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文字是一个民族的烙印,每个汉字都积淀了中华民族数千年的传统文化精髓,它是我们民族的根。讨论小学书法教育的重要性及教学对策,应该先了解书法与写字的区别,书法教育的内容,以及小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入手,才更有针对性地探讨小学书法教育的重要性及教学对策。
【关键词】书法;教育;教学;对策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4-0027-02
一、书法与写字的区别
写字与书法是两个有本质区别的概念。写字是以传达书写内容为主,以审美为辅;书法以审美为主,以传达书写内容为辅。从这个标准来看,写字是认识性的,是为了便于识读,便于了解你说了什么,它只要求最基本的审美因素,比如清楚、整齐、平衡等,而书法是艺术性的,对线条、结构、章法、意境等方面的诸多美学特性,都有更高的要求,它更具有艺术感染力。书法是源于写字,但却是在写字基础的提升。
二、书法教育的内容
小学阶段开设书法课程,目的是将书法作为一种素质和文化传输给学生,在会写字的基础上感受中华民族文化思想和智慧最凝炼的物化形态,形成基本的规范意识和审美意识。小学阶段对书法文化艺术的学习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了解中国传统书法艺术的使用材料,形成学生对书法艺术特性的基本认识。中国首创的毛笔,柔韧而富有弹性,软则生奇。有了这个特殊的工具,才使中国人的书法有可能成为一种世界独特的艺术。书法用水和墨,毛笔和宣纸创造了一个奇妙的艺术世界,有虚实、浓淡、肥瘦等艺术表现形式。
第二,了解书体的演变和书法艺术特征,包括甲骨文、金文、石鼓文、小篆、隶书、楷书,行书的特征及欣赏代表作品。
先秦书法稚朴古雅,魏晋书法奇逸开张,唐楷书法法度森严,明清书法个性张扬,直到现代书法异彩纷呈。从甲骨文的瘦削到金文的凝重,从大篆的随意到小篆的规整,从隶书的柔美到楷书的严谨,从行书的灵动到草书的狂放等等,都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极好材料。
第三,学习书法家的高尚人格并进行意志教育。学习古代书法家的故事,王羲之与十八缸墨水,怀素蕉叶练字等故事。此外,书法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源远流长,它本身的发展历史也是中国历史的有机组成部分,书法教育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丰富学生的历史知识并在书法学习的过程中,遵循其内在的学习规律,经过摩、临、背、创等环节而获得成功体验,使学生理解“天道酬勤”的深刻哲理。
三、书法教育的重要价值和意义
国学大师南怀瑾曾说:“书法‘教育的目的’为后世造就利国利民人才”。一语道出书法教育的重要价值。
二〇〇九年,中国书法被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并被全世界所共识,它所产生的文化影響是巨大而深远的。著名美学家宗白华先生曾说过:“如果要了解西方艺术,就要抓住建筑,如果要了解中国艺术,就要抓住书法”。
四、小学书法教育课堂教学的几点对策
1.如何开展。
识写一体。我国古代识字教学是蒙学教育的开始,也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识字教学方法包括带读识字、拆字识字、析义识字等。这些方法都注意汉字的特点,一步一步通过分析字形的意义尽量帮助学生阅读。而书法不只是单纯的识字教学,教师可以把一个个单字的来历讲述给学生听,尽可能将更多的知识和道德教育内容掺杂其中,使之成为“文”与“义”的结合。书法教师要“六会”,即:①会科学讲解;②会合理演示;③会标准范写;④会多体创作;⑤会总结规律⑥会德育引导。
2.融入“由画入写”的教学方法,寓教于乐。
“由画入写”的教学方法融入书法课中可以实现美术与书法学科间的交互式、多元化式的融合。例如:在二年级实际教学中尝试引导学生从天然奇趣的摩崖石刻、大篆等充满天趣的造型文字或是有趣的国画开始入门,既提升了学生兴趣,又保留了学生的稚拙的艺术感。三、四、五年级,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习构字法严谨的颜体,到六年级阶段,再引导学生学习造型险绝的欧体,体会字形的结构变化之妙趣。
3.融入“情景创设”的教学方法,兴趣盎然。
“情景创设”教学方法涵盖了不同的教学方式,因教学方式具有多样性和特殊性的特点,可通过吟诵启蒙读物,观赏趣味汉字艺术,阅读书法家小故事等方式,实现书法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融合,这既是各学科发展的趋势,也是在教学中容易产生创造性成果的关键途径。例如通过吟诵启蒙读物,可以燃起学生对中国文化悠久历史的崇敬,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打开学生继续探索之门。通过观赏趣味的汉字造字,可以让学生了解古人造字的创造性思维,和丰富的想象力,归纳能力。了解汉字由繁到简的变化过程,领略文字变化的规律,是现代书写的要求,能让学生初步感受中华文化中“变则通”的深刻道理。通过观看书法家小故事,知道学习没有捷径,天道酬勤,要广泛涉猎各方面的知识,既要下苦功,也要用巧力,用对方法,培养小学生思考处理问题的能力。
4.融入“行为启智”的教学方法,积极体验。
在教学方法中引导学生行为参与,如课堂上画趣味的线条,课外时间参与新年送对联等公益活动,在实际学习体验中,实现德育和智育的发展。让学生在书法学习中情感上潜移默化,能力上逐渐强化,行为上循序渐进,逐渐养成学生良好的行为品德,通过书法教育,实现真正意义上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
总之,任何民族如果没有了属于自己的东西就会成为一个平面,“一个民族,如果没有它可以纪念的东西,则不但不会长久,也必不值得长久存在”。中国古代教育,非常注重传承文化,塑造人文。《礼记》曰:“德成而上,艺成而下”。中国的古代蒙童教育就已将书法教育作为一项基本的文化素质,人人必须加以学习,今天的素质教育更应该将书法教育重视起来。钱穆说“当今学生,缺乏的不是知识,而是文化;不足的不是技能而是精神。”当前的教育不能忽视书法艺术对人的教育、感化和陶冶的作用。书法教育更应该得到强化和重视,它是中华传统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参考文献
[1]赵长青.《初论书法价值及实现》[J].中国书法,2011(1):39.
[2]李希凡,谭霈生,陈绶祥.中国艺术报[M].人民出版社,2002(2).
[3]赵振乾.《大学书法》[M].郑州:河南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4]林汀.小学书法教育中教学方法的实践研究[D].重庆:重庆师范大学,2016.
【关键词】书法;教育;教学;对策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4-0027-02
一、书法与写字的区别
写字与书法是两个有本质区别的概念。写字是以传达书写内容为主,以审美为辅;书法以审美为主,以传达书写内容为辅。从这个标准来看,写字是认识性的,是为了便于识读,便于了解你说了什么,它只要求最基本的审美因素,比如清楚、整齐、平衡等,而书法是艺术性的,对线条、结构、章法、意境等方面的诸多美学特性,都有更高的要求,它更具有艺术感染力。书法是源于写字,但却是在写字基础的提升。
二、书法教育的内容
小学阶段开设书法课程,目的是将书法作为一种素质和文化传输给学生,在会写字的基础上感受中华民族文化思想和智慧最凝炼的物化形态,形成基本的规范意识和审美意识。小学阶段对书法文化艺术的学习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了解中国传统书法艺术的使用材料,形成学生对书法艺术特性的基本认识。中国首创的毛笔,柔韧而富有弹性,软则生奇。有了这个特殊的工具,才使中国人的书法有可能成为一种世界独特的艺术。书法用水和墨,毛笔和宣纸创造了一个奇妙的艺术世界,有虚实、浓淡、肥瘦等艺术表现形式。
第二,了解书体的演变和书法艺术特征,包括甲骨文、金文、石鼓文、小篆、隶书、楷书,行书的特征及欣赏代表作品。
先秦书法稚朴古雅,魏晋书法奇逸开张,唐楷书法法度森严,明清书法个性张扬,直到现代书法异彩纷呈。从甲骨文的瘦削到金文的凝重,从大篆的随意到小篆的规整,从隶书的柔美到楷书的严谨,从行书的灵动到草书的狂放等等,都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极好材料。
第三,学习书法家的高尚人格并进行意志教育。学习古代书法家的故事,王羲之与十八缸墨水,怀素蕉叶练字等故事。此外,书法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源远流长,它本身的发展历史也是中国历史的有机组成部分,书法教育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丰富学生的历史知识并在书法学习的过程中,遵循其内在的学习规律,经过摩、临、背、创等环节而获得成功体验,使学生理解“天道酬勤”的深刻哲理。
三、书法教育的重要价值和意义
国学大师南怀瑾曾说:“书法‘教育的目的’为后世造就利国利民人才”。一语道出书法教育的重要价值。
二〇〇九年,中国书法被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并被全世界所共识,它所产生的文化影響是巨大而深远的。著名美学家宗白华先生曾说过:“如果要了解西方艺术,就要抓住建筑,如果要了解中国艺术,就要抓住书法”。
四、小学书法教育课堂教学的几点对策
1.如何开展。
识写一体。我国古代识字教学是蒙学教育的开始,也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识字教学方法包括带读识字、拆字识字、析义识字等。这些方法都注意汉字的特点,一步一步通过分析字形的意义尽量帮助学生阅读。而书法不只是单纯的识字教学,教师可以把一个个单字的来历讲述给学生听,尽可能将更多的知识和道德教育内容掺杂其中,使之成为“文”与“义”的结合。书法教师要“六会”,即:①会科学讲解;②会合理演示;③会标准范写;④会多体创作;⑤会总结规律⑥会德育引导。
2.融入“由画入写”的教学方法,寓教于乐。
“由画入写”的教学方法融入书法课中可以实现美术与书法学科间的交互式、多元化式的融合。例如:在二年级实际教学中尝试引导学生从天然奇趣的摩崖石刻、大篆等充满天趣的造型文字或是有趣的国画开始入门,既提升了学生兴趣,又保留了学生的稚拙的艺术感。三、四、五年级,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习构字法严谨的颜体,到六年级阶段,再引导学生学习造型险绝的欧体,体会字形的结构变化之妙趣。
3.融入“情景创设”的教学方法,兴趣盎然。
“情景创设”教学方法涵盖了不同的教学方式,因教学方式具有多样性和特殊性的特点,可通过吟诵启蒙读物,观赏趣味汉字艺术,阅读书法家小故事等方式,实现书法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融合,这既是各学科发展的趋势,也是在教学中容易产生创造性成果的关键途径。例如通过吟诵启蒙读物,可以燃起学生对中国文化悠久历史的崇敬,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打开学生继续探索之门。通过观赏趣味的汉字造字,可以让学生了解古人造字的创造性思维,和丰富的想象力,归纳能力。了解汉字由繁到简的变化过程,领略文字变化的规律,是现代书写的要求,能让学生初步感受中华文化中“变则通”的深刻道理。通过观看书法家小故事,知道学习没有捷径,天道酬勤,要广泛涉猎各方面的知识,既要下苦功,也要用巧力,用对方法,培养小学生思考处理问题的能力。
4.融入“行为启智”的教学方法,积极体验。
在教学方法中引导学生行为参与,如课堂上画趣味的线条,课外时间参与新年送对联等公益活动,在实际学习体验中,实现德育和智育的发展。让学生在书法学习中情感上潜移默化,能力上逐渐强化,行为上循序渐进,逐渐养成学生良好的行为品德,通过书法教育,实现真正意义上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
总之,任何民族如果没有了属于自己的东西就会成为一个平面,“一个民族,如果没有它可以纪念的东西,则不但不会长久,也必不值得长久存在”。中国古代教育,非常注重传承文化,塑造人文。《礼记》曰:“德成而上,艺成而下”。中国的古代蒙童教育就已将书法教育作为一项基本的文化素质,人人必须加以学习,今天的素质教育更应该将书法教育重视起来。钱穆说“当今学生,缺乏的不是知识,而是文化;不足的不是技能而是精神。”当前的教育不能忽视书法艺术对人的教育、感化和陶冶的作用。书法教育更应该得到强化和重视,它是中华传统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参考文献
[1]赵长青.《初论书法价值及实现》[J].中国书法,2011(1):39.
[2]李希凡,谭霈生,陈绶祥.中国艺术报[M].人民出版社,2002(2).
[3]赵振乾.《大学书法》[M].郑州:河南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4]林汀.小学书法教育中教学方法的实践研究[D].重庆:重庆师范大学,2016.