由于中职学生平时成绩一般较差,极少能从学业方面获取成就感,在中考竞争性选拔中失利再遭受一次较大的打击,再加上无法从与老师同学的相处中获得认可,成长过程中缺乏父母的陪伴,产生失败感、不自由感以及乏味感,使其自信心受挫严重[6]。受社会上对于中职教育的偏差认识影响,中职生是学习不好的学生,素质差,错误认为自己是被社会淘汰和遗弃的人,产生对学习的消极情绪,对自我的否定的错误判断,导致其对学习提不起兴趣,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自信心不足,学习态度不认真,放任学习任务不管或不努力去学习,厌学情绪严重。
(二)自我意识偏差,人际关系紧张
中职学生的年龄大多在15-18岁,正处于少年向青年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渴望在生活和学习中自主,但是他们的身心条件、经济能力不足以支撑其自主掌控,由于没有正确认识自己,导致巨大的心理落差。不少中职生在家庭生活中,由于父母及长辈的溺爱,只索取,不付出,习惯了无条件支配、指使他人为自己干活,潜意识里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到了学校仍然希望别人无条件替自己干活,这样的想法注定要碰壁,也造成了同学之间的关系紧张。部分中职学生由于基础薄弱,学习成绩较差,自信心受到打击,认为自己学习不行,不是学习的料,自卑感进而投射到其他方面,错误认为自己什么都不行了[7]。即便是很简单的任务,只要稍加努力就能完成,他们自暴自弃,也不努力去争取而轻易放弃。他们自己认同错误的社会看法,认为自己不行,害怕失败,害怕出丑,过于敏感易怒,封闭自我,不参加竞争性和集体活动,导致人际关系不良,进而在新媒体的网络等虚拟空间中寻找慰藉。
青少年的自我意识较强,希望得到别人的关注,但在现实生活中的学习等方面表现不佳,不能引起别人的关注,少数中职生为了引起他人关注,获得自我满足感,会通过用逆反对立的方法突出自我的存在[8]。
(三)情感控制力低,情绪起伏大
青年期有着丰富、复杂而又强烈的情感世界,中职学生正处于这个转折点,他们的生理、心理發展的不平衡、不稳定,使得他们心理状态急剧变化,他们的情绪体验来得快而强烈,但其控制力相对较弱,缺乏与他人沟通,将真实感受隐藏,没有方式宣泄不良情绪,常稍遇刺激,便出现短时间的极度兴奋、激动或极度的悲伤、愤怒,并伴有过分的行为方式,显得冲动而缺乏理智[8]。别人看似一句平常的话或一个平常的行为也会引起他们的过分敏感,引起情绪躁动,极端时大哭大叫,甚至摔砸物品来表达自己的情感。部分中职生由于在学业上多次受挫,而对学习甚至学习以外的事情态度淡薄,不关心他人也不关心集体,冷眼旁观,情感世界冷漠。
(四)内心茫然,自主择业困难
中职学生在刚成年,心理还不成熟就被推向社会,他们由于对社会的认知不足,对就业市场的了解少,内心茫然,更主要的是担心自己学历低,专业技能水平差而找不到工作,存在普遍的希望家长或学校帮找工作的依赖心理和焦虑心理[10]。现在就业市场上的“双向选择,自主择业”制度,给学生自由选择就业单位的机会,但不少学生仍期待家长或学校给自己找到工作单位。这个现象早在中职的招生过程中就可以明显看出,凡属学校承诺推荐就业的专业,其招生情况都火爆,不存在招不到学生或招不满学生的情况。同时由于社会上存在就业学历高消费的误区,一些单位和部门在招聘员工时,不是按岗位要求录用,而是相互攀比,抬高文凭、学历条件,这样就无形中挤压了中职生的就业空间,同时也给他们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压力,导致不少中职生的就业焦虑。
三、新媒体环境下解决中职生心理问题对策
新媒体由于其信息量巨大、覆盖面广、更新速度快、互动性强等优势成为人们接受信息的主要载体。新媒体环境对人们思想和观念的影响力日趋强大,对于中职生等年轻一代影响更为突出,利用新媒体环境帮助中职生解决心理问题,使其身心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一)提高智能认识水平,全社会助力成长
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具有语言、数理逻辑、空间、身体-运动、音乐 、人际、内省、自然探索等8种智能,但不同的人具不同的优势智能组合[11]。传统的中考等学业考试以测试语言、数理逻辑智能为主,并不能衡量出其余的智能水平。因此要利用新媒體环境在社会上宣传“人人有才,人无全才,扬长避短,个个成才”的多元智能理念,纠正对中职生的错误认识,中职学生在中考等的学业成绩不佳,并不代表学生笨,能力不行,只能说他们在语言、数理逻辑方面不具有优势,他们完全可以在其他智能方面发展成才,为中职生创造一个公正、宽松的成长氛围,以更好培养各行各业需要的技能人才和劳动者。
(二)营造良好育人环境,帮助学生找回自信
学校是中职生成长的主要场所,中职生的心理健康状态对于学校培养合格学生具有重要影响作用。中职学校要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营造宜人的校园教育教学环境。首先教职员工要有多元智能,多元成才的理念,正确看待学生在文化知识方面的短板和弱势,尊重和爱护学生。其次,因材施教采用多元培养,多元评价的模式,创设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多元智能的学习氛围和场景,使学生的各种智能得到显现和发展。再次,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优势智能强项,助其发展使其优势智能得到进一步的增强,树立自信,消除自卑,正确认识自己。
结合学校和专业的特色,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如各种技能竞赛、社会实践、文体表演等活动。同时班主任要关注自己的学生,发现其特长,引导其树立人生目标,改善学习方法,提升学习效率。对于一些心理问题,学校可以通过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讲座、设置心理辅导咨询室,利用网络、邮件、电话、团体辅导、个别咨询等多种方式方法,给有需要的学生提供各种形式帮助,协助其解决心理问题。
(三)重视家庭教育,协同助其成长
家庭是学生受教育的重要场所,其环境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不少中职生家长没有多元智能的意识,认为自己的孩子学习不好,难以成才,在潜意识里先放弃了继续培养孩子成才的努力,简单地认为孩子在学校里长身体,不出问题,不给家里和学校添乱就行了。有的甚至完全放任不管,认为教育是学校的事。因此要解决中职生心理问题,家庭教育的配合不可或缺,家长要重新认识自己的孩子,帮助孩子找到自己的特长和优势,为其提供必要的物质和经济条件,鼓励其克服困难,在自己的优势智能方面成才。
(四)开展自我教育,正确认识自我,
学生是心理健康的主体,一定要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首先,“天生我材必有用”,从多元智能的角度了解自我,认识自我,消除自卑,增强自信心。其次,根据自身智能强项树立人生目标,不盲目追求热门专业和行业,正确认识就业和择业问题,制定学习计划,挖掘自身潜力,并为实现目标而努力奋斗。再次,注意改进学习方法和改正不良的学习习惯,部分中职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不好,学习效率低,在学习中常出现事倍而功半的现象,需要积极自省,不断提高学习效率。最后多参与各种校园社团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提高对各方面的认知和适应能力,学会调控自己的情绪,合理表达自己的情感,从而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和优化心理品质,适应社会的需要,成为一个自我认知良好,自信、自尊、自强的合格劳动者。
四、结语
国家和社会的发展不但需要有一大批科学家、工程师和经营管理人才,而且迫切需要数以千万计的高技能人才和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中职生在身心成长的关键期面临着学业困难、社会偏见、生理成熟、内心茫然、就业压力等诸多不利成长的因素,影响着中职生的心理,如何从社会、学校、家庭、学生等各个方面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消除自卑,树立自信,在健康心理状态下完成学业,成长为一个社会需要的高技能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是教育工作者和社会应尽的义务。
参考文献:
[1] 张典兵, 张忠华. 建国70年职业技术教育学学科建设的历程与展望[J]. 职业技术教育, 2019, 40(07):23-29.
[2] 葛道凯. 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彰显职业教育类型特征[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19(7):19-23.
[3] 于小植. 淹没于瞬间里的非理性碎片——对新媒体时代文化特征的反思[J]. 学习与探索, 2018, No.275(06):155-160.
[4] 信险峰. 新媒体的解构与重构[J]. 传媒, 2018(6):43-45.
[5] 朱孝平, 金涛, 李钊. 中职生源流向状态实证研究[J]. 职业技术教育, 2017(22):53-57.
[6] 郝国荣. 基于中职学校学困生心理问题的干预和矫正[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1(S1):206-209.
[7]黄志国. 高职学生心理状态探究与对策思考[J]. 职教论坛, 2016, 000(005):24-28.
[8]周奇志. 学生逆反心理剖析及辅导策略[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4(04):47-48.
[9]郑丽[1]. 中职学生情绪问题、应对方式及其关系的研究[J].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2009(11):1037-1038.
[10]李晓彬. 中职院校学生就业问题相关研究[J]. 卫生职业教育, 2016, 34(18):15-17.
[11](美)霍华德·加德纳,《多元智能—— — 实践中的理论》,北京,新华出版社, 1999 .
基金项目:高校国际化进程中的患病留学生心理护理方法研究;2018MDYB009
通讯作者:陶聆之,广西壮族自治区技工教育研究室、讲师、硕士、广西南宁530022
1广西民族大学医院 广西南宁 530006;
2广西壮族自治区技工教育研究室 广西南宁530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