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兴趣这一非智力因素,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已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特别是作为非中考科目的地理,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兴趣尤为重要,正如一位教育家所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认为培养学生的地理兴趣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充分利用直观教学手段
地理研究的对象,其时空界限广阔而遥远,内容涉及多学科知识,单纯依赖学生的视野和见闻是难以掌握的,必须借助地球仪、各种地理教学挂图和地理景观图等直观教具,或者借助电视录像、幻灯片等手段,把教学内容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方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1、充分利用课本插图、地图册和地理挂图进行教学。地图是地理教学中最常用的教具,又是一种特殊的地理教科书,学生可以从地图上直接获取许多地理知识,是地理的“第二语言”。中学地理课本中的插图、地理图片是课本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幅好的插图、照片可以充实和简化课本有关内容的文字叙述,能达到以图释文的目的,教学形象直观,有助于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能扩大学生的地理视野,创设地理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
2、认真设计地理略图,提高地理教学效果。在地理教学中,有针对性地设计地理略图进行教学,有利于学生掌握地理基础知识,既能起到抓住特征、突出重点的作用,又能培养学生直接学会画地图的基本技能。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边讲边画,学生边听边记,学生的注意力随着老师的笔触和语言自然转移,做到了视听结合、头脑并用、思维集中,印象深刻便于记忆,并且更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讲长江的内容时,老师在黑板上绘制长江干流略图,从长江的发源地绘起,一直画到入海口处,先画干流,给学生讲干流像一个不规则的英文字母w,然后讲到哪里就画到哪里。首先讲上、中、下游的划分,把宜昌和湖口两地名称用色笔标在干流上;接着讲长江的支流,用蓝色粉笔从西向东画出主要支流,边画边讲哪些支流在上游、哪些支流在中游;然后讲长江上、中、下游的特征,并标注在适当的位置上,上游“水流湍急,水力丰富”,中游“河道弯曲,容易泛滥”,下游“江阔水深,便于航运”。这样有形有意,可以特别体现事物的特征,发展学生的观察力、注意力和思维力,也能有效地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增强其学习地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充分利用电化教育手段——投影、幻灯、电影、录像的直观优势,增强学生的感知能力,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多媒体教学是现代化教学的组成部分,是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之一。适当地运用这些直观性、实用性、形象性的地理教学软件,解决了很多传统教学形式解决不了的问题,并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如讲“黄河下游——地上河”的概念时,可先打出绘有黄河未形成“地上河”时的河道横剖面图,接着讲述黄河携带大量泥沙进入下游,年复一年地沉积(不断抽动绘有向上凸的泥沙沉积带投影片),说明河床不断抬高,进而造成水位不断升高(这时可向上抽动绘有河水横断面的水位线投影片),于是河床承受不了上涨的水位而不断加高堤坝(再向上拉动绘有不断加高的堤坝投影片)。这样,就展示出河床高出地面的清晰画面,一步步的演示,配合教师的讲解,就把“地上河”这一地理概念的形成过程及原因,形象地展示在学生面前,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二、巧妙插叙,激发情趣
课文中常有一些比较重要但又抽象的内容,教师若适当地引用一些与教材有紧密关系的,学生爱听的,且真实、生动、形象、有趣的材料加以印证,一方面能深化学生所学知识,另一方面也能引起学生学习地理的情趣。
如世界地理第一章第一个小标题“从宇宙空间看地球”中叙述道:“只见一个圆形星球悬在天空中,上面有蓝色的海白色的云,没有云块遮挡的情况,可以看到地球上的海陆轮廓。”这是学生新学期的第一堂地理课,如何激发学生兴趣十分重要。是谁在宇宙间看到地球的样子呢?这是学生的谜。抓住学生的好奇心理,引用美籍华裔宇航员王赣骏在航天飞机上看地球的自述:“地球真是一个漂亮的星球,像一个令人觉得很容易破碎的玻璃水晶球,蓝白条痕相间,水蓝色大气层薄薄一层覆盖着。”“我在中国上空慢跑,我想着故乡,我来了。”这样一上课就先声夺人,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刺激了他们的求知欲望。同学们听得认真、有趣,受到了深刻的教育。
三、把知识点归纳为易记的歌诀、谚语、顺口溜
教学中抓住区域地理相互联系的规律,编成简洁明快、琅琅上口的歌诀,学生颇感兴趣,记忆较快。适当引用民谣、谚语进行教学,通俗易懂,且易生趣,能够加深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如:引用“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 的歌谣讲解我国西北地区大陆性气候温差大的特点,形象逼真,富有感染力;讲内蒙古高原,用“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的美好意境去理解温带草原的辽阔、壮丽。这样的教学能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运用歌诀记忆地理事物不但巩固了地理知识,激发了兴趣,而且培养了学生跃跃欲试进行地理歌诀创作的热情。
兴趣作为一种教学手段,不仅能使学生积极地、能动地、自觉地从事学习,而且能起到开发学生潜能的作用。正如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所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励。”
要通过教师的激发,引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地参与整个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由此形成教与学的良好循环,达到促进学生学习意识的转化,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一、充分利用直观教学手段
地理研究的对象,其时空界限广阔而遥远,内容涉及多学科知识,单纯依赖学生的视野和见闻是难以掌握的,必须借助地球仪、各种地理教学挂图和地理景观图等直观教具,或者借助电视录像、幻灯片等手段,把教学内容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方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1、充分利用课本插图、地图册和地理挂图进行教学。地图是地理教学中最常用的教具,又是一种特殊的地理教科书,学生可以从地图上直接获取许多地理知识,是地理的“第二语言”。中学地理课本中的插图、地理图片是课本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幅好的插图、照片可以充实和简化课本有关内容的文字叙述,能达到以图释文的目的,教学形象直观,有助于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能扩大学生的地理视野,创设地理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
2、认真设计地理略图,提高地理教学效果。在地理教学中,有针对性地设计地理略图进行教学,有利于学生掌握地理基础知识,既能起到抓住特征、突出重点的作用,又能培养学生直接学会画地图的基本技能。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边讲边画,学生边听边记,学生的注意力随着老师的笔触和语言自然转移,做到了视听结合、头脑并用、思维集中,印象深刻便于记忆,并且更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讲长江的内容时,老师在黑板上绘制长江干流略图,从长江的发源地绘起,一直画到入海口处,先画干流,给学生讲干流像一个不规则的英文字母w,然后讲到哪里就画到哪里。首先讲上、中、下游的划分,把宜昌和湖口两地名称用色笔标在干流上;接着讲长江的支流,用蓝色粉笔从西向东画出主要支流,边画边讲哪些支流在上游、哪些支流在中游;然后讲长江上、中、下游的特征,并标注在适当的位置上,上游“水流湍急,水力丰富”,中游“河道弯曲,容易泛滥”,下游“江阔水深,便于航运”。这样有形有意,可以特别体现事物的特征,发展学生的观察力、注意力和思维力,也能有效地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增强其学习地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充分利用电化教育手段——投影、幻灯、电影、录像的直观优势,增强学生的感知能力,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多媒体教学是现代化教学的组成部分,是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之一。适当地运用这些直观性、实用性、形象性的地理教学软件,解决了很多传统教学形式解决不了的问题,并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如讲“黄河下游——地上河”的概念时,可先打出绘有黄河未形成“地上河”时的河道横剖面图,接着讲述黄河携带大量泥沙进入下游,年复一年地沉积(不断抽动绘有向上凸的泥沙沉积带投影片),说明河床不断抬高,进而造成水位不断升高(这时可向上抽动绘有河水横断面的水位线投影片),于是河床承受不了上涨的水位而不断加高堤坝(再向上拉动绘有不断加高的堤坝投影片)。这样,就展示出河床高出地面的清晰画面,一步步的演示,配合教师的讲解,就把“地上河”这一地理概念的形成过程及原因,形象地展示在学生面前,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二、巧妙插叙,激发情趣
课文中常有一些比较重要但又抽象的内容,教师若适当地引用一些与教材有紧密关系的,学生爱听的,且真实、生动、形象、有趣的材料加以印证,一方面能深化学生所学知识,另一方面也能引起学生学习地理的情趣。
如世界地理第一章第一个小标题“从宇宙空间看地球”中叙述道:“只见一个圆形星球悬在天空中,上面有蓝色的海白色的云,没有云块遮挡的情况,可以看到地球上的海陆轮廓。”这是学生新学期的第一堂地理课,如何激发学生兴趣十分重要。是谁在宇宙间看到地球的样子呢?这是学生的谜。抓住学生的好奇心理,引用美籍华裔宇航员王赣骏在航天飞机上看地球的自述:“地球真是一个漂亮的星球,像一个令人觉得很容易破碎的玻璃水晶球,蓝白条痕相间,水蓝色大气层薄薄一层覆盖着。”“我在中国上空慢跑,我想着故乡,我来了。”这样一上课就先声夺人,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刺激了他们的求知欲望。同学们听得认真、有趣,受到了深刻的教育。
三、把知识点归纳为易记的歌诀、谚语、顺口溜
教学中抓住区域地理相互联系的规律,编成简洁明快、琅琅上口的歌诀,学生颇感兴趣,记忆较快。适当引用民谣、谚语进行教学,通俗易懂,且易生趣,能够加深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如:引用“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 的歌谣讲解我国西北地区大陆性气候温差大的特点,形象逼真,富有感染力;讲内蒙古高原,用“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的美好意境去理解温带草原的辽阔、壮丽。这样的教学能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运用歌诀记忆地理事物不但巩固了地理知识,激发了兴趣,而且培养了学生跃跃欲试进行地理歌诀创作的热情。
兴趣作为一种教学手段,不仅能使学生积极地、能动地、自觉地从事学习,而且能起到开发学生潜能的作用。正如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所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励。”
要通过教师的激发,引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地参与整个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由此形成教与学的良好循环,达到促进学生学习意识的转化,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