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8年暑期,笔者带队参加了中部某省中职学校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调研活动。调研发现,虽然各中职学校都按照国家教育部、省教育厅要求启动了教学诊改这项工作,但在实际推进过程中却困难重重。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学校在认识上尚有误区,另一方面则是有关部门及专家在工作指导上存在一些偏差。
一、教学诊改是一项制度,也是一项工作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建立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的通知》提出:“在全国职业院校推进建立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全面开展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是持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和制度安排。”
首先,中职学校教学诊改是学校内部自主保证人才培养质量制度体系进一步完善的一项制度。原教育部职成司司长葛道凯说过:“每个学校都要建立这么一个制度,每个学年、每个学期都要诊断我的课程、我的专业是否和产业需求相适应。如有不适应的地方,马上制订改进措施,在下一个学期或下个学年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里予以弥补,这叫诊断改进制度。”
其次,教学诊改也是一项工作,它是学校内部治理、内部质量自主保障工作的抓手。中职学校在以往的建设和发展过程中,根据自身教育教学需要,都建立有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制度体系,如教师教学质量考核制度等;也都通过不同方式,如工作总结、工作汇报、工作报告、教学研讨等活动,主动查找问题,制定改进措施。中职学校要在原有制度体系和工作机制的基础上,不断健全和完善内部质量保障体系。现根据教育部和省教育厅有关文件精神,需尽快建立教学诊改制度。
教学诊改制度是教学诊改工作的根本和出发点,也是教学诊改工作开展的遵循和依据。
教学诊改是学校的一项新制度,是学校原有内部质量保障体系的健全和完善。建立教学诊改制度,不是要把学校原有的各项制度推倒重构,更不是完全替代。当然,如果通过诊断,发现原来的一些制度不合适或不完善,改进时可以废止或修订。
推进教学诊改工作需要全体教职工建立学校质量保障的常态化的日常工作。学校制定的教学诊改工作方案仅是一个周期的实施方案。周期结束后,需要重新制订下一周期的工作方案。
二、做好教学诊改的关键是每个人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做好教学诊改需要校领导及全体教职工树立大教学观。诊改的对象是广义的教学工作,它包括全校各个部门、各个岗位。所以,学校的教学诊改工作校长要亲自抓,要遵循教学诊改制度构建工作机构和运行机制。
教学诊改工作的全员参与,是指人人都要树立质量文化意识,认识到学校人才培养质量与每个人的工作息息相关,每个人都是质量保证的责任主体。所以,在教学诊改工作中,重要的是每个人都要按照规范要求,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教学诊改工作是应融入学校日常工作之中的。一些学校将教学诊改工作演变成脱离日常工作的专门工作,出现“两张皮”现象,这是不可取的。推进教学诊改工作,确实需要明确分工及职责,但这并不意味着每个人都要在本职工作之外再分配额外的具体工作任务,也不是要把每个具体目标都分解到人、责任到人。教学诊改的目标标准和工作周期都是学校自己定的,诊改的结果也是学校自己看的。因此,完全可以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开展工作,没有必要以搞运动的方式开展诊改工作,更不能影响到正常的教学秩序。
三、教学诊改是现状基础上、目标引领下的问题导向
教学诊改是问题导向。问题是什么呢?是“现状”和“目标”之间的差距。所以,教学诊改是现状基础上、目标引领下的问题导向,其逻辑起点应该是现状。
一些专家认为,学校的教学诊改工作应从制定目标开始。同时还强调,要从实际出发,建立“跳一跳够得着”的目标标准。试问,教学诊改工作究竟是从目标开始,还是从实际出发?教学诊改制度设计的初衷之一是要用数据说话,克服过去凭感觉找问题的弊端。如果没有精准的现状分析做基础,怎能制订出符合实际的目标?没有符合实际的目标,又怎能准确地诊断出存在的问题呢?
教育部办公厅在《关于建立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的通知》中提出,要根据职业院校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和需要,分类推进学校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施效果。一些中职学校在开展教学诊改工作时,不顾自身实际,盲目照抄照搬试点学校的方案及目标标准。笔者有必要提醒一下,每个学校现状不同,制定的方案及目标标准也应有差异,要实事求是,切合学校实际。一个周期内,学校制定的整体发展目标要与各个人才培养要素的工作目标相互照应,各个人才培养要素工作目标之间也要能够相互映衬佐证。
四、省级复核不是学校教学诊改工作的内容
按照中职学校教学诊改工作指导方案,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将组织专家对学校开展的诊改工作进行现场抽样复核。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省級复核并不是学校教学诊改工作的内容,它是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开展教学诊改工作的督查活动,是为了促进学校开展诊改工作而采取的一种手段。
教学诊改工作是学校自主办学的体现,也是学校内部治理的抓手。需要明白的是,在教育“管办评”分离的背景下,教育行政部门的抽样复核这一举措实际上已涉嫌干涉学校的具体办学行为,这与教学诊改工作设计的初衷是相悖的。王寿斌教授认为,“复核”是因为目前各地学校尚无自觉“体检”的习惯,暂时还必须依赖“自上而下”的推进,现在的“督查”是为了以后的逐步放手不查。
省级复核不应关注教学诊改目标标准设置的高低及是否实现,而是应主要看学校教学诊改制度是否建立、是否运行,只要建立了相应制度并常态化地查找问题,采取措施逐步加以改善或解决,那么教学诊改工作的目的就达到了。
(责编 王鹏飞)
一、教学诊改是一项制度,也是一项工作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建立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的通知》提出:“在全国职业院校推进建立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全面开展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是持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和制度安排。”
首先,中职学校教学诊改是学校内部自主保证人才培养质量制度体系进一步完善的一项制度。原教育部职成司司长葛道凯说过:“每个学校都要建立这么一个制度,每个学年、每个学期都要诊断我的课程、我的专业是否和产业需求相适应。如有不适应的地方,马上制订改进措施,在下一个学期或下个学年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里予以弥补,这叫诊断改进制度。”
其次,教学诊改也是一项工作,它是学校内部治理、内部质量自主保障工作的抓手。中职学校在以往的建设和发展过程中,根据自身教育教学需要,都建立有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制度体系,如教师教学质量考核制度等;也都通过不同方式,如工作总结、工作汇报、工作报告、教学研讨等活动,主动查找问题,制定改进措施。中职学校要在原有制度体系和工作机制的基础上,不断健全和完善内部质量保障体系。现根据教育部和省教育厅有关文件精神,需尽快建立教学诊改制度。
教学诊改制度是教学诊改工作的根本和出发点,也是教学诊改工作开展的遵循和依据。
教学诊改是学校的一项新制度,是学校原有内部质量保障体系的健全和完善。建立教学诊改制度,不是要把学校原有的各项制度推倒重构,更不是完全替代。当然,如果通过诊断,发现原来的一些制度不合适或不完善,改进时可以废止或修订。
推进教学诊改工作需要全体教职工建立学校质量保障的常态化的日常工作。学校制定的教学诊改工作方案仅是一个周期的实施方案。周期结束后,需要重新制订下一周期的工作方案。
二、做好教学诊改的关键是每个人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做好教学诊改需要校领导及全体教职工树立大教学观。诊改的对象是广义的教学工作,它包括全校各个部门、各个岗位。所以,学校的教学诊改工作校长要亲自抓,要遵循教学诊改制度构建工作机构和运行机制。
教学诊改工作的全员参与,是指人人都要树立质量文化意识,认识到学校人才培养质量与每个人的工作息息相关,每个人都是质量保证的责任主体。所以,在教学诊改工作中,重要的是每个人都要按照规范要求,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教学诊改工作是应融入学校日常工作之中的。一些学校将教学诊改工作演变成脱离日常工作的专门工作,出现“两张皮”现象,这是不可取的。推进教学诊改工作,确实需要明确分工及职责,但这并不意味着每个人都要在本职工作之外再分配额外的具体工作任务,也不是要把每个具体目标都分解到人、责任到人。教学诊改的目标标准和工作周期都是学校自己定的,诊改的结果也是学校自己看的。因此,完全可以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开展工作,没有必要以搞运动的方式开展诊改工作,更不能影响到正常的教学秩序。
三、教学诊改是现状基础上、目标引领下的问题导向
教学诊改是问题导向。问题是什么呢?是“现状”和“目标”之间的差距。所以,教学诊改是现状基础上、目标引领下的问题导向,其逻辑起点应该是现状。
一些专家认为,学校的教学诊改工作应从制定目标开始。同时还强调,要从实际出发,建立“跳一跳够得着”的目标标准。试问,教学诊改工作究竟是从目标开始,还是从实际出发?教学诊改制度设计的初衷之一是要用数据说话,克服过去凭感觉找问题的弊端。如果没有精准的现状分析做基础,怎能制订出符合实际的目标?没有符合实际的目标,又怎能准确地诊断出存在的问题呢?
教育部办公厅在《关于建立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的通知》中提出,要根据职业院校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和需要,分类推进学校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施效果。一些中职学校在开展教学诊改工作时,不顾自身实际,盲目照抄照搬试点学校的方案及目标标准。笔者有必要提醒一下,每个学校现状不同,制定的方案及目标标准也应有差异,要实事求是,切合学校实际。一个周期内,学校制定的整体发展目标要与各个人才培养要素的工作目标相互照应,各个人才培养要素工作目标之间也要能够相互映衬佐证。
四、省级复核不是学校教学诊改工作的内容
按照中职学校教学诊改工作指导方案,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将组织专家对学校开展的诊改工作进行现场抽样复核。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省級复核并不是学校教学诊改工作的内容,它是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开展教学诊改工作的督查活动,是为了促进学校开展诊改工作而采取的一种手段。
教学诊改工作是学校自主办学的体现,也是学校内部治理的抓手。需要明白的是,在教育“管办评”分离的背景下,教育行政部门的抽样复核这一举措实际上已涉嫌干涉学校的具体办学行为,这与教学诊改工作设计的初衷是相悖的。王寿斌教授认为,“复核”是因为目前各地学校尚无自觉“体检”的习惯,暂时还必须依赖“自上而下”的推进,现在的“督查”是为了以后的逐步放手不查。
省级复核不应关注教学诊改目标标准设置的高低及是否实现,而是应主要看学校教学诊改制度是否建立、是否运行,只要建立了相应制度并常态化地查找问题,采取措施逐步加以改善或解决,那么教学诊改工作的目的就达到了。
(责编 王鹏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