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论文以“一带一路”战略为依托,主要从宁夏高校翻译人才培养的现状出发,提出应顺应“一带一路”战略需要,适时改革当前宁夏高校翻译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复合型翻译人才培养,从而为不断服务于当地经济与社会发展培养一支强有力的翻译生力军。
【关键词】“一带一路”战略;宁夏高校;翻译人才培养;复合型翻译人才
2013年,习近平主席提出了“一带一路”的重大倡议,旨在通过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理念促进亚洲以及世界各国经济和文化的繁荣发展。此战略在肯定经济意义第一位的同时,其产生的文化战略意义也应引起高度重视。加强文化交流与学习,对于促进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翻译,作为一种跨文化活动,在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及促进不同文明交流互鉴的过程中起到了纽带与强梁的作用。然而,当前传统翻译教学模式培养下的翻译人才显然已不能满足“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的经济发展。鉴于此,高校应积极统筹,以“一带一路”战略为依托,不断加强复合型翻译人才的培养。
1 当前宁夏各高校翻译人才培养现状
据笔者调查,自2007年3月30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发布“关于下达《翻译硕士专业学位设置方案》的2007[11]号通知到2014年,全国(内地高校)有20多所高校设有翻译学/方向的博士生;约有206所高校培养翻译学/方向的硕士研究生;152所高校可以培养翻译专业本科生;约900所高校拥有英语本科专业,这些高校在高年级开设英汉汉英翻译课程,或开设了翻译方向。其中,就宁夏四所公立高校而言,目前开设有翻译方向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单位只有1所,本科阶段开设有翻译方向的培养单位有1所,而其他两所高校中,1所至今并未设置英语本科专业,其余1所为高年级开设英汉汉英翻译课程。面对 “一带一路”文化软实力对“复合应用型”外语人才提出的更高要求,以及中阿博览会永久性会址及银川综合保税区的建成运行,宁夏与世界经济往来不断加强,人们与外语,尤其阿语、英语的接触越来越密切。然而,目前,我区高校翻译教学在积极争取稳步健康发展地同时,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如下:
1.1 翻译人才培养模式过于单一
当前宁夏各高校培养的翻译人才基本都具备较扎实的专业基本功和文化素养,翻译人才的培养模式主要表现为传统翻译教学模式,表现为翻译人才知识面过于狭窄,翻译技能单一,翻译新技术手段利用不够。这种翻译人才翻译培养模式很难适应当前“一带一路”战略发展下复合式经济时代的发展要求,从而导致翻译工作的合格人才的短缺。
1.2 翻译人才培养师资队伍薄弱
加强高校翻译人才的师资队伍建设是提高翻译人才培养的必要条件。当前,宁夏区内高校翻译人才培养的师资来源可分为两种:一是有实务经验的职业翻译人员被聘用到高校讲学;二是一线外语教学教师改教翻译。但据笔者调查,第二种情况更加普遍。就此情况来说,从事一线外语教学的教师一般欠缺翻译实战经验,翻译教学较有翻译实务经验的职业译员而言停留在理论知识层面较多,这样的教学容易导致翻译人才培养无法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需求。
1.3 翻译人才学习意识欠缺
当下翻译教学中,学生的学习翻译的意识基本停留在低级阶段。如:相当一部分学生视翻译为赚钱养生的工具。同时,学生对于翻译学习的心理也是参差不齐。据笔者调查,尽管很多翻譯方向学生选择翻译继续学习,然而,其对翻译的概念理解很笼统,甚至有些学生之所以选择翻译是因家人鼓励或由于目前翻译行业的热门。
1.4 翻译人才培养后期实习基地建设不够完善
随着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全面推进,传统的翻译人才已很难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走出课堂,走出校园的具有实战经验的翻译人才才能真正挑起翻译这一行业的重担。然而,据笔者调查,目前,宁夏各高校虽然在翻译人才培养方面具有相当丰富的教学资源、师资配套等,然而,对于翻译人才培养后的后期实习记得建设不够完善。有相当多一部分学生仅仅依靠“中阿博览会”的翻译志愿者的形式提高自我的翻译实践。固定的翻译实习基地的建设能够为高校翻译人才提供强有力的实习保障,仅仅依靠两年一度的“中阿博览会”翻译志愿者实践是远远不够的。
2 宁夏高校翻译人才培养的解决措施
2.1 加快翻译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翻译人才培养模式过于单一将严重影响翻译人才培养质量,鉴于此,高校应明确复合型翻译人才的培养目标,以“一带一路”战略为依托,培养具有扎实基本功、较高的翻译业务能力和素质、在某一领域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适应市场需要的应用型翻译人才。
2.2 壮大翻译人才培养师资队伍
笔者认为,目前急需解决的是结合区内高校翻译教师实际,一方面大力提倡翻译一线教师参与到全国高等院校翻译专业师资培训中,对翻译教育而言,师资培训是翻译教育职业化健康发展的保证。另一方面,有必要以“翻译沙龙”或“翻译研讨会”形式幫助许多走在翻译教学一线但同时又无翻译实践经验的教师系统学习翻译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从翻译的认知,翻译技巧及翻译训练方法入手,建立一支高素质、实践经验丰富的翻译专业师资队伍。除加强培训外,区内各高校应加强沟通与合作,尝试建立流动性翻译教师队伍,互相借鉴教学经验。
2.3 提高翻译人才翻译学习意识
笔者认为,翻译学习的意识培养越早越好。应在高校招生就业工作中体现出翻译专业人才培养的宣传。让更多具备扎实语言基本功、良好语言素质的学生走进翻译人才的队伍。同时,在日常的学习中,应不断转变学生将翻译作为谋财的工具的观念,真正实现“因翻译而热爱翻译”的良好的人才培养根基。
2.4 完善翻译人才培养实习基地建设
据笔者调查,目前区内翻译公司约有7家,其中,一家为政府指定翻译公司。另外六家翻译公司为全国连锁性,总部均不在区内。翻译,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社会交际活动,离开社会这一大语境,翻译将失去其意义。因此,在结合目前“一带一路”、“中阿经贸论坛”急需外语翻译人才的背景下,笔者认为,抓住民族区域优势,建立具有民族区域特色的翻译公司,同时,实现高校与翻译企业的合作,将学生输送进翻译企业了解翻译市场现状和对翻译人才的需求,同时让学生接受各种形式的翻译实战,为学生翻译的职业化和专业化做准备,实现翻译人才的培养和翻译市场的平缓对接,不仅能满足区内日益扩大的对外交流需求,同时可以培养高素质的语言服务人才,为翻译行业储备翻译人才,推动高校外语教学整体发展;促进学科建设和语言服务行业的繁荣与发展,真正实现产学研为一体的翻译人才培养模式。
参考文献
[1]李双娟.论翻译教学中学生翻译意识的培养[J].鸡西大学学报,2012(04).
[2]蒲欣玥,高军.翻译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J].语文学刊,2012(12).
[3]孙跃鹏,葛向宇,张新勇.高等学校翻译教学体系中人才培养模式的整合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01).
[4]赵辉.翻译人才培养理念及方式研究[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7).
作者单位
宁夏师范学院 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 756000
【关键词】“一带一路”战略;宁夏高校;翻译人才培养;复合型翻译人才
2013年,习近平主席提出了“一带一路”的重大倡议,旨在通过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理念促进亚洲以及世界各国经济和文化的繁荣发展。此战略在肯定经济意义第一位的同时,其产生的文化战略意义也应引起高度重视。加强文化交流与学习,对于促进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翻译,作为一种跨文化活动,在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及促进不同文明交流互鉴的过程中起到了纽带与强梁的作用。然而,当前传统翻译教学模式培养下的翻译人才显然已不能满足“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的经济发展。鉴于此,高校应积极统筹,以“一带一路”战略为依托,不断加强复合型翻译人才的培养。
1 当前宁夏各高校翻译人才培养现状
据笔者调查,自2007年3月30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发布“关于下达《翻译硕士专业学位设置方案》的2007[11]号通知到2014年,全国(内地高校)有20多所高校设有翻译学/方向的博士生;约有206所高校培养翻译学/方向的硕士研究生;152所高校可以培养翻译专业本科生;约900所高校拥有英语本科专业,这些高校在高年级开设英汉汉英翻译课程,或开设了翻译方向。其中,就宁夏四所公立高校而言,目前开设有翻译方向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单位只有1所,本科阶段开设有翻译方向的培养单位有1所,而其他两所高校中,1所至今并未设置英语本科专业,其余1所为高年级开设英汉汉英翻译课程。面对 “一带一路”文化软实力对“复合应用型”外语人才提出的更高要求,以及中阿博览会永久性会址及银川综合保税区的建成运行,宁夏与世界经济往来不断加强,人们与外语,尤其阿语、英语的接触越来越密切。然而,目前,我区高校翻译教学在积极争取稳步健康发展地同时,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如下:
1.1 翻译人才培养模式过于单一
当前宁夏各高校培养的翻译人才基本都具备较扎实的专业基本功和文化素养,翻译人才的培养模式主要表现为传统翻译教学模式,表现为翻译人才知识面过于狭窄,翻译技能单一,翻译新技术手段利用不够。这种翻译人才翻译培养模式很难适应当前“一带一路”战略发展下复合式经济时代的发展要求,从而导致翻译工作的合格人才的短缺。
1.2 翻译人才培养师资队伍薄弱
加强高校翻译人才的师资队伍建设是提高翻译人才培养的必要条件。当前,宁夏区内高校翻译人才培养的师资来源可分为两种:一是有实务经验的职业翻译人员被聘用到高校讲学;二是一线外语教学教师改教翻译。但据笔者调查,第二种情况更加普遍。就此情况来说,从事一线外语教学的教师一般欠缺翻译实战经验,翻译教学较有翻译实务经验的职业译员而言停留在理论知识层面较多,这样的教学容易导致翻译人才培养无法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需求。
1.3 翻译人才学习意识欠缺
当下翻译教学中,学生的学习翻译的意识基本停留在低级阶段。如:相当一部分学生视翻译为赚钱养生的工具。同时,学生对于翻译学习的心理也是参差不齐。据笔者调查,尽管很多翻譯方向学生选择翻译继续学习,然而,其对翻译的概念理解很笼统,甚至有些学生之所以选择翻译是因家人鼓励或由于目前翻译行业的热门。
1.4 翻译人才培养后期实习基地建设不够完善
随着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全面推进,传统的翻译人才已很难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走出课堂,走出校园的具有实战经验的翻译人才才能真正挑起翻译这一行业的重担。然而,据笔者调查,目前,宁夏各高校虽然在翻译人才培养方面具有相当丰富的教学资源、师资配套等,然而,对于翻译人才培养后的后期实习记得建设不够完善。有相当多一部分学生仅仅依靠“中阿博览会”的翻译志愿者的形式提高自我的翻译实践。固定的翻译实习基地的建设能够为高校翻译人才提供强有力的实习保障,仅仅依靠两年一度的“中阿博览会”翻译志愿者实践是远远不够的。
2 宁夏高校翻译人才培养的解决措施
2.1 加快翻译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翻译人才培养模式过于单一将严重影响翻译人才培养质量,鉴于此,高校应明确复合型翻译人才的培养目标,以“一带一路”战略为依托,培养具有扎实基本功、较高的翻译业务能力和素质、在某一领域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适应市场需要的应用型翻译人才。
2.2 壮大翻译人才培养师资队伍
笔者认为,目前急需解决的是结合区内高校翻译教师实际,一方面大力提倡翻译一线教师参与到全国高等院校翻译专业师资培训中,对翻译教育而言,师资培训是翻译教育职业化健康发展的保证。另一方面,有必要以“翻译沙龙”或“翻译研讨会”形式幫助许多走在翻译教学一线但同时又无翻译实践经验的教师系统学习翻译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从翻译的认知,翻译技巧及翻译训练方法入手,建立一支高素质、实践经验丰富的翻译专业师资队伍。除加强培训外,区内各高校应加强沟通与合作,尝试建立流动性翻译教师队伍,互相借鉴教学经验。
2.3 提高翻译人才翻译学习意识
笔者认为,翻译学习的意识培养越早越好。应在高校招生就业工作中体现出翻译专业人才培养的宣传。让更多具备扎实语言基本功、良好语言素质的学生走进翻译人才的队伍。同时,在日常的学习中,应不断转变学生将翻译作为谋财的工具的观念,真正实现“因翻译而热爱翻译”的良好的人才培养根基。
2.4 完善翻译人才培养实习基地建设
据笔者调查,目前区内翻译公司约有7家,其中,一家为政府指定翻译公司。另外六家翻译公司为全国连锁性,总部均不在区内。翻译,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社会交际活动,离开社会这一大语境,翻译将失去其意义。因此,在结合目前“一带一路”、“中阿经贸论坛”急需外语翻译人才的背景下,笔者认为,抓住民族区域优势,建立具有民族区域特色的翻译公司,同时,实现高校与翻译企业的合作,将学生输送进翻译企业了解翻译市场现状和对翻译人才的需求,同时让学生接受各种形式的翻译实战,为学生翻译的职业化和专业化做准备,实现翻译人才的培养和翻译市场的平缓对接,不仅能满足区内日益扩大的对外交流需求,同时可以培养高素质的语言服务人才,为翻译行业储备翻译人才,推动高校外语教学整体发展;促进学科建设和语言服务行业的繁荣与发展,真正实现产学研为一体的翻译人才培养模式。
参考文献
[1]李双娟.论翻译教学中学生翻译意识的培养[J].鸡西大学学报,2012(04).
[2]蒲欣玥,高军.翻译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J].语文学刊,2012(12).
[3]孙跃鹏,葛向宇,张新勇.高等学校翻译教学体系中人才培养模式的整合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01).
[4]赵辉.翻译人才培养理念及方式研究[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7).
作者单位
宁夏师范学院 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 756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