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前言
柔韧素质在武术运动项目中有着重要的意义。柔韧素质是掌握运动技术的重要条件,运动员动作幅度的大小,姿势美与不美,往往与柔韧素质有着密切的关系。有些错误动作的产生,其原因之一也可能与运动员的柔韧性不佳有关。现代运动技术难度大,用力突然,连贯性强,这就要求运动员必须具有相适应的柔韧素质。
柔韧素质主要分为两种,即一般柔韧性和专项柔韧性。一般柔韧性是指机体中最主要的那些关节活动的幅度,如肩、膝、髋等关节,这些关节活动幅度不仅对所有运动员来说都是必要的,就是对普通人在日常走、跑、跳、弯腰、屈臂等基本活动也是必要的。专门柔韧性是指专项运动所特殊需要的柔韧性,如套路运动对肩、腰、髋关节活动幅度的要求等。专门的柔韧性是掌握专项运动技术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柔韧性差还会影响其它素质的发展。业已证明,动作幅度加大时,力量训练的效果也明显提高。在这种情况下,动作开始时依靠肌肉的弹性能发挥出更大的力量,还能保证在动作的任何一点上,使负荷起到刺激作用。
二、武术运动员柔韧性的特点
(一)散打运动员柔韧性的特点。散打是两人按照一定的规则,使用踢、打、摔、拿等方法制胜对方的竞技项目。以二人互为对手,攻防格斗为表现,按照攻、守、进、退、还击及反击的运动规则而进行的对抗性技击运动。散打运动中完成动作的质量取决于某些关节柔韧性功能的程度。因为柔韧性的好与坏,涉及关节活动幅度的大小,除与关节本身的装置结构有关以外,与胯关节的肌肉、肌腱、韧带等软组织伸展性有很大关系。由于构成关节装置-骨的结构基本是固定的,而且人与人的差别也不大,所以,柔韧素质主要是指胯骨关节的肌肉、肌腱、韧带等软组织伸展能力。柔韧素质直接涉及到散打中的各种动作,如运动员肩关节柔韧性较差,拳法、掌法就不可能击得远和灵活多变;如运动员的腿部柔韧性不好,就很难将腿踢高,这样就不能完成鞭腿、踹腿、弹腿等技术动作。
(二)套路运动员柔韧性的特点。套路运动员是以技击动作作为内容,以攻守进退、动静疾徐、刚柔虚实等矛盾运动的变化规律编成的整套练习形式。每个套路都是由各种手型、手法、步法、身法、跳跃、摔跌、平衡等动作组合而成。在演练过程中,不仅要求运动员要有饱满的精神,还要求动作要到位;既要体现出武术套路的美感,还要体现出武术运动项目的自身特点。现在,武术套路比赛正朝着"高、难、美、新"的方向发展,套路中的各种腾空动作对运动员的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如果没有一定的柔韧素质作为依托,根本不可能达到更好的效果。
三、生理学基础
武术的素质训练只有符合人体的生理基础、解剖特点,才能达到科学、有效。柔韧素质是指人体的各个关节向不同方向运动的能力以及肌肉、韧带等软组织的伸展能力。柔是指肌肉、韧带拉长的范围,韧是指肌肉、韧带发挥的力量、控制关节不受损伤的最大活动幅度。这二者结合起来便是柔韧,其发挥的能力则称为柔韧素质,它通过关节绕一定的运动轴产生转动的活动范围表现出来。其中,胯关节的韧带、肌腱、肌肉和皮肤的伸展性对柔韧素质的影响最大。柔韧性是单独肌肉和关节的特性,也就是说,即使身体的某一部位有极高水平的柔韧性,而其他部位的柔韧性却不一定好。因此,要全面发展身体各个部位的柔韧性。柔韧素质的训练见效快,效果明显,但如果不坚持,消退也快。此外,体内外的温度对柔韧性也有一定的影响,如外界温度在18摄氏度时,就有利于柔韧性的表现。适度的准备活动能使体温升高,从而增加关节的灵活性和柔韧性,使神经肌肉功能得到改善。当肌肉拉长时,其收缩部分和连接组织都被拉长,这就导致了长度的改变,它分为两种类型:弹性改变-这种改变会很快恢复;粘滞性改变-这种改变相对持久。武术的柔韧训练要求采用小力量、长持续时间的方式,以达到粘滞性改变。这些基础研究说明,当进行了充分的准备活动后,长时间、缓慢的伸展是增加直接组织的长度和提高柔韧性的最好办法。
四、影响柔韧性的生理学因素
骨骼的结构以及关节骨的装置结构,如X型腿和O型腿的膝关节变形,必然会影响到该关节的活动范围,而且训练又难以改变关节的装置结构对柔韧性的影响。一般是构成关节和关节窝两者的弧度差越大,关节的活动幅度也越大,其之差越小,关节的活动幅度也越小。如肱骨滑车的角度是320o,尺骨半月切迹的角度是180o,所以肱骨关节的屈伸幅度是140o左右。训练无法改变尺骨鹰嘴的形状,该关节活动最大范围也就基本如此了。故应在选材时注意胯关节的韧带、肌腱、肌肉和皮肤的伸展性、弹性、神经系统对肌肉的调节作用,特别是对抗肌的放松能力,后两项是我们进行柔韧性练习的科学依据和训练重点。不过,良好的柔韧素质不是一蹴而成的,这就需要时间,成绩是一步一步取得的。
五、柔韧素质训练方法
柔韧素质的训练方法基本有两种,即静力拉伸法和动力拉伸法。在这两种方法中又都有主动训练和被动训练两种不同的方式。在训练实践中又常把两种方法结合起来使用。即拉伸练习有动有静、动静结合,如发展腿部膝关节和髋关节的柔韧性时,常采用压、搬、踢、摆等手段,做法是摆(属动)-压(属静)-踢(属动)。
(一)静力拉伸法:静力拉伸法是指通过缓慢的动作将肌肉等软组织拉长,当拉伸到一定程度时要暂时静止不动。它是训练中普遍运用的一种方法。其优点是:第一,节省能源;第二,减少或消除越过关节伸展能力的危险性;第三,不会激发牵张反射。赫伯特•德弗里斯在《关节肌肉腹痛的痉挛理论》一文中写道:我们如果快速的扣击肌肉或肌腱,所得到的反应比慢慢的伸展所得到的反应大得多。相反,若慢慢的拉伸它,我们可能根本得不到任何反应。运用静力拉伸法很重要的两个因素是,拉伸用多大的力量和当软组织被拉长后应停留多长时间。拉伸力量的大小(强度)应以运动员感到酸、胀、痛为界限(或者可略微的超过一点),训练如果低于这个强度,运动员的机体就得不到应有的强度刺激,不可能把软组织拉到可能拉到的长度达不到训练的效果。如果训练强度过大,超过了这个限度,就会损伤软组织,即使暂时还看不出有多大伤害,久而久之也会积累成外伤。一般讲,当软组织拉伸到酸、胀、痛时,停留的时间为8~10秒,练习反复重复的次数为8~10次。
(二)动力拉伸法:动力拉伸法是指一种有节奏的、速度较快的、多次重复同一动作的拉伸练习。重要一条是贯彻循序渐进的原则,不可用力过猛,切忌运用爆发力。从比赛来看,也可能是要求运动员急骤式的拉伸软组织。但训练特别是训练的开始阶段不可急骤式的拉长,一次训练课动力拉长的练习可控制在15~25个之间,每个练习可做7~30次。柔韧素质训练的总时间不要过长,一般不应超过一个小时。
六、结论
(一)柔韧性训练可以减少受伤的危险。
(二)柔韧性的好坏与运动成绩有着密切的关系,柔韧性又与各种身体素质有关,柔韧性好可使动作舒展、大方,而且有助于技术水平的提高;反之亦然。
(三)在发展竞技武术套路柔韧素质中要结合持之以恒、循序渐进,动静结合,区别对待的方法来提高柔韧素质。
参考文献:
[1]中华武术.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1.
[2]运动训练学.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89.
[3]中国散打.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7.
[4]青少年散打入门.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
[5]运动训练的理论与方法.高等学校出版联合会总出版社,1986.
[6]武术.人民体育出版社,1990.
[7]田麦久等.运动训练科学化探索[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88.
柔韧素质在武术运动项目中有着重要的意义。柔韧素质是掌握运动技术的重要条件,运动员动作幅度的大小,姿势美与不美,往往与柔韧素质有着密切的关系。有些错误动作的产生,其原因之一也可能与运动员的柔韧性不佳有关。现代运动技术难度大,用力突然,连贯性强,这就要求运动员必须具有相适应的柔韧素质。
柔韧素质主要分为两种,即一般柔韧性和专项柔韧性。一般柔韧性是指机体中最主要的那些关节活动的幅度,如肩、膝、髋等关节,这些关节活动幅度不仅对所有运动员来说都是必要的,就是对普通人在日常走、跑、跳、弯腰、屈臂等基本活动也是必要的。专门柔韧性是指专项运动所特殊需要的柔韧性,如套路运动对肩、腰、髋关节活动幅度的要求等。专门的柔韧性是掌握专项运动技术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柔韧性差还会影响其它素质的发展。业已证明,动作幅度加大时,力量训练的效果也明显提高。在这种情况下,动作开始时依靠肌肉的弹性能发挥出更大的力量,还能保证在动作的任何一点上,使负荷起到刺激作用。
二、武术运动员柔韧性的特点
(一)散打运动员柔韧性的特点。散打是两人按照一定的规则,使用踢、打、摔、拿等方法制胜对方的竞技项目。以二人互为对手,攻防格斗为表现,按照攻、守、进、退、还击及反击的运动规则而进行的对抗性技击运动。散打运动中完成动作的质量取决于某些关节柔韧性功能的程度。因为柔韧性的好与坏,涉及关节活动幅度的大小,除与关节本身的装置结构有关以外,与胯关节的肌肉、肌腱、韧带等软组织伸展性有很大关系。由于构成关节装置-骨的结构基本是固定的,而且人与人的差别也不大,所以,柔韧素质主要是指胯骨关节的肌肉、肌腱、韧带等软组织伸展能力。柔韧素质直接涉及到散打中的各种动作,如运动员肩关节柔韧性较差,拳法、掌法就不可能击得远和灵活多变;如运动员的腿部柔韧性不好,就很难将腿踢高,这样就不能完成鞭腿、踹腿、弹腿等技术动作。
(二)套路运动员柔韧性的特点。套路运动员是以技击动作作为内容,以攻守进退、动静疾徐、刚柔虚实等矛盾运动的变化规律编成的整套练习形式。每个套路都是由各种手型、手法、步法、身法、跳跃、摔跌、平衡等动作组合而成。在演练过程中,不仅要求运动员要有饱满的精神,还要求动作要到位;既要体现出武术套路的美感,还要体现出武术运动项目的自身特点。现在,武术套路比赛正朝着"高、难、美、新"的方向发展,套路中的各种腾空动作对运动员的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如果没有一定的柔韧素质作为依托,根本不可能达到更好的效果。
三、生理学基础
武术的素质训练只有符合人体的生理基础、解剖特点,才能达到科学、有效。柔韧素质是指人体的各个关节向不同方向运动的能力以及肌肉、韧带等软组织的伸展能力。柔是指肌肉、韧带拉长的范围,韧是指肌肉、韧带发挥的力量、控制关节不受损伤的最大活动幅度。这二者结合起来便是柔韧,其发挥的能力则称为柔韧素质,它通过关节绕一定的运动轴产生转动的活动范围表现出来。其中,胯关节的韧带、肌腱、肌肉和皮肤的伸展性对柔韧素质的影响最大。柔韧性是单独肌肉和关节的特性,也就是说,即使身体的某一部位有极高水平的柔韧性,而其他部位的柔韧性却不一定好。因此,要全面发展身体各个部位的柔韧性。柔韧素质的训练见效快,效果明显,但如果不坚持,消退也快。此外,体内外的温度对柔韧性也有一定的影响,如外界温度在18摄氏度时,就有利于柔韧性的表现。适度的准备活动能使体温升高,从而增加关节的灵活性和柔韧性,使神经肌肉功能得到改善。当肌肉拉长时,其收缩部分和连接组织都被拉长,这就导致了长度的改变,它分为两种类型:弹性改变-这种改变会很快恢复;粘滞性改变-这种改变相对持久。武术的柔韧训练要求采用小力量、长持续时间的方式,以达到粘滞性改变。这些基础研究说明,当进行了充分的准备活动后,长时间、缓慢的伸展是增加直接组织的长度和提高柔韧性的最好办法。
四、影响柔韧性的生理学因素
骨骼的结构以及关节骨的装置结构,如X型腿和O型腿的膝关节变形,必然会影响到该关节的活动范围,而且训练又难以改变关节的装置结构对柔韧性的影响。一般是构成关节和关节窝两者的弧度差越大,关节的活动幅度也越大,其之差越小,关节的活动幅度也越小。如肱骨滑车的角度是320o,尺骨半月切迹的角度是180o,所以肱骨关节的屈伸幅度是140o左右。训练无法改变尺骨鹰嘴的形状,该关节活动最大范围也就基本如此了。故应在选材时注意胯关节的韧带、肌腱、肌肉和皮肤的伸展性、弹性、神经系统对肌肉的调节作用,特别是对抗肌的放松能力,后两项是我们进行柔韧性练习的科学依据和训练重点。不过,良好的柔韧素质不是一蹴而成的,这就需要时间,成绩是一步一步取得的。
五、柔韧素质训练方法
柔韧素质的训练方法基本有两种,即静力拉伸法和动力拉伸法。在这两种方法中又都有主动训练和被动训练两种不同的方式。在训练实践中又常把两种方法结合起来使用。即拉伸练习有动有静、动静结合,如发展腿部膝关节和髋关节的柔韧性时,常采用压、搬、踢、摆等手段,做法是摆(属动)-压(属静)-踢(属动)。
(一)静力拉伸法:静力拉伸法是指通过缓慢的动作将肌肉等软组织拉长,当拉伸到一定程度时要暂时静止不动。它是训练中普遍运用的一种方法。其优点是:第一,节省能源;第二,减少或消除越过关节伸展能力的危险性;第三,不会激发牵张反射。赫伯特•德弗里斯在《关节肌肉腹痛的痉挛理论》一文中写道:我们如果快速的扣击肌肉或肌腱,所得到的反应比慢慢的伸展所得到的反应大得多。相反,若慢慢的拉伸它,我们可能根本得不到任何反应。运用静力拉伸法很重要的两个因素是,拉伸用多大的力量和当软组织被拉长后应停留多长时间。拉伸力量的大小(强度)应以运动员感到酸、胀、痛为界限(或者可略微的超过一点),训练如果低于这个强度,运动员的机体就得不到应有的强度刺激,不可能把软组织拉到可能拉到的长度达不到训练的效果。如果训练强度过大,超过了这个限度,就会损伤软组织,即使暂时还看不出有多大伤害,久而久之也会积累成外伤。一般讲,当软组织拉伸到酸、胀、痛时,停留的时间为8~10秒,练习反复重复的次数为8~10次。
(二)动力拉伸法:动力拉伸法是指一种有节奏的、速度较快的、多次重复同一动作的拉伸练习。重要一条是贯彻循序渐进的原则,不可用力过猛,切忌运用爆发力。从比赛来看,也可能是要求运动员急骤式的拉伸软组织。但训练特别是训练的开始阶段不可急骤式的拉长,一次训练课动力拉长的练习可控制在15~25个之间,每个练习可做7~30次。柔韧素质训练的总时间不要过长,一般不应超过一个小时。
六、结论
(一)柔韧性训练可以减少受伤的危险。
(二)柔韧性的好坏与运动成绩有着密切的关系,柔韧性又与各种身体素质有关,柔韧性好可使动作舒展、大方,而且有助于技术水平的提高;反之亦然。
(三)在发展竞技武术套路柔韧素质中要结合持之以恒、循序渐进,动静结合,区别对待的方法来提高柔韧素质。
参考文献:
[1]中华武术.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1.
[2]运动训练学.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89.
[3]中国散打.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7.
[4]青少年散打入门.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
[5]运动训练的理论与方法.高等学校出版联合会总出版社,1986.
[6]武术.人民体育出版社,1990.
[7]田麦久等.运动训练科学化探索[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